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
医学美容操作技术准则

医学美容操作技术准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学美容操作提供一套准则,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医学美容操作时,医生应遵循以下技术准则。
2. 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医生在选择操作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法。
操作方法应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证据,并保持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
3. 术前评估和沟通在进行医学美容操作之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疗史、过敏史等。
医生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期望和需求,并向其解释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4. 保持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医生在进行医学美容操作时,应确保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医生应熟悉操作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操作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要求,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医生还应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
5. 术后护理和随访医生在完成医学美容操作后,应向患者提供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和注意事项。
医生还应安排适当的随访,以评估操作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并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或问题。
6. 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医学美容操作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医生应积极参与持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医生还应与同行交流经验,参与学术讨论和研究,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以上是医学美容操作技术的准则,医生在实践中应遵循这些准则,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操作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决策。
美容皮肤科临床操作规范

美容皮肤科临床操作规范目录第1章美容皮肤科的诊疗范围美容皮肤科学包括美容皮肤内科学、美容皮肤外科学、中医美容皮肤科学、皮肤美容护理及保健学,以及美容皮肤科物理化学治疗技术等几部分。
由于其中有关物理化学治疗技术,中医美容皮肤科学以及皮肤的美容护理及保健等内容,均在本规范的其他篇章中有较系统的介绍,故本篇除介绍美容皮肤科学的一般原则外仅介绍美容皮肤内科学常用技术和美容皮肤外科常用技术两部分内容。
第二节美容皮肤科的诊疗原则由于皮肤疾病发生在皮肤多数可能累及外露部位,如头部、面部、颈部、四肢等,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损容”问题,故称“损容性皮肤病”损容性皮肤病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美容心理问题。
因此,美容皮肤科学工作者在美容皮肤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考虑人体皮肤的美与审美规律,注重损容性皮肤病所产生的社会心理问题,结合皮肤科学诊疗原则,运用心理美容技术给美容就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以达到展示生命美感的目的。
在美容皮肤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考虑治疗的美学效果及社会心理效果,皮肤科学中有关皮肤病诊治过程中的基础原则在美容皮肤科学中仍然适用。
但是在美容皮肤科学工作者的工作中,必须在正确诊治皮肤疾病的基础上,把医学美学、审美及社会美容心理等环节贯穿始终、充分运用医学知识、审美技能及美容心理技能优势给美容就医者提供满意服务。
一、病史采集不能仅根据“诊断”疾病的目的选择检查项目,还应考虑该项目对美容就医者美容方面的影响,如皮肤活检术切取皮损的部位应选择对诊断有利,又不影响就医者美容的遮盖部位。
四、知情同意这一点在美容皮肤科学中更为重要,应将所选择的诊治方案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不良反应、医疗花费等与就医者仔细交待,取得理解、合作,必要时签署敌情同意书。
五、资料管理详细记录美容就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诊断、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方案选择。
治疗日期与治疗前后拍的照片及知情同意书一同妥善保管。
六、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方案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采用手术或物理化学方法去除的皮损,如皮肤肿瘤,应在去除皮损的基础上,尽量保持皮肤美感。
