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为人知的战争史故事重见天日: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PT-76坦克
地球最危险的一次

地球最危险的一次第一个:核弹危机1962年10月27日,午夜12点十五分,驻扎冲绳岛的美军秘密基地,突然接到密令,要求立即发射32枚导弹,向苏联、韩国在内的四个目标攻击。
基地瞬间陷入了紧张状态。
当天值班的是一名叫威廉.巴塞特的美军校尉。
此时他正面临艰难的选择。
执行命令,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不执行,就是违抗军令,罪不可赦。
甚至还可能被敌军的导弹夷为平地。
更何况军人的命令就是服从命令,但想到人类毁灭的画面,巴塞特还是犹豫了,危急关头,他冷静地思考了几秒,发现这条密令似乎存在着漏洞。
目标是苏联还可以理解,但当时美国和韩国不是敌对关系,为什么连他们一起炸?另外发射导弹这样的密令,平时都是一级警备,而今天却是二级,会不是误报?巴塞特赶紧给上级打了电话,还谎称我们收到了不清楚的密令,请求核实。
就在打电话的这会功夫,电脑又出现了同样的指令,并要求立刻执行。
事情陷入了僵局,只要他按下红色按钮,全人类都会遭受辐射。
生死存亡之际,巴塞特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拿起电话,越级打给了上层领导,说明了情况。
5分钟后,他终于收到取消核弹的命令,原来竟是代码发生了错误,巴塞特的沉着冷静,帮人类躲过了一次灭绝的危机。
第二个:一流星鱼实验你敢相信吗?人类距离灭绝最近的一次,不是小行星撞地球,不是超级火山爆发。
而是人类自己搞出来的病毒实验。
这场致命的病毒实验就是,一流星鱼实验。
该实验是发生在外天空最大的人为核爆炸,当时设计它是为了测试高空核爆炸效应。
1962年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在太平洋上空400公里的地方引爆核弹。
和当量为1.4兆吨,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当量的100倍。
爆炸的效果远超预期,因此一些科学家担心爆炸可能会永久改变地球磁场,削弱地球对宇宙射线的自我保护,将地球暴露在危险中。
并且核辐射还会破坏动植物的生态,增加人类的患病风险。
最后这些高等电子还将会产生短暂却极具威力的磁场,令三分之一的近地轨道卫星陷入瘫痪。
那么危急关头又是谁拯救了全人类呢?当时的苏联十分畏惧美国的这些实验,因此他们提议停止高空爆炸试验。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北非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德国与英美之间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的一次军事行动,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非战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北非战役的经过1:第一阶段在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1940年9月13日一12月8日)——意军进攻。
由巴尔博元帅(8月起由格拉齐亚尼元帅)统一指挥的2个意大利野战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司令为贝尔蒂将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司令为加里波第将军)在突尼斯当面。
9月13日,第10集团军以5个师、1个团级集群、6个坦克营(利比亚东部共有9个意大利师)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2个师另2个独立旅,在埃及共有6.6万人,168架飞机,其中包括驻巴勒斯坦飞机)。
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界仅有1个展开的师。
意军推进90公里,于9月16日进逼西迪拜拉尼,但由于指挥失灵和补给中断,不得不停止了尔后的进攻。
英军则继续退后,一直到马特鲁港附近预先构筑的阵地才立住脚。
敌对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宽达130公里的“真空”地带。
北非战役的经过2:第二阶段(1940年12月9日—1941年3月30日)——英军进攻。
12月9日,英集团军(4个师另2个旅)转入反攻,击溃了意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
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
使得胜利未得到发展。
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
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
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
1941年初,德军统帅部将德国非洲军(1个坦克师、1个轻步兵师,司令为隆美尔中将)和一些航空兵部队调往利比亚。
北非战役的经过3:第三阶段一辆英国坦克路过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坦克(1941年3月31日—11月17日)——德意联军进攻。
3月31日,意德军(2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开始进攻英集团军(2个已被削弱的师另1个旅),以便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
经典情报战案例

