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
《生产者行为理论》课件

。
生产者的收益函数
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
价格策略
收益函数描述了产品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 关系,它受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最大化其 收益,这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市场划分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者可能会 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并为每个 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定位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合理定位 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 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营销策略
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方式,提 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从而获得 竞争优势。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的关系
01
市场结构决定了生产者的竞争环境和 地位,不同的市场结构需要采取不同 的竞争策略。
05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 展与挑战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者行 为理论将进一步与数字化技术融 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
可持续发展
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产者 行为理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 方式。
个性化生产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生产 者行为理论将向个性化生产方向 发展,满足消费者独特的消费需 求。
《生产者行为理论》ppt课件
目录
• 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 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市场结构与竞争
策略
目录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政策与实践 •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生产者行为理论概述
生产者行为理论定义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B~C
C>B
矛盾
3、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O
L
K
Q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1、含义。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B
L2
K2
A
L1
K1
△K
△L
O
L
Q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 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 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 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 的减少量。即:
MRTSLK =1/3
MRTSLK = 2/3
MRTSLK = 1
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导致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的几种情况
(1)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L
K
L1
K1
q3
q2
q1
B
C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完全信息
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导致
交易成本
市场与企业的并存
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Producer Behavior Theory)是指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的理论框架。
生产者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体。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供给行为和市场交互中的决策过程。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几点:1.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这意味着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总是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生产组合和销售策略,以达到最大化的利润水平。
2.生产者是理性的。
生产者根据市场条件、成本、收益和需求等因素做出决策,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3.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者之间通常存在竞争关系,他们在市场中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消费者。
4.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影响市场供给。
生产者可以通过增减产量和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主要包括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
供给函数描述了生产者根据不同价格水平提供的产品数量,成本函数描述了生产者生产产品所需的成本随产量变化的关系。
生产者根据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做出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通常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情况下选择产量和价格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生产者可以平衡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
影响生产者行为的因素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竞争状况等。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情况,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量和价格水平。
2.生产成本:成本是生产者的重要考量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等。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者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4.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干预会对生产者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
5.竞争状况:市场的竞争状况也会对生产者的决策产生影响,激励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引言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是生产者行为。
生产者理论关注的是企业或个人如何做出决策,以最大化其利润或效用。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要素的选择、生产的规模和生产者的供给决策。
生产要素的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需要决定如何分配有限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为了最大化利润,生产者需要权衡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
边际产出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生产者在选择生产要素时,会比较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以确定哪个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更大。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生产要素所需的额外成本。
生产者需要权衡不同要素的边际成本,以确定是否值得增加额外的要素来获得更高产出。
要素替代率要素替代率指的是一个生产要素可以用其他要素交换的比率。
通过比较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生产者可以确定最佳的要素组合和要素替代率。
生产的规模生产者还需要决定生产的规模,即生产的产出量。
生产规模的决策取决于市场需求、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
最大化利润生产者的目标通常是最大化利润。
为了实现最大化利润,生产者需要确定产出量以及各个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利润最大化的产出量取决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产出与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生产者确定产出与要素使用的最佳组合。
生产者的供给决策生产者还需要决定将产出多少供给市场。
生产者的供给决策取决于市场价格、成本和利润预期。
边际成本和供给曲线当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倾向于增加供给量。
供给曲线描述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供给的数量。
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衡量了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结构和生产技术。
结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理解生产者行为理论,我们可以揭示市场上的供给机制和价格形成过程,为经济决策提供指导。
注:本文所描述的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基于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框架,实际情况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
《生产者行为理论》课件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
以马歇尔、克拉克等为代表,引 入了边际分析和效用概念,研究 了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企业的
最优规模。
现代经济学时期
以萨缪尔森、希克斯等为代表, 引入了数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对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进行了 深入分析,进一步发展了生产者
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应用领域
产业组织
研究不同产业中企业的市场行 为、竞争策略和产业组织结构
02
生产者具备完全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市场 走势和竞争对手的行为。
03
生产者行为受到严格的成本约束,追求成本最小化 。
