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gerald

合集下载

复仇美剧推荐:小李子与《荒野猎人》

复仇美剧推荐:小李子与《荒野猎人》

复仇美剧推荐:小李子与《荒野猎人》《荒野猎人》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西部片,看小李子在这部复仇美剧当中有什么样的精彩表现,一起拭目以待吧!时光荏苒,已经变成大叔的迪卡普里奥又一次向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发起冲击。

这次站在他背后的是去年刚凭《鸟人》斩获小金人的导演伊纳里图(这货还执导了另一部曾入围奥斯卡的名作《通天塔》),以及我们今天要谈到的《荒野猎人(Revenant)》。

这一次,小李子能如愿以偿捧起属于他的小金人吗?电影海报《荒野猎人》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西部片。

全片没有太多的台词,也没有大段的对话。

我们能看到的是小李子和熊贴身肉搏,拿火药烧自己的伤口消毒,吃生鱼生肉,赤身裸体钻进死马的肚子里取暖,手持刀斧和仇人决斗……如果听到这些场景你还没被吓坏,那么不妨找来这部电影一看,为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做一点功课。

如果你已经被吓坏,那我们至少能通过这部电影,学到一点充满野性和粗犷之美的英语口语对白。

首先是全片的主旨句,借由救了小李子的印第安人Hikuc之口说出。

小李子最后大仇得报之前,又一次重复了这句话。

“Revenge is in the creator’s hands.”这句话可以直译为「复仇是造物者的工作」。

也即是说,个人不应该简单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追求同态的复仇,这件事应该交给上帝来做。

有点像汉语里的「老天有眼」或者「苍天饶过谁」。

revenge,avenge,vengeance和retaliate都有「复仇」之意。

vengeance作为名词,就是简单的同态复仇:你打了我,我就打回去。

retaliate/retaliation作为「报复」和「还击」是比较正式的,小到一拳还一拳,大到一枚核弹还一枚核弹,都可以用。

那么在英语学习中,revenge和avenge怎么区分呢?avenge作为及物动词的用法是avenge A on B。

前面的A是被害者,后面的B是仇人。

复仇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别人伤害了自己,自己去报仇),也可以是帮他人复仇(别人伤害了某人,我们为此人报仇)。

《菲茨杰拉德作品》读后感

《菲茨杰拉德作品》读后感

《菲茨杰拉德作品》读后感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于世。

在阅读了菲茨杰拉德的一系列作品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人性、社会和爱情的思考,以及他对时代的敏锐观察和批判。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为了追求心中的爱情而不懈努力,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的故事。

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通过描绘盖茨比的生活和人物关系,展现了人性中的贪欲、虚荣和空虚,以及对美国梦的深刻反思。

盖茨比虽然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却无法得到他所追求的幸福和爱情,最终沦为了一个孤独的梦想家。

这种对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以及对爱情和财富的追求,使得《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另外一部让我深受触动的作品是《崇高的痛苦》(Tender is the Night),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对夫妇在法国度假的故事,通过描绘他们之间的爱情和矛盾,展现了人性中的脆弱和痛苦。

小说中的主人公迪克和尼可尔是一对充满魅力和矛盾的夫妇,他们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经历了种种挑战和考验,最终以分离和痛苦收场。

菲茨杰拉德通过这对夫妇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背叛和无奈,以及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反思。

《崇高的痛苦》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爱情的探索和思考。

除了这两部经典之作,菲茨杰拉德的其他作品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短篇小说《钻石如何成为女人最好的朋友》(Diamonds as Big as the Ritz)和《冬夜》(Winter Dreams)等,都展现了他对美国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见解和批判。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虽然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但却具有普世的意义和价值,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永恒的追求和矛盾。

