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的景物描写
描写滕王阁的优美句子

描写滕王阁的优美句子1.滕王阁的主体建筑共分九层,象征着九州大地。
阁顶为琉璃瓦覆盖,彰显着皇家的富丽和尊严。
每当阳光照射在上面,滕王阁就如同一只璀璨的凤凰,展翅欲飞。
2.滕王阁美轮美奂,远望如诗,近看如画。
这座楼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无论是门窗、檐角还是屋脊,都充满了精美的雕刻和绘画,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夜幕降临,滕王阁变得更加迷人。
华灯初上,滕王阁仿佛被点亮,与周围的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游人可以在此欣赏到滕王阁的另一种风貌,感受它的古朴和神秘。
4.滕王阁的景观层次丰富,远可眺望青山绿水,近可观赏园林景致。
漫步在滕王阁内,不仅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厚重,也能感受到江南园林的幽雅。
5.夜幕降临,滕王阁华灯初上,更显得金碧辉煌。
在灯光的映衬下,滕王阁的轮廓更加清晰,巍峨壮观。
漫步在滕王阁的回廊中,感受古建筑的韵味与现代都市的融合,让人流连忘返。
6.走近滕王阁,就像走近了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
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致都犹如历史的笔触,将古老的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
不禁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与赣江交相辉映,共同构造了这一幅壮美的画卷。
7.登上滕王阁,远眺四周,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赣江清澈碧绿,犹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与周围错落有致的建筑群相映成趣。
8.无论是白天的喧嚣,还是夜晚的宁静,滕王阁都是一座永恒的建筑。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是人们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每一次游览滕王阁,都会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9.滕王阁巍峨壮观,屹立于赣江之滨,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10.滕王阁,古韵犹存,美轮美奂,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11.滕王阁如诗如画,美轮美奂,让人陶醉其中。
12.滕王阁,一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阁,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充满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13.登临滕王阁,远眺江天一色,诗情画意尽收眼底。
滕王阁序精彩句段

滕王阁序精彩句段
标题:滕王阁序精彩句段解析
一、引言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人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文辞华丽,气势磅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
本文将对其中的精彩句段进行深入剖析。
二、正文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傍晚的美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天空中美丽的景象;秋水共长天一色,既写出了江水的浩渺,又表达了天地间无边无际的感觉。
这两句诗,画面鲜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2.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这句话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和漂泊。
关山难越,意味着人生的困难重重;谁悲失路之人,表达了人生道路上孤独无助的情绪。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更是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这几句诗,充满了人生的哲理,让人深思。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即使年老体衰,也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即使生活困苦,也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这几句诗,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结论
总的来说,《滕王阁序》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
通过对其中精彩句段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伟大的作品,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滕王阁序》内容赏析及写景四特点

《滕王阁序》内容赏析及写景四特点《滕王阁序》内容赏析及写景四特点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滕王阁序》内容赏析及写景四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容赏析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
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
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
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
“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
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
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
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
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7]对比铺叙,色彩鲜明。
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
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渲染的方法。
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
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
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描写滕王阁的作文300字

描写滕王阁的作文300字•相关推荐描写滕王阁的作文300字(通用2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滕王阁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描写滕王阁的作文300字篇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必大家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对它一定有所了解吧!没错,这就是唐代诗人王勃游滕王阁时所写的一句诗,正好,借助暑假这个机会,妈妈带我来到了南昌滕王阁。
在购票门口,头微微上仰,眼睛一看到就是那挺直胸膛、气质非凡的滕王阁,一走进滕王阁里面,首先看到的就是古代文人墨客写的诗集,只见墙上写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另外一侧,则是清代科举考试题目,继续往上走,看到的则是古代的大钟,这些钟有大有小,声音也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大的钟是古代报时的钟,声音十分洪亮,而小的钟,则是古代奏乐的乐器,声音十分清脆。
……我和妈妈往下走,来到了滕王阁博物馆,在里面,每样东西都是那么精致、古老、神奇,在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各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阁楼,另外一边,则是清代官员穿着的服装,看了这些东西,都令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在滕王阁玩了一个欢快的上午,体会到的不只有玩的乐趣,还有学习的乐趣,这次的滕王阁之旅,不仅带给我欢乐,还令我学会了许多知识。
描写滕王阁的作文300字篇2我的家乡在南昌,那里有一座名扬中外的建筑叫“滕王阁”,屹立在赣江边上,显得熠熠生辉。
远远看去,滕王阁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阁顶是深绿色的,柱子是大红色的,牌匾是深蓝色的,真是色彩斑斓呀!主阁的两旁各有两个小凉亭,像两个侍女在保护着它。
周围种满了绿树、绿草,还有两个漂亮的池塘,里面养满了各种颜色的鱼,有人给它们喂食的时候,鱼儿们就你推我,我挤你,争着抢食,可有趣了!走进滕王阁,第一层大厅有一幅汉白玉浮雕,是唐朝大诗人王勃,他穿着长袍,系着披风,抬头仰望远方,显得气宇轩昂。
滕王阁序古诗词赏析