生产者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生产者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市场份额等手段实现。
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调整产品价格和产量,以实现
利润最大化。
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
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家庭、企 业等)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 问题。
公共经济学
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和作用,如公共品供给、外部 性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
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改革 和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
际竞争力。
02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 设
生产者行为的理性假设
01
生产者能够理性地评估和选择策略,以实现自身利 益最大化。
。
市场势力
03
评估生产者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分析其对市场价格的影
响。
04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实证研 究
实证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等方 法收集数据。
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选择 样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
第二讲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回顾一、短期生产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3.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二、长期生产1.等产量线2.等成本线3.生产的最优要素组合三、成本函数1.短期成本函数2.长期成本函数3.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的概述(一)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投入与其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即,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生产要素的某种组合与其所能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写为Y=f(K,L,A,…)其中,Y—产出;K—资本;L—劳动力;A—技术。
(二)生产函数的特性1.生产函数:y=f(x1,x2,…,222211212222212() n n n n n y y y x x x x x y x x y y y x x x x x x ⎡⎤∂∂∂⎢⎥∂∂∂∂∂⎢⎥∂⎢⎥=∂⎢⎥∂∂∂⎢⎥⎢⎥∂∂∂∂∂∂⎣⎦xn ),递增的凹函数/0i y x ∂∂>凹函数:H= 为负定对称阵2.规模报酬为了简便,常常假定只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投入要素,那么生产函数变为),(L K f Y =规模报酬:又称规模收益,研究当要素量扩大相同倍数,产出量扩大的情况。
,固定规模收益:对所有t 0f(tx)=tf(x)都成立,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的。
规模收益递减:如果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各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对所有t>1都有f(tx)<tf(x)规模收益递增:如果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各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对所有t>1都有f(tx)>tf(x)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一般都会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的变化,即: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技术替代率(TRS)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n 种投入要素的情形中,技术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产量面的斜率。
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

生产者行为理论知识1. 简介生产者行为理论(Producer Behavior Theory)是指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生产者(企业、组织)决策和行为的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关注生产者如何在面临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最佳的选择,以达到最大化效益的目标。
2. 生产者的目标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指生产者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所获得的收入减去生产成本。
生产者通过决策来选择产品的生产数量、定价策略、生产技术、资源配置等因素,以最大化利润。
3.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者如何将输入资源转化为输出产品的关系。
生产函数通常表示为Y = f(X1, X2, …, Xn),其中Y表示产出(输出),Xi表示输入资源。
生产函数可以是线性的、双曲线的、S形的等形式。
生产函数的特征对生产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生产函数的斜率表示了边际产出率,即单位资源增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生产者可以通过比较边际产出率和边际成本来决定是否增加资源投入。
4. 生产者的供给决策供给决策是生产者面对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权衡而做出的决策。
供给决策包括决定生产数量和定价策略。
生产数量的决策涉及到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会增加产量;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会减少产量。
定价策略的决策涉及到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生产者需要考虑自身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以及自身的生产成本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
5. 生产者的创新行为创新是生产者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者通过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开拓市场和增加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率。
生产者可以通过研发新的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或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方法来实现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推出新的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生产者可以通过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设计和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经济学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而生产者是经济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经济学中关于生产者(公司或企业)如何制定决策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关注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包括生产的数量、生产的方式以及为何生产的决策。
以下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1. 利润最大化生产者通常追求利润最大化,即在给定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条件下,通过制定最优决策来实现最大利润。
生产者会权衡成本和收益,选择最有效的生产方式和资源组合。
2. 边际分析生产者行为的决策是基于边际分析的。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生产者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增加产量。
3. 供给曲线生产者的决策和行为在市场上表现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
供给曲线呈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品。
4.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从其生产决策中获得的额外收益。
生产者剩余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收入与最低接受价格之间的差异来衡量。
生产者剩余可以是正的或负的,正的表示生产者获得了额外的利润。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生产者行为理论涉及一些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生产者的行为和决策。
1.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者如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生产函数可以是简单的,只涉及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也可以是复杂的,涉及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
通常,生产函数是通过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组合来确定的。
2. 成本函数成本函数表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与生产规模无关的,如租金和固定资产折旧。
变动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3.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衡量了生产者如何在使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产生最大产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 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 LAC曲线和一条SAC曲线的相切点,该SAC曲线所代表的生 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 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
酬支付。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
于隐成本。 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Nhomakorabea10
5.2、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分类 1、总量意义上的成本
固定成本= FC 可变成本= VC (Q) 总成本= FC+VC (Q) = C (Q) 由厂商短期生产函数出发,可以得到相应的短期成本函数,也 可从厂商的短期总产量曲线出发,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短期总成本 曲线。
