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类研究所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简介及招聘信息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的摇篮”。
本部位于湖北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设有分部。
本中心由多学科﹑多种专业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组成主体队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和科技精英。
本中心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数字化工程研究室和情报研究室等部门。
建有国家级电磁兼容性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舰船电磁兼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先后获得46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
热忱欢迎有志投身舰船研究事业的高层次人才到我中心建功立业,谱写你人生的辉煌。
我所(武汉本部、上海分部)面向全国招聘的主要专业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系统工程流体﹑固体﹑工程力学人机与环境工程轮机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声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或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制冷低温工程(或空调工程) 电子工程核能科学与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给水排水工程飞行器设计液压新闻学﹑传媒学(摄像、视屏编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编辑学电机与电器档案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俄语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对求职材料要求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系国家骨干军工科研单位,承担着国家大量高新工程任务,急需招聘各类英才来我所工作。
敬请各位有志高层次人才,来我所建功立业,谱写出你人生辉煌的一页。
你在本所工作,定会强烈感受到这样一种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培养提高机会;较高的个人收入;高品位的学术文化氛围。
请将求职材料做成Word文档,A4纸张,不要超过2页,把你的最值得表现的闪光点(如专业特长、研究方向、个人兴趣等)写出来,或者说你的看点(值得别人看的地方)抒发出来。
武汉船舶研究所

武汉船舶研究所武汉船舶研究所是中国著名的船舶研究院之一,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的一流科研机构之一,专门从事船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其所在的武汉市,是中国内陆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内河航运的中心地带,因此武汉船舶研究所在船舶技术研究和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武汉船舶研究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由一批资深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工程师组成。
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科研水平,专门从事船舶设计、船舶性能预测、船舶动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过不懈努力,他们已经在船舶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科研成果和突破,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武汉船舶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船舶动力学与控制、船舶结构与强度、流体力学与船舶运动、船舶与海洋环境工程等。
他们致力于推动船舶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航运业的科技水平,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技术解决方案。
研究所还与国内外多家船舶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船舶科技创新与研发。
在研究所的指导下,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得到了成功的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他们研发了多种新型船舶结构材料,提高了船舶的强度和安全性。
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船舶动力系统,提高了船舶的性能和环保性。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他们不断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向高品质、高效率和环保方向发展。
除了科研工作,武汉船舶研究所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为青年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提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机会。
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和船舶技术展览会,加强了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
总之,武汉船舶研究所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船舶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
他们将继续致力于船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船舶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船舶类研究所汇总(同名20262)

船舶类研究所汇总船舶类研究所(转)一、七院简介:海军组建舰艇研究院并正式成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七院属国防部建制,在国防科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其党政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海军负责。
年转隶第六机械工业部。
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
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武器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
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院现有研究院所:所热加工工艺研究所(兴平)所船舶档案馆(兴平)所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所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所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所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试验场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所中船建筑工程设计院三、七院各研究所简介:※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双泉路堡甲号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承担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工作。
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
我院现有职工近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人,包括研究员、教授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人,院士人。
※所(热加工工艺研究所)陕西省兴平市西城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简称十二所) 是中国船舶工业唯一的热加工工艺研究所,始建于年月,占地面积. 千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多万元。
中船701研究所

中船701研究所
中船701研究所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主要从事船舶工程技术的
研究和开发。
中船701研究所致力于船舶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旨在提高船舶的性能和安全性。
该研究所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了来自中国和国际船舶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船舶设计、船体结构、船舶动力系统、船舶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具有突出的技术能力。
中船701研究所的研发项目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包括商用船舶、军用船舶和特种船舶。
他们致力于发展新型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推动船舶工业的发展。
