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2

合集下载

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由于颈椎病变范围不同,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颈椎前方入路,简称前路手术;另一类是由颈椎后方入路,简称后路手术。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②手术体位练习及推气管练习。

前路手术:手术体位—术前3—5天,病人取仰卧,将枕头放在肩背部、头后仰,颈部呈过伸位,训练每日2次,首次5分钟并逐渐达到,每次2小时。

推气管练习—术前3天,病人取仰卧位,用手并拢四指,将气管向左或右推,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

后路手术:病人取俯卧位及深呼吸的练习,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②颈部制动,两侧用沙袋固定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伤口局部有无肿胀,有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预防窒息的发生,观察四肢活动及感觉情况、大小便情况等等。

④病人术后在颈部制动的同时应尽早进行四肢的功能锻炼。

⑤病情允许翻身时参照脊柱骨折翻身方法。

⑥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

主要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低效—与术后咳嗽无力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及医嘱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

《2024年颈椎后路内镜Key-hole手术经腋下型入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颈椎后路内镜Key-hole手术经腋下型入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范文

《颈椎后路内镜Key-hole手术经腋下型入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更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较多。

因此,寻找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颈椎后路内镜Key-hole手术经腋下型入路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二、方法1. 病例选择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5-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2. 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颈椎后路内镜Key-hole手术经腋下型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

3. 观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三、结果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验组采用的颈椎后路内镜Key-hole手术经腋下型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

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且疼痛缓解速度较快。

3. 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时间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颈椎后路内镜Key-hole手术经腋下型入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效果。

四、讨论颈椎后路内镜Key-hole手术经腋下型入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其次,该手术方法在保护神经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最后,该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精选ppt
7
精选ppt
8
颈阔肌属皮肌,是 一层较薄的肌 层,手术后须仔细缝合,以免形 成难看的瘢痕。
精选ppt
9
胸锁乳突肌后方可见上下走行的颈外静脉, 胸锁乳突肌前缘则是上下走行的颈前静脉
颈前静脉在手术显露过程中是容易损伤的结 构, 术中可予以结扎。
在上颈部, 下颌骨下可见下颌下腺。 在二腹肌后腹、胸锁乳突肌和肩胛舌骨 肌 构成的颈动脉三角被脂肪细织充填。
7 甲状腺上动脉superror thyroid artery
8 胸骨舌骨肌sternohyord
9 舌动脉lingual artery
10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 id
11 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12 颈动、静脉ca「Otld a V
精选ppt 13 下领下腺submand,bular gland
1 下颌mandible 2 下颌下腺submandrbular gland 3 舌骨hyord bone 4 甲状软骨thyrord cartilage 5 胸骨舌骨肌sternohyord 6 环状软骨crrcord cartrlage 7 气管前筋膜(颈深筋膜中层)
pretracheal layer of cervrcal fascra 8 胸锁乳突肌sternoc I eidomas toid
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的 应用解剖
张晓波
精选ppt
1
颈部的一些体表标志可以帮助确定 颈前入路手术切门的位置。
C4 椎体大致相当于喉结水平 C6椎体大致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
但是通过体表标志定位往往有较 大 的个体差异
手术中颈部过伸也会改变体表标志 的相对位置

acdf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acdf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ACDF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手术前准备
在进行ACDF(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手术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这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确保手术适应症和病人的一般状况适合进行手术。

对病人进行充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手术的目的、预期结果、风险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手术切口设计
ACDF手术通常采用颈前侧入路。

切口应设计在病变颈椎节段的颈前皮肤褶皱处,这样可以避免术后瘢痕的形成。

此外,手术切口应足够大,以便于显露和操作。

三、手术操作技巧
在ACDF手术过程中,有几点操作技巧需要注意:
1. 术中应保持颈椎的稳定,以防止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

2. 彻底清除致压物质,包括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质等,以减轻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3. 植骨融合是ACDF手术的关键步骤,需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并进行妥善固定。

4. 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四、手术后处理
手术后,病人需要得到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包括伤口护理、植骨融合情况观察、以及预防感染等措施。

同时,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颈椎活动度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训练。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将有助于病人的全面恢复。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配合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配合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

