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新版)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演示教学
北师大三年数学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三年数学上册知识点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是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教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为你整理和介绍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
一、整数整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总称。
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会学习整数的加减法、乘法、除法,以及整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等概念。
二、算式的计算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算式的计算。
这包括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乘法计算的应用,以及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等。
三、小数小数是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有理数的一种。
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等运算。
四、分数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有理数的一种。
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基本运算,如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
五、图形的认识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各种常见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这包括了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图形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概念。
六、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测量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将学习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测量方法。
包括了用尺子、比尺子、天平等工具进行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以及用容器进行容量的测量等。
七、时间的认识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将学习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包括了小时、分钟的概念和读法,以及钟表的认识和读取时间等。
八、数据的统计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包括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以及数据的图表和图形的读取和分析等。
九、问题解决在三年级的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包括了阅读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将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将来数学学习的深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数学,掌握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PPT教学课件

整理与复习(1)
知识梳理
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对于有加、减法又有乘法的算 式,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整理与复习(1)
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45+5×3 =45+15 =60
7×4-15 =28-15 =13
整理与复习(1)
整理与复习(1)
3.带有小括号混合运算
5×(36-29) =5×7 =35
(83-55)÷4 =28÷4 =7
整理与复习(1)
4.观察一个物体
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 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整理与复习(1)
5.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整理与复习(2)
4.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1、较远路程-较近路程=两 地间的路程; 2、当天读数-前一天读数= 当天行驶路程。
整理与复习(2)
4.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北京西-石家庄 北京西-郑州东 北京西-武汉
里程/千米 281 693 1229
石家庄到郑州东有多少千米?
693-281=412(千米) 答:石家庄到郑州东有412千米。
整理与复习(2)
3、水果商店一共进了425箱苹果,上 午卖了129箱,下午卖了168箱,还剩 多少箱?
分析:用总箱数分别减去上午卖的和下
午卖的即为剩下的。 425-129-168
=296-168 =128(箱) 答:还剩128箱。
整理与复习(2)
4、兰兰家5个月的电表读数如下。 (单位:千瓦时)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 位数,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 得商相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3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重点

3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重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知识重点包括:
1.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规则。
2.乘除法: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计算。
3.图形与几何:认识并能够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4.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主要知识重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兴趣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数学素养。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表上的数据计算行驶里程,需要将结束里程减去起始里程。
2、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加油、加水等情况,需要将这些情况对应的里程和加油、加水量纳入计算。
3.5里程表(二)(解决终点为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1、根据里程表上的数据计算行驶里程,需要将结束里程减去起始里程。
2、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加油、加水等情况,需要将这些情况对应的里程和加油、加水量纳入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其中,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当混合算式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正确搭建图形需要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同时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并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第三单元:加与减在三位数连加或连减运算中,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如果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或减另外那个数。
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在解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时,需要将结束里程减去起始里程,并将行驶过程中发生的加油、加水等情况对应的里程和加油、加水量纳入计算。
在解决起点非的里程表问题时,我们需要将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然后再进行列式计算。
同时,我们还需要从多个角度画图去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因为位置变化会导致列式的变化。
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用整十、整百数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数字。
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我们需要注意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数字,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数字。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位数与前面的数相乘时得到的数字不能丢。
最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全册)

5.能通过吗
(借助米、分米、厘米认识小数)
(1)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可以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2)1角=0.1元,1分米=0.1米。
2.去游乐园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3.乘火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去奶奶家
用乘法解决里程图问题
(1)一般先把里程图转化成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能根据计算结果估测位置。
5.0×5=?
(与0有关的乘法)
(1)0乘任何数都得0。
(2)乘数末尾有0,先不看乘数末尾0算乘法,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
(3)乘数中间有0,中间0必须参与计算,在与中间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位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位数,要加上进位数。
6.买矿泉水
(估算、连乘)
(1)连乘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七、《年、月、日》
1.看日历
(年、月、日、星期)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都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都有30天,是小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3)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2.一天的时间
(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经过时间)
北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 总结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3、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6、判断游览时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依次会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连加: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二、连减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
1. 数的认识和应用:认识0-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前后关系,学习
数字的概念和数码的读法。
2. 加法与减法:通过物品的比较和分配等活动,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
法的顺序和加法交换律,理解减法的概念和减法反运算。
3. 数量与数字的表示:学习用数码、集合、图示等不同方式表示数量和数字,认识并
掌握数的多样性。
4. 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5. 组合与分解数:通过物品的分组和分解等活动,初步了解数的组合过程和数的分解过程。
6. 长度与时间: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时间单位“小时”,学习用尺子测量长度,认识和处理简单的时间概念。
7. 位置与方位:通过观察、活动等形式,认识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并初步运
用在问题解决中。
8. 图形和图形的连接:认识和学习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
形和圆等,学习和创造使用图形进行拼图和排列的活动。
9. 都市生活中的数:通过模拟商店购物、进行交通运输等活动,认识和了解都市生活中的数。
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混合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是老大,乘除法是老二,加减法是老三。
先算老大,再算老二,最后算老三。
老大>老二>老三
二、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三、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加减混合: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四、里程表问题
1.根据路线图计算两地间的路程,先要读懂里程表,把里程表和路线图结合起来,并在路线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路线图就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有助于理解题意。
2.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3.根据里程表的读数或电表的读数解决问题时,先要弄清里程表的读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例:星期四=星期四—星期三)
本月的用电量=本月月底的电表读数—前一个月月底的电表读数
(例:四月份=四月份—三月份)
五、乘与除
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算出积后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一位数相乘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口算除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1)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2)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按照表内除法算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例420÷6=70
(1)与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相同,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2)想乘法算除法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2)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这个两位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乘数×乘数=积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积÷乘数=乘数商×除数=被除数
六、周长
1、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封闭图形沿着边绕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描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时,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但是最后必须再回到这一点终止,首尾连接。
3、计算周长就是计算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
4、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
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5、长方形周长
(1)长方形的周长是指组成长方形的2条长边与2条宽边的和。
(2)比较常用的、简便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6、正方形的周长
(1)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指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和。
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的特征,可以知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边长×4=正方形周长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边长=周长÷4
七、乘除 估算就是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再用近似数相乘。
对于接近几百五十的数,也可取近似数几百五十进行估算。
估算有多种方法,关键是灵活应用,能够发挥推理判断的作用。
一位数乘两
位数(不进
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
一位数乘两
位、三位数
(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一位数乘
两、三位数
(连续进
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有关0的乘
法
1、0的乘法规律: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多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就在积的那一位上写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3、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先用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这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连乘 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