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物联网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物联网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智能设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和数据交互。
如今,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物联网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联网的现状1. 全球范围内的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车辆等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物联网的发展也促使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应用领域的扩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涵盖了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多个领域。
通过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交通流畅、城市管理高效、医疗资源优化分配、家居自动化控制、农业精细化管理等目标。
物联网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数据的大规模产生和分析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产生,各类设备、传感器、用户行为等都可以产生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各行业的决策和创新具有极大的价值。
通过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产品。
二、物联网的未来展望1. 安全和隐私问题的挑战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安全和隐私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挑战。
物联网中涉及到的信息和数据很多都是敏感的,如何保障这些信息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各个领域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确保物联网的安全可靠。
2.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未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将会进一步增强物联网的智能化程度。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设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用户的需求,并能主动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物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也能为人工智能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素材。
3. 边缘计算的兴起边缘计算是指在物联网网络离用户或设备更近的地方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带宽压力。
未来,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增加和数据量的增大,边缘计算将会兴起。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案例解析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案例解析近年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信息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物联网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进行连接和交互的网络系统。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分析一些应用案例来解析其实际应用。
一、物联网的发展现状1. 技术进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随着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得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高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2. 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物联网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厂、智慧医疗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家居控制、智能路灯管理、智能制造等,极大地提高了生活和工作效率。
3. 安全性与隐私问题成为挑战: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安全性与隐私问题也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挑战。
物联网中存在着数据泄漏、设备入侵等风险,因此,加强物联网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物联网应用案例解析1. 智能家居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例如,通过手机APP可以远程控制家庭的灯光、窗帘、空调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的家居体验。
同时,智能家居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家庭环境,提供安全预警和能耗管理等服务。
2. 智能交通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智能调整信号灯的时间,优化交通流畅度。
此外,智能车辆的发展也得益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车辆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自动驾驶等功能。
3. 智能制造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被称为智能制造。
通过将机器、设备、传感器等连接到云平台上,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状态分析和故障预警等功能。
同时,智能制造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生产优化的建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会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1.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正在逐步实现从概念到落地的转变。
2.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进程。
在智能家居领域,智能家居设备不断涌现,被广泛应用于物业管理、家居智能化、智能安防等领域;在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智能化、远程监控等方面。
3.安全保障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安全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智能设备容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用户隐私泄漏或设备故障等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物联网产品将不仅仅实现简单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还将具备更智能化的功能。
例如,在智慧城市中,物联网技术将贯穿于整个城市的各个领域,实现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2.大数据分析将更加精细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生产出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
因此,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在智能决策方面发挥作用,将成为未来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在智能健康领域,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身体状态和生活习惯等数据,实现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3.新一代无线网络技术将会保障物联网发展当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已经有相应实现方案,但是存在传输距离短、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因此,当前物联网技术正在向5G、6G 等新一代无线网络技术发展。
这将大幅提升物联网设备的穿透性、网络容量、设备密集度等多个维度,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好的保障。
物联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使各种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使得物体能够实现信息的获取、交互和控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对物联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物联网的发展现状1. 技术基础建设: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基础技术的支持。
目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核心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在物联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物联网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基础设施。
2. 应用领域拓展: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众多领域。
智能家居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效率和人民生活的品质;智能交通的发展,提升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智能农业的推进,改善了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效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水平。
而这仅仅是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冰山一角,未来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
3. 安全和隐私保护: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隐私问题。
物联网中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机密数据,这对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访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物联网的发展必须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以确保人们的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二、物联网的发展前景1. 产业和经济发展: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如传感器制造业、嵌入式系统开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同时,物联网的普及还将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2. 社会生活和城市管理: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以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管理为重点,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服务。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设备,实现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在智慧城市中,公共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正以飞速发展的势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无论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还是智能医疗等领域,这两项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发展现状1.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例如,语音助手和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
同时,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也在不断投入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 物联网发展现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无线传感器和互联网连接,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联。
