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感染,拯救无数生命。
然而,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已经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是保障人民健康的第一线力量,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方法。
首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十分必要。
基层医疗机构是社区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很多感染性疾病都可以在这里就诊。
然而,一些患者和医生往往对感染性疾病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许多感染性疾病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在人民群众利益和公共卫生角度看,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遏制耐药菌株的扩散。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将来可能会导致世界各地的感染性疾病再次成为无法控制的威胁。
基层医疗机构如果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能导致患者治疗失败,还可能使耐药菌株传播并进一步恶化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
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教,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意识。
然后,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首先,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和抗菌药物使用技能,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标准,明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教育患者了解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依从性。
另外,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加强监测和报告耐药菌株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最后,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法规、经费和技术支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工作。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药物配送和管理制度,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保障人民健康、遏制耐药菌株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分析【摘要】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基层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需求量大,但存在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导致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不当使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引发药物过敏反应和相互作用,增加医疗费用并产生不良影响。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规范使用,才能减少药物滥用的风险,降低耐药菌的发展,节约医疗资源,并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加强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应用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抗菌药物,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应用,滥用危害,耐药菌,不良影响,医疗费用,管理,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医疗机构,需求量,不规范现象.1. 引言1.1 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应用的意义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基层医疗机构是人们就医的第一站,很多疾病需要及时治疗,而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病情恶化的可能性,为患者及时恢复健康提供保障。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有限,抗菌药物是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节约医疗资源,避免药物浪费,同时减少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
这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可以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所带来的问题,如耐药菌的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通过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行合理用药,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良影响,为人们的健康和医疗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抗菌药物的滥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可能导致多种危害。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增加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使得原本可以被治疗的感染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耐药菌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感染的传播范围扩大,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
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核准标准

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核准标准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核准标准一、简介在当今社会,抗菌药物的使用已经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更是需要严格的核准标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的核准标准。
二、基层医疗机构的情况1. 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义和特点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是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础医疗单位。
其特点是服务对象广泛,对于各种疾病的基本治疗和预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 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情况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医疗设备相对较为简单,医务人员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滥用的情况。
三、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1. 静脉输液的定义和作用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溶液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快速有效地给药和补液。
2. 静脉输液的种类和常见药物静脉输液可以根据用途分为补液输液、药物输液和营养输液等,而其中药物输液中就包括了抗菌药物。
四、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的核准标准1. 严格控制指征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之前,必须严格控制适应症和指征。
只有在明确病原体为细菌感染、且经过药敏试验确认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才能进行开展静脉输液治疗。
2. 合理选择药物基层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时,应当合理选择药物。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细菌耐药情况,选择对患者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其次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使用患者对某些抗菌药物过敏的情况。
3. 注意使用剂量和速度在开展静脉输液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和病原体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输液速度。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与展望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的核准标准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标准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机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康复机构、疗养院等。
第三条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抗菌药物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目录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抗菌药物目录和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目录。
第六条抗菌药物目录应当包括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内容。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抗菌药物目录报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并定期更新。
第三章抗菌药物采购与储存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采购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采购,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储存制度,按照药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安全。
第四章抗菌药物处方与使用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处方的开具、审核、调剂、使用等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价制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制度,开展耐药菌监测和耐药机制研究,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抗菌药物培训与宣传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宣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提高患者和社会公众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
第六章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16页
腹腔感染治疗标准
• 复苏 • 处理感染源
– 去除感染源 – 清创坏死组织 – 引流
• 应用抗菌药品 • 营养与免疫调控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17页
腹腔感染外科处理
• 切除或转流感染源 • 适当消除坏死组织 • 腹腔冲洗 • 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 • CT或B超导引脓肿穿刺引流 • 腹腔开放疗法
第10页
全身感染分级
• 全身炎症反应(SIRS) • 脓毒症(sepsis) • 重症脓毒症(Severe sepsis) • 脓毒性(症)休克(Septic shock)
• SCCM/ESICM/ACCP/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18页
腹腔感染抗菌药品应用指南
