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预习下面3首古诗词。
课后反思
内容和目标提示
3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1、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曹操历史和文学两种角度是不同的,前者更注重客观性,后者强调艺术性,加上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出现对立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以客观为准。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3哪部分实写?哪部分虚写?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12
分钟
活动五综合探究学习
1、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乐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更加强烈。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诗人写此诗的背景
2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5


活动二自主学习
1、在老师的范读下完成。
碣石()澹澹()竦峙()丰茂()
2、解释下列词语
临澹澹行其
萧瑟若何洪波
活动二教师范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沧海》
1、给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丰茂()
课堂教学四元设计表
设计和任课教师:第1页
概要部分
课题
《观沧海》
教材
语文学科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章)
设计课时
1课时实际上课时间:2013年10月23日第1节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余收集资料及上课活动学习学生能说出作者简介
2、通过分析诗歌能学生说出内容与情感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有情感的背诵全诗
任务分析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的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水:澹澹山岛:竦峙(壮丽气势)
观沧海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实写借景抒情
乐府诗日月:运行-出其中(奇特想象)虚写(歌咏志)
星汉:灿烂-出其里 宏伟意境)(博大胸襟)
达标作业
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习曹操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2、解释下列词语
临澹澹行其
萧瑟若何洪波




活动三自主学习
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活动三自主学习
1、全诗围绕着哪个字来写?
15
分钟
活动四自主合作
2、看到: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
听到:萧瑟秋风
想到: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3、前五句实写,第六句虚写。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碣石()澹澹()竦峙()丰茂()
2、解释下列词语
临澹澹行其
萧瑟若何洪波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能学生说出内容与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产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有情感的背诵全诗
预习设计
1、查询曹操的简介
2、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当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第页
环节时间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学习指导(教师活动)
今天,我们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




5


活动一:自主学习
1、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