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

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美容外科是一门以改善身体外貌为主要目的,运用外科技术改善体表缺陷和畸形的医疗专业。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效果,医疗机构和医生在进行美容外科手术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
以下是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1.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的规范医疗机构和医生需要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安全和卫生。
手术室应配备符合规定标准的器材、设备和消毒材料,手术前,医生和护士要认真查验各种手术器材、仪器设备是否符合标准、使用是否好的有问题及时更换或升级。
2.手术前术前评估美容手术过程,作为医学院校的新生代,应当对患者的医学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包括个人疾病史、病因、药物过敏史及心理史。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以共同设定功效较好的手术方案、术后出现异常风险降至最小。
3.术中细节操作医生需要操作的时,需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注意眼手协调,避免误切、误动,更要根据患者面部结构选择适合的切口。
同时,为保证手术成功,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材和药物。
术后,医生需要给出一系列必要的护理指导,避免出现术后意外。
4.术后定期复查和护理为了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医生需要及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复诊、复查和护理。
在手术后的护理及时性上,医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如果患者出现疑似术后并发症,医生需要及时处理和转诊,避免术后麻烦。
总之,美容外科手术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医生必须持续学习和磨练自己的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规范管理,控制风险,营造优良的医疗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安全、高效、舒适、快捷”的理念。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作为一名美容外科相关的医务工作者,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可靠,避免可能的风险和意外。
一、手术前准备美容外科手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必须确保全部准备工作按照标准流程进行。
包括:1. 客户评估:医生必须全面评估客户的身体状况、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目的、手术效果等方面,以确定是否合适进行手术,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2. 手术方案:医生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目的,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手术计划。
在制定方案时,必须充分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设法降低手术风险。
3. 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必须具备必要的设备、器械和药品,保证手术材料的完整性和卫生性。
手术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
4. 麻醉准备:根据手术方案和手术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麻醉准备。
二、手术操作流程1. 术前标记:在手术前,医生必须使用专业的防水笔在手术部位进行标记,以确保手术位置的准确无误。
2. 局部麻醉:在进行手术操作前,医生必须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
注射麻醉药物时,必须注重剂量,避免过量注射导致意外。
3. 手术操作:医生必须根据手术方案和手术计划进行操作,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无误。
同时,必须遵守手术原则,注意细节,尽量减少创伤和并发症。
4. 出血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必须随时注意出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血量,以避免手术失败或伤害病人健康。
5. 缝合包扎:手术结束后,医生必须进行缝合和包扎,保证外科切口处的个人卫生和防止感染。