经典情报战案例经典情报战案例:揭秘近代史上的十大情报战情报战是一种隐蔽、复杂的战争形式,它的胜负关系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在近代史上,有许多经典的情报战案例,以下是其中的十大经典案例。
一、美国解密苏联的“培根”计划在冷战期间,苏联一直在秘密研制一种新型超音速轰炸机“图-22”,美国情报机构得到了苏联研制计划的情报,这就是著名的“培根”计划。
美国根据这些情报信息,加强了对苏联的技术监控,最终成功解密了苏联的“图-22”计划。
二、英国破解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采用了一种高度加密的通讯方式——“恩尼格玛”密码,英国情报机构积极研究这种密码,并成功破解了它。
这样就使得英国得到了大量的德国军事情报,对于盟军在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三、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监视苏联的情报行动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对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情报监视行动。
美国派出U-2高空侦察机对古巴进行监视,并在苏联驻古巴的军事基地周围设置了间谍设备。
这些情报信息帮助美国掌握了苏联在古巴的军事部署情况,从而制定了有效的对策。
四、伊朗核计划中以色列的情报战在伊朗核计划中,以色列情报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情报战。
以色列通过秘密窃取伊朗核设施的设计图纸、采购清单等情报信息,最终成功破坏了伊朗的核计划。
五、法国情报机构在非洲的情报战法国在非洲地区拥有广泛的利益,法国情报机构通过隐蔽的情报战,监视了非洲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政策和对策。
六、以色列在伊拉克的情报战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色列情报机构积极参与情报战。
以色列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和情报分析人员,收集并分析了伊拉克的情报信息,最终成功破坏了伊拉克的核计划。
七、美国情报机构在阿富汗的情报战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情报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并分析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情报信息,最终成功打击了这些恐怖组织。
八、英国情报机构在冷战期间的情报战在冷战期间,英国情报机构积极参与情报战,收集并分析了苏联的情报信息,为西方国家制定了有效的对策。
美国西点军校唯一收录的中国经典战例

“美国西点军校唯一收录的中国经典战例2009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60周年的华诞。
沐浴在祖国和平温暖的阳光里,过着幸福安康美满富足的生活,此时此刻,我倍加怀念当年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统一,而浴血奋战的塔山英雄先烈们。
是他们,在那次创造了历史的关键的伟大战斗中,前仆后继,英勇拚杀,浴血奋战,顽强死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不仅取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而且直接推进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解放了全东北,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年打塔山的英雄部队之一的12师如今驻扎在广西的贵港市。
站在4纵12师这支塔山雄师的师史馆前,面对“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这两面用无数烈士鲜血染红的锦旗,凝视张万年副主席“白台山英雄团再展雄风”十个金光闪闪的题词,我心潮澎湃,壮怀激荡,眼前一幕一幕地浮现着12师34团,3 6团和35团的先辈们当年与敌人激战塔山的英雄壮举。
1948年的秋天,解放战争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人民军队经典战役--陆战经典之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打响了。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
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
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
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
军心动摇,士气低落。
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
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很焦虑。
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
战争时间越来越短 举例

战争时间越来越短举例印度和巴基斯坦堪称是一对老冤家,自从印巴分治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进行过三次大战。
而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局势又开始紧张,很有可能会展开第四次战争。
那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如果再次开战,会变成一次持久战吗?仔细分析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前三次战争,你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两个国家的战争绝对不会进行太长时间,甚至很有可能会在一个月之内就结束战争,这是为什么呢?纵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三次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用时两年,而第二次印巴战争则用了5个月的时间,而第三次印巴战争从1971年11月21日到1971年12月17日,满打满算也不过20多天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印巴战争一次比一次时间短,这绝对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必然现象。
之所以印巴战争时间会越来越短,甚至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期两方的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原因非常简单,印度和巴基斯坦归根结底都不是军事发达国家,尤其是军工领域水平都不高,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都需要依靠进口才能够满足其使用。
就拿印度来说吧,别看印度拥有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甚至是法国阵风战斗机,但这些战斗机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印度都需要进口。
如果使用非原装进口武器,那么就会像前段时间那样,印度T-90S主战坦克出现炸膛事故。
俄罗斯爆料称,这次印度T-90S主战坦克之所以炸膛,就是因为使用了非原装炮弹所造成的。
由此看来,印度为了保证作战效率以及武器装备的安全性,依然会向其他国家购买大量原装武器装备。
因为武器装备需要大量进口,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就造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使用过程当中消耗速度过快,补给完全跟不上。
如果印度同巴基斯坦展开一场大战,武器装备消耗速度过快,无法及时补充弹药,那么两国就会终止战争。
所以推测如果发生第四次印巴战争,那么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摩加迪沙之战