美国文学 菲茨杰拉德 Fitzgerald 课件

美国文学 菲茨杰拉德 Fitzgerald 课件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Simplicity and gracefulness Metaphors and symbols Manipulat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general and the specific Bold impressionistic and colorful quality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Themes: money and love Attitude towards money: contradictory and complex Double vision: knowing it well inside; seeing it ironically outside Special experience: familiar with life style, mental state and moral standards of the rich Critical of the rich and showing the disintegrating effects of wealth on the emotional make-up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பைடு நூலகம்

Fitzgerald: excellent chronicler of the Jazz Age Greatness: finding intuitively in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embodiment of that of the nation and creating a myth out of American life Pursuing his ideals; objective enough to analyze, satirize and criticize them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外文翻译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外文翻译

1.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生于1896年9月24日,他的名字源自他的祖先,美国国歌“星条旗”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

菲茨杰拉德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长大成人。

他虽然聪明,但在学校却成绩不佳,于1911年被送到了新泽西州的一所寄宿学校就读。

尽管他是个平庸的学生,但还是设法于1913年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

他的整个大学时光都被学业上的困难和冷漠所困扰,他也一直未毕业,在1917年入伍,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

菲茨杰拉德成为一名少尉,驻防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谢里登兵营。

在那里他结识并爱上了一位叫泽尔妲·赛耶的17岁任性的美女。

泽尔妲终于同意嫁给他,但是她那对财富、享乐与安逸的极强的欲望使他们的婚礼一直推迟到他能够证明自己是个成功者时才举行。

随着小说《这一半天堂》于1920年出版,菲茨杰拉德成了文学界的轰动人物,赚到了足以说服泽尔妲嫁给他的金钱和名誉。

菲茨杰拉德早年的许多事件都在他最著名的小说,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所体现。

正想菲茨杰拉德一样,尼克·卡拉韦也是个富有思想的年轻人。

尼克是明尼苏达州人,就读于一所常春藤联合会大学(照他自己的话说是耶鲁大学),战后移居纽约。

和菲茨杰拉德一样,杰伊·盖茨比也是个崇拜财富和奢华的敏感的年轻人,也是在驻防在南方的一个兵营时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

成为名人之后,菲茨杰拉德堕入了一种放荡不羁、不计后果、花天酒地、充满颓废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他竭力写作赚钱以此来取悦泽尔妲。

盖茨比同样也在尚年轻之时便聚敛了大量财富。

他一心聚财,醉心于举行宴会,深信这些能够使他赢得黛西的爱。

不过,随着“繁荣的20年代”的灿烂淡入大萧条的黑暗,泽尔妲换上了精神崩溃症,菲茨杰拉德则酗酒难以自拔,这妨碍了他的写作。

他于1934年出版了《夜色温柔》,并向《星期六晚间邮报》出售短篇小说,以便维持他奢侈的生活。

Fitzgerald

Fitzgerald

• He joined the army, but the WWI finished before he was sent abroad. In his army days, he met Zelda Sayre. (She is a beautiful southern girl, from a wealthy family. She loved social activities very much and told Fitzgerald that she loved him but she was too expensive for him.) • In order to marry with Zelda, Fitzgerald went to NY City and worked hard. Later when he published his first novel This Side of Paradise, Zelda married him.
"Here was a new generation . . . dedicated more than the last to the fear of poverty and the worship of success; grown up to find all Gods dead, all wars fought, all faiths in man shaken. . . .”
• Near the 20th century, major industrialist personalities became the new model of the American Dream, many beginning life in the humblest of conditions, but later controlling enormous corporations and fortunes. Perhaps the most notable were the great American capitalists Andrew Carnegie and John D. Rockefellar. This acquisition of wealth demonstrated to many that if you had talent, intelligence, and a willingness to work hard, you were likely to be a success as a result.