6. 观察和护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和护士必须对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必要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手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护理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医生和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后护理原则,包括:1. 观察病人的手术部位,及时处理出血、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2. 避免手术部位的擦伤和碰撞,尤其是头部手术后,要特别小心,避免碰撞出血和影响手术效果。
美容外科科室规章制度

美容外科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美容外科科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美容外科科室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负责进行各种外科美容手术及相关医疗服务。
第三条美容外科科室的管理原则是依法经营,依规执业,保障患者利益,尊重医护人员权益。
第四条美容外科科室的管理遵循规范、科学、合理的原则,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第五条美容外科科室的工作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美容外科科室人事管理第六条美容外科科室应配备合格的医疗人员,包括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等。
第七条美容外科科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保障医疗人员休息和工作质量。
第八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九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疗人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建立健全的招聘制度,选拔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医疗人员。
第三章美容外科科室质量管理第十一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操作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加强手术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手术流程和规范操作。
第十三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四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
第十五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建立医疗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改进工作不足。
第十六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章美容外科科室安全管理第十七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第十八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第十九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建立应急预案,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准备。
第二十条美容外科科室应加强用药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二十一条美容外科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感染防控措施,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第五章美容外科科室服务管理第二十二条美容外科科室应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氛围,提高患者满意度。
整形美容外科操作原则

整形美容外科操作原则
整形美容外科的操作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无菌操作:整形美容外科涉及手术和伤口处理,因此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守无菌技术,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并确保手术环境清洁无菌。
2. 微创操作:整形美容外科强调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创伤和疤痕的形成。
医生应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并尽量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3. 精确操作:整形美容外科要求医生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和精确的操作能力。
医生应熟悉解剖学知识,准确判断组织层次和结构,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4. 个性化操作:整形美容外科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技术。
5. 术后护理: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医生应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同时根据需要提供后续随访和指导。
6. 尊重患者隐私:整形美容外科涉及患者外貌和身体部位的治疗,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和手术照片等资料,避免泄露患者隐私。
