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大型尿素装置技术年会召开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设备防腐蚀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设备防腐蚀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防腐蚀管理工作,提高设备防腐蚀管理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规定(试行)》(石油化字〔2002〕34号,以下简称《设备管理规定(试行) 》)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所属各地区公司,其它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设备防腐蚀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凡受到工艺介质、冷却水、大气、土壤等腐蚀的各类设备、管道、建构筑物等(以下统称“设备”),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第四条各地区公司要建立健全设备防腐蚀管理体系,在设备管理部门内设置专门的防腐管理部门并落实各级责任制,推行设备防腐蚀工作全员、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
各有关部门及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防腐管理部门做好设备的防腐蚀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地区公司应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防腐蚀管理方法,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高设备防腐蚀管理水平。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股份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职责:炼油与化工分公司装备管理处归口管理设备防腐蚀工作。
(一)组织编写设备防腐蚀相关规章制度。
(二)负责检查、考核地区公司的设备防腐蚀工作。
(三)组织各地区公司开展防腐内、外部交流与合作,并定期组织腐蚀调研。
(四)协调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生产、技术等部门开展新技术攻关与应用。
(五)负责组织建立覆盖各地区公司的设备防腐蚀信息共享平台,并对平台的运行和维护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七条各地区公司分管设备领导职责:各地区公司分管设备管理工作副经理(副厂长)在总经理(厂长)领导下,依据《设备管理规定(试行)》的管理要求和职责,全面负责各地区公司设备防腐蚀管理工作。
第八条设备管理部门职责:(一)负责各地区公司设备防腐蚀工作归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有关制度、规定、规程及标准,并结合各地区公司情况制定设备防腐蚀管理规定,实行全过程管理。
第十五届全国大型尿素装置技术年会优秀论文及优秀读者

持下 , 经过设计 、 供应 、 施工 、 监理 、 生产和工 程管 理等参建单位 的共 同努力 , 20 年 7月 1 于 08 7日全部实现 中间交接 ,1 1月
5日投料开车一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功 , 顺利产 出合格产 品。
齐鲁资源优化技术改造工程项 目主要 由水焦浆 气化装置 、 炉装置 、 锅 空分 装置构 成 , 化能力 为 1 0m / 合 成 气 0×14 3h
Ab ta t An lz stefcosif e cn h aeyo o lx c nrllo ,a d ea oae sr c aye a tr n u n ig tesft fc mpe o t o p n l rts h l o b
h w tl e sfw r u cin t c iv aey p oe t n o e c mp e o to o p. o t u i z ot a e fn t o a h e e s t rtc i ft o lx c nr llo o i o f o h
优秀读者 : 程
雷。
昊、 黄卫 星、 张朝晖 、 李速延 、 胡启明 、 宝慈 、 孙 杨海军 、 戴庭本 、 吴兴涛 、 何福伟 、 任德 正、 王时全 、 徐卫忠 、 杨
军、 孔令
・
本刊 ・
中石 化 齐鲁 分 公 司 资 源优 化 技术 改造 项 目投 料 开 车 一次 成 功
由中 国石化集 团宁波工 程有 限公 司设计 的中石化齐鲁分公 司资源优化技术改造工程在 中石化总部 的直接领 导和支
持 和设计指导 , 及时解决有关施工问题和技 术问题 , 为早 日开车作 出了积极贡献 。 ’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张骏驰
气。项 目于 2O 年 l O 4 2月 1 7日批复可研报告 ,05年 1 20 0月 2 0日土建基础开工 ,0 6 l 20 年 2月后 , 配套建设 的 3台 C B锅 F 炉 和 3台汽轮发电机组相继建设投用 。工 艺装 置和空分 装置于 20 06年 9月 2 0日土建开工 , 化装置 B系列于 20 气 08年
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降低蒸汽消耗途径分析