中船701研究所不仅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也积极与国内外的船舶制造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创新。
中船701研究所在船舶工程领域有着良好的声誉,他们的产品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业。
研究所的技术成果在中国乃至国际船舶工业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船舶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中船701研究所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推动船舶工程技术的进步,提升中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
他们将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国船舶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船舶703研究所应聘条件

中国船舶703研究所应聘条件中国船舶703研究所是一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船舶研究机构,其在船舶设计、船舶制造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实力。
对于想要应聘该研究所的人来说,了解其应聘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船舶703研究所要求应聘者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
一般来说,研究所招聘的技术人员需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而研究助理和技术员等职位则要求本科学历。
不同岗位的学历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要求可以在招聘信息中进行了解。
该研究所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船舶设计和海洋工程,因此招聘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如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船舶与海洋结构工程等专业。
同时,对于特定岗位,还可能有一些特殊的专业要求,如船舶自动化、造船工程等。
中国船舶703研究所对应聘者的技能要求较高。
在船舶设计领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如AutoCAD、Catia、Pro/E等。
同时,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船舶设计原理和规范,有一定的项目经验也是重要的技能要求。
除了专业和技术能力,中国船舶703研究所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要求。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研究所重视的素质。
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能够流利地进行沟通,也是一个加分项。
中国船舶703研究所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要求。
一般来说,对于研究员、工程师等高级职位,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在船舶设计、制造或相关领域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对于初级岗位,可能对经验要求相对较低。
想要应聘中国船舶703研究所,应聘者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一定的工作经验。
了解并符合这些应聘条件,将增加成功应聘的机会。
希望对有意向应聘的人士有所帮助。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SMERI的研究方向广泛涉及船舶动力装置、节能环保技术、船舶驱动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
其在船舶内燃机方面的研究领域包括船用柴油机、船用气轮机、船用蒸汽机等。
SMERI在船舶发动机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SMERI在船舶动力系统的节能环保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有效提高了我国船舶的环保性能。
此外,SMERI在船舶驱动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们研发的船舶驱动装置技术,包括电力推进系统、柴电混合推进系统等,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操纵性和航行效能;在自动控制系统方面,SMERI提供了一系列智能化控制方案,使船舶的操纵和监测更便捷,进一步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SMERI在科研合作方面也具备强大的能力。
他们与众多国内外船舶设备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转化工作。
此外,SMERI还积极参与国际船舶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工作,为我国船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SMERI注重科研和产业之间的紧密结合,不仅在科研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而且在技术转化和产业应用方面也有显著表现。
他们积极参与船舶工程项目,为国家的船舶工业发展提供支持。
SMERI还经过多年的努力,培养了大量在船舶设备研究领域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科研人才,为我国船舶设备行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是我国船舶设备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经验。
他们在船舶动力装置、节能环保技术、船舶驱动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举足轻重的成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SMERI将继续发挥优势,为我国船舶设备行业的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和推动力。
中船重工打头的各研究所介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各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
中船重工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
拥有48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15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
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
中船重工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可承担30万吨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各种军辅船和水中兵器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建造和修理。
自行设计、建造的上百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机电产品,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造船和军工技术开发的数百种非船舶产品进入国内航天、冶金、轻工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
中船重工的经营范围包括: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全部国有资产;承担以舰船为主的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经营国内外民用船舶、设备和非船舶产品的设计、生产、修理;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境外带料加工、工程建筑、安装、境内外投融资以及国家授权、委托法律允许的其他业务。
(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的摇篮”。
本部位于湖北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设有分部。
本中心由多种专业、多学科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组成主体队伍,其中包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等学者和科技精英。
本中心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计算中心和情报研究室等部门。
建有国家级电磁兼容性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点、舰船电磁兼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造船行业主要设计院

国内船舶设计院以下是国内中型及大型船舶设计院的大体介绍,小设计院没有列入在内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708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11月,是中国船舶行业成立早、规模大、成果多的研究开发机构,是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国际船舶结构会议(ISSC)的成员单位,是流体力学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建所60年来,主要业务领域不断拓展,自主开发出多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类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船用装备,为我国船舶工业、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成立于1964年,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用船舶设计单位。