7. 遵守法律法规:整形美容外科医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不得进行违法和危险的操作,也不得宣传虚假信息和误导消费者。
遵循以上原则有助于提高整形美容外科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整形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整形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前言整形外科是一门复杂而又精细的手术技术,涵盖了多个子学科。
而在实践中,整形外科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编制了本指南及规范,希望对医生们在进行整形手术时提供辅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和并发症。
诊疗指南术前评估在整形手术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药物过敏以及曾经接受过的手术经历等;- 患者的手术期望值;- 术后效果评估标准。
术中操作在整形手术中,医生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操作规范:- 术前准备:包括实施局部麻醉和消毒等;- 切口:切口应该符合美容要求,而且应该在最低程度上影响正常皮肤功能;- 手术方式:应根据手术的具体需要进行选择,比如动静脉、组织瓣、自体组织等;- 结构修复和重建:应该严格按照手术方案进行,确保手术效果最佳;- 术后处理:包括缝合、切口包扎、修复和护理等。
术后评估整形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及效果评估。
操作规范整形手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对于每一例手术都非常关键。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守以下规范:- 严格遵守手术操作流程和术式选择要求;- 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选择不同的器械和药品;- 尽可能降低手术操作和麻醉对患者的创伤和弊端;-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遵循医疗废弃物处置要求,保证手术环境整洁。
结论整形手术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手术技术,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的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整形手术的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从而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患者风险。
美容皮肤科临床操作规范

美容皮肤科临床操作规范目录第1章美容皮肤科的诊疗范围和一般原则第一节美容皮肤科的诊疗范围第二节美容皮肤科的诊疗原则第2章美容皮肤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诊断技术第一节治疗技术第3章美容皮肤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第4章物理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激光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二节宽带强脉冲光美容治疗技术第三节电疗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四节冷冻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五节其他物理美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5章美容文饰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一般性技术操作规范第二节文眉技术操作规范第三节文眼线技术操作规范第四节文唇(唇线、全唇)技术操作规范第五节不良文饰修复技术操作规范第6章皮肤美容养护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皮肤美容养护常规技术第二节非正常皮肤的美容养护技术第三节皮肤美容养护常用仪器操作规范第1章美容皮肤科的诊疗范围和一般原则第一节美容皮肤科的诊疗范围美容皮肤科学源于皮肤科学。
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是美容皮肤科学基础。
但两者又有一定区别。
皮肤科学侧重研究皮肤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而美容皮肤则主要研究损容性皮肤病对人的心理、容貌和形体的影响,以去除疾病,调整皮肤的功能与结构,提高心理素质,维护改善、修复和再塑人体皮肤的健美,增进人的生命力美感,提高生命质量为基本实施目标。
美容皮肤科学的临床诊疗包括以正下几个方面。
1.对机体各部位,尤其是颜面或其他暴露部位的皮肤疾病,如痤疮、扁平疣、各种皮肤肿瘤、各种皮炎及皮肤感染等的治疗。
2.对先天性损容皮肤病,如血管瘤、血管痣、毛细血管扩张、色斑、色素痣、眼面部褐蓝痣等的治疗。
3.对一些疾病经治疗后,虽然功能恢复,但外观形态未曾恢复的皮肤缺陷,如炎症后色素改变、瘢痕的治疗。
4.对解剖及生理功能正常,但皮肤某方面的不完美,如单脸、皮肤脂肪堆积等的修复与治疗。
5.皮肤自然老化及非自然老化的防治。
6.皮肤、毛发等皮肤附属器的美容护理与保健。
7.心理美容咨询。
