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力学实验(高考押题)-2017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解析版)
2017年物理高考试卷解析

2017年物理高考试卷解析2017年物理高考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试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下面将对2017年物理高考试卷进行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和解题思路。
选择题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计80分。
根据题目要求,考生需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解析:1. 根据题目给出的物体在竖直上抛运动的其他条件,结合运动学公式,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为XXX。
这题考察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
2. 题目要求求解电路中电流大小,首先需要根据电路的电路图绘制等效电路图并分析电路的拓扑结构,然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来建立和求解方程。
最后计算出电流大小为XXX。
3. 这道题考察电磁感应的知识点,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XXX。
非选择题部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计70分。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和计算,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解析:4. 第一小题要求通过实验测出X物质的密度。
首先选取一个悬挂X 物质的弹簧测力计,然后在空气中测得测力计的读数为F1,在水中测得测力计的读数为F2。
根据浮力的原理可以得到F2 = F1 - 力传感器的示数。
接着,根据浮力公式和物体在两种介质中的受力情况,可以列出式子求解X物质的密度。
5. 第二小题要求解释光在媒质中的传播原理。
根据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结合光在不同媒质中的行为,可以得出光在媒质中传播的原理为XXX。
6. 第三小题要求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发电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可以解释发电原理为XXX。
7. 第四小题需要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可以计算出XXX。
8. 第五小题要求根据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路的拓扑结构和欧姆定律来计算出电阻值为XXX。
9. 最后一小题考察了光的干涉现象,要求计算出干涉级差。
可以根据干涉现象的原理和相干光的条件,利用级差公式来计算出干涉级差为XXX。
李伟伟2017年天津高考物理押题⑨(1)力学实验

物理实验押题预测2017年高考实验力学实验考察弹簧F-Δx图像或者机械能守恒定律(1、2为弹簧实验,3、4为机械能实验,)1.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际都表明,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 D___.A. N B. mC. N/m D. Pa(2)在一段横截面积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15(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的值,首先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20.00cm,利用测量工具a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4.000mm,那么测量工具a应该是_毫米刻度尺_。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就可以测出这种橡皮筋的Y值,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
处理数据时,可在图(乙)中作出F-x的图像,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_3.1×102_____N/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拉力F(N) 5 10 15 20 25伸长量x(cm )1.6 3.2 4.8 6.4 8(4)这种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__5×106__。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 用金属丝制成的线材(如钢丝、钢筋)受到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它的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一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5m,横截面积0.4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的长度不超过原长的1/1000,问最大拉力多大?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量有困难,但可以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长度拉力250N 500N 750N 1000N伸长量横截面积1m 0.05cm2 0.04cm 0.08cm 0.12cm 0.16cm2m 0.05cm2 0.08cm 0.16cm 0.24cm 0.32cm1m 0.10cm2 0.02cm 0.04cm 0.06cm 0.08cm(1)测试结果表明线材受拉力作用后伸长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成反比.(2)上述金属杆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103 N.3. 某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不慎将选好纸带的前面一部分破坏了,剩下的一段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已测出标在图上。
2017年新课标Ⅰ高考物理押题卷C含解析

2017年新课标Ⅰ高考物理试卷押题卷C总分11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6分)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Y→42He+31H+4.9MeV和21H+31H→42He++17.6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是电子B.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D.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以及电荷数守恒即可判断出和Y;根据是否释放能量判定有没有质量亏损;根据核反应的特点判定是否是聚变反应.【解答】解:A、根据核反应方程:21H+31H→42He+,的质量数:m1=2+3-4=1,核电荷数:1=1+1-2=0,所以是中子.故A错误;B、根据核反应方程:+Y→42He+31H,是中子,所以Y的质量数:m2=4+3-1=6,核电荷数:2=2+1-0=3,所以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3.故B错误;C、根据两个核反应方程可知,都有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所以一定都有质量亏损.故C错误;D、氘和氚的核反应过程中是质量比较小的核生成质量比较大的新核,所以是核聚变反应.故D正确.故选:D【说明】该题考查常见的核反应方程,在这一类的题目中,要注意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的应用.基础题目.15.