SDARI的设计产品主要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滚装船等运输船舶和救助船、打桩船、浮船坞、三用工作船、综合检测船、导管架下水驳、大型起重铺管船等工程船舶,累计约800型,产品覆盖范围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之首。
2001至2006年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28项。
上海京荣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是京荣(香港)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以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设计为主的股份制科技公司,持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发的科技经营书(科证1823号),并获美国AQSR公司2004年8月签发ISO9001-2000质量体认证证书。
公司现有设计人员8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8人,高级工程师20余人,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设计经验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原因。
1上海佳豪已由单一的船舶设计公司发展成为具备"设计"、"服务"和"产品"三大业务板块的综合性科技企业集团由单一的船舶设计业务拓展为涵盖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技术咨询和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采购物流、工程融资、船用设备开发、游艇制造及运营服务等业务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服务体系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人民币,2010年突破2亿元人民币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701所)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是我国一流的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单位,拥有几十种专业的技术人员千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五百余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类研究所一、七院简介:1961海军组建舰艇研究院并正式成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七院属国防部建制,在国防科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其党政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海军负责。
1965年转隶第六机械工业部。
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
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武器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
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院现有研究院所:12所热加工工艺研究所(兴平)76所船舶档案馆(兴平)701所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702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2010和2011年鉴已宣传)扉页703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2011年鉴已宣传)扉页704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705所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707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708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709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10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711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2011年鉴已宣传)扉页712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713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4所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715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716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2011年鉴已宣传)扉页717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718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719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22所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723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724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725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726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760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750试验场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602所中船建筑工程设计院三、七院各研究所简介:※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双泉路堡甲2号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承担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工作。
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
我院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600人,包括研究员、教授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院士1人。
※12所(热加工工艺研究所)陕西省兴平市西城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简称十二所) 是中国船舶工业唯一的热加工工艺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3月,占地面积25. 7千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
现有职工35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210人,研究员、高级工程师80余人,科研、生产、测试设备齐全,是国防工业重点军工研究所,是舰船动力和水中兵器特种热加工技术研制单位。
/index.asp※76所(船舶档案馆)陕西省兴平市金城路100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技术档案馆地处陕西省兴平市,位于关中腹地,东距西安38公里,西宝高速和陇海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全馆环境幽雅,绿树成荫。
技术档案馆是船舶军工行业唯一的档案馆,是国家公益类事业单位,担负着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船舶军工各类档案资料的任务,主要为两个船舶军工集团公司服务。
/bggk.htm※701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268号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舰船及海洋工程总体研究设计单位,成立于1961年。
自成立以来,先后研究设计了几十种型号千余艘各类舰船,共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400余项。
/※702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江苏无锡七O二所始建于1951年,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地广已达72万平方米,人员逾800,主要从事舰船及水中兵器、海洋工程等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和声隐身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现有职工830余人,其中具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后、博士、硕士100余人,研究员近70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共获国家级等各级科研成果奖400多项。
