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在手性药物分离当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分子印迹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印迹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印迹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药物分析是药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常常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药物进行分析、筛选、鉴定、检测等多种操作和实验。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种新型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子印迹技术,以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一、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分子间特定相互作用的构建和模拟来实现对特定化合物的识别、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特定的基质上将待检测分子的模板配位到基质中,并形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空腔结构。

这些空腔能够与目标分子实现高亲和性的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和分离。

分子印迹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选定模板分子和相应的功能单体;2、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共聚合成聚合物;3、将聚合物经过去模板处理并产生空腔结构;4、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和分离。

二、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举例1、分子印迹柱层析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柱层析分离技术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印迹柱,并将其作为固相进行柱层析分离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将需要分离的化合物通过识别特异性达到有效的分离、净化和纯化。

例如,一些研究使用了分子印迹柱层析分离技术提取或分离影响人体健康的雌激素、雄激素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对这些有害物质的清除和控制的目的。

2、分子印迹传感器技术分子印迹传感器技术是通过对特定模板分子的识别和选择性捕获来实现分析监测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制备一种有选择性的传感器,将其与待测物质相接触并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识别和检测。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化学物质危害的分析、药物治疗过程的监控、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等方面。

例如,一些研究利用光学、电化学等方法结合MIPs制备出一些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化学传感器,用于酸性食品和饮料中防腐剂(安息香酸)的检测。

三、分子印迹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分子印迹技术具有以下的明显优势:1、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2、能够对广泛的化合物进行识别和分离;3、在样品处理、样品制备、分析检测等多个环节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4、试剂成本和实验操作难度都相对较低;5、完全可以制备出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域 ’ 、】 一 、 【( 2 一 。笔者对分 子印迹技术 的发 展
cm c 1 o b n(
“ 等 在非共价和共 价 一非共价 混合 型分子 印迹 聚 ”
合物制备方 面的创新性工作 。 分子印迹 技术得 到了广泛 研究 和迅 猛发展 。特 别是 19 93年 , om h6 M d cLl J ” 在 Ntr上发 表茶 等 a e u 碱分子 印迹聚合物 的报道 以后 , 有关 分子印 迹的论文 数 目急 尉上 升 。19 97年成 立的国际分子烙 印协会 (M ) S I 的统计 结果表 明 , 全
20 09年 5月 第 3期( 总第 5 5期)

宁 பைடு நூலகம் 专 学 报
Ma . O 9 y2 O
J OURN AONI P I E AC EMY AL OF U NG OL C AD
N . (u 5 ) o3 Sm.5
分 子 印 迹 技 术 及 其 在
药 物 分 离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n) 术, g技 是
人们对生命 体内分子识 别现 象进 行不 断研 究 和探 索所 取得 的 必 然结果 。分子识别在生物进化 中起着特 别重要 的作 用 , 从分 子 是 水平研 究生物现象 的重要概 念 , 已成 为当今化 学研 究领域 的热 点 课题 之一。分子 印迹 的 出现源 于免 疫学 , 在 2 早 0世 纪 3 0年 代 , B i 、删m mn I 1扛和 M d 就相继 提出 当抗原 侵入时生 物体 产生抗 l ud 体的理论 。 后在 2 随 0世 纪 4 年 代 , 贝 尔 奖 获 得 者 Pu・ o 诺 al i 【( 一 ’ n | 根据这种 抗 体 与抗 原相 互 作 用时 空 穴 匹 配 的 “ g】 锁

分子印迹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摘要:分子印迹色谱是最近新型的综合性技术,是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MIP)在色谱分离中的应用产生的新兴技术。

分子印迹是合成分子识别材料的新兴技术,整体柱是新型的色谱固定相技术。

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与整体柱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液相色谱的分离效率,有助于推动整个分离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当今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分子印迹色谱药物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MIP)是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的对特定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特异性识别和选择性吸附的聚合物,其基本原理为模板分子( t e mp l a t e mo l e c u l a r ) 和功能单体( f u n c i t i o n a l m o n o m e r ) 先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作用结合,形成主客体配合物;然后加入交联剂( c r o s s l i n k e r ) 使主客体配合物与交联剂发生自由基共聚,从而得到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高度交联的刚性聚合物;最后用适当的溶剂将聚合物中模板分子洗脱。

所得的聚合物具有对模板分子在功能基团、分子尺寸、空间结构具有记忆功能的结合位点,可以根据预定的选择性和高度识别性能进行分子识别。

下面我们了解下分子印迹色谱固定相研究进展在液相色谱中,填料颗粒的大小及均一程度是制约柱效的关键因素,而对MIP 固定相而言,因其分离机理有别于传统固定相,分离性能的优劣除取决于聚合物粒径大小及均一性之外,还与结合位点的均一性密切相关。