现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和智能工厂等应用已经涌现,并且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进入我们的生活领域。
物联网的发展还带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的进步。
二、未来趋势分析1. 人工智能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主要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人工智能将更加普及和智能化,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其次,人工智能将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同时,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
最后,人工智能的伦理和安全问题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2. 物联网未来趋势在未来的物联网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物联网将实现更多设备之间的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智能网络。
这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其次,物联网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更智能化的应用。
例如,智能家居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用户的习惯,提供更加贴心和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物联网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重要,实现智能工厂和自动化生产等目标。
三、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智能家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智能交通让我们的出行更加高效,智能医疗让我们的健康更有保障。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已经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应用前景。
1、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和互联网等技术,让各种设备、器具、机器等“物”能够相互连接、相互交流和相互控制的一种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
与其它信息技术不同,物联网技术将人、机、器、物相互连接起来,通过网络共享信息,使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
目前,物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
其中,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最先得到普及的领域。
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在智能家居领域,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语音控制,掌控家庭的灯光、电器、空调等家电设备,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智慧城市领域,物联网技术将城市中的数据、设施、资源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智能交通、智能照明、智能供水等,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
在智能制造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产品之间的智能互联和汇聚,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线的生产情况,以及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健康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生物传感器、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实现对病人的全天候监测,及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提高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总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涵盖了各行各业,将大大提高生产与生活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不过,在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针对潜在的安全问题、隐私问题等进行规范和监管,确保物联网技术的安全可靠。
3、结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物联网技术,创新思维,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也需要不断努力,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机制,保障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一、前言近年来,物联网迅速发展,无论是在生产、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家庭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可以说,物联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二、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嵌入式设备、通讯设备、计算设备等通过互联网互相连接,实现物品之间的智能交互和数据共享的一种技术。
其基础设施包括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网络通讯等。
三、物联网安全问题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隐私泄露。
由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例如身份信息、财务信息等。
2. 信息安全。
由于物联网设备的攻击面积广,设备管理存在漏洞等原因,导致信息被窃取或篡改等。
3. 网络安全。
物联网设备连接着各种网络,可能面临DDoS攻击、运行流量暴增等情况,危及整个系统安全。
4. 生命安全。
物联网设备中涉及到很多应用场景,例如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设备漏洞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四、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为了保障物联网的安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以下是目前主要的技术手段:1. 数据加密。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 安全认证。
通过识别设备身份和授权认证等手段,保证设备的身份安全和数据的可靠性。
3. 防火墙技术。
通过设置防火墙,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流量,限制攻击面积,保证网络安全。
4. 数据隔离。
对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划分和隔离,防止恶意攻击者获取关键信息。
目前,物联网安全技术发展还不够完善,以下是一些现状:1. 标准缺失。
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行业标准,导致各个生命周期环节的安全需求和管理缺乏统一规范。
2. 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大众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认知还不够,许多用户在使用设备时措施不当,导致设备的安全风险。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一、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感知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物品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性、可追溯性、动态性等特点,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数据分析。
物联网包含物理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服务层等模块,应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领域的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信息交互,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
目前,智能家居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在家庭保洁、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进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的应用主要涵盖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
3. 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医疗数据的数字化管理。
智慧医疗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4.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设备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农业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选择。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趋势1. 大数据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数据量也随之增加。
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成为未来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2. 云计算云计算可以为物联网平台提供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可扩展性。
物联网技术会向着云计算和云服务的方向发展。
3. 数据安全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数据安全也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未来的物联网技术应该更加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四、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未来,物联网技术将逐步向着智能化、个性化、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同时,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也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需求,为人们带来更智能、更便利、更安全的生活。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物联网通过用传感器、嵌入式系统、云计算等技术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共享、互动和自动化控制。
目前,物联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1. 应用领域广泛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务自动化、智能安防、环境监测和娱乐等功能。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城市交通实时监控、智能导航、自动驾驶等功能。
工业制造中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设备状态监测等功能。
医疗健康中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等功能。
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
2.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1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1万亿美元,预计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这说明物联网行业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物联网行业中已经有许多企业涉足其中,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
3.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如5G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丰富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场景。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物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1. 技术融合加速发展将其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可以为物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力推动智慧家居、智慧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高效管理。
