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考语文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赤壁赋2知识点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推荐下载】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键入文字]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对于高中同学,每天学习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为大家总结了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赤壁赋》知识点:字音
 窈窕(yǎo)(tiǎo)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酾(shī)酒横槊(shuò) 匏(páo)尊相与枕藉(jiè) 嫠(lí)妇愀(qiǎo)然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 蜉蝣(fú)(yóu)
 《赤壁赋》知识点:通假字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山川相缪:通缭连结,盘绕。

 《赤壁赋》知识点: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
1。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二】赤壁赋(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二】赤壁赋(含答案解析)

一、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 )二、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三、一词多义1.望七月既望()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2.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泣如诉()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万事如意()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突如其来()3.少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少不更事()4.属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衡少善属文(《张衡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查明属实()有情人终成眷属()5.横白露横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天姥连天向天横(《梦游天姥吟留别》)()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 )(4)歌.窈窕之章( )2.名词作状语(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1)舞.幽壑之潜蛟( )(2)泣.孤舟之嫠妇( )2.动词的为动用法哀.吾生之须臾( )(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动词(1)正.襟危坐( )(2)不知东方之既白.(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固一世之雄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_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_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

竭诚为您供给优良的服务,优良的文档,感谢阅读/双击去除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_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人留下来的可贵文学结晶,也是高中语文教课的要点,下边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⑵山川相缪 ( 通“缭”,围绕)⑶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喝酒)⑷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人喝酒)2.古今异义(1)彷徨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逗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往返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整不知道的样子(4)望佳人兮天一方古义:心里所思慕的人,先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水而东 ( 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 ( 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 ( 名词,阴历每个月十五 ) 望佳人兮天一方( 动词,瞭望,远看) (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动词,攻克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名词,下边 )(4)如一之所如 ( ,往 )如如泣 ( 副,像 )(5)白白露横江 ( 白色的,形容 )不知方之既白( 亮,形容 )(6)歌歌窈窕之章 ( 唱, )歌曰:“⋯⋯”( 歌,名 )倚歌而和之 ( 歌曲的曲或拍,名) 4.活用(1)名用作状。

月明星稀,南 ( 向南 )/ 西望夏口,望武昌 ( 向西,向 )(2)名用作。

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 ( 打砍柴 )/ 下江陵 ( 攻克 )/ 流而( 向 )(3)名的意用法。

而友麋鹿( 以⋯⋯,以⋯⋯友)(4)的使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 ( 使⋯⋯起舞 )/ 泣孤舟之嫠 ( 使⋯⋯哭泣)(5)形容用作。

正襟危坐 ( 整理 )/ 渺海之一粟 ( 微小得像⋯⋯ )/ 不知方之既白 ( 出白色 )二、文言虚1.而(1) ,表折。

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赤壁赋》一、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二、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如,往(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旷远的样子(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溯,逆流而上(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循,依。

唱和(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11)方.其破荆州:当(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15)逝者如斯:..此,指水(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三、重点虚词(1)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之.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4)其.其.声呜呜然:那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何为其.然也:语气词(5) 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8)而今安.在哉:哪里(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五、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舞。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赤壁赋》是一篇散文赋,实际上也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诗。

苏轼是一个才情横溢、诗文俱佳的古代大作家。

谈到散文,人们常说“韩潮苏海”,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像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像海水一样地广阔。

在词的成就上,苏轼是和南宋著名作家弃疾并驾齐驱的。

苏轼的作品纵横豪迈,风格鲜明而突出。

即使是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单看这篇赋也可以大致了解他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总起来说,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浑然成为一体,胜意迭出,辞句美妙。

读了这篇名赋,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

那清风,那明月,那东山,那流水,那箫声,那对话……在我们眼底心上,织成了一个诗味十足、含蓄深远、声色俱佳的崇高而美丽的境界。

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始读这篇名赋,在欢快的气氛中合上书卷。

苏轼和他的客人游的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是多么优美,多么动人情思啊!答疑解惑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提示: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音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

作者抒发哀葾之情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资料剪辑赋的简介赋的文体,说到底,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

《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杨辞也。

”可以说,《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赋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前面有序,说明赋的原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文题,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概括。

《文心雕龙·诠赋》指出:“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序以建言,前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

名作欣赏(一)袁家渴(hé)记柳宗元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潭。

高考赤壁赋知识点

高考赤壁赋知识点

高考赤壁赋知识点《高考赤壁赋知识点》随着高考的临近,许多学生们纷纷开始背诵古文,以准备考试。

而其中一篇备受关注的文言文则是《赤壁赋》。

这是一篇文采斐然的古文,内容丰富,表达深邃,对于高考来说无疑是一个必备知识点。

本文将带您一起了解赤壁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1. 背景介绍赤壁赋被称为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是东晋代文学家曹操的文学对手、诗人和政治家苏轼。