滕王阁序古诗词赏析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长达1200字的骈文。
文章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的景色和历史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对滕王阁序中几句古诗词的赏析。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句描绘了滕王阁的景色,形容了夕阳映照下的落霞和独自飞行的孤鹜,以及秋水与天空融为一色的壮丽景象。
这些景色的描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两句古诗词通过描绘渔舟唱晚和雁阵飞过的景象,凸显了滕王阁处于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
彭蠡之滨和衡阳之浦是两处历史上的著名水域,渔舟唱晚和雁阵飞过给人以历史联想,也为滕王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3. "倚天长剑,飞狐外传。
"这两句古诗词引用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和《飞狐外传》中的经典台词。
这组引用充分展现了滕王阁这一历史建筑的辉煌和恢弘,使读者在赏析古诗词的同时,也能对滕王阁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4. "焕赫一时者,不得于风云榜。
"这句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在历史上短暂而辉煌的存在的思考和感叹。
滕王阁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名胜古迹,曾经辉煌一时,但却未能被载入史书或成为风云榜上的名人。
这句诗词透露出一种对辉煌光芒稍纵即逝的感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
滕王阁序这篇骈文结构严谨,以古诗词为主线串联全文,通过描绘富有诗意的景色、借用名句等手法,使整篇文章具有行云流水的美感。
作者通过描绘滕王阁的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对大自然和历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人事不测的思考。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作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具备了文学价值,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传承。
美不胜收的《滕王阁序》

美不胜收的《滕王阁序》作者:胡琼英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3期《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名副其实的一篇佳作。
岁月流逝,这篇文章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却仍闻名于世。
这篇文章之所以生动感人,正在于它有很高的艺术之美。
《滕王阁序》的艺术之美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景物色彩之美《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一气呵成,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景。
难怪韩愈有“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称赞。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叠翠”中的“叠翠”,“青雀黄龙之舳”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着力于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作者运用灵活多变的笔调,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之美。
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多美的一幅画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
暮色苍茫,清水碧天,天水相接,天地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两者似在一齐飞翔,画面色彩明丽,绝妙之极!写景之细,体悟之微,无以言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情感壮丽之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警句。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眼前的艰难险阻和困境,总是可以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艰险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有这般情怀,却是难能可贵。
这既是自我砥砺之语,是作者高尚的人生观写照,也是激励我们后人的警策之语。
这是一种壮美的情感体现。
三、映衬巧妙之美“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滕王阁序”是李白写给陆逊的一首长诗,它是明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首诗歌,也是李白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滕王陵及其背景情景,充满着优美而形象的景物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是中国古代景物诗的杰出典范。
这首诗于五十作家的《论诗》中发表,其中的内容覆盖了李白的思想,哲学,文化,宗教,伦理,政治和宏观视野。
这首诗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滕王阁的美景和神奇,再给出对统治者的比喻,最后延伸出对历史的总结。
首先,诗中描述了滕王阁美景和奇观:“廊庑罢梁营,逶迤万里长。
朝瞻楼阁崇,夕慕亭庙香。
”这里描述了滕王阁所在的地点,以及它令人称奇的高大美丽,表现出了诗人对古典构筑物与美景的热爱之情。
其次,诗中把滕王阁作为对统治者的比喻:“山色有无穷,江声带细流。
野草出新芽,林木新丰。
苍生多异思,君子多忧劳。
”诗中提到山色无穷、江声带细流、野草出新芽、林木新丰,是对众生多样思想以及君子多负荷的比喻,也是暗示统治者要担负起社会义务,为善为正,以及对民众有责任。
最后,诗中把历史拓展到了维度:“人言滕王陵,若在彼岸边。
荆州四百年,流传滕王传。
诗中提到滕王陵在荆州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引发人们就历史进行思考,提示统治者把握历史,把持时代发展的方向。
由此可见,滕王阁序这首李白的诗歌,其中所表现的美景,细节和思想等内容,都在隐约中暗示着人类面对宇宙万物时应适当省思,并把握好历史课题和统治时代方向,从而探索出它独具意义的精神价值。
滕王阁诗歌描述了滕王阁、滕王陵及其背景情景,是一首具有浓郁浪漫气息的古典景物诗,以比喻形式表达了统治者的多样思想,并延伸出对历史的总结,深受读者的青睐。
从形式上看,滕王阁序是一首七言诗,篇幅短小,精雕细琢,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充满着李白的审美情趣,以及厚重的文化内涵。
从表达方式上看,滕王阁序采用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以及浪漫主义的诗风,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是很难见到的,特别是对滕王阁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感受滕王阁的壮观。
《滕王阁序》的景物描写