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

主要作品 剧本:《美女和被诅咒的人》、《伟大的盖茨比 》、《生死同心》、《女人》、《乱世佳人》、《居 里夫人》、 《夜色温柔》 《我最后一次看到巴黎》 、《绮梦初艳》等 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大亨》、《明智的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最后一个巨 头》、《天堂的这一边》、《人间天堂》等 短片小说:《姑娘们与哲学家们》、《爵土时代 的故事》、《富家公子》、《本杰明?巴顿奇特的一 生》、 《伯妮斯剪发》、《遗失的十年》等
弗· 司各特· 菲 茨杰拉德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年
目录 个人简历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作品特征 文学地位
菲茨杰拉德,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商人家庭。原名弗朗西斯· 斯科 特· · 基 菲兹杰拉德。普林斯顿大学大学未毕业就退学。1917年入伍,次年 升为中尉军官,1919年退伍,在一家商业公司当抄写员,业余致力于创作。 他的创作倾向与“迷惘的一代”相似,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轻的一代 对美国所抱的理想的幻灭。192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一 举成名,声名远播。小说出版后他与珊尔达· 赛瑞结婚。珊尔达对他的生活 与创作影响很大,他的小说里许多女主人公都有她的面影。以后又出版了 两部短篇小说集《姑娘们与哲学家们》(1921)和《爵土时代的故事》 (1922)。1925年,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确立了他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了不起的盖茨比》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部小说谴 责以托姆为代表的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以同情的态度描写 了盖茨比的悲剧,并指出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 会人物缺乏认识。1934年菲茨杰拉尔德出版了另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夜 色温柔》,成功地表现了上层资产者的自私与腐化,对主人公的沉沦满怀 同情。但评论界对它反应冷淡。1936年菲茨杰拉尔德在病中写了自传《崩 溃》。后来以好莱坞一个电影导演为主人公创作长篇小说《最后的一个巨 头》,没有完成,他就去世。遗稿由他的朋友、批评家埃德蒙· 威尔逊整理 出版(1941)。

介绍你最喜欢的文学家英语作文

介绍你最喜欢的文学家英语作文

介绍你最喜欢的文学家英语作文One of my favorite literary figures is F. Scott Fitzgerald. Fitzgerald was an American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best known for his novel "The Great Gatsby." His writing style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its elegance, lyricism, and keen observation of society.Fitzgerald's most famous work, "The Great Gatsby," is a classic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novel explores themes of wealth, love, and the American Dream, and is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Jazz Age in the 1920s. Fitzgerald's prose is beautifully crafted, and his characters arevividly drawn, making the novel a compell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read.In addition to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wrote several other novels and numerous short stories. Hiswriting often reflects the glamour and excess of the Roaring Twenties, as well as the disillusionment and moral decay that lay beneath the surface. Fitzgerald's keen insights into human nature and society have earned him a lasting place in the can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One aspect of Fitzgerald's writing that I particularly admire is his ability to capture the mood and atmosphere of a bygone era. His prose is evocative and immersive, transporting the reader to the decadent world of the 1920s. Fitzgerald's use of symbolism and metaphor adds depth and richness to his work, inviting readers to contemplate the deeper meanings behind his stories.In addition to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 Fitzgerald's personal life and struggle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his enduring legacy. His tempestuous relationship with his wife, Zelda, and his own battles with alcoholism and mentalillness have added a layer of complexity to his public persona. Fitzgerald's own experiences undoubtedly informed his writing, giving it a sense of authenticity andemotional resonance.Overall, F. Scott Fitzgerald is a literary figure whose work continues to resonate with readers around the world. His explora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his insights intothe human condition, and his evocative prose make him a timeless and influential writer. I am continually inspiredby his storytelling and the way he captures the essence ofa particular time and place in history.菲茨杰拉德是我最喜欢的文学家之一。

