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知识点总结

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动作: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二、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器官参与,都能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的行为。 1、根据动物行为对动物的作用可以分为五类行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蜘蛛织网、羚羊吃草 争斗行为:同种动物之间因抢夺地盘、食物配偶放生的争斗。有利于动物的发展和种族的繁殖。 防御行为:释放臭气,释放墨汁,竹节虫的拟态等。 繁殖行为:鸟儿筑巢、求偶,青蛙、蝉的鸣叫、孔雀开屏,孵卵。 社群行为:不是多个个体的简单集结,合适群体内部有具体的分工和合作,如蜜蜂和蚂蚁等 2、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可以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①先天性行为:是一种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如母鸡育雏、蜘蛛织网、麻雀喂鱼等。 ②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又叫学习行为,如: 蚯蚓走迷宫、老鼠拉杠杆取食、大猩猩用树枝取食,用箱子垫高取香蕉等行为。 3、动物行为的特点及意义: ①动物行为的特点:1、动物的行为是动态变化的。2、动物的各种行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3、每种行为都由遗 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高等动物的 学习速度要比低等动物快。 4、动物行为的意义:保护有利生物,防治有害生物。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③心脏内有两个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两个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 流。
三、血液
1、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成年人的血液为体重的 7%-8%。
2、血液的组成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考点集锦

八上考点集锦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是血管、心脏、血液,功能是运输氧和养料、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2、动脉血管把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离心脏越远分支越多,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
有脉搏跳动。
肺动脉中流动着静脉血。
3、静脉俗称“青筋”---药物静脉注射的地方,血液流向心脏,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4、毛细血管---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利于物质交换,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显微镜下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
5、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心壁的最厚处是左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心脏的左侧流动着含氧多的动脉血;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时的药物均是首先出现在右心房;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接。
6、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中有血清中没有的纤维蛋白原。
血浆的作用是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载血细胞。
在红骨髓中产生血细胞。
7、红细胞是内陷的圆饼状,数量最多,含有含铁的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缺少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是会患贫血,要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8、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发炎时会数量变多。
9、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缺少时会血流不止或者出现皮下出血。
10、ABO血型有四种:A/B/O/AB,输血应该首先选择同种血型,血型不合时会出现红细胞的凝聚。
一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我国实施义务献血。
11、人体排出体内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水、尿素、无机盐等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粪是排遗)尿液和汗液可以排出水、尿素和无机盐,呼吸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12、尿素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物质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一、血管
1、动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被称为脉搏(桡动脉),心脏每分钟的收缩和舒张的次数被称为心率,脉搏和心率一致。
2、青少年正常的脉搏为 60-90 次/分钟。切脉指示根据脉搏诊断疾病的方法。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③心脏内有两个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两个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 流。
三、血液
1、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成年人的血液为体重的 7%-8%。
2、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形态
数量 大小 细胞核的有无
功能
血浆
淡黄色液体
运输养分,废物和血细胞
3、神经中枢:大脑灰质和脊髓灰质等中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汇集在一起,负责调节人体某一项相应的生命活动的 部分叫神经中枢。如:大脑中皮层上的躯体运动中枢等,脊髓上的膝跳反射中枢等。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位置、结构特点
左右两个半球
位于大脑的后下
在大脑的下方,
在脊柱的椎管
方,分左右两个半球 下端与脊髓相连 表面是神经元细 胞体密集的部位叫灰
加抗凝剂(柠檬酸钠)
分层现象
上层:血浆(含有纤维蛋白 原)
中层:白细胞、血小板
下层:红细胞
4、血液系统和输血原则:
①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 ABO 血型系统,它包括 但是 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A、B、AB)血型,AB 型血可以少量接受其他(A、 B、O)血型。
1、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他们分别和肺静脉、主动脉、上、 下腔静脉和肺动脉相连。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毛细血管内血细胞只能一个个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
它会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2、心脏「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广结构J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1四个腔1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心脏[ 四个心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功能: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与脉搏同步)。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3、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水水⑴、血液的组成:「血浆 [ 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血液 J 55% L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体重的7%~8%)红红细胞45% L血小板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色。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易看到。
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则患有贫血;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血液里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
⑶、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种。
献血者血型:受血者血型: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3种血型的人;AB 型血原则上可以接 受其他3种血型的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 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鲜血是每个18岁以上的健康公 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⑷、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动脉血: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 氧结合时,颜色鲜红。
静脉血: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⑸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方法:用湿纱布(保持小鱼的活性)把小鱼头包起来,只露出尾部,放在培养皿底部;将培 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血管及血液流动(血细胞在 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 ⑹血压: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 ,舒张压一般为8~12 kPa 。
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 ,就是高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12kPa ,就是低血压。
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必会知识点

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必会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2024年10月23日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认识血管的类型和功能2.人体内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通道是血管。
3.人体内的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4.用手触摸能够感觉到跳动的血管是动脉,可以实现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5.人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上面两个腔是心房,下面两个腔是心室。
其中,心肌壁最厚的腔是左心室。