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降低蒸汽消耗途径分析摘要:本文研究结合近年来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的新技术,从降低蒸汽消耗的角度出发,探讨和论述了装置提升改造常用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字:尿素生产,水溶液全循环法,蒸汽消耗1 引言本文研究针对于传统的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该套工艺设备设计的生产能力为每年48万吨,属于中型的尿素生产工艺流程。
近年来,在需求端对尿素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针对于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节能新型技术,实现尿素生产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实现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能耗优化,也能发挥传统装置的内在潜能,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并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2降低装置蒸汽消耗的途径2.1 .新技术的运用推广,从工艺自身降低装置蒸汽消耗(1)增设预分离及一吸塔外冷器系统尿素装置预分离器技术是目前国内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的一项先进节能技术。
改造后使尿素装置的预分离和预蒸发串联使用,物料从合成塔出来后进入预分离器进行自然减压。
与此同时,将一段分解气和预分离气相混合,混合后一起进入一蒸加热器,然后进入一段吸收塔内,可明显降低一段吸收塔的实际热负荷,增加操作的灵活性。
实践证明,该种操作模式下,操作弹性提升40%以上。
另一方面,一段收集系统的收集能力明显提升。
后期在外冷器中设置了温控系统,保证进入一段收集塔的气体温度更加恒定,操作也更加简便。
该装置投用完成后,优于一段收集塔温度过高引起的超负荷运行情况明显减少,停工情况基本没有出现。
对比改造前后水溶液循环法尿素生产在相同工况下的蒸汽消耗,每吨尿素生产实际消耗的蒸汽下降了0.14吨,蒸汽消耗降低效果明显。
此外,场内的装置负荷进一步提升,日产量相较于改造之前提升6%以上。
认为改造后的氨泵、一甲泵和压缩机使用效率得到改善,装置整体耗电量得到有效控制。
化肥水分、有效磷的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农产品检测与农化分析实验 指导老师: 金崇伟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化肥水分、有效磷的测定同组学生姓名: 余慧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论、心得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尿素水分测定-真空干燥法,及钙镁磷肥中有效磷含量测定-磷钼喹啉重量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1. 尿素水分测定-真空干燥法[1]性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含结晶水、易吸潮的化肥,如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等,应在25-60℃下真空干燥法测定其含水量。
称量试样在低压下烘干前后两者质量之差,即为试样游离水和吸湿水量,进而计算试样的水分含量。
2. 钙镁磷肥中有效磷含量测定-磷钼喹啉重量法[2]用适当的提取剂浸提钙镁磷肥中的有效磷。
提取液中的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于75℃左右,与喹钼柠酮试剂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酸喹啉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即可计算P 2O 5的含量。
三、 实验器材与仪器1. 样品尿素化肥、钙镁磷肥; 2. 试剂硝酸溶液(1:1):等体积浓硝酸与水混合而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37.5 g/L ):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5 g ,适量水溶解,稀释至1 L ;喹钼柠酮试剂制备[1]:溶液1:溶解70g 钼酸钠(Na 2MoO 4·2H 2O )于150mL 水中溶液2:先将85 mL 硝酸和150mL 水混合于1L 的烧杯中,在溶入60g 柠檬酸(C 6H 8O 6·2H 2O ) 溶液3:在不断搅拌下将溶液1缓缓倒入溶液2中 溶液4:先将35 mL 硝酸和100mL 水混合于4 中00mL 烧杯中,再加入5 mL 喹啉溶液5:在搅拌下缓慢地将溶液4倒入溶液3,充分混合后放置24h ,过滤于1L 的容量瓶中,加入280mL 丙酮,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贮于聚乙烯瓶中3. 器材专业: 农资1202 姓名: 平帆学号: 3120100152 日期: 2015.5.22 地点: 农生环B249装 订 线称量瓶分析天平、250mL 容量瓶、400mL 烧杯、真空干燥炉、烘箱、玻璃过滤坩埚式滤器、抽滤瓶、漏斗、滤纸。
优质籼稻品种绿色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种植示范及优质籼稻新品种示范试验

118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水稻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经过2019年品种示范筛选和优质籼稻品种绿色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种植示范。
2020年在南陵示范县示范基地许镇镇龙潭展示区,开展了1000多亩优质籼稻品种绿色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种植示范和优质籼稻新品种筛选及优质籼稻新品种示范试验,充分展示优质籼稻品种产量水平。
通过品种筛选示范试验,鉴定评价生产上主导优质籼稻新品种和新近审定的优质籼品种的丰产性、米质、抗性、适应性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体系示范推广品种和水稻产业技术提供依据。
1.示范设计1.1优质籼稻品种绿色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种植示范(1)品种选择深两优867、喜两优丝苗;亩用种量1.5公斤/亩。
(2)示范面积780亩, 540亩 深两优867,240亩深两优600。
(3)栽培方式单季籼稻连片分田实施,每品种示范运作一个大田面积,在同等实施条件下进行生产比较,采用等行距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同步机械化育插,播种机育时间为5月21日,机插时间为6月8日,亩定量机插秧苗数25盘,每穴2-4棵,机插密度17×25㎝,大田密度1.6万穴/亩,基础运作肥力水平按亩产700公斤测算。
(4)肥料应用基肥用茂施缓释肥(27-9-15, CN12%),35公斤/亩,分蘖肥(尿素)5-7.5公斤/亩,追肥10-15公斤/亩。
(5)农药应用使用阿维·氯苯酰,戊唑·嘧菌酯,烯啶·吡蚜酮生物低毒农药,采用担架式植保机和无人机防治,80-90元/亩。
(6)生产用工按示范生产任务安排用工量1.5工/亩。
(7)农机作业费用安排机械耕作65元/亩,机械育插秧150元/亩,机械防治:60元/亩。
(8)关键技术水稻标准化机育机插及全程机械化技术、使用绿色生物农药采用无人机植保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水肥精准管理技术、有机无机复混肥使用技术、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农药肥料减量生产应用技术。
海洛斯操作手册(说明书)