摩加迪沙之战起因: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
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进行代号为Irene的抓捕行动。
参战方:游骑兵部队三角洲特种部队摩加迪沙当地民兵、市民指挥官:威廉·加里森少将(Major General William Garrison),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指挥官;索马里民族联盟军阀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兵力:160:2000以上伤亡:美国:19人阵亡 1人失踪 73人受伤 1人被俘马来西亚:1人阵亡 7人受伤巴基斯坦:2人受伤索马里民兵及平民:1,000以上战斗类型:巷战战争背景1969年10月21日,一场无预期的军事政变,将索马里的军事将领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Mohamed Siad Barre)推上索国总统位置,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社会主义路线独裁政治。
但在1990年时,叛军攻入摩加迪沙占领了首都,逼得巴雷不得不宣布退位,并在1991年1月时出走尼日利亚的拉哥斯。
但合组叛军逼走原独裁者的几支势力,却在之后因意见歧异而反目,其中,曾在1960至1970年代间因为计划发动政变失败而入狱的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Mohammed Farah Aidid),获得主力派系索马里联合国会(United Somali Congress,USC)的支持,但一些原本遭放逐避走意大利的USC成员,却先下手为强宣布穆罕默德·阿里·马赫迪(Mohammed Ali Mahdi)是新任总统。
1991年6月,艾迪德被选为USC的主席,但马赫迪拒绝放弃总统头衔,再加上索马里境内还有许多势力也有意染指巴雷下台后真空的地盘,因此爆发了一场以帮派组织般的小型民兵单位为主体的军阀内战。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解密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解密塔斯社也在9月11日发表声明,否认苏联把进攻性武器运到古巴,因为“苏联有从它本土上给予任何酷爱和平的国家以支援的能力”。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
这场危机将两个大国最大限度地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因此它成为人们推断两个大国的对抗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的界石,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防止核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
这场危机将两个大国最大限度地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因此它成为人们推断两个大国的对抗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的界石,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防止核战争。
----[苏]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当时我们有权利接受导弹,我们没有违反国际法。
为什么要秘密地进行呢?[古]菲德尔·卡斯特罗“冷战”开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对峙和斗争的主要场所是在中欧和远东地区,也就是说阵势始终摆在苏联的大门口。
对此,苏联人,特别是赫鲁晓夫一直是愤愤不平,于是便决心寻找机会改变这种局面。
50年代末古巴革命胜利后,苏联终于有一次机会,试图将“冷战”推进到西半球美国人的眼皮底下。
赫鲁晓的这次冒险不仅没有成功,而且引发了美苏在“冷战”期间一场最大的较量--加勒比海危机。
然而,这场几乎将世界推到了热核战争的危机缘何而发又怎样得以解决等问题,长期以来若明若暗,并不为人所清楚了解。
1992年6月,也就是在加勒比海危机30年之后,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时首次公布当时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当时来往的25封信件全文。
这些信件的大多数此前都是保密的,只有极少数人道。
美国《共产主义问题》杂志1992年6月专门出版了春季号特刊,用英俄两种文字将它们刊登出来。
在为美苏首脑这些信件写的序言中,美国前国务卿J·贝克说:“30年前,古巴的导弹横亘在美国和苏联中间,我们两国的分歧几乎将我们带入战争。
印巴战争中国起到什么作用

印巴战争中国起到什么作用推荐文章平津战役的故事简介热度:辽沈战役主要内容热度:渡江战役过程是什么热度:北伐战争关键战役热度:拿破仑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热度: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不满无权在手,掀起独立运动,发生兵变,虽然巴基斯坦政府平息了动乱,但印度决定出兵支持东巴,并为此积极准备,养精蓄锐。
印巴战争中国起到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印巴战争中国的作用,希望对你有用!印巴战争中的中国的作用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看中国如何帮助巴基斯坦。
1965年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巴印边界库奇兰恩地段发生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接着巴军在克什米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攻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拉加附近,战局对巴有利。
但印度从侧翼进击,大军直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截断巴军后路,巴军在克什米尔渍败,乃集中全力守御拉合尔,战事甚为激烈,巴军处于危险境地。
中巴关系自解决中巴边界问题和1964年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后较为友好。
在这次巴印冲突中,中国政府于5月初发表声明,指责印度的扩张主义,支持巴基斯坦的抵抗战争,在外交上给巴以支持。
但巴军在拉合尔的抵抗极为困难,军火与物资供给也紧张,乃向中国求救。
当时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罗查到外交部,三天五天地要直接找周恩来,除汇报战争情况外还要转送巴总统的信件或口头要求,请中国给予种种援。
中国政府理科志愿巴基斯坦,巴国获得了中国制造的歼5战斗机和歼7战斗机,歼7战斗机在进入巴基斯坦空军以后,使得自大的印度空军接连遭受了巨大损失。
之后歼七战斗机成为了巴基斯坦“守卫首都上空的卫士”,得到“空中哨兵”绰号。
看到中国无私的援助,让当时已经被美国抛弃的巴基斯坦更加坚定决成为中国的朋友。
印巴战争最激烈时期,由于巴基斯坦方面的战术失误导致巴国的坦克部队受到重创,中国支援巴基斯坦的59式坦克(59式坦克是我军从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通过铁路运进,因为数量较少59式坦克直接被运往前线,装备一线部队,在经过短暂训练熟悉装备后,开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