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7.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8.与心室相连的血管是动脉,与心房相连的血管是静脉。
9.人体的心脏内有瓣膜,可以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再从心室流向动脉。
10.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几乎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层红色不透明的液体中有红细胞,两层交界处有一层白色的物质,这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11.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将某项指标的测定值与参考值进行比较,项指标是否正常。
模拟血型鉴定14.人的血型系统有多种,其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 ABO 血型,它包括 A 型、 B 型、AB 型和O型四种。
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15.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这两种血液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通过心脏连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16.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将血液中的氧和养料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17.在肺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苏科版苏科版生物知识点(八上)第14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血流速度最快。
“把脉”一“脉”指的是桡动脉。
4、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
5、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6、心脏是由心肌构成,分为四个腔:上面两个分别叫左心房、右心房,下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有控制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即瓣膜。
7、与心脏相通的血管:左心房——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8、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9、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0、血细胞的类型: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11、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无细胞核。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红细胞是红色的,因为含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
12、白细胞:有细胞核;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13、血小板: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14、输血的原则:同种血型相互输。
血型不和,会引起红细胞凝集。
一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健康。
15、人的血型一般可分为:A型、B型、AB型、型。
16、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这两部分血液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17、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从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18、肺循环的进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
19、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在最后几天里,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多,这样就能够有更多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以满足人体对氧的需要。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考点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考点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苏科版篇一动物的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先天性行为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2)特点:1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2是动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应。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
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3)特点:1、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苏科版篇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其他分解者、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是依赖绿色植物而存在的。
由此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2)消费者:是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生物。
动物只有通过取食这种方法,于能获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3)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
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或残落物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菌和真菌。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也有少数属于消费者,如菟丝子缠绕在大豆上,营寄生生活;动物大部分是消费者,但有的动物也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如蚯蚓、蜣螂等腐生动物。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重点背诵要点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2月18日第一讲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植物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叶中无输导组织,根为假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它们的生殖方式均为孢子生殖。
(2)煤是由埋藏在地下的蕨类植物形成的;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
2.动物类群: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①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腔肠动物:水螅、海葵、珊瑚。
②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吸虫、绦虫。
③线形动物: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
常见的线形动物:蛔虫、丝虫、轮虫。
④环节动物: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体节的出现,促进了各种系统功能的发展,如神经系统趋于完善。
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蛭、沙蚕。
⑤软体动物:大多数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常见的软体动物:河蚌、乌贼、章鱼、蜗牛等。
⑥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2)脊椎动物①鱼类: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身体多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②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③爬行类: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
④鸟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恒定;鸟类产的卵一般较大,具有坚硬的卵壳;双重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辅助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归纳汇总————————————————————————————————作者:————————————————————————————————日期:血液 (体重的7%~8%) 血浆 55% 血细胞45%水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 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心脏 结构 功能: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四个腔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八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第15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组织细胞需要营养物质和氧,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他们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1、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薄、弹性小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 小 大 极小 血流速度 快慢极慢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 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流方向 远离心脏靠近心脏由动脉到静脉 分布大多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内血细胞只能一个个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
它会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2、心脏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与脉搏同步)。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3、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⑴、血液的组成: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⑵、血细胞:结构特征功能红细胞 无细胞核 圆饼状 红色 多 具有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 有细胞核白色 少大 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无细胞核 不规则 红色很小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由于红细胞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也呈现红色。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易看到。