(6分)如图,三根轻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静止,A 、D 间细绳是水平的,现对B 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将B 缓缓拉到图中虚线位置,这时三根细绳张力T AC 、T AD 、T AB 的变化情况是( )A .都变大B .T AD 和T AB 变大,T AC 不变 C .T AC 和T AB 变大,T AD 不变 D .T AC 和T AD 变大,T AB 不变【解析】先以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由分解法作图判断出T AB 大小的变化; 再以A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判断T AD 和T AC 的变化情况.【解答】解:以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由分解法作图如图:由图可以看出,当将B 缓缓拉到图中虚线位置过程,绳子与与竖直方向夹角变大,绳子的拉力大小对应图中1、2、3三个位置大小所示,即T AB 逐渐变大,F 逐渐变大;再以A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设AC 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竖直方向有:T AC sin α=2mg得:T AC =2mg sin α,不变; 水平方向:T AD =T AC cos α+F ,T AC cos α不变,而F 逐渐变大,故T AD 逐渐变大; 故B 正确;故选:B .【说明】当出现两个物体的时候,如果不是求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通常采取整体法使问题更简单.16.(6分)如图所示,P 是水平面上的圆弧凹槽.从高台边B 点以某速度v 0水平飞出的小球,恰能从固定在某位置的凹槽的圆弧轨道的左端A 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O 是圆弧的圆心,θ1是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是B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 )A .tan θ2tan θ1=2 B .tan θ1tan θ2=2 C .1tan θ1tan θ2=2 D .tan θ1tan θ2=2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位移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然后求出两个角的正切值.【解答】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tan θ1=v y v 0=gt v 0.位移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tan θ2=x y=v 0t 12gt 2=2v 0gt ,则tan θ1tan θ2=2.故B 正确. 故选:B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及知道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同一位置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的两倍.17.(6分)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 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H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31VC.P向右移动时,原、副线圈的电流比减小D.P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加【解析】根据瞬时值表达式可以求得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等,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即可求得结论.【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所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故A错误.B、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知,原线圈的电压的最大值为310V,所以副线圈的电压的最大值为31V,所以电压的有效值为U=312≈22V,所以B错误.C、P右移,R变小,副线的电压不变,则副线圈的电流变大,原线圈的电流也随之变大;但原、副线圈的电流比等于匝数比的倒数,是不变的,故C错误.D、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较小,副线圈的电压不变,所以电路消耗的功率将变大,变压器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均增加,故D正确.故选:D.【说明】电路的动态变化的分析,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18.(6分)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它的左上方固定一直导线,导线与磁场垂直,若给导线通以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则()A.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大B.磁场对桌面压力减小C.桌面对磁铁没有摩擦力D.桌面对磁铁摩擦力向左【解析】先判断电流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然后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磁体受力方向,最后对磁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判断.【解答】解:根据条形磁体磁感线分布情况得到直线电流所在位置磁场方向,如图,在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方向,如左图;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电流对磁体的作用力向右下方,如右图,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通电后支持力变大,静摩擦力变大,方向向左.故AD 正确,BC 错误.故选:AD【说明】本题关键先对电流分析,得到其受力方向,再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和平衡条件分析磁体的受力情况.19.(6分)暗物质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学之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能带一场物理学的革命,为了探测暗物质,我国在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了一颗被命名为“悟空”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已知“悟空”在低于同步卫星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 (t 小于其运动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 ,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β(弧度),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悟空”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 .“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 .“悟空”的环绕周期为2πt βD .“悟空”的质量为s 3Gt 2β【解析】由几何知识确定运动半径,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各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解答】解:A 、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的环绕速度,则“悟空”的线速度不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则A 错误B 、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a =GM r 2,则半径小的加速度大,则“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B 正确C 、运动的角速度为:ω=βt ,则周期T =2πω=2πt β,则C 正确 D 、“悟空”为绕行天体不能测量其质量.