• 腹腔感染分类 • 腹腔感染治疗标准 • 腹腔感染抗菌药品应用 • 营养与免疫调控等支持治疗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19页
腹腔感染应用抗菌药品目标
• 去除感染灶内细菌 • 降低复发可能 • 尽快促进感染症状消退 • 防止SSI
第23页
小区取得腹腔感染抗菌药品选择
• 重度腹腔感染
– 单一用药:
• 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霉素 • -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 • 碳青霉烯类:伊米配能/西斯他丁钠盐、美罗培南
– 联适用药:
•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如或头孢三 嗪或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甲哨唑
• 喹诺酮药品:莫西沙星+甲硝唑 • 单环类:氨曲南+甲硝唑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核准标准

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核准标准随着临床应用中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基层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抗感染措施。
其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于严重感染和病情危重的患者尤其重要。
然而,为了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静脉输液前,应该制定一套核准标准。
本文将介绍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液核准标准的相关内容。
1. 患者病情评估基层医疗机构在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静脉输液前,应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只有在明确患者存在严重感染的风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性时,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核准。
2. 抗菌药物选择对于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原体情况、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合理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优先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强效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使用方式和剂量基层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静脉输液时,应注意合理的用药方式和剂量。
这包括准确的静脉穿刺技术、输液速度控制、药物进量调整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年龄等因素,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以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浓度。
4. 治疗评估与调整静脉输液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效果。
在输液过程中,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改善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评估用药是否合理,必要时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5. 记录与报告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和报告制度。
对于开展静脉输液的患者,应详细记录每次给药的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方式、输液时间等信息。
同时,定期进行临床数据统计和病例总结,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6. 抗菌药物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对于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应该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和知识普及活动,可以加强医疗机构医生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的理解,降低滥用的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引言1.1 背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或其他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套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指导原则,全面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2、抗菌药物管理原则2.1 临床诊断和治疗2.1.1 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2.1.2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2.1.3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条件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疗程2.2 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2.2.1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开具2.2.2 遵守抗菌药物使用指南2.3 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和评估2.3.1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体系2.3.2 定期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2.4 抗菌药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2.4.1 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培训计划2.4.2 加强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3、抗菌药物管理措施3.1 抗菌药物使用审查3.1.1 医生开具抗菌药物时需经过临床药师或抗菌药物管理专员的审查3.1.2 审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疗程是否合理3.2 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制定和实施3.2.1 基层医疗机构应制定一份本地区适用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3.2.2 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应包括感染类型、病原体及药物选择的建议3.3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3.3.1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体系3.3.2 监测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剂量和疗程等3.4 抗菌药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3.4.1 培训医生和临床药师对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3.4.2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交流4、抗菌药物管理的法律依据4.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2《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条例》4.3《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状态监测管理办法》附件:1、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范例2、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用于管理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行为。
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黄勋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huangxun22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是对10余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固化,其发布标志着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迈入法制化、制 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办法》共6章59 条,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和职责、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起草过程中紧紧围绕国家药物政策和临床 合理用药工作,重点规定了以下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办法》中所谓抗菌药物是指哪些药物? 《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 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 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 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 制剂。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 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及时掌握本机构及 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 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 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目前很多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出现在基层医疗机构, 《办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什么具体规定吗? 卫生部十分关注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 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 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 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 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 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医务、药学等 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 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新的抗感染药物 -限制人以外(畜牧业)使用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新药越来越少 -减少对人类的影响
-优化抗菌治疗
-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管理 -分级和分线 -优化抗感染药物使用策略
压力
-减少抗生素选择性
-减少耐药菌株院内
25
-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传播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第三篇
回归合理—行白衣天使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013-8-5
9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
• 中国每年人均抗生素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 美国人的10倍。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 在所有药品消费前十位中,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 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占去半壁江山。