血液循环体循环 肺循环左心主动各级全身毛各级上下腔右心房 动 动 动 静 静 静 左心肺静肺部毛肺动右心室动动静静排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尿素和皮肤:排出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则患有贫血;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血液里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
⑶、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AB 型、O 型种。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3种血型的人;AB 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3种血型的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 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鲜血是每个18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⑷、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 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动脉血: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颜色鲜红。
静脉血: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⑸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方法:用湿纱布(保持小鱼的活性)把小鱼头包起来,只露出尾部,放在培养皿底部;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血管及血液流动(血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⑹血压: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收缩压一般为12~18.7kPa ,舒张压一般为8~12 kPa 。
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 ,就是高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12kPa ,就是低血压。
二、排泄是人体将体内的多余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A 型B 型 AB 型 O 型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献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皮肤的排泄是通过皮肤的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
第16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⑴、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将能被神经元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
⑵、神经系统⑶、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概况 功能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表层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又称大脑皮质(上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和神经元数目)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运动、感觉、语言、视觉、听觉、嗅觉的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功能)小脑 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在大脑的下方,下端与脊髓相连人体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所以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⑷、脊髓位置组成功能脊髓 脊柱的椎管里 蝶形灰质在中央,白质分布在周围 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 大脑 颅腔中表层是灰质, 白质分布在中央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运动、感觉、语言、视觉、听觉、嗅觉的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功能)神经元 结构 细胞体 突 起 树突:短而多 轴突(末断是神经末梢):长而少 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脑所发出的神经 神经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肾小体(肾小球、泌尿系统 泌尿尿的形成 排尿的意义肾脏: 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膀胱: 贮藏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肾功能:形成尿的基肾小球的肾小管的重形原尿 尿液 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反射 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或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比较低级,只由脊髓参与下的神经调节方式)条件反射(比较高级,在大脑皮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感受效应器 灰质:在中枢神经中,由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
白质:在中枢神经中,由许多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
⑸、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只有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反射的类型 区别联系示例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由具体的实物直接刺激产生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吃到梅子分泌唾液; 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奶; 膝跳反射条件反射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由具体的信号(光、声、气味、颜色、形状等)刺激产生看到梅子实物分泌唾液; 看到画的梅子图片分泌唾液; 看到“梅子”二字、听到“梅子”这个音分泌唾液(人类特有)二、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良好的用眼习惯: 两要:连续用眼1h 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cm 左右. 两不要: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和写字;不要在走路、躺卧或摇晃的车船上看书。
三、人体的激素调节内分泌腺 不足 过多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感知 信息 外膜:角膜(前方)、眼与 耳与 眼球近视外耳(接收声波):耳中耳(传导声波):鼓膜、内容物:晶状体(主要折射内膜:视网膜(内有眼球中膜:虹膜(调节瞳孔大原矫正:配带凹透镜眼球前后晶状体凸视觉的形成:外界的光线 角膜瞳孔 晶状体 玻 内耳: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耳的光 光 光 光 光 神经神经声声声声神经神经⑴、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⑵、激素是有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在血液里含量很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1965年,我国首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四、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统一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成年)缺碘引起甲状腺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肿,又叫“大脖子病” 甲亢(也出现甲状腺轻度肿大) (幼年)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生长激素 垂体 (幼年)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生殖器官发育完全。
巨人症 胰岛素胰岛糖尿病低血糖关关节关节囊:把相邻两骨牢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关关节软骨:减少摩骨骼分类:头颈肌、躯骨肌腹:在中间,红褐色,肌腱:在两端,白色,后天性行为: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先天性行为:一种本能,生来就具有骨组成:头骨;躯干骨(例:胸骨、功能:支持身体;保护脑、脊髓和心脏等骨的骨膜:血管有营养作用;成骨质:骨密质(分布在骨干)和骨骨髓:红骨髓(分布在骨松质)终生造血;黄骨髓(分布在骨髓社群行为:分觅食行争斗行为:同繁殖防御行为:动第17章运动与行为一、运动系统是由骨(杠杆)、骨连结(支点)、骨骼肌(动力)组成的。
⑴、骨骼(206块骨)⑵、骨的连接:不活动连接(脑颅骨);半活动连接(脊柱骨);活动连接(又称关节,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关节具有牢固性、柔韧性、灵活性。
⑶、骨骼肌(600多块)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的刺激后,收缩或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关节运动,产生各种动作。
但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二、动物的行为1、从动物行为对动物所起的作用:2、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3、动物行为的特点:第一,无论哪种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第二,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第三,每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4、动物行为的意义:认识、保护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
二氧化有机物+光合作呼吸作用、分解作第18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2、气孔:叶表皮上成对保卫细胞(半月形)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和产生的氧、呼吸作用需要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交换的“门户”。
3、蒸腾作用的意义:第一,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第二,对植物自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促进根对水的吸收,同时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2、蒸腾作用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 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和有机物,远远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所需要,其余的将供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燃烧。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能够对环境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保持平衡状态,维持相对稳定。
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表现在某一数值附近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