则D 错误故选:BC【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理论,并能根据题意结合向心力的几种不同的表达形式,选择恰当的向心力的表达式.20.(6分)在地面附近,存在着一有界电场,边界MN 将空间分成上下两个区域Ⅰ、Ⅱ,在区域Ⅱ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区域I 中离边界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A ,如图甲所示,小球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之比为35B .在t =5s 时,小球经过边界MNC .在小球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大于电场力做功D .在1s ~4s 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小球进入电场前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电场后受到电场力作用而做减速运动,由图可以看出,小球经过边界MN 的时刻.分别求出小球进入电场前、后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重力与电场力之比.根据动能定理研究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电场力做的功大小关系.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总和不变.【解答】解:B 、小球进入电场前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电场后受到电场力作用而做减速运动,由图可以看出,小球经过边界MN 的时刻是t =1s 和t =4s 时.故B 错误.A 、由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得小球进入电场前的加速度为:a 1=v 1t 1=v 11=v 1, 进入电场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 2=v 1t 2=v 11.5=23v 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a 1①F -mg =ma 2得电场力:F =mg +ma 2=53mv 1=53ma 1② 由①②得重力mg 与电场力F 之比为35.故A 正确.C 、整个过程中,动能变化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电场力做的功大小相等.故C 错误.D 、整个过程中,由图可得,小球在0-2.5s 内向下运动,在2.5s-5s 内向上运动,在1s ~4s 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由于整个的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总和不变,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 正确.故选:AD【说明】本题一要能正确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抓住斜率等于加速度是关键;二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分别研究小球的受力情况和外力做功关系.21.(6分)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物块A 和B ,用细线将它们连接起,两物块中间加有一压缩的轻质弹簧(弹簧与物块不相连),弹簧的压缩量为.现将细线剪断,此刻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两物块刚要离开弹簧时物块A 的速度大小为v ,则( )A .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2B .物块A 从开始运动到刚要离开弹簧时位移大小为23C .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2mv 2 D .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mv 2`【解析】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此时的弹力.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对物块,由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弹簧的压缩量.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求得物块B 刚要离开弹簧时的速度,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求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解答】解:A 、当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ma .当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有:'=ma ,对比可得:'=x 2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7年高考原创押题卷(二)理综-物理试题含解析

2017年高考全品原创押题卷(二)理综时间:150分钟分值:3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Mn 55 Fe 56 Ag 108 Ba 137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近代物理的基本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B.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D。
错误!U衰变成错误!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15.如图25所示,虚线为某静电场中三条等势线,若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其运动轨迹为图中的实线,K、M、L是虚线与实线的三个交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
5A.图中K、M、L三点电势大小关系一定是φL〉φM〉φKB.图中K、M、L三点电场强度大小关系一定是E L>E M>E K C.若M到K与L的距离相等,则三点的电势的关系是2φM=φK+φL D.带电粒子从K到L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16.如图2。
6所示,光滑的墙面MN左侧有一个质量为m的圆球,绳子的一端A固定在球上,某人通过拽动绳的另一端P可以使圆球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绳子和滑轮之间无摩擦,圆球可看作质点。
若人拽动绳子使圆球缓慢竖直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6A.墙面对圆球的弹力减小B.圆球处于超重状态C.绳子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D.若绳子被拉断,则圆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17.如图2。
7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为2200 匝,加上220 V 的正弦交变电压,副线圈c、d之间的匝数为1100匝,d、e之间的匝数也为1100匝。
2017年高考物理原创押题预测卷 01(新课标Ⅲ卷)(全解全析)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7年2月25日消息,内陆核电站的选址基本确定,“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能发电厂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