该篇赋以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当时两位著名将领刘备和孙权联手击败曹操的场景和英雄事迹。

2. 文学技巧与表达苏轼的《赤壁赋》以其卓越的文学技巧和精彩的表达方式而脍炙人口。

他运用华丽的辞藻、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将战争与人性矛盾的和谐统一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揭示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真实性格。

3. 人物形象与塑造在《赤壁赋》中,苏轼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刘备被描写成英勇而机智的领导者,孙权被描绘成灵活而圆滑的策略家,曹操则被描述为骄横而贪婪的统治者。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苏轼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智慧。

4. 同类作品的对比《赤壁赋》并非苏轼独有的一篇赋作,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同类作品以赋这种文体形式来描绘历史战争和英雄事迹。

比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

这些作品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主题,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英雄事迹的敬仰和思考。

5. 文章主旨与意义苏轼在《赤壁赋》中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无私,又表达了对野外生活与自然景观的赞美。

整篇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人性的思考,传达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坚韧和无畏精神,寄托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和自豪。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既富有文学价值又深刻的作品。

它不仅揭示了历史的真实性和英雄的呈现,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性的热爱。

高中语文赤壁赋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赤壁赋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 摛 (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 采(chī)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 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 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 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 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 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 表现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是闲适的风格和浪漫的色 彩。苏轼处于当时的复杂政治斗争中,本来是很想有所 作为的,但在入狱受审并贬谪黄州的沉重打击下,他不 由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 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 他对古人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 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 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
理解与赏析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 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朗颂吟唱“明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 间逗留不前。白濛濛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
赤壁赋
重点语言知识
一、正音 窈窕 yǎotiǎo 嫠妇 lí 酾酒 shí 匏樽 páo 枕籍 jiè
桂棹 愀然 横槊 蜉蝣 相缪
zhào qiǎo shuò
fúyóu liáo
冯虚 píng 轴舻 zhóulú 麋鹿 mí 狼籍 jí 扁舟 piān
关于“赋”这种文体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②下江陵攻占③顺流而东向东进军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②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名词用作状语。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5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正襟危坐整理②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③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 于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3 形容词词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杯盘狼籍(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七月既望2、举酒属客3、徘徊于斗牛之间4、纵一苇之所如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桂棹兮兰桨8、击空明兮溯流光9、倚歌而和之10、其声呜呜然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2、苏子愀然13、正襟危坐14、山川相缪15、方其破荆州16、下江陵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8、固一世之雄也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举匏樽以相属21、哀吾生之须臾22、知不可乎骤得24、盈虚者如彼,23、托遗响于悲风25、而卒莫消长也26、相与枕藉乎舟中(四)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侣鱼虾而友麋鹿(五)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处的译法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今安在哉?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A——苏轼壬戌之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

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

,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扣舷而歌之。

:“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客有吹洞箫者,。

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月明星稀,’,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东望武昌,,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

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相与枕藉乎舟中,。

赤壁赋B——苏轼,七月既望,。

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

,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于是饮酒乐甚,。

歌曰:“,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倚歌而和之。

,如怨如慕,,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客曰:“‘,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山川相缪,,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下江陵,,舳舻千里,,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

”苏子曰:“?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洗盏更酌。

,杯盘狼籍。

,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答案略)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杯盘狼籍也写作“狼藉”(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七月既望农历十五2、举酒属客这里指劝人喝酒3、徘徊于斗牛之间移动4、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如:往。

5、凌万顷之茫然越过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驭7、桂棹兮兰桨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8、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9、倚歌而和之依循;唱和10、其声呜呜然……的声音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12、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13、正襟危坐危:正14、山川相缪缭绕,盘绕15、方其破荆州当16、下江陵攻下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斟酒18、固一世之雄也本来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的小舟20、举匏樽以相属酒杯;劝酒21、哀吾生之须臾时间短暂22、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屡次得到23、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24、盈虚者如彼, 满;缺25、而卒莫消长也最终26、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四)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使……起舞,使……哭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形容—动,攻破;名—状,向东行进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6、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把……作为伴侣,把……作为朋友(五)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处的译法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句)苏轼和客人在赤壁山下泛舟游览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的宾客,依照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同声唱和节拍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苏轼容色改变的样子,整理衣襟端坐,询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宾短语后置句)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6.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句)而现在在哪里呢?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判断句)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介宾短语后置句)在小船中,互相枕着垫着睡着了,不知道东方的天空已经演出白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