液相色谱柱的柱压降是评价柱的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情况在不影响柱的选择性和柱效的条件下,柱压降越小越好。

固定相颗粒的大小不一会影响传质,导致柱压降增大、柱效降低、寿命缩短;而结合位点不均一,即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同时存在,不仅会造成色谱峰拖尾,还会因基质中干扰物的非特异性吸附致使定量分析不准确。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根据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这种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药物的检测、提纯和分析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以下是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介绍。

一、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基本步骤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共聚合形成的高分子材料(分子印迹材料,MIMs)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在药物分析中,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可以精准识别出药物分子,同时快速、高效完成药物的分离、提纯和检测。

具体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共聚合,模板分子的去除和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

其中制备分子印迹材料是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二、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药物分子检测:分子印迹技术可以用于药物分子的检测,尤其在对药物中的有害物质、其它杂质的分离、提纯和检测上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选择性。

例如在对抗肿瘤的药物的检测中,使用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很快、高效地识别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分子,同时排除其他杂质的干扰,从而保证药物品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制药质量控制:分子印迹技术可以用于制药质量控制,特别是在对药物中的有害物质等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的检测上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对于制剂中不同批次药品的监控时,使用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很快、高效地识别出不同批次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从而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

3、药品研发:分子印迹技术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可谓匪夷所思。

分子印迹技术的优秀特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各种新型药物,跟踪药物颗粒的生化作用。

甚至,通过合理的分子印迹材料,将药物持续性、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调控到更优状态。

4、检验、分离和提纯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筛选出质优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和药效团,是制备中药制剂的基础工作。

传统的中药药性评价缺少准确性,不能为草药分子提纯、化学组成鉴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分子印迹技术良好的专属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识别和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从而指导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合成。

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高效的药物分析方法,通过特异性的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将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并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一、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识别和选择性结合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它可以通过预先合成单体与目标分子构形相似的模板分子相互作用并形成具有空穴结构的聚合物。

在去除模板分子后,这些聚合物中形成的空穴可以特异地结合目标分子,从而实现目标分子的高效准确分离和定量分析。

二、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药物类别的分离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用于特定药物类别的高效分离。

例如,可以根据模板分子的特异性结合,使用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来分离氨基酸药物、激素类药物、抗生素等不同种类的药物。

这对于药物分析和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的定量分析利用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实现药物的定量分析,将其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用于药物的高效定量分析和毒物的检测。

3. 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新分子通常比药物本身更难检测。

使用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提取代谢产物,实现药物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有助于药物代谢研究的开展。

4. 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食品中药物成分的快速准确检测一直是工业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

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通过特异性地结合单一或多种残留药物,实现食品中药物残留的高效精确检测和快速鉴定。

三、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势1. 高选择性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根据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实现高度选择性的分离和检测。

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2. 高灵敏度由于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精确结合目标分子,因此具有高度的灵敏度。

通过定量分析目标物质在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含量,可以精确测量药物的浓度和残留量。

3. 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标准化程度高,可以保证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提取领域的应用和展望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提取领域的应用和展望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年 2月第 18卷第 2期 Chinese Remedies&Clinics,February 2018,Vo1.18,No.2