Fitzgerald生平简介英文PPT

Fitzgerald生平简介英文PPT
F.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Overview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was an American author of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whose works are the paradigm writings of the Jazz Age, a term he coined himsel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e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Fitzgerald is considered a member of the "Lost Generation" of the 1920s. He finished four novels: This Side of Paradise,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Tender Is the Night, and his most famous, The Great Gatsby. A fifth, unfinished novel, 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 was published posthumously. Fitzgerald also wrote many short stories that treat themes of youth and promise along with despair and age.
Lost Generation


coined by Gertude Stein refer to a group of American literary notables who lived in Paris from the time period which saw the end of WWI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More generally, the term is being used for the young adults of Europe and America during WWI. They were "lost" because after the war many of them wer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world in general and unwilling to move into a settled lif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tzgerald
美国梦从—开始落地生根,—直是美利坚民族的理想与追求,它本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却何以会走向了幻灭呢?如果—种梦想,有的只是对物质的追求以及对成为“大人物”的渴望,却缺乏对为什么要拥有财富和拥有了财富后究竟应该怎样生存这样一些具有人类终级意义的问题的思考,这样的梦想终究是海市蜃楼,也必定是短视和没有延续力的梦想。

当金钱代表一切的时候,美国梦中原来包含的理想成分早已经不在。

以盖茨比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表现消费,表面上融入了上层社会,但事实上他们难以真正成为上流人物。

盖茨比等人的表现消费是以模仿为基础的,这是由他们天生的自卑感造成的。

盖茨比编造自己的过去就体现了这种自卑感,这使得他们只能在上流社会中寻找自己心理上的归属。

盖茨比可以模仿,但却难以弥补与上流社会的差距。

黛西对财富的热爱胜过对爱情的追求,为保护自己,她可以改弦易辙,决不陷入感情的困扰和义务当中,自私与无情是黛西的本性。

作者对黛西性格的准确刻画,进一步揭示了主题。

很多青年对黛西的外表无限倾心,也就是对“美国梦”的无限追求和向往。

黛西的美使“美国梦”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

黛西的华而不实、自私冷酷、浅薄无聊,预示着“美国梦”的废芜和不现实性,以及“美国梦”的无价值以及追求者的盲目性。

冷酷无情、追求奢侈与财富是黛西的悲哀,无疑也就是所有上层人的悲哀。

以“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者和厌倦者’的身份和口吻孜孜不倦地讲述着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爱的故事——其实尼克充当了小说故事的第一叙述人,面向的是读者;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声音始终贯彻在尼克和盖茨比声音之中,并贯
穿始终。

尼克是相对于作家菲茨杰拉德所塑造的读者喜欢的那种叙述人,也是一个“个人化的”,“自叙述的”叙述人,因为他不仅在故事之内,而且还担任主要角色。

他是一个出众的人物,具有优良的个人品质。

不仅如此,这个个性化的叙述人是作家本人的声音,同时也是叙述人尼克向读者讲述的声音。

借此,尼克讲述着自己的个人历史、故事——1915年毕业于纽黑文,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年又去了东部学金融,而后利用假期来到纽约,观察并侦探盖茨比及其从中历折射出的、当时美国整个爵士世界时尚而消费的社会历史情形。

他对周围的世界和人充满了极度的天真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尤其“愿意和他人分享他所知道的有关秘闻和隐私”,包括自己的故事;他有着完整的身份——一个来自于美国中西部的部落家族第三代传人。

叙述人尼克巧妙地拉开了叙述者与他本人的距离,以利于作品故事的被叙述;借此叙述,叙述人尼克直接端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比主人公盖茨比知道得多;他的叙述是“内在聚焦的”。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由尼克从他这个固定的角度讲述的,并渗透着他个人的观点。

尼克还同时身兼“局外异叙述的”题述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不在自己叙述的故事之中。

作为一个旁观者,他能够清楚、客观的看清楚所有的事,他与盖茨比联手奠定了一个典型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式的神话叙事格调,叙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叙述内容,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结构叙述的大目的和大叙述显然是由几个严肃庄重而非轻薄的目的和次主题构成的:一是弥漫着些许神秘气息的罗曼司;二是极度的富有与美貌以及被满足了的穷奢极欲;三是爱的幻觉和强烈的地域感。