1 . 1 一般 资料
1 . 2 方法
本组病例 1 2 例, 男9 例, 女3 例, 年龄3 2 ~ 6 4 岁, 平均
年龄5 0 . 1 岁。 其 中外 伤 导致 颈椎 骨折 伴脊 髓损 伤 者7 例, 颈椎 病5 例。 本 组 患者 麻 醉 方法 均 为 气 管 内插 管 全 麻 , 手 术 先俯 卧
根 据 患 者 的胖 瘦 体 型合 理调 整模 块 间 的距 离 防 止乳 房 或外 生 殖 器 受 压 并 保 证胸 腹 悬 空 , 膝垫防止膝关节受压 、 胫 骨前 软 垫 防 止 足趾受压 , 调 节 好 手 术 床 与 头 架 的距 离 , 眼 部涂 眼 药 膏并 贴 上 腹 腔 镜 专 用敷 贴保 护 眼 睛不 受 压 ,耳 内塞 棉 花 防 止 消 毒液 浸 湿 。 翻 身前将各管路 、 线整理好防止牵拉 。 摆 体位 时 一 人 站 床头 持颅 骨 牵 引 弓作 有 效 牵 引 , 手术医师 、 麻 醉师 、 护士多人协调一致 , 缓 慢 搬动 。 最后在手术床上微调各模块垫 , 使体位摆放更安全 、 合理 、
定好患者身体 。 后路手术结束后 , 准备 好 推 床并 妥善 地 将 患者 翻 转到推床上 , 翻 转 后 仔 细 固定 稳 妥 , 观 察 俯 卧位 时 患者 受 压 部 位 的皮 肤 情况 , 特别 注 意 眼 、 面部 、 会 阴、 膝 部 的 受 压情 况 。 撤 去手 术 床 上 的 各种 体 位 垫 和 头架 、 颅 骨牵 引 架 , 安 装 好 手术 床 的头 板 , 手
术组成员再将患者从推床上连床单一起抬到手术床上平 卧, 头部 垫头圈或薄海绵垫 , 肩下垫厚度适中的软海绵垫 , 两上肢放身体 两侧 , 双 肩用宽胶布牵拉至手术床尾的床档处 固定好 , 头部 的前

颈椎后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颈椎后路手术是一种手术方法,常用于治疗颈椎病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等颈椎相关疾病。

手术后的护理和术后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颈椎后路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1.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骨密度检查、心电图、胸片、颈椎CT、MRI等。

2. 手术交流:患者需要和医生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手术的详细内容和处理方案,明确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3. 睡眠环境:术前的睡眠是重要的,确保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

术中操作:1. 全麻:手术需要全麻,患者需在术前8小时内禁食禁水,遵循医生的指导。

2. 感染防护:手术室需要有严格的消毒和感染防护措施,术中要确保手术区域干净,手术器械无菌。

3. 切口选择:切口一般位于颈椎后部中线,手术时医生会尽量减小切口长度,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4. 植入物选择:手术中植入物的选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金属板、螺钉等,术前医生会给出详细的建议,患者可参考。

术后护理:1. 观察伤口:术后患者需要及时观察切口,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如出现渗血、红肿、感染等。

2. 饮食:手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通便。

3. 保持颈部姿势:手术后需要保持颈部的正确姿势,合理使用颈托,尽量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4. 洗浴护理:术后患者不宜沐浴,可以选择擦身子或温水浴,注意保持伤口干燥。

5. 动作限制:手术后需要限制剧烈运动和弯腰、抬重物,避免过度用力和颈部受伤。

6. 用药指导: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并遵守医嘱,不得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

术后复诊:1. 定期复查:手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包括X线、CT或MRI 等检查,以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2. 康复训练: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促进颈部功能的恢复。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前路手术

第一节颈椎前路手术一、前路手术适应症颈椎前路手术作为脊柱前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容易、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脊髓压迫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对有前方结构的病变,尤其是局限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导致的脊髓前方压迫病例,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可直接切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去除主要致病因素,疗效明显。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或改善率为 80 %~90 %,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中,65%可完全恢复,30%可获得部分恢复。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脊柱融合,可用于治疗颈椎不稳并可预防迟发性后凸畸形,此外还可纠正术前的后凸畸形。

另一优点是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在减压和融合术后,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

但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治疗严重的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和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时。