2. 安全风险依然存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中,网络安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物联网技术,简称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交互和信息共享。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研究现状1.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扩大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智能家居、医疗健康、工业制造、农业等领域。
在交通运输方面,物联网技术被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车联网等;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在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智能医疗监测等;在工业制造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监测、智能优化生产等;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设施的自动化监控和灌溉控制等。
可以说,物联网技术正在涵盖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 物联网技术在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安全和隐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设备大规模连接和信息共享,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造成信息泄露、设备被控制等问题。
同时,物联网技术也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个人隐私信息可能被滥用或泄露。
3. 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与互联互通由于物联网领域应用广泛、技术繁杂,在标准化和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一定挑战。
物联网设备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接口标准等方面的不同,限制了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因此,加强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工作非常必要,以确保不同厂商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无缝连接和交互。
二、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未来,人工智能(AI)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设备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更智能化的功能,例如语音识别、智能推荐、智能控制等。
同时,AI技术也可以通过分析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数据,提供更精准的智能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作者:陈长彬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2期【摘要】物流网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目前的发展已从军事领域转向民用领域,它具备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环境、物品属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等功能,并已率先实现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具体包括感知技术应用,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和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等。
1.物联网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年度报告中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己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
2009年通过对物联网的跟踪研究,中国移动提出的物联网定义是: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
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比如射频技术、分布式计算、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和互联网都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在相关领域己得到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的新颖之处在于利用这些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完成远程实时数据交换与控制,方便人们生产生活。
2.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也是先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然后再向民用领域转移。
物联网最初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为了应对来自苏联的水下威胁,美国和加拿大建成了声音监测体系(Sound Surveillance system,SOSUS),由分布在大洋深处的潜水微音器及相关网络组成。
随后,美国为了应对华约组织的空中威胁,在北美大陆建立了由防空雷达及相关网络组成的防空网。
后来该系统功能得到增强,在航空预警及控制(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AWACS)和预防毒品走私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1980年,美国一个名为国防先进项目研究处(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的机构开始对分布式传感网进行(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DNS)研究,当时R. Kahnl是研究处的负责人之一,他试图将传感网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达到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的目的。
受困于当时的技术环境,DNS项目将注意力集中在分布式计算、信号处理、追踪等领域。
在多所大学的配合下,项目各领域很快取得了进展,并在80年代初进行了实验,实验的内容是通过声波感应器组成的网络去探测低空飞行器。
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美国军方陆续建立了多个局域传感网,包括海军的CEC项目、FDS项目和陆军的远程战场感应系统(Remote Battlefield Sensor System,REMBASS)等。
同互联网类似,传感网最初的应用也是在军事领域。
军方之所以对此感兴趣是因为传感网将之前以平台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网络为中心。
有了传感网,传感设备与武器设备便可以有不同的平台独立操作,而不必每件武器装备一台传感器,及时的网络沟通使得信息能够准确传递到武器平台,从而增强了追踪能力和反应速度。
分布式的信息处理架构增强了军方的抗打击能力,能在遭受敌人重创之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反击。
民用传感网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升为传感网提供了硬件支持,MIT的Auto-ID项目以及其他科研机构为传感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再加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无线传输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都为传感网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在1999年就将传感网视为21世纪人类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从此“物联网”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
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国纷纷加强对传感网研究的投入,“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等项目陆续提出。
我国在此领域布局较早,中科院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目前我国与德国、美国等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之一。
中国电信的M2M(Machine to Machine)平台从07年就开始搭建,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系统应用横跨物流、交通、节能、环保、消防、车辆跟踪等多个行业。
今年8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的时候视察了中科院相应的技术研发中心,对于“物联网”应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
9月11日,北京举行“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会上成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为我国将来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化、把握信息化浪潮奠定了基础。
3.物联网的基本功能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物体也赋予了智能化。
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环境、物品属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
这三大类的区分依据在于工作原理的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存在多种功能同时实现,比如动态监测物体变化,并实时进行智能控制。
4.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状况分析4.1 感知技术应用状况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
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
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
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
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
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
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
(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4.2 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
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
4.3 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
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我国的物流业作为唯一的生产性服务业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新的发展机遇期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但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作为支撑,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
5.结束语物联网的发展带给各个产业和众多企业的不仅仅是一次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它将会给电信运营商、产品制造商、物流行业和零售商以及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带来令人激动的机遇,从更深层意义上来讲,它将使各个行业和企业进入一个新的通信时代,进入一个企业运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大变革的时代。
参考文献:[1]张玉斌,张云辉,吴绒主编.物联网技术下的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2]李颖超.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优化探析[J].中国市场,2011,621(10):18-24.[3]王辉,沈洁,石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1,26:21-22.[4]宁焕生,王炳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451805702003912);浙江省科技计划一般软科学项目(2010C35004);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Z200908711);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A10GL02);杭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20110934M29);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1JD20)。
作者简介:陈长彬(1973-),男,福建惠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