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课件

。
生产者的收益函数
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
价格策略
收益函数描述了产品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 关系,它受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最大化其 收益,这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市场划分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者可能会 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并为每个 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定位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合理定位 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 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营销策略
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方式,提 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从而获得 竞争优势。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的关系
01
市场结构决定了生产者的竞争环境和 地位,不同的市场结构需要采取不同 的竞争策略。
05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 展与挑战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者行 为理论将进一步与数字化技术融 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
可持续发展
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产者 行为理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 方式。
个性化生产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生产 者行为理论将向个性化生产方向 发展,满足消费者独特的消费需 求。
《生产者行为理论》ppt课件
目录
• 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 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市场结构与竞争
策略
目录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政策与实践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生产者行为理论定义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等产量线
• 等产量线来表示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可变投入的不同数 量组合的一条曲线。它描述厂商产出给定产量所用的不 同投入品组合。
劳动投入 资本 投入
1
2
3
4
5
1 2 3 4 5
20 40 55 65 75
40 60 75 85 90
55 75 90 100 105
65 85 100 110 115
二.生产函数
•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因果数量 关系。 •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假定资本K投入不变,总产量(Q) 是劳动投入(L)的函数。即Q=f( K,L)=f(L) • 长期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的。如Q =f(K,L) , • 如果假定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产量Q随L的变动而变 动,生产函数可记为:Q=f( K,L)=f(L) • Q=KL-0.5L2-0.32K2 • 若K不变,可以考察产量如何随劳动L的变化而变化。 • 令K=10 , 则 Q=f(L)=10L-0.5 L2-32 • 注意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因而, 生产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 的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带来的最大的可能性产出”。随着 知识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会发生变化。
二.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见教材) 三.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四. 适度规模:尽可能保持规模收益递增,至 少应使规模收益不变,而不能使规模收益 递减。
§4-4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两种可变投入的长期假定 • “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都可以变化”代表了经济分析长期 情况。“长期”和“短期”是经济分析方法中两个重要概 念。 • 短期和长期(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表示经济主体 调节行为受限制程度不同的两类时间条件:短期表示受到 限制较小,因而调节时间较短,如厂商对于劳动,原料投 入数量的调节等属于短期问题;长期则指调节受到的限制 较大,因而需要调节时间较长,如通过固定资本投资来改 变企业最大产出能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长期”对应 的具体时间长度有显著差别。 • “长期”“短期”概念有广泛应用价值:石油价格波动, 2000年“五一”节放长假对旅游市场供求关系扰动影响, “康达尔”股价分析案例。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B~C
C>B
矛盾
3、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O
L
K
Q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1、含义。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B
L2
K2
A
L1
K1
△K
△L
O
L
Q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 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 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 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 的减少量。即:
MRTSLK =1/3
MRTSLK = 2/3
MRTSLK = 1
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导致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的几种情况
(1)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L
K
L1
K1
q3
q2
q1
B
C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完全信息
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导致
交易成本
市场与企业的并存
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Producer Behavior Theory)是指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的理论框架。
生产者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体。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供给行为和市场交互中的决策过程。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几点:1.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这意味着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总是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生产组合和销售策略,以达到最大化的利润水平。
2.生产者是理性的。
生产者根据市场条件、成本、收益和需求等因素做出决策,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3.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者之间通常存在竞争关系,他们在市场中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消费者。
4.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影响市场供给。
生产者可以通过增减产量和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主要包括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
供给函数描述了生产者根据不同价格水平提供的产品数量,成本函数描述了生产者生产产品所需的成本随产量变化的关系。
生产者根据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做出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通常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情况下选择产量和价格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生产者可以平衡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
影响生产者行为的因素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竞争状况等。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情况,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量和价格水平。