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表示重核裂变过程的是A.238 92U→234 90Th+42HeB.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C.2713Al+42He→3015P+10nD.21H+31H→42He+10n【答案】B15.如图所示,在空间中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其边界GH、EF的间距d。
边界EF上S点有一粒子源,可沿纸面内任意方向射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粒子射出的速度大小均为23qBdvm=,粒子能从GH边界射出的区域长度为6 cm。
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粒子能从EF边界射出的区域长度为A.22cm B.62cm C.23cm D.43cm 【答案】D【解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23mvr dqB==,粒子从GH、EF两个边界边射出的粒子的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从GH边射出粒子的区域长度为1s==6 cm,粒子从EF边射出的区域长度等于轨道的直径,即224 233s d d=⨯==43cm,只有选项D正确。
16.某位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物从地面沿竖直方向拉到楼上,在此过程中,工人师傅沿地面以速度v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当质量为m的重物上升高度为h时轻绳与水平方向成α角,(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速度比重物的速度小B.轻绳对重物的拉力小于重物的重力C.重物的加速度不断增大D.绳的拉力对重物做功为mgh +12m(v cosα)2【答案】D17.小铁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从A点在外力作用力下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以后由于外力撤去,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C点停下来。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4个专题)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专题01. 直线运动力和运动专题0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03. 机械能和动量专题04. 电场专题05. 磁场专题06. 电磁感应专题07. 电流和电路专题08. 选修3-3专题09. 选修3-4专题10.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专题11. 力学实验专题12. 电学实验专题13. 力与运动计算题专题14. 电与磁计算题专题01. 直线运动力和运动1.【2017·新课标Ⅲ卷】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
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86 cm B.92 cm C.98 cm D.104 cm【答案】B【考点定位】胡克定律、物体的平衡【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前后两次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即合外力为零,在改变绳长的同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跟着改变。
2.【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解析】设两杆间距离为d ,绳长为l ,Oa 、Ob 段长度分别为l a 和l b ,则b a l l l +=,两部分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017年高考物理

2017年高考物理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解析在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了一些经典的题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道选择题。
题目:小明用气动火箭实验装置进行简单的实验,发现当压缩空气的压强从10MPa增加到20MPa时,火箭发射的速度也增加了一倍。
假设压缩空气的体积为V,则压缩空气在发射前和发射后的压力分别为()A. 5MPa,10MPaB. 10MPa,20MPaC. 20MPa,40MPaD. 40MPa,80MP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作用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动量原理表示。
根据动量定理,火箭发射的速度与压强成正比。
因此,当压强增加为20MPa时,压力翻倍,故选B。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道计算题。
题目:某学生在一堂课上用手机录下了教室内教师敲击黑板的声音。
经过分析,教师敲击黑板的声音是由频率为1000 Hz的简谐波组成的。
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某学生距离教室内的黑板距离为10 m,求敲击黑板声音的最小传播时间。
解析:根据声音的传播公式v = fλ,我们可以计算出声波传播的波长λ为340 m/s ÷ 1000 Hz = 0.34 m。
由于学生与黑板的距离为10 m,所以声波传播到学生的时间为10 m ÷ 340 m/s = 0.0294 s。
由于声音是由简谐波组成的,所以最小传播时间为一个周期的时间,即0.0294 s。
因此,敲击黑板声音的最小传播时间为0.0294 s。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物理试题不仅考察了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还考察了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除了重点攻克物理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培养解题思维能力。
2024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教学案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2024年高考考纲解读】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整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整、水盐调整(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成辨别析(1)内环境成分: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主要包括四类:①基本成分:水、无机盐、血浆中的血浆蛋白;②养分成分:小肠汲取的须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③调整成分:细胞合成的分泌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激素、递质等;④代谢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分、尿素等。
(2)非内环境成分①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胞内酶、膜上的载体等。
②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生殖道中的物质以及泪液、汗液等。
2.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及变动缘由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指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动态平衡”过程。