分 子 印 迹 技 术 在 药 物 提 取 领 域 的 应 用 和 展 望
焦 佳 琪 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斌 杨 慧 珍 孙体 健
本文就分子 印迹 技术在药物提 取领域 的研 究应用及 其 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报告如下。 1 分 子 印 迹 技 术 1.1 分 子 印 迹技 术 介 绍
传统 的分 子印迹聚合物 (MIPs)的制备 原理与过 程主要 包括以下 3个步骤 :①通过非共价键或共价键的相互 作用 , 模板分子与带有特殊功能基团的功能单体相互作用 ,调整空 间取 向后 ,形成主客体即模板一单体配合物 ;② 在引发剂 、光或 热 的引发下 ,加入交联剂 与功能单体进行共 聚 ,在高度交联 的高分子母体 中固定该配合物 ,从而使功能单体上 的功能基 团在空 间排列和空间定位上固定下来 ;③聚合物 网络 固定形 成后 ,反应结束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模板分子洗脱 出来 , 所 得的刚性聚合 物结构 中便 印迹 下了与模板分 子完全 匹配 的三维 空穴 ,即识别位点。印迹 空穴 中排列着精确 的单体功 能基 团,对模板分子表现出特 异的结合和识别能力 4_。
最早制备分子印迹聚合 物的方法有包埋法 ,但是 由于包 埋法 中印迹聚合物微粒的基质较厚 ,这样印迹聚合物微粒若 要选择识别模板分子 .模 板分 子必须通过较厚 的基质后才能 到内部识别位点识别 ,分子扩散阻力增大影响传质速度 ,相 应 的分子 印迹 聚合物 (MIPs)对模板分 子的识别作用 就会变 弱 .同时 由于包埋在 内部 ,模板分子的洗脱不易 l5。由于包埋 法的缺点严 重限制 了分子 印迹 的性能 ,后来研究者采用先 接 枝聚合后交联 印迹 的表面 印迹 方法将 印迹空穴 接枝在 固体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周 卿,蒲家志(遵义医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贵州遵义 563003)[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药物分离[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15(2004)0620597203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 IT)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产生特定的相互作用,加入交联剂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固体颗粒介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包埋在介质中的目标分子,便得到对目标分子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具有“记忆”或“印迹”作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ing polyer M IP)。

如图1所示。

图1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分子印迹技术在1972年由德国的Wull1小组成功制备出分子印迹聚合物后,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该技术日趋成熟。

由于制备得到的M IP具有:构效预定性(predeterminationg)、特异识别性(specific recognition)、广泛实用性(practicability)三大特点,并且具有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得分子印迹技术在临床药物分析、环境分析、手性物质的分离、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催化剂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M IT在药物分离方面的应用作一概述。

1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技术可分为共价法和非共价法两种基本方法2。

1.1 共价法(预先组织法) 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加入交联剂聚合后,再采用化学方法打断与印迹分子连接的共价键,并将印迹分子洗脱出来,得到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聚合物。

共价法具有空间位置固定的优点,但由于共价键作用力较强,印迹分子自组装和识别过程中结合和解离的速度较慢,难以达到热力学平衡,不适宜快速识别3。

1.2 非共价法(自组装法) 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和交联剂混合,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制成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活性。

与传统的色谱法比较来说,分子印迹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手性固相法价格高昂、容易污染的局限性,而且分子印迹技术的手性流动相选择比较小。

2.2 分子印迹传感器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非常强的选择性,并且灵敏度高,在药物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合模板分子,将邻氨基酚作为功能单体,从而制作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

2.3 表面印迹聚合应用2.3.1 材料扫描电镜(99.9%)购自远野(上海)有限公司,偶氮二异丁腈(AIBN)。

亚甲基琥珀酸是从天津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获得的。

乙烯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甲基丙烯酸(MAA)、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由Sigma Aldrich(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提供。

氯化钾、醋酸钠、醋酸和氢氧化钠均购自国家集团化学试剂公司。

2.3.2 溶剂磷酸盐缓冲盐(PBS)-0.1M 磷酸盐缓冲盐(pH7.4)。

PBS-T-含0.05%吐温-20的PBS 缓冲液。

TMB 基质溶液-在250μL 二甲基亚砜中添加3.3mg TMB 到25mL 含3.25μL 30%H 2O 2溶液的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pH4.3)中。

1.25M H 2SO 4溶液。

2.3.3 实验中用到的设备采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东京日立高科技公司)观察MIP 的表面形貌。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用多光谱微型板分光光度计(美国加州热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A-B 恒温振荡器(上海武友有限公司)测定免疫测定吸光度。

2.3.4 计算模型利用Gaussian 09软件开发了基于DFT 和交换相关函数(M062X)的计算建模方法,用于计算扫描电镜与不同功能单体之间的结合能(ΔE )。

分析了SEM 与不同功能单体配合物的三维结构、键长和键角。

根据公式(1)计算ΔE :ΔE =|E c -E t -E m (1)式中:E c 为络合物的能量;E t 和E m 分别为模板和单体的势能。

0 引言分子印迹技术与人工合成分子识别系统和生物识别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制备,从而可以实现分子键合强度和选择特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印迹在手性药物分离当中的应用摘要: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吸附与分离材料,具有预定选择性、专一识别性、高度稳定性等优点。

本文对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内容和在手性药物分离当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评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药物手性分离药物分析前言目前,分子印迹技术(MIT)已应用于手性拆分,仿生传感器,固相萃取,抗体模拟以及控释药物等领域,尤其是在药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瞩目。

正文1,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MIT)又称分子烙印技术,是将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一种新型实验制备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属于泛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也叫分子模板技术,最初出现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免疫学。