其中有着对盖茨比与黛西罗曼司的、有着对盖茨比寓所的漂亮花园和豪华派对的、还有着对盖茨比葬礼的等等精神内容活动
的叙述,尤其通过派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在美国中西部或整个美国的日益盛行,显现出美国的时代精神构成和走向
菲茨杰拉德用了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方式,通过尼克的回忆来讲故事,他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

作为当局者,他是盖茨比的邻居,是黛西的远房表哥,是汤姆的旧相识,他和乔丹交往,参加盖茨比的奢华派对,帮盖茨比搭起与黛西重聚的桥梁,他目睹汤姆与盖茨比之间的冲突,知道梅朵出事的真相,他处理盖茨比的后事……作为旁观者,他从不识盖茨比到成为盖茨比的送殡人,这短短日子里的经历令他最终看透了他接触过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个“黄金”年代的美国社会。

我们通过尼克进入故事,以他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思考,通常运用第一人称内聚焦这种叙事手法都会令人读得如临其境,真实感极强。

通过尼克之口来讲盖茨比的故事是最合适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尼克和盖茨比是同一种人。

因为盖茨比死后,尼克还一直以为黛西会回来,至少会打个电话,还以为昔日参加盖茨比派对的“朋友”会来参加葬礼,直到最后没接到黛西一个电话。

在尼克心中,盖茨比始终都了不起,他既是当初搞奢华派对的富豪盖茨比,也是最后活在他心中的追梦赤子盖茨比。

2.虽然举止优雅,却没有心灵。

布坎南夫妇嫁祸盖茨比,使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自己搬到远离这里的另一座住宅,在盖茨比死后甚至不肯屈尊出席葬礼。

而盖茨比虽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大量财富,却拥有一颗真诚的心。

黛西如一棵墙头草一般左右摇摆着,哪一方对自己有便跟随哪一方。

这也反
映了当时美国女性拜金的普遍心态,用美貌博得男人的爱,用金钱衡量包括爱的一切事物,生活不加检点、奢靡腐败,以玩乐作为活着的目标,将男性视为自己的钱包,也就是说,她们追逐爱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金钱。

汤姆则是花心男人与不择手段的典型代表,汤姆在与黛西结婚后不久便找到了一个情妇,两人秘密交往数年,等到盖茨比回来要带走黛西的时候却又紧紧抓住黛西不放,这可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占有欲与面子而已。

汤姆成为那个时期上流社会男性的典型代表,用钱来处理一切事物,在外面花天酒地,四处寻找情妇,并带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心态,在自私心膨胀到极点的时候可以干出杀人一类的事,人性竟至于堕落到如此地步!
在为盖茨比操办葬礼的过程中,他尽量让人们来参加,然而,除了盖茨比的仆人和他的父亲,没有人来参加葬礼。

尼克对盖茨比的理解和同情来自于他对盖茨比的重新认识,在接触中他逐步认识到盖茨比的道德高尚,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得到黛西的爱,尽管他的理想只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幻。

与汤姆和黛西无所事事和毫无目标的生活相比,盖茨比的生活充满了意义,是这种追求和斗争让盖茨比的人生有了意义。

而汤姆和黛西是社会的寄生虫,对于社会的发展毫无贡献。

他们为追求财富而生活,他们唯一的责任是保护自己的财富和特权。

因此,他们的人生不可避免地变得毫无目的、毫无意义、没有根源同时,他也发现了盖茨比道德高尚且执着于自己的理想。

而小说中尼克的道德演变反映出了这一时期菲茨杰拉德的道德价值观。

通过尼克,菲茨杰拉德表述了他的观点: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理想是一种腐败,而不是美国梦的实现。

因为,与尼克一样,现实中的菲茨杰拉德亦不适应被上流社会和不诚实的人所包围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