(2)意义①血糖和氧水平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规律总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更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病状名称内环境理化性质变更引起疾病的症状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剧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体内缺氧,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快感冒发烧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峻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疲乏、周身不适、恶心蛋白尿或长期养分不良、炎症、过组织水肿全身组织水肿、局部组织水肿敏、淋巴回流受阻二、血糖、体温与水盐调整1.血糖调整(填补下图)(1)血糖调整中既有体液调整,又存在神经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同学利用光电门传感器设计了一个研究小物体自由下落时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 、B 两位置分别固定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实验时测得小物体上宽度为d 的挡光片通过A 的挡光时间为t 1,通过B 的挡光时间为t 2,重力加速度为g .为了证 明小物体通过A 、B 时的机械能相等,还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测量和列式证明.(1)下列必要的实验测量步骤是________.A .用天平测出运动小物体的质量mB .测出A 、B 两传感器之间的竖直距离hC .测出小物体释放时离桌面的高度HD .用秒表测出运动小物体由传感器A 到传感器B 所用时间Δt (2)若该同学用d 和t 1、t 2的比值分别来反映小物体经过A 、B 光电门时的速度,并设想如果能满足_______关系式,即能证明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小物体的 机械能是守恒的.答案 (1)B (2)⎝⎛⎭⎫d t 22-⎝⎛⎭⎫d t 12=2gh 2.如图甲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1)OD 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t 2图线(x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1.20 (2)加速度的一半(或a 2) 0.933 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竖直放置的光滑的塑料米尺上套一个磁性滑块m ,滑块可沿米尺自由下落.在米尺上还安装了一个连接了内阻很大数字电压表的多匝线框A ,线框平面在水平面内,滑块可穿过线框,如图所示.把滑块从米尺的0刻度线处释放,记下线框所在的刻度h 和滑块穿过线框时的电压U .改变h ,调整线框的位置, 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各次的h ,U .(1)如果采用图象法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用图线________(选填“Uh ”或“U 2h ”)更容易得出结论.(2)影响本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点即可). 解析 (1)由mgh =12mv 2得v =2gh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U =BLv =BL 2gh ,则U 2=2B 2L 2gh ,每次滑落时B 、L 相同,故U 2与h 成正比,如果 采用图象法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线性图线会更直观,故用U 2h 图象;(2)由于空气阻力等影响,使滑块下落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动能从而带来实验误差. 答案 (1)U 2h (2)空气阻力(或电磁感应损失机械能)4.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备有器材:A.长木板;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C.细绳、 小车、砝码;D.装有细砂的小桶;E.薄木板;F.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______________.(2)实验得到如图(a)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B 、C 间 距s 2和D 、E 间距s 4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3)同学甲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b)所示a 1m图线,从图线可得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______kg ;(g 取10 m/s 2)(4)同学乙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c),从图线可知乙同学操作过程中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图(c)可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当F 为某一值时,加速度为零,可知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答案 (1)天平 (2)a =s 4-s 22T 2(3)0.02(0.018~0.022均正确) (4)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看见一本物理书上说“在弹性限度内,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形变量为x 时弹性势能为E p =12kx 2”,为了验证该结论就尝试用“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设计了以 下步骤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A .水平桌面上放一长木板,其左端固定一弹簧,通过细绳与小车左端相连,小车的右端连接打点计时器的纸带;B .将弹簧拉伸x 后用插销锁定,测出其伸长量x ;C .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后,拔掉插销解除锁定,小车在弹簧作用下运动到左端;D .选择纸带上某处的A 点测出其速度v ;E .取不同的x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记录数据并利用功能关系分析结论. 实验中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1)长木板右端垫一小物块,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中纸带上A 点位置应在________(填s 1、s 2、s 3)的段中取;(3)若E p =12kx 2成立,则实验中测量出物理量x 与m 、k 、v 关系式是x =________. 解析 ①本实验的原理是将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长木板右端 垫一小物块,其作用是平衡摩擦力;②根据实验原理,点间距均匀,为匀速直线运动阶段,说明速度达到最大, 故纸带上A 点位置应在s 2段;③根据能量守恒,有E p =12kx 2=12mv 2,解得:x =m kv .答案 (1)平衡摩擦力 (2)s 2 (3)m kv 6.某探究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方案测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实验桌上固定一斜面,在斜面上距斜面底端挡板一定距离处放置一小滑块,系住小滑块的轻质细线跨过光滑的定滑轮后系住一小球,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剪断细线后,小滑块沿斜面向下运动与挡板相碰,小球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先后听到两次碰撞的声音.反复调节挡板的位置,直到只听到一次碰撞的声音.测得此情况下小滑块距挡板的距离x =0.5 m ,距桌面距离h =0.3 m ,小球下落的高度H =1.25 m ,取g =10 m/s 2.