1972年,wulf 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制备出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使这方面的研究产生了突破性进展,但其应用仅限于催化领域,而在分子识别领域的应用没有展开,发展缓慢。

80年代后非共价型模板聚合物的出现,尤其是1993年Mosbach等人有关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报道,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通用性和惊人的立体专一识别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年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抗体或受体模拟、生物传感器以及生物酶模拟和催化合成等诸多领域,并由此使其成为化学和生物学交叉的新兴领域之一,得到世界注目并迅速发展。

分子印迹技术有一定的原理步骤:在一定溶剂中,膜板分子(即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依靠官能团之间的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主客体配合物后将聚合物中的印迹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

其特点有:①预定性:即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备不同的MIPs,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②识别性:即MIPs是按照膜板分子定做的,可专一地识别印迹分子③实用性:即它可以与天然的生物分子识别系统如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等相比拟。

但由于它是由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备的,因此又具有天然分子识别系统所不具备的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而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和长的使用寿命。

根据印迹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时的作用力的性质,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分为共法(预组织法)和非共价法(自组装法)两种不同类型。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吸附与分离材料,具有预定选择性、专一识别性、高度稳定性等优点。

从本质上讲,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对印迹分子的识别来源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同印迹分子在化学基团及空间结构上的相互匹配。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表征手段,目前对分子识别的机理还缺乏定量和系统的研究,通常是使用MIP作为HPLC的固定相,通过比较模板分子和类似物在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台物上保留的差异来评价MIP的识别能力,并通过研究发现流动相的组成对保留的影响来探讨其识别机理。

2,手性药物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的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

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仅是旋光性有所差别,分别被命名为R-型(右旋)或S-型(左旋)、外消旋。

目前所用的药物多为低于50个原子组成的有机小分子,很大一部分也具有手性,含手性因素的的化学药物的对映体在人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及毒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当前手性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手性药物在药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天然和合成的药物中有许多手性化合物,其对映体的药理活性和毒性往往有很大差异,有时甚至性质相反。

因此手性药物的分离测定,对研究手性药物的体内药动力学过程,确定药动力学参数、药理和毒理作用机制以及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印迹作为一种分离手性药物的有效的新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3,分子印迹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点:1)MIP在药物手性分离与分析中的应用MIP最广泛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利用它的特异识别性去分离混合物。

近年来,一些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要求今后凡是研制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都必须先进行手性分离,分别测定各个异构体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的各项指标,这就要求提高分离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分子印迹能满足这一技术要求,能将手性混合物拆分,并易于实现商业化、规模化。

2)用于手性药物拆分在天然和台成的药物中有许多手性化台物,其对映体的药理活性和毒性往往有很大差异,有时甚至性质相反。

最著名的例子是肽胺哌啶酮(thalido。

mide)悲剧。

肽胺哌啶酮的两个对映体中只有(R)一对映体具有镇静作用,而(S)-对映体是一种强力致畸剂,会导致胎儿畸形;乙胺丁醇(ethambut01)的一种构型用于治疗结核病,而另一种构型却是致盲的,对于这种况尤应特别谨慎。

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来拆分手性药物,即只要在MIP的合成过程中以对映体的一种异构庠作为模板分子,那么合成的MIP只对作为模板分子的异构体有选择性。

如果模板分子是L构型,则L构型的保留比D构型强。

反之,以D构型为模板分子,则D构型的保留比L 构型的更强。

根据所用的模板分子,可预测手性对映体的出峰顺序。

如果以氨基酸消旋体为模板分子,聚合物没有手性识别能力,说明聚合物本身并不具备区分手性对映体的能力,MIP对手性分子的分离能力是由手性分子的模扳效应产生的。

因分子印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的手性分离和分析。

研究的分离对象包括药物、氨基酸衍生物、肽及有机酸等。

3)用于临床药物分析配俸结合分析被用来临床测量血液中的痕量物质,这种分析方法需要一个能选择性地结台待分析物的受体。

通常人们用抗体作为受体,但使用抗体操作上很不方便,而且费用高。

用分子印迹聚合物来模拟抗体的结合点,分析血液中药物的浓度。

所得结果与用免疫分析得到的结果相比较,表明MlP具有同抗体辐似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和交叉反应分布,且性能稳定、易制备。