2.生产成本:成本是生产者的重要考量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等。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者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4.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干预会对生产者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
5.竞争状况:市场的竞争状况也会对生产者的决策产生影响,激励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引言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是生产者行为。
生产者理论关注的是企业或个人如何做出决策,以最大化其利润或效用。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要素的选择、生产的规模和生产者的供给决策。
生产要素的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需要决定如何分配有限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为了最大化利润,生产者需要权衡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
边际产出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生产者在选择生产要素时,会比较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以确定哪个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更大。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生产要素所需的额外成本。
生产者需要权衡不同要素的边际成本,以确定是否值得增加额外的要素来获得更高产出。
要素替代率要素替代率指的是一个生产要素可以用其他要素交换的比率。
通过比较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生产者可以确定最佳的要素组合和要素替代率。
生产的规模生产者还需要决定生产的规模,即生产的产出量。
生产规模的决策取决于市场需求、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
最大化利润生产者的目标通常是最大化利润。
为了实现最大化利润,生产者需要确定产出量以及各个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利润最大化的产出量取决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产出与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生产者确定产出与要素使用的最佳组合。
生产者的供给决策生产者还需要决定将产出多少供给市场。
生产者的供给决策取决于市场价格、成本和利润预期。
边际成本和供给曲线当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倾向于增加供给量。
供给曲线描述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供给的数量。
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衡量了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结构和生产技术。
结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理解生产者行为理论,我们可以揭示市场上的供给机制和价格形成过程,为经济决策提供指导。
注:本文所描述的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基于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框架,实际情况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解:
首先求解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边际产量函数:
MPS= Q/ S=300-0.4S MPU= Q/U=200-0.6U A: S=400,U=100时:
MPS=140,MPU=140,PS=10,PU=5 MPS/PS =14 < MPU/PU =28 故非正确决策
B:
MPS/PS=MPU/PU
PS·S+PUபைடு நூலகம்U=5000
Q = f ( L, K)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
•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能相互替代的 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
Q = f (L,K)
• 等产量曲线表明,技术水平一定,要素价格一定,则两种要素 的任一组合对产量无差异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等产量线的特点
B2
• 即:K = M / PK-PL×L / PK
• 移动:货币成本M增加,等成本
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 M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 移动。
O A2 A A1
L
• 斜率:-PL / PK
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 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 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这个
MRTSLK = PL/PK = MPL/MPK
第三节 成本概述
一、生产函数与总成本曲线
• 从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
• 总成本曲线 (例见书P82)
• 总成本曲线: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
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 总
能达到的总成本点的轨迹。
成
• 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 本
方倾斜的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
经济学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而生产者是经济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经济学中关于生产者(公司或企业)如何制定决策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关注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包括生产的数量、生产的方式以及为何生产的决策。
以下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1. 利润最大化生产者通常追求利润最大化,即在给定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条件下,通过制定最优决策来实现最大利润。
生产者会权衡成本和收益,选择最有效的生产方式和资源组合。
2. 边际分析生产者行为的决策是基于边际分析的。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生产者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增加产量。
3. 供给曲线生产者的决策和行为在市场上表现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
供给曲线呈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品。
4.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从其生产决策中获得的额外收益。
生产者剩余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收入与最低接受价格之间的差异来衡量。
生产者剩余可以是正的或负的,正的表示生产者获得了额外的利润。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生产者行为理论涉及一些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生产者的行为和决策。
1.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者如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生产函数可以是简单的,只涉及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也可以是复杂的,涉及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
通常,生产函数是通过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组合来确定的。
2. 成本函数成本函数表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与生产规模无关的,如租金和固定资产折旧。
变动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3.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衡量了生产者如何在使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产生最大产出。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本章要点:●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等成本线及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短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为什么企业(平均)产量在减少,而厂商仍在扩大生产规模?为什么企业规模扩大后,有的企业产销量在减少?有的企业产销量在增加?而有的企业产销量虽然在增加,但利润却在下降?什么是规模经济,什么又是规模不经济?经济学中的成本与会计中的成本有何不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具体划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劳动L:是劳动者所提供的服务,它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资本K: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