美容皮肤科学包括美容皮肤内科学、美容皮肤外科学、中医美容皮肤科学、皮肤美容护理及保健学,以及美容皮肤科物理化学治疗技术等几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第一节美容外科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一、适应证1. 容貌、体形有畸形、缺陷、老化及瑕疵者,并有强烈的修复、改善及美化愿望者。
2. 解剖生理功能正常条件下的求美状态者,通过美容外科手术,能达到改善、美化要求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人体理想的美学参数。
3. 美容就医者精神心理状态正常。
4. 美容就医者无全身器质性疾病,受术区无感染灶。
二、禁忌证1. 有严重糖尿病或心、肺疾病及严重高血压者。
2. 血液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者。
3. 月经期或妊娠期的妇女。
4. 精神病患者或各种心理障碍者。
5. 要求手术部门不明者或要求过高者。
6. 经手术难以达到美容目的者。
第二节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一、操作原则1. 无菌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器械的灭菌和最大限度防止手术野的污染。
应在思想和习惯上养成高度的无菌观念,且有规章制度保证并严格执行。
2. 无痛无痛性手术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完善麻醉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3. 微创培养爱护组织的良好观念,要求每一手术步骤要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要使每一操作都具有目的性,手法要轻柔、准确、熟练和迅速。
4. 无血手术中必须确切止血,尽量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创口出血或渗血。
5. 无死腔手术中必须彻底消除死腔,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及感染。
6. 无张力缝合创口缝合时应力求达到无张力的缝合。
二、基本操作技术1. 皮肤切口设计原则①隐蔽;②尽量平行皮纹方向或按轮廓线做切口;③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④避开功能活动部位。
2. 皮肤切开的方法做切口时应使用锋利的刀片,一次性切开皮肤全层,切忌拉锯式切开,造成不整齐的切口线,同时刀片应与皮肤垂直或呈45-60°角,要求切口缘对合紧密、无张力、轻度外翻。
3. 剥离与止血(1)剥离:剥离组织时要求层次清楚,动作轻柔。
剥离以锐性剥离为主,或找准剥离间隙,尽量减少出血、减轻创伤。
(2)止血:手术中应迅速彻底止血,减少失血量,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避免术后出血。
常用止血方法有:①压迫止血法;②电凝止血法;③结扎止血法;④其他止血法;药物止血法、血管阻断法、头发血管夹止血法等。
4. 缝合技术美容外科对缝合的要求:创口对合整齐、无张力、无死腔残留、轻度外翻、缝线不宜过粗、针距不宜过宽。
常用缝合方法如下:(1)间断缝合法:每逢一针即打结,缝线互不相连,缝合时进针角度应与皮面垂直,带或不带皮下组织,使创缘平整并稍外翻。
面部切口可采用5-0、6-0尼龙线或丝线,针距4mm,边距2mm。
(2)双重间断缝合法:适用于深的伤口的缝合。
为消除死腔和减少皮肤缝合张口,增加皮下缝合。
(3)straith缝合法:此法是先从深层进针,浅层出针,再由对侧伤缘皮下浅层进针,深层出针,打结在深层,然后间断缝合皮肤。
(4)pick间断缝合法:此种缝合方法是在间断缝合时,缝线通过深层组织,从而可消除死腔。
但缝合后有时在缝合处有凹陷或酒窝样改变,影响术后形态效果。
(5)梯形间断缝合法:或称皮下组织重叠间断缝合。
对凹陷性有张力的伤口,可进行梯形缝合,已矫正凹陷。
(6)褥式缝合法:褥式缝合有水平褥式缝合和垂直褥式缝合两种。
水平褥式缝合有助于对抗张力,使创缘接触面增大;垂直褥式缝合对创缘的血运影响较小。
两者均可以使创缘略为外翻,并消除皮下死腔。
多用于阴囊等处易内翻的伤口。
(7)连续皮内缝合法:将针从一侧真皮深层向浅层穿出,再从对侧真皮浅层向深层穿出打结。
也可以自一侧皮内顺切口方向穿出,再从另一侧皮内穿出,以同样的方法两侧交替缝合,直到切口端收紧缝线打结。
皮内缝合后表皮对合无张力,表皮不必缝合,可减少缝线反映引起的增生疤痕。
皮内缝合可以用金属线,拆线时将金属线抽出。
(8)连续锁边缝合法:从一侧皮缘进针,另一侧皮缘穿出,针线从绕的线圈内穿出,拉紧缝合线再缝合下一针。
连续锁边缝合数针,不必打结。
因此缝合速度较快,常用于皮片移植的缝合。
其缺点是如一处断裂,可使较长一段缝线松脱,因此有张力伤口缝合时不用。
(9)枕式缝合法:缝合方法与褥式缝合相似,并在两侧皮肤进、出针处衬垫小纱布枕,以增大缝线与皮肤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缝线局部张力过大。
枕式缝合主要用于鼻尖、鼻翼及耳部等立体器官结构修复时的两面压迫固定与塑形。
(10)双重连续缝合法:双重连续缝合是由一侧创缘以较大针距穿入,另一侧以较小针距穿出,再从一侧创缘小针距穿入,从另一侧大针距穿出,打结。
(11)环状缝合法:环状缝合是由一侧创缘以较大针距穿入,另一侧以较小针距穿出,再从一侧创缘小针距穿入,从另一侧大针距穿出,打结。
(12)连续双重锁边缝合法:此法与连续锁边缝合相似,只是缝线从线圈内穿出后再从线圈内穿出一次,形成双重锁紧。
双重连续锁边缝合可以防止因一处缝线断裂而引起的较长一段缝线松脱。
(13)连续褥式缝合法:连续褥式缝合也可以有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和连续垂直褥式缝合两种,这两种缝合由于易产生皮肤不平整,较少应用。
5. 包扎与固定敷料包扎要求达到3.33-4.0kPa的压力,良好的包扎应能保持7-14d。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消毒纱布、纱布绷带、各种胶布、通气胶纸、弹性绷带及弹力网套等;固定用材料有石膏夹板,牙科打样膏、热塑夹板、木夹板等,均可按需选用。
(1)一般包扎:创口覆以平整纱布,以疏松纱布压紧或填平凹陷,具有适当压力。