用印迹聚台物模拟药物受体,是制备较高选择性的药物检测材料的重要途径。

鸦片受体的模拟是一个突出的实例,用(S)一心胺为模板制备的印迹聚合物也是模拟药物的一个典型实例。

因而MIP用于I瞄床分析的前景分看好。

4)在光学活性药物分离上独具优势目前,绝大多数光学活性物质为外消旋体形式,无法分别测定其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指标,利用MIT可以分离及纯化这些对异构体混合物。

国外有研究人员首先把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拆分模板a-D-甘露吡喃糖苯苷的外消旋体,还有研究人员以S-萘普生与其结构类似物布洛芬和酮进行分离,另外,还有人报道了睾丸酮,胆固醇,唾液酸,磺酞胺,新可尼订等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模板分子与其类似物,而国内研究人员利用MIT对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头孢氨卞,氧氟沙星酸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和结合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对水杨酸,氧氟沙星等药物的分离效果进行了系列研究。

5)在重要活性成分分离中发挥作用利用MIT海可以分离重要活性成分,如以(一)一伪麻黄碱和(一)一降麻黄碱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苦参碱,黄酮类,萜烯类为模板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等可用于相应的药物的提取与分离。

4,分子印迹技术的现状和展望分子印迹是一种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分离技术。

和用分子印迹技术,具有特异识别的色谱介质。

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地在色谱分离、抗体或受体模拟、生物传感器以及酶的模拟和催化合成等诸多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手性拆分上,诸如氨基酸、糖类及其衍生物和药物的手性分离。

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分子印迹过程和分子识别过程的机理和表征问题。

尽管有不少研究者在这方面作过努力,但结合位点的作用机理、聚合物的形态和传质机理仍然是研究者们所关心的问题。

如何从分子水上去更好地理解分子印迹过程和识别过程,仍需努力。

另外,MIP用于药物分离和分析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目前该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是聚合物容量太小。

这主要是因为聚合物中实际有效结合位点太少所致。

2)由于结台位点的非均匀性以及可利用的官能团数量的限制,色谱峰会拓宽及拖尾从而影其分离效果。

因此需要迸一步优化MIP颗粒的形状、大小和填充柱。

3)MIP在制备前焉要纯的对映体分子,这给~些用一般方法难以拆分的消旋物的拆分工作来了困难。

4)虽然已有报道在水相中进行了手性拆分,但也都是处于刚刚开始阶段,尚有待迸一步研究。

5)目前MIP的制备和应用大多数只能在有机相中进行,如何利用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在水溶液中或极性溶液中进行分子印迹以便接近或达到天然分子识别系统水平,将分子印迹和识别过程从亲脂性药物拓展到亲水性药物尚待研究。

5,总结:随着化学、生物学、材料学和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上困难可通过提高印迹分子回收率,或使用新的交联剂,或提高烙印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总之,MIP作为一种高选择性主体,以其独有的特异性分离特点,预示着该技术在中药活性组分的分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期刊论文王荣艳.王培龙.王静.王锡昌.钟耀广《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的新进展及应用 -现代科学仪器》2008(1)2)期刊论文张成丽.周艳梅.马同森.李丽清《用于药物分析的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泰山学院学报》2008,30(6)3)<分子印迹技术在重要提取分离中的应用》,2009,5-30——唐汉中医药网4)《分子印迹技术用于中药分离有据可依》,2008-6-9_医学教育网5)分子印迹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中国药学杂志] -- 2009年01月01日6)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B辑:化学] -- 黄健祥;胡玉斐;潘加亮;许志刚;李攻科-- 2009年08月20日7)期刊论文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和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畜牧与兽医2009,41(4)8)学位论文分子印迹技术在渔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20099)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的新进展及应用New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作者:王荣艳,王培龙,王静,王锡昌,钟耀广, 期刊-核心期刊现代科学仪器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08年第01期10)分子印迹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dvances in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rbent immunoassay and its application 作者:徐志祥,方国臻,张燕,王硕, 期刊-核心期刊现代化工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2008年第04期11)分子印迹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in drug detection 作者:郝红霞,刘建军,韦天新,朱军, 期刊-核心期刊中国法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2009年第05期12)Mahony JO,Nolan K,Smyth MR,et al.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potential and challenge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 Chim Acta,2005,534 (1):3113)Farrington K,Magner E,Regan F.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Selective extraction of caffeine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Anal Chimi Acta,2006,566:6014)13Ou JJ,Dong J,Tian TJ,et al.Enantioseparation of tetrahydropalmatine and Troger s base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monolith in capillary electro chromatography.J Biochem Bioph Methods,2007,70(1):7115)Figueiredo EC,T arley CR,Kubota LT,et al.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for the sele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atechol. Microchem J,2007,85:2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