土地N:指土地以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
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生产函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即可表示为:Q = f(L,K,N,E),一般简化为:Q = f(L,K)。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在此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投入的数量不变而其他投入的数量可以变动,即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假定资本投入量固定,劳动投入量可变,则劳动的总产量:与一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特征:1、TP、AP、MP曲线都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并且分别有极大值2、MP与TP之间的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MP曲线上最高点和0值点对应TP曲线的拐点和极值点)3、AP与TP曲线:AP曲线是TP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斜率的值的轨迹;在AP曲线的最高点,是TP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大值4、AP与MP曲线: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时,AP↑;当MP<AP时,AP↓;当MP=AP时,AP最高,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例:生产函数普遍使用的S形曲线方程为TP = aL3 + bL2 + cL (a<0, b>0)边际报酬(产出、产量)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若其他投入要素不变,连续不断增加某一变动投入要素,随着该投入要素的增加,开始时边际产量递增的,但是当投入要素增加到某一特定值之后,再增加投入这种要素,边际产量就会出现递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拥有公司股票;
因此,也就容易产生了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
07:26
5
企业(厂商)
五、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
委托—代理问题也称为败德行为(moral
hazard)或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是指合约一方的行 为不能被完全观察,或了解他的行为的成本很高时, 该方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采取以损害合约另 一方来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这一方也被称
粮食总产量TP (公斤/亩)
平均产量AP(公 边际产量MP 斤/亩·氮肥投入量) (公斤/亩)
10
100
10.00
100
15
220
14.67
120
20
270
13.50
50
25
300
12.00
30
30
320
10.67
20
35
330
9.43
10
40
320
8.00
-10
45
300
6.67
-20
07:26
12
07:26
15
成本分析理论
相关成本概念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生产者行为理论
企业(厂商)
一、企业(厂商)的组织形式
个人业主制proprietorships):是由一个人独资经营的企业,这个
人就叫业主,他对企业经营活动负无限责任。如个人所开的商店、夫
妻店、家庭工厂等。
合伙制(partnerships):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资经营的企业,
这些人就叫合伙人,他们对企业经营活动负无限责任。如大多数的会
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工作室、证券交易所等
公司制(coorporations):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而成立的负有限责
任的企业,持有股票的人就叫股东,他们对企业经营活动负有限责任。
如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片仔癀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漳州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
• (1)有限责任公司
07:26
8
生产函数
关于生产函数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函数关系取决于技术水平 (2)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
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只有一个投入变动的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投入变动的生产函数
常见的生产函数形式 (1)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 (1-α) 美国制造业1899~1922年的函数 Q=1.01L0.75K0.25 (2)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天才还有 约翰·肯得里克、爱德华·丹尼森、罗卜特·索洛、德尔·乔更生
关
07:26
4
企业(厂商)
四、现代公司的特征
1. 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作为所有者的股东和作为经营者的董事、 经理形成了以合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
2. 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公司企业人格化,承担有限责任;
3. 拥有数量众多的分散的经常变换的股东,他们是公司的所有者,但 他们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对公司没有直接控制权。因此,他们往往
07:26
14
成本分析理论
相关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
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 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而不受限制;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 厂商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各种费用。显性成本实际上就 是财务上的会计成本。
隐性成本 应支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资源(或要素),但实际上并没 有支付的报酬。隐性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MP、TP、AP的数量关系图示:
P D
E
TP
AP
Q
AB
C
MP
07:26
13
成本分析理论
相关成本概念
成本 厂商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 费用一般均可以通过会计账簿反映出来。 机会成本 厂商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他可能的最 大收入。
地、劳动、资本、技术)的可能产出的约束
07:26
3
企业(厂商)
三、公司的融资结构(资本结构)
厂商的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所有者:业主、合伙人、股东
厂商取得资金的渠道
投资者提供资金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收益、 风险
厂商取得资金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成本、 风险
MM定理:融资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
为占优方。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条件
① 各方存在利益冲突
② 各方存在互利合作的基础
③ 合约存在不完全性
④ 存在信息不对称
07:26
6
企业(厂商)
解决方法
①加强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如内部控制制度设置、
独立审计、舆论监督
②同向激励合约,如与经济指标捆绑的奖惩制度、利润共享
计划、股票期权激励
③交抵押金,如提供只拥有居住权的住房、 ④名誉机制,如惯例、企业文化
07:26
9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TP=∑MP 平均产量:AP=TP/Q 边际产量:MP=ΔTP/ΔQ=dTP/dQ
? 利用美国制造业1899~1922年的科布—道格拉斯 生产函数Q=1.01L0.75K0.25分别计算L和K的MP ?
07:26
10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哪些经济学家在这些问题上有突出的贡献?
科斯、威廉姆森、史蒂格利茨、纳什、阿罗、西 蒙
07:26
7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商品的产出量和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 函数关系 。
生产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产量=f(生产要素) Y=f(X1,X2,X3,……,Xn) Y=f(L,K,N,E,T) Y=f(L,K) 其中:L——劳动 K——资本 N——土地 E——企业家才能 T——技术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那 么达到一定点以后,总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
07:26
11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MP、TP、AP的数量关系图示:
氮肥的投入量Q (公斤/亩)
• (2)股份有限公司
I. 上市公司
II. 非上市公司
07:26
2
厂商(企业)
二、厂商的目标
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约束条件
(1)市场约束(market constraints):要素市场、产品
市场
(2)技术约束(technique constraints):各种要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