虽然压迫脊髓的异常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可采用“漂浮法”和“无接触技术”从硬膜囊表面解除其压迫,但仍应避免操作中轻微的对已经受压的脊髓的手术损伤,对脊髓呈束带状严重受压的患者更应注意。

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伴有硬膜囊骨化,术中容易引起脑脊液漏,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硬膜修补术和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来处理。

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医师,术中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然,在术式选择时应将其考虑在内。

二、颈椎前路手术入路颈椎前路手术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伴行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一些手术医生视为手术的高危区域。

1955 年 Robinson RA 等在对颈筋膜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最先应用其行颈椎前方横切口入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阶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957 年,Sowthwich WO 等详细地阐述了该入路,将其发展到了 C3-T1 并沿用至今。

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后康复训练

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后康复训练

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后康复训练
摘要:
一、颈椎前入路手术简介
二、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前准备
三、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后康复训练
四、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正文:
一、颈椎前入路手术简介
颈椎前入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钛笼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CF)等。

这类手术通过颈椎前方横切口逐层显露直至椎体前方,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前准备
1.气道准备:戒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择期全麻手术术前至少戒烟4 周。

2.慢病管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特别是含有利血平成分降压药以及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术前需调整药物剂量。

3.术前检查:进行相关检查,如X 线平片、CT、MRI 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三、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后康复训练
1.术后第一天:患者应保持卧床或平卧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术后第二至三天: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如颈部伸展、侧屈等,每次锻炼
时间约为15-20 分钟,每日3-4 次。

3.术后一周:逐渐增加活动量,如进行肩部运动和上肢伸展等。

4.术后一个月:恢复正常活动,如散步、日常生活自理等。

5.术后三个月至半年:进行颈椎功能锻炼,如旋转、侧屈等,以提高颈椎活动范围。

四、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和相关检查。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颈部受凉等。

3.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1950年由Smith-Robinson及 Cloward首次提出,时至今日,颈 椎前路减压、融合已成为世界范 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治疗颈 椎病的方法。
颈前外侧入路(Smith-Robinson)
最常用的术式入路
适用范围:上至第3颈椎(C3),下至颈胸节段交界处。对 于C3至C6水平节段,应避免伤及喉返神经。
ACDF术 患者中年女性,
因“颈部疼痛不适2年余,加重伴四肢疼痛麻木、无力1月”入院。 查体:C4、C5棘突间压痛,双上肢肌张力增高,双手握力减退,脐以下皮肤 感觉减退,肛门反射消失,髂腰肌、足趾伸肌肌力双侧2级,余关键肌肌力均3级。 诊断:颈椎病(C4/5,脊髓型,JOA评分:8分,Frankel分级:D级,VAS评分: 8分)
放置钛网
检查引流槽
术后X线及回复
• 患者术后右下肢灵活性明显改善。
• 1.单节段或两个节段的病变 • 2.明确至压物来至前方 • 前路手术比较容易
彭XX 男性 43岁
主 诉:外伤致双上肢疼痛、麻木4小时
专科情况:双侧前臂桡侧肘横纹以下皮肤浅感觉略减 退,痛觉过敏,温觉减退。双侧指屈肌、指伸肌、骨 间肌肌力均为2级,双侧腕屈肌肌力为3级,双侧腕伸 肌肌力4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跟 膝腱反射(+++),双侧Hoffman sign (-), Babinski sign(-)。JOA评分:9分。
颈椎手术目的
• 首要目的:1.有效彻底减压