不考虑空气的 阻力,则:(1)小滑块与挡板碰前的速度大小为 m/s.(2)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 (用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 示),代入数据得μ= W.解析 (1)同时听到声音说明小球与小滑块运动时间相同,设都为t ,由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有H =12gt 2,解得t =2H g =0.5 s , 则小滑块与挡板碰撞时的速度为v =2x t=2 m/s.答案 (1)2 (2)μ=Hh -x 2H x 2-h 20.25 7.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两个力学方面的物理规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一个电磁铁吸住一个小钢球,当将电磁铁断电后,小钢球将由静止开始向下加速运动.小钢球经过光电门时,计时装置将记录小钢球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 ,用直尺测量出小钢球由静止开始下降至光电门时的高度h .(1)该同学为了验证“动能定理”,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小钢球的直径,结果如下图所示,他记录的小钢球的直径d=cm.(2)该同学在验证“动能定理”的过程中,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除了上述的数据之外是否需要测量小钢球的质量(填“需要”或“不需要”).(3)如果用这套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的做法能提高实验精度的是W.A.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小球的直径B.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小球的直径C.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小球的质量D.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小球的质量解析(1)主尺读数为13 mm,游标尺的精确度为0.02 mm,第10个刻度和主尺对齐,故游标尺读数为0.20 mm,故小钢球的直径为1.320 mm;答案(1)1.320(2)不需要(3)AC8.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某同学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cm.(2)如图乙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小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Δt A、Δt B.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h,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为d,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在误差范围内,若公式成立,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答案(1)1.020(2)(dΔt A)2-(dΔt B)2=2gh9.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 处由静止释放.(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mm.(2)实验时,将滑块从A 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 电门B 的时间t ,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 W.(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 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4)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 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 间t ,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 作出 图象.(选填“t 2F ”、“1t F ”或“1t 2F ”).解析 (1)遮光条的宽度d =2 mm +5×0.05 mm =2.25 mm. (2)该实验是由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 2=2ax 得加速度a =v 22x ,而v =d t ,所以要得到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物块释放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x .答案 (1)2.25 (2)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3)A (4)1t 2F 10.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备有器材:A.长木板;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C.细绳、小车、砝码;D.装有细砂的小桶;E.薄木板;F.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______________.(2)实验得到如图(a)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B 、C 间距s 2和D 、E 间距s 4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3)同学甲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b)所示a 1m图线,从图线可得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______kg ;(g 取10 m/s 2) (4)同学乙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c),从图线可知乙同学操作过程中可能_____________.解析 (1)本题要测量小车的质量,则需要天平,所以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天平;(2)根据逐差法得:s 4-s 2=2aT 2解得a =s 4-s 22T 2.答案 (1)天平 (2)a =s 4-s 22T 2(3)0.02(0.018~0.022均正确) (4)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看见一本物理书上说“在弹性限度内,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形变量为x 时弹性势能为E p =12kx 2”,为了验证该结论就尝试用“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设计了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实验步骤:A .水平桌面上放一长木板,其左端固定一弹簧,通过细绳与小车左端相连,小车的右端连接打点计时器的纸带;B .将弹簧拉伸x 后用插销锁定,测出其伸长量x ;C .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后,拔掉插销解除锁定,小车在弹簧作用下运动到左端;D .选择纸带上某处的A 点测出其速度v ;E .取不同的x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记录数据并利用功能关系分析结论.实验中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1)长木板右端垫一小物块,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中纸带上A 点位置应在________(填s 1、s 2、s 3)的段中取;(3)若E p =12kx 2成立,则实验中测量出物理量x 与m 、k 、v 关系式是x =________.答案 (1)平衡摩擦力 (2)s 2 (3)m kv 12.