※703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哈尔滨红旗大街108号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组建于1961年,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大型动力设备研究所,主要从事船舶与工业用蒸汽与燃气动力装置及设备、电站、热能工程、机械传动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设计。
共有十一个研究室、一个生产工厂、三十多座大型试验台架,可进行燃气轮机整机及柴燃并车、全台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锅炉燃烧器、轮盘超速及低循环疲劳、叶栅吹风、阀门管道进排气系统、机械传动与元件、强度与振动等方面的试验及测试分析。
/index.asp※704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10号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成立于1956年11月。
现有员工近800人,其中科技人员500余人,含正高级职称50余人、副高级职称150余人、中级职称200余人,17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省部级专家多人。
主要从事船舶特辅机电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总成。
现以形成特种装置、船舶综合供电系统、船舶特辅机电设备、特种测试及环境条件与可靠性实验研究五大船舶专业板块,涉及到特种机械、甲板机械、输送机械、特种推进、减摇装置、舱室机械、电机与电站、环保设备、海水淡化、特种阀门、热工空调、液压、减震降噪等30多个专业门类。
※705所(西安精密仪器研究所)西安市高新开发区高新一路18号50年来,七零五所先后获科技进步奖4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0多项,两大国家重点型号连续两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该所被国家授予“重大贡献单位”光荣称号。
七零五所现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科技人员1000余人,设有硕士、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工作站。
全所研究领域涉及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水声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惯性制导、精密仪器、光纤通信、液压技术、热电机技术、仿真技术、测试技术、可靠性技术等30多个学科、60余种专业,建有20多个技术先进、设备配套的大型实验室和一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拥有3000多台、套国内外先进设备和仪器仪表,既满足了高性能水下武器装备研制的需求,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707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天津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268号建于1961年。
该所四十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以惯性技术、舰船导航和舰船操纵控制研究和装备生产为主,以机电一体化为专长,以信息科学为前导,多学科、专业配套、门类齐全、军民并举的高新技术科研实体。
全所有8个研究室,1个分部(九江),1个制造工厂和1个控股公司“天津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
现有职工12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00余人,其中有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和省部级突贡专家、享受政府特贴人员、研究员等高级人才120余人。
建有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三个博士学位联合授权点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709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珞喻路718 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融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于一身,以舰船作战指挥系统为主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发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点研究所。
主要从事大型系统集成与控制、计算机加固技术、容错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工业过程控制、印制电路等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710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湖北省宜昌市胜利三路58号主要从事水下特种装备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是我国舰船科技、海洋工程重点骨干研究所,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研究单位,国防磁学计量站定点建设单位。
下设8个专业研究室、1个情报研究中心、1个装备生产部、2个试制工厂和1个CAD工作站,拥有亚洲一流的高标准弱磁实验基地,和我国室内最深的现代化试验水池等一系列先进的科研设施。
在水下多功能平台、水下浮体定深、海洋智能拖曳、高抗流水下机器人、实时传输潜标系统、磁检测与应用等方面,掌握着核心技术优势,引领着该行业的发展。
/ ※711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市南江路18号创建于1963年,是中国唯一的船用柴油机研发机构。
以船用柴油机和动力装置为主专业,集研发、生产、服务、工程承包和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体。
所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江路18号,现有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600人。
七一一研究所下设三个事业部和两个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一个柴油机生产制造工厂。
2005年,与芬兰瓦锡兰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
七一一研究所科研力量雄厚,历年来共获得各类成果奖365项,其中国家级奖30项,省部级奖225项。
本所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3名,形成了柴油机和气体发动机、热气机、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舰船机舱自动化系统、热能动力设备和装置等五个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主导专业。
※712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武汉市武昌南湖汽校主要从事舰船电力推进系统和装置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有电机、开关电器、自动控制、电力传动、电力电子、化学电源、绝缘化工材料等,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自1963 年组建以来,共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300 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科技进步奖40 余项,现有职工800 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及以上126 名,省(部)级专家8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6 名。
拥有一些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等。
其中,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实验室为国防重点实验室、开关电器实验室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实验室,永磁电机推进系统联调实验室为国内一流实验室,拥有大型科研试验设备300 多台(套),在科研试验和研究开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13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郑州京广中路126号建于1963年,位于郑州市区,占地约50万平方米,现有职工900余人,其中研究员40余人,高级工程师200多人,博导4人,硕导20人。
先后有6人被评为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有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兵器发射、舰炮、机械工程、自动控制、液压、电子设备、随动系统及微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经营,是一个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的现代化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国防科研单位。
有200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714所(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德外双泉堡甲2号中国船舶信息中心成立于1963年,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化工作模式;形成了以船舶工业技术、军民两用技术、行业发展战略、船舶市场经济等为龙头的优势研究领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及船舶行业内知名度很高的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