《滕王阁序》的景物描写王勃的《序》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艺术构思巧妙是一大原因。
下面着重从上谈谈它的艺术特色。
一、远近错落之美作者笔下,诸多纷至沓来,依次展现,既各显其美,又有远近的层次变化。
如写建在岛屿萦回曲折的沙洲上的宫殿时,则用“鹤汀凫渚”四句写周围,是近景;用“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出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山流、湖泽的迂回,是中景;用“云销雨霁”写水天浩渺的远景。
笔墨由近及远地铺展开来,把远近编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这里既用素描的手法点明了它的曲折起伏,又用拟人手法和华丽的辞藻把宫殿的华美、建筑的巧妙生动地刻画出来。
二、上下浑成之美文中写建筑的高大,有重重叠叠的楼台阁道,下面靠近江边,则说“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上有重叠的峰峦直刺云霄,下有凌空的阁道丹彩欲流,作者借视角的俯仰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突出了建筑的壮观,用“耸翠”“流丹”把它那直入云霄和建筑雕梁画栋的金碧辉煌形象地凸显出来。
再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暮色苍茫,天上的落霞跟水面上的孤鹜似在齐飞;碧波万顷,水天相接,上下恰好融为一色。
写景细腻,体物入微,达到了融情入景、交融的境界。
无怪乎当时都督阎公读到此句,叹为“真天才也!”。
三、色彩变幻之美文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是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着色淡雅,下句着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四、虚实相映之美作者登高临远,不仅骋目八方,而且思接千里。
文中既实写目见之景,又发挥想象,想象出目力难及之景。
“渔舟唱晚”四句,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写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文章"的几种教学法王勃的《滕王阁序》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艺术构思巧妙是一大原因。
下面着重从景物描写上谈谈它的艺术特色。
一、远近错落之美作者笔下,诸多景物纷至沓来,依次展现,既各显其美,又有远近的层次变化。
如写滕王阁建在岛屿萦回曲折的沙洲上的宫殿时,则用“鹤汀凫渚”四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用“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出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山流、湖泽的迂回,是中景;用“云销雨霁”写水天浩渺的远景。
笔墨由近及远地铺展开来,把远近景物编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这里既用素描的手法点明了它的曲折起伏,又用拟人手法和华丽的辞藻把宫殿的华美、建筑的巧妙生动地刻画出来。
二、上下浑成之美文中写滕王阁建筑的高大,有重重叠叠的楼台阁道,下面靠近江边,则说“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上有重叠的峰峦直刺云霄,下有凌空的阁道丹彩欲流,作者借视角的俯仰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突出了建筑的壮观,用“耸翠”“流丹”把它那直入云霄和建筑雕梁画栋的金碧辉煌形象地凸显出来。
再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暮色苍茫,天上的落霞跟水面上的孤鹜似在齐飞;碧波万顷,水天相接,上下恰好融为一色。
写景细腻,体物入微,达到了融情入景、景物交融的境界。
无怪乎当时都督阎公读到此句,叹为“真天才也!”。
三、色彩变幻之美文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是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着色淡雅,下句着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四、虚实相映之美作者登高临远,不仅骋目八方,而且思接千里。
文中既实写目见之景,又发挥想象,想象出目力难及之景。
“渔舟唱晚”四句,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写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
如此虚实相间的青山秀水,既令读者对写景有具体的感受,又引导读者开阔视野,展开联想,登山临水,视通万里。
五、渲染烘托之美“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四句把视野拓宽至周围的环境。
上句用一个“扑”字写出了站在滕王阁上俯视城内城外的房屋就像爬伏在地下似的。
这不但衬托出人烟的稠密,而且再一次把“滕王阁”的“高大”渲染烘托出来。
用“钟鸣鼎食”将富庶人家以及他们那种阔绰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句用“弥津”二字把来往船只塞满了渡口的热闹气氛写得恰到好处,“青雀黄龙”不但形象地刻画出这些船只的美丽,也衬托出往来客人的华丽靡侈。
这样,滕王阁的雄伟壮丽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就更显得不同寻常了。
六、穿插照应之美文中写参与宴会的人物,除在全文开头把设宴饯别的主人都督阎公和被饯别的客人刺史新州宇文氏作了交代外,还用“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一对偶句,说明作陪的客人也都是富有才华谋略的文官武将。
写宴会的时间,则穿插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内驱车至滕王阁之前。
写宴会的盛况,则穿插在第三自然段内,先渲染宴会中吟诗作赋、唱歌跳舞、弦管并奏的热闹气氛,接着用“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来极言都督阎公所设宴席酒菜之丰盛,有如梁孝王的睢园宴客,豪气胜过了陶渊明的“有酒盈樽”,把宴会的盛大场面烘托得淋漓尽致。
综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一千多年前,一位少年天才的完美演出,让西边的落霞与孤鹜见证了天才王勃的诞生,一座原本普通的阁楼从此成为世人朝拜的圣地。
滕王阁成全了王勃,王勃成就了滕王阁。
诗人骚客和景物通过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那就成为一种经典,一种仰望。
这就像历史古战场的赤壁属于羽扇纶巾的周郎,浩淼的阳关道属于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静谧的西湖属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苏轼。