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Δt A 和Δt B ,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Δt A 和Δt B 表示为a =________.(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_____.(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答案 (1)0.960 (2)12s ⎣⎡⎦⎤⎝⎛⎭⎫d Δt B 2-⎝⎛⎭⎫d Δt A 2 (3)mg - M +m a -Mg(4)系统误差(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造成张力T 不水平,若此时以T 水平来分析计算,会造成测量值总是偏大或偏小,这种由于实验操作造成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13.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d 表示A 点到光电门B 处的距离,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b ,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读出b =________mm.(2)滑块通过B 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________.(3)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滑块从A 处到达B 处时m 和M 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k =ΔE p 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4)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 、B 间的距离,作出的v 2-d 图像如图丙所示,并测得M =m ,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m/s 2.答案 (1)3.85 mm (2)b t(3) m +M b 22t 2、(m -M 2)gd (4)9.6(4)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12(M +m )v 2=(m -M 2)gd 则v 2=2×m -M 2M +mgd若v 2-d 图像,则图线的斜率:k =2×m -M 2M +m由图像可知:k =2.40.5则有g =M +m m -M 2×k 2 代入数据解得g =9.6 m/s 214.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1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保持轨道和细线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实现平衡摩擦力.(1)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回答“是”或“否”)(2)实验需要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板的宽度l ,如图2所示,则l =________mm ;(3)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含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 ,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 0,挡光板的宽度l ,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中心距离x ,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F ,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t 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重力加速度为g .该实验对小车需验证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实验中测出的物理量表示).答案 (1)否 (2)5.50(3)Fx -m 0gx =12M [(l t 2)2-(l t 1)2] 解析 (1)因为小车的拉力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不需要用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表示,所以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 mm,游标读数为0.05×10 mm=0.50 mm,则最终读数为5.50 mm.15.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18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图18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A.h的测量B.H的测量C.L的测量D.x2的测量(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答案 (1)x 2g 2H (2)BCD (3)0.5(2)第一次测的速度为:v 1=x 1g 2H④ 滑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由动能定理:-μmgL =12mv 22-12mv 21⑤ 由③④⑤式可得:μ=x 21-x 224HL由表达式可知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 、C 、D.(3)μ=x 21-x 224HL =0.32-0.224×0.25×0.1=0.5 16.用如图9所示装置做“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挡板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图9(1)为了保证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在悬挂钩码后,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C.调节木板左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D.所加钩码的质量尽量大一些(2)如图10是某次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O 、A 、B 、C 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通过测量,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图10(3)甲同学经过认真、规范地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小车开始运动时打下的点记为O ,再依次在纸带上取等时间间隔的1、2、3、4、5、6等多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如图11是根据这些实验数据绘出的v2-s图象.已知此次实验中钩码的总质量为0.015kg,小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0.100kg,取重力加速度g=9.8m/s2,则由图象可知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1(4)在钩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乙同学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但经多次实验他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变化量小一些,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滑轮的轴处有摩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长木板的右端垫起的高度过高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答案(1)AC(2)0.36(3)0.18(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