2020/12/8
22
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 间的对应关系
2020/12/8
23
5.3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1.长期总成本LTC的概念 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
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2020/12/8
24
5.3 长期成本分析
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 企业的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会使得长期平均成本
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企业的外在经济会使LAC曲线向下 移动,企业的外在不经济使LAC曲线向上移动。
2020/12/8
34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移动
2020/12/8
35
5.3 长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主要内容
▪ 成本的性质与成本函数 ▪ 短期成本分析 ▪ 长期成本分析 ▪ 规模经济
成本的含义与衡量
成本 从最基本的形式上来看,
就是当资源进行交易或转换 时所形成的牺牲。
5.1 成本的性质与成本函数
一、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1、机会成本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 于生产另一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在资源配置时,正确地选择一种要素的用途即: 机会成本≤用此种要素生产时可能获得的收益
就是次佳选择的收益或价值,所有的机会成本就是经济 成本。
2、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
成本的含义: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
会计师主要从财务报告目的而关心衡量 成本。因此,他们是通过在一种资源交 易或转换时发生的资金的历史支出对成 本进行界定与衡量。 经济学家主要从决策目的研究成本的衡 量。目标是确定与各种不同行动方案相 联系的资源的现期成本和未来成本。因 此要求考虑一种资源用于某一既定行动 方案时放弃(或牺牲)的机会价值。
但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 包络线。
2020/12/8
37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2020/12/8
38
5.3 长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形。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当LAC曲线处于下降段时,LMC 曲线一定处于LAC曲线的下方;当LAC曲线处于上升段时, LMC曲线一定位于LAC曲线的上方。
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MC(Q)=△TC(Q)/△Q 或者
MC(Q)=dTC/dQ,即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 MC值就是相应的总成本TC曲线的斜率。
MC曲线呈现出U型。
2020/12/8
14
各类短期成本曲线
15
5.2、短期成本分析
四、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分析
1.TC曲线和TFC、 TVC曲线
19
5.2、短期成本分析
五、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由于MC=w/MPL,则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的变动 方向是相反的。
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量MPL是先上 升,达到一个最高点以后再下降。所以,边际成本MC是
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以后再上升,即MPL曲线的上升 段对应MC曲线的下降段,MPL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曲线的 上升段,MPL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2020/12/8
29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2020/12/8
30
3.3 长期成本分析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 LAC曲线呈现出U形,且在LAC曲线的下降段,LAC曲
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在LAC曲线 的上升段,LAC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曲线最低点的 右边;只有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上,LAC曲线才相切于相 应的SAC曲线的最低点。
1.长期边际成本LMC的概念 长期边际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
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LMC值都是相应的LTC曲线的斜
率。
2020/12/8
36
5.3 长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由于LTC曲线的斜率是相应的LMC值,STC曲线的斜率 是相应的SMC值,因此可以推知,在长期内的每一个产量 水平上,LMC值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值相等。根 据这种关系,便可以由SMC曲线推导LMC曲线。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
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 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 本的最小值。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 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2020/12/8
2020/12/8
21
5.2、短期成本分析
五、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3.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当总产量TPL曲线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
本TVC曲线是下凹的;当总产量TPL曲线下凹时,总成本 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凸的;当总产量TPL曲 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 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2020/12/8
39
5.4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 一 规模经济 ▪ 1 含义: ▪ 是指当产量越多时,其长期平均成本会减少,反之,当
产量越多时,其长期平均成本也越大,则我们称之为规模 不经济。 ▪ 规模报酬是规模经济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 ▪ 一般来讲: ▪ 规模经济:指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即以较小的投入得到 较大的报酬。包含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 规模不经济:指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即以较大的投入得 到较小的报酬。包含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外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 为经济和更好地供给。 ▪第二,行业信息和人才更容易 流通和获得。
5.4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 (2)、内在不经济:指一个厂商由于自身生产规 模过大时,而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
原因: (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2)管理阶层的增加;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
C
内在经济
内在不经济
LAC
Q
5.4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1)、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
三、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1、会计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 (显性成本)后的余额
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成本
2.经济利润 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
额,简称企业的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9
三、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3.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
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上,TC曲线和TVC曲 线两者的斜率都是相同的,且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 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不变成本TFC。
TVC曲线和TC曲线在同一个产量上各自存在一个拐点 B和C。在拐点以前,TVC曲线和T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 在拐点以后,TVC曲线和T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5.4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1)、内在经济: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
时,有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内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 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5.4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2020/12/8
31
5.3 长期成本分析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U形特征的原因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
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
2020/12/8
3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2020/12/8
33
5.3 长期成本分析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11
短期总成本曲线
2020/12/8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12
5.2、短期成本分析
二、平均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FC/Q=AFC 可变成本= VC (Q)/Q=AVC (Q) 平均成本= AFC+AVC (Q)=AC (Q)
2020/12/8
13
5.2、短期成本分析
三、边际成本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