在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外科住 院患者更是比例高达97%。据1995年至2007年疾病分类 调查,其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 就是说,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 属于滥用抗生素。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19
专项整治的措施
■ 限制医师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获 得 ■ 加大对开具不合理抗菌药物医师的处理 力度和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0
专项整治的措施
对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点评,对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前10名的医师进行全院表扬、公示;对不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 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 重要依据。年度内,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 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 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 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 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陈云辉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1
第一篇
“滥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
• 抗菌药物是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特效药物, 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的应 用使人类从感染性疾病的威胁中解放出来, 人均寿命至少延长10年以上。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4
• 2009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学者在一位曾经在印度 住院治疗) 患者身上发现了NDM-1(新德里金属蛋 白酶-1)耐药基因菌属.NDM-1病菌甚至对碳青霉 烯类抗生素也具有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常 被认为是紧急治疗抗药性病症的最后方法。 • 2010年8月英国和印度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确认了 一些赴印度接受手术等治疗的患者感染了一种新 型超级细菌。这种几乎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的细菌正在从南亚传向英国, 随着人口流动就已经 蔓延至欧洲、美洲、大洋洲。 超级细菌 在全球范 围内传播的速度超乎想象。引起媒体关注、公众 恐慌。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6
• 2011年7月,荷兰宣布近两个月内一种不明 疫情已在荷兰造成27人死亡,所有死亡病 例均感染一种抗药性的“克雷伯氏肺炎杆 菌” • 2011年8月底,法国巴黎市郊一家私立医院 的10多名病人身上,发现了对多种抗生素 具有抗药性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其 中有5人死亡。不过,随后经专家鉴定认为, 死亡是因病人各自所患的疾病所致,并非 因克雷伯氏肺炎杆菌感染本身。尽管如此,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全球对超级细菌蔓延的 担忧。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9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要求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30
• (1)应熟悉选用药物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药动 学、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 (2)要及早确立病原学的诊断确立正确的病原为 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的先决条件。 • (3)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 药新生儿体内酶系发育不全,血浆蛋白结合药物 的能力较弱,肾小球滤过率绞低,老年人的血浆 蛋白大多减少,肾功能也减退,应用常规剂量后 血药浓度和半衰期常有增高和延长,故用量以偏 小`为宜。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条件时宜定期 监测血药峰、谷浓度,以保证用药安全。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16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概念
•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 系统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并给其下定义 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 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 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 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 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 频度。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5
• 2010年,中国发现了三例NDM-1耐药基因 细菌感染的病例,其中,宁夏有两个病例, 均为低出生体重婴儿。另一个病例是福建 一位83岁的老人,身上携带有NDM-1耐药 基因鲍曼不动杆菌。这名病人因右肺癌并 胸膜转移伴右肺阻塞性肺炎、高血压、脑 梗塞后遗症于入院治疗,并最终死亡。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3
MRSA
• 自从1940年代青霉素问世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性疾病受到较大的控制 • 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 出现了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 萄球菌 • 又研究出甲氧西林,1959年 应用于临床后曾有效地控制 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的 感染 • 可时隔两年,英国的Jevons 就首次发现了MRSA 。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1
第二篇
“矛与盾”--抗生素与耐药性的天然关系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2
抗生素孕育了超菌,超菌的抗药性来自抗生素的滥用。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3
2013-8-5
图
细菌耐药机制示意图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4
细菌耐药的临床对策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17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计算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表达方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 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18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计算
• 举例: 甲、乙、丙三例患者同一时间段住院6天。其中甲 每日使用青霉素3G,乙每日使用头孢呋辛6G, 丙未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累计DDD数=3G*6/3+6G*6/3 =18 DDD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8DDD*100/3*6 =100DDD 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6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总论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27
(一)、当前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1.使用率高, 送检率低 . 2. 频繁更换抗生素
有的仅用1 d就更换抗生素。科学地进行经验治疗 ,临床诊断
一旦确定甚至仅属于高度可疑感染即应及早开始经验性治 疗 ,应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标本涂片、感染部位、好发病原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15
专项整治十大具体目标
• 7.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 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 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8.50%的县级医院和全部三级医院利用信息 化手段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9.二级以上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10.二级以上医院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开展率 100%;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32
• 抗感染药通常应持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 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血流感染、感染性 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 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不在此列。如用药 后效果不显著,急性感染在48~72小时内应 考虑调整剂量或改药。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10
有句很鼓动人心的口号:
• 中国人永远争第一。
使用抗生素,中国人同样勇夺第一。 作为中国的细菌也不甘落后,立志超越外 国细菌,争夺抗药性第一。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11
抗生素资源的枯竭
• 自从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临床应用的抗生素有几百种。1971年至 1975年,是抗生素开发的黄金时期。五年间共有52种新抗生素问世。 80年代开始,每年新上市的抗生素逐年递减。1996年至2000年的五 年中,只开发出6种新抗生素。进入21世纪后,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 显。2003年全球仅一个新产品——达托霉素上市,而2004年竟是空 白。在过去的80年里,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几百种抗生素,几乎把所有 能够找到的微生物都翻了个遍。人们对抗生素毫无节制地挥霍,使得 抗生素资源越来越少。而今天,对一种新型抗生素,细菌只要一两年, 甚至不到几个月就能生成抗药性。 而人类发现一种新型抗生素需要多长时间?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7
• 所谓“超级细菌”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即一种 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或者说,多种抗生 素都不能杀死或抑制它们。这样的超级细菌就 可能造成无法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泌 尿道感染、败血症等。
2013-8-5
江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8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 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 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 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 至25%。 一家著名儿童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销售收 入排序前三位的药物均为抗生素。静脉注射已经 成了滥用抗生素的新途径。每天1000个呼吸道感 染的门诊患者里,有将近三分之二会接受静脉注 射治疗。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全中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