2.坚强固定

3.重建序列曲度
• 同时减少周围组织损伤、避免手术并发症
影响颈椎手术入路及术式的因素:
• 1.受压迫部位 • 2.病变节段 • 3.颈椎生理序列 • 4.骨质疏松及椎管发育情况 • 5.特殊疾病(如颈椎椎体肿瘤、炎症等)
• 颈椎前路入路 • 颈椎后路入路 • 颈椎前路+后路联合入路
结论指出: 融合率失败率与椎体次全切节段的多少直接相 关
张xx ,女性, 49岁 主诉: 颈肩部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并行走不稳1年
术后一年
我们倾向于采用颈右侧切口入路,此时颈长肌(LC)被牵引至右侧,而气管(Tr) 与食管(Es)却被牵引至左侧。
脊柱前侧入路的相对适应征
• 创伤:
1.骨折伴神经压迫,继发于硬脊膜前侧的骨和椎间盘碎片压迫 2.不全脊髓损伤(为获得脊髓恢复)版友硬膜外前侧受压 3.完全脊髓损伤(为获得神经根恢复)伴有硬膜外前侧受压 4.伴有硬膜外前侧受压损伤所致的晚期疼痛或瘫痪 5.椎间盘突出症
2. 脊髓及神经
3. 血运---颈椎椎体
二、常见颈椎病的病理变化
• 1.突出椎间盘 • 2.骨赘 • 3.周围韧带(后纵韧带 、黄韧带 )
4.硬脊膜矢状面弓玄—生理序列(后凸畸形)
颈椎生理序列后凸畸形, 颈髓弓玄,颈髓轴向牵拉, 受前方压迫
—颈部过屈活动
5.硬脊膜冠状面弓玄—颈椎序列紊乱
如未能改变序列后凸,前路减压方有效
由于左侧喉反神经行程较固定,且位于食管气管沟中,解剖位置 比较固定,选择左侧切口,可降低神经意外损伤的风险,很多外 科医生右侧入路亦很少出现喉反神经麻痹症状。
4.分离层次:浅层分离--皮肤切口至 筋膜鞘
2.
颈阔肌
颈深筋膜
钝性分离 胸锁乳突肌前缘
钝性分离, 向两侧牵拉
深层分离:分离颈长肌、椎前筋膜、前纵韧带、骨膜,定位
山东省中医院
颈椎前路减压与内固定
• 植骨、必要的内固定 • 前路内固定方法
–钢板螺钉系统 – Cage
山东省中医院
减压节段范围
根据病变节段范围 通常2~3间隙减压
节段不宜过多 防止改变生物力学功能
山东省中医院
多节段颈前路手术
1.直接减压,减压更彻底 2.便于纠正后凸畸形 3.术后疼痛少,预防轴性疼痛
常见颈前路手术方式
1.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 2.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 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入路:
1.体位:仰卧位,颈部过伸位 2.体表标志:
舌骨 — C3 甲状软骨— C4、C5 环状软骨--- C6 颈动脉结节—C6 3.切口位置:皮肤皱襞,中线斜行 胸锁乳突肌后缘— 横或斜切口-愈合最佳 左侧 –右侧 ?
颈椎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
颈椎手术作为脊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
操作、疗效、并发症等等因素,长期以来在手术入路方式 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一、正常人体解剖及生理特点
• 1.颈椎序列曲度: 正常颈椎正常生理序列为生理性前凸
,正常前凸曲度约为20°~34°
Cob角测量
生理应力线
Borden氏法
前路手术减压范围
切除致压物
退变椎体后缘骨赘 变性突出椎间盘 后纵韧带及其粘连物 两侧达椎弓基底
显露受压部的硬膜囊
山东省中医院
颈前路减压 :
直接与山间东接省中减医压院示意图
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
• 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及上下椎体 的部分骨组织
• 切除椎管前壁的骨赘及钩椎关 节内侧部
• 自体髂骨移植+自锁钢板固定
术中操作
行ACDF术,术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明显改善,四肢疼痛
麻木、无力明显改善,JOA评分:8分
15分.
术后X线:
椎体次全切
• 患者中年女性,“右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8月,加重1月”
诊断:颈椎病(C5/6、C6/7,脊髓型,JOA评分:10)
• 术前影像
术中经过
切开后纵韧带 暴露硬脊膜
感染: 1.切开活检 2.清创术和前路支撑植骨 退行性变
肿瘤、畸形
●有脊髓受压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症,后纵韧带骨
化症(孤立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反复发作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反复晕眩、摔倒症状,经保守治疗久治无效,并 经椎动脉造影,确定可经手术解释压迫者
●颈椎失稳症、颈椎骨折脱位 ●椎体前方骨刺压迫或刺激食道已遥成吞咽困难者 ●颈椎椎体肿瘤、结核及炎症
软组织损伤:吞咽困难、喉返神经损伤hichu 指出 单节段椎体次全切(20例) VS 2节段ACDFs(32例
) 融合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 2. 三节段 VS 两节段---椎体次全切
三节段融合失败率约50%(Vaccaro)-71%(Sasso) 两节段 9%(Vaccaro)-6%(Sass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