也可用多条通气胶带减张粘贴,使切口处皮肤松弛,必要时外加绷带包扎,或以石膏固定。
(2)颜面部包扎:上面部包扎、单眼包扎、双眼包扎、单耳包扎、双耳包扎,还有半颜面,全颜面包扎,鼻部上唇,颌部包扎等。
若把耳包扎在内,则耳前后需用纱布垫平后包扎。
若把眼包扎在内,则眼部需涂眼药膏并覆盖油纱布,垫敷料后包扎。
只用纱布绷带包扎时,应在外露耳、外露眼的上方,以及纵向放一纱布条,再做包扎。
包扎完毕后,纱布条打结,使敷料压紧,再加纱布固定。
全颜面包扎时,纱布条放于额正中打结。
6. 拆线一般情况下重集睑手术、除皱手术在术后1周左右拆线;下睑袋矫正术、面部疤痕切除手术在术后5-7d拆线;乳房手术在术后8-10d拆线;关节部位及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术等,在术后10-14d拆线。
对老年人、营养不良者、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应考虑适当延期拆线。
特殊情况可于术后5-7d先间断拆线,待2-3d后再全部拆除缝线。
三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适应证及禁忌证2. 术前社会美容心理状态的判定3. 病历采集4. 手术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的签署5. 排除体内潜在性疾病的存在,若为大、中型手术,术前应进行系统检查,判断是否有手术禁忌证。
若为老年人,则须预测其手术承受能力如何。
局部专科检查须力求详尽、认真、仔细、充分了解局部畸形、缺陷及瑕疵的形成原因、部位、程度、范围和性质,周围组织的健全状况,化验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小型手术一般只需检验凝血机制及血常规,大、中型手术则须进行系统的血液及有关肝、肾、心和肺功能的化验和辅助检查。
6. 备血。
对于较大手术中需输血者,术前应做血型鉴定及交叉血试验,验好适量血液备用,也可采用自体血回输。
7. 术式选择与手术设计。
美容外科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医疗道德作风,具有全心全意为美容就医者服务的思想,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整套的治疗计划,为美容就医者接触痛苦。
手术实施者要向美容就医者说明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和可能产生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的原则,取得美容就医者术后积极主动的配合,以便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也是审美能力的实施过程。
手术设计应简便、安全、可靠,且能满足美容就医者的要求。
医师的每个治疗计划及设计都必须征求就医者的意见,得到就医者的理解及配合。
(一)手术区域准备1. 发际内切口的手术术前3d,每天用1/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洗头,术前1d剃去切口两侧2-3cm宽的头发,其余头发扎小辫。
2. 眼部手术术前2-3d,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腔,或滴氯霉素眼药水,每天3次。
但无需剃去眉毛和剪除睫毛。
3. 鼻部手术术前2-3d用抗生素滴鼻液滴鼻,术前1d剃须,必要时剪除鼻毛。
4. 口腔手术术前2-3d,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术前应漱口刷牙。
5. 乳房手术术前1d应洗澡,并于立位设计切口线。
(二)术区消毒范围1. 头面部(1)除皱术:全部头发,包括前额、两鬓及颈后皮肤。
(2)鼻部:全面部皮肤及鼻前庭。
(3)口唇部:面部、唇部、口内及上胸部。
(4)其他:按相关专业技术操作规程施行。
2. 颈部:由下唇至乳房乳头部,两侧至斜方肌前缘,或全颈部和胸背上部。
3. 胸部:胸部两侧过腋中线或腋后线,上过肩,下过脐,包括两侧腋窝。
4. 腹部(1)上腹部:由乳头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2)下腹部:上至肋缘,下至外阴部、大腿上1/3的前面与内侧。
5. 会阴部耻骨联合部、外阴部、肛门周围、臀部及大腿上1/3内侧。
6. 四肢以手术部位为中心,包括上、下、前、后四个邻区或受术的整个肢体,范围应较大。
(三)铺无菌布、单注意事项1. 无菌布、单不可与周围的人或物品接触。
巾、单的下界要遮至手术者的腰平面以下,如污染即需更换。
2. 先定好切口部位再铺单。
先铺相对有菌区,后对侧;先铺外侧后铺内侧。
铺单后,只允许将单子自手术区向周围稍移动,不允许自周围向手术区移动,以免污染手术区。
3. 尽量应用稍大的单子,减少铺单数目。
小单子要重叠盖好,以免散开,导致污染。
4. 切口四周至少有四层巾、单遮盖。
术中一经浸湿,即失去无菌隔离作用,应重新加盖无菌巾、单。
(四)不同部位手术铺无菌巾的要求1. 头面部手术(额、颞、顶部)需剖腹单1、大单2、中单1、小无菌巾5、铺单步骤:①中单双折,置于美容就医者投下。
②小无菌巾4块,遮盖切口的四周。
③横置大单1条,双折盖于面部器械盘上。
④大单1条,双折铺于头部。
⑤铺剖腹单。
无菌巾1块,盖住器械盘。
2. 眼部、口腔手术需中单2,小无菌巾1(或洞巾1条)。
铺单步骤:①同头面部手术①、②,并用无菌巾包裹头部,以巾钳固定。
②用小无菌巾2块,于面部左、右各交叉铺无菌巾1块,露出眼部(将鼻部另用纱布盖住)。
③额部(齐眉处)铺无菌巾1块,盖住头以上部分,于无菌巾交叉点处,用2把巾钳固定。
④横置中单1条,盖住鼻以下部分,固定中单。
3. 鼻部手术需大单1,中单1,小无菌巾4。
铺单步骤:①同眼部手术①、②,但需盖住双眼。
②用无菌巾2块,于面、颈部左、右各交叉铺巾1块,以显露手术部位。
无菌巾交叉点处,用巾钳固定。
③大单1条,铺盖全身。
④无菌巾1块,盖于器械盘上。
⑤口腔外手术,铺单法同上,但需另加大单2条,铺盖全身。
4. 腹部手术需小无菌巾5,中单2及剖腹单1.其铺单步骤依具体手术而定。
5. 颈部手术需领式单1,小无菌巾8,颈部手术单1,中单3。
其铺单步骤依具体手术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