滕王阁为唐永徽四年(653)高祖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赣江滨。
上元二年(675)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适逢都督阎公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遂在宴会上挥毫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
;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
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初唐是唐王朝的上升时期,当时文人普遍具有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王勃作此文时,正当二十几岁的盛年,虽经历了坎坷,但毕竟涉世未深,还没有饱尝社会人生的种种痛苦酸辛。
我们在文中可以发现作者那种痛苦与追求交织,失望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感情。
首先,作者抒发了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和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眷念君王,渴望见用,但命运乖舛,自怨自叹,这并不仅仅与个人功名富贵观念相联系,也包含着报国济世的雄心壮志。
他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实际上是通过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意识到生命之短促,因而发为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急切追求。
其次,作者还表达了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强自振作的意志和决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作者自慰自励,对前途尚怀着强烈的希望,他决心待机而起,有所作为。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离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
据此,课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可以梳理如下: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2)研读文章感慨抒情部分。
思考:王勃抒发了哪些感慨?①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②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③壮怀激烈,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④表达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有怀投笔,慕宗慤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6.比较阅读,拓展延伸①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
这二者是否矛盾?②《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都是序文,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试从形式和内容入手比较它们的异同。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如此景致加上胜友如云,自然使得王勃眼耳之中一派花团锦簇。
然而,越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则越令这位“他乡之客”在逸兴遄飞,倾力称颂之余不由得顾影自怜,黯然神伤!故而,兴尽悲来,大抒羁旅飘零、怀才不遇之伤感,可谓是:以极盛之景衬至痛之悲!《滕王阁序》中呈现出的那种执着的追求和孤独的悲哀盘错交织,自信兴奋的精神状态中包含着一定程度的忧愁和烦恼,是初唐文人的普遍心态。
《品读名句解读王勃》教学设计关于教学名句王勃的文章"4P"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把当今历史课堂教学真正"还给"21世...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参与型教学模式...让心理教育容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谈高中语...浅谈新理念下数...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与思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差生转化探索"成功教育"实践思考:中学思想品德教...【设计思想】《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第四册。
《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生词多,典故多,情感复杂,意蕴深刻,全面把握难度大,四课时都不一定能讲得很透彻。
因此,在处理这篇课文时,笔者本着“小切口、大感悟”的思路,从学生惯常所关注的名句切入,品味语言之美,感受一个多面立体的王勃,从情感价值观上来感染影响学生,最终把课题定为《品读名句解读王勃》。
【教学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王勃。
2.理解《滕王阁序》中王勃的心境。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融情诵读的意识,提高鉴赏诗文的能力。
2.揣摩含义深刻的名句,以文字为媒介走进王勃。
德育渗透目标在名句中感受才情的王勃,失意的王勃,进取的王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赏析名句,感悟王勃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讨论法、引导研读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处理所有的生字词;2.熟读课文,了解王勃其人;3.结合资料熟悉文中的所有典故。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梦回唐朝》)唐朝乐队在他们的摇滚歌曲中唱到:梦里回到唐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纸香墨飞词赋满江,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情回唐朝,品读《滕王阁序》。
2.课题导入我们先来看一组名句填空。
(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教师明确:以上都是名句,有的以景取胜,有的以情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