HIROSS恒温恒湿机房精密空调操作手册HIMOD系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2009年01月01日目录第一章HIMOD系列海洛斯空调概述 ..................................................................................................1.1型号多 ................................................................................................................................................1.2控制技术先进 ....................................................................................................................................1.3制冷系统 ............................................................................................................................................1.4送风系统 ............................................................................................................................................1.5加湿系统 ............................................................................................................................................1.6加热系统 ............................................................................................................................................1.7其它 .................................................................................................................................................... 第二章HIMOD系列海洛斯空调型号含义 .......................................................................................... 第三章有关空调的一些资料 ..................................................................................................................3.1气流组织方式 ....................................................................................................................................3.2盖板纽开启方式 ................................................................................................................................3.3空调重量 ............................................................................................................................................3.4机组尺寸及维护空间 ........................................................................................................................ 第四章制冷循环管路示意图 ..................................................................................................................4.1风冷却(A型).................................................................................................................................4.2水冷却(W型)................................................................................................................................4.3双冷源(D型).................................................................................................................................4.4单系统(C型).................................................................................................................................4.5双系统(C型)................................................................................................................................. 第五章调速风机调速接线示意图 .......................................................................................................... 第六章MICROFACE概述 ...................................................................................................................6.1概述 ....................................................................................................................................................6.2Microface面板简介............................................................................................................................6.3LCD液晶显示屏介绍 ........................................................................................................................ 第七章MICROFACE面板的操作 ....................................................................................................... 第八章控制器的使用 ..............................................................................................................................8.1控制器(HIROMATIC)概述..........................................................................................................8.2控制器的操作 ....................................................................................................................................8.3菜单结构 ............................................................................................................................................ 第九章日常维护及特殊维护 ..................................................................................................................9.1日常维护 ............................................................................................................................................9.2特殊维护 ............................................................................................................................................ 第十章常见报警及处理 ..........................................................................................................................10.1低压报警 ..........................................................................................................................................10.2高压报警 ..........................................................................................................................................10.3加湿报警 ..........................................................................................................................................10.4失风报警 ..........................................................................................................................................10.5电加热过热报警 ..............................................................................................................................10.6显示器发黑 ......................................................................................................................................10.7空调不制冷 ......................................................................................................................................附录1:参数列表 ...................................................................................................................................附录2:报警内容列表 ...........................................................................................................................附录3:各菜单项含义 ...........................................................................................................................第一章HIMOD系列海洛斯空调概述HIMOD系列海洛斯空调(HIMOD空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房专用恒温恒湿机房专用精密空调。
煤制尿素工艺技术方案

煤制尿素工艺技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竞争性的尿素合成工艺是荷兰Stamicarbon公司的CO2汽提工艺、意大利Snamprogetti公司的NH3汽提工艺和日本东洋公司的ACES工艺。
它们在世界上建厂数量为:CO2汽提工艺115套,氨汽提工艺80套,ACES工艺9套。
1980以后建厂的工艺以氨汽提工艺居多。
近年来,CO2汽提工艺有很大的发展,Stamicarbon与Sandvik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种耐腐蚀性能更优异的专门双相钢材料——Safurex (Stamicarbon A4-18005型BE.06),该材料可以在无氧情况下,能耐高温甲铵液的腐蚀,在中国宁夏用新的CO2汽提工艺成功的改造了NH3汽提工艺,使装置增产50%。
(一)国外尿素技术工艺概况1、CO2汽提工艺该工艺由荷兰Stamicarbon公司于1964年开始中间试验,1967年建成第一套工业装置。
该工艺在70年代初期发展迅速,目前己在世界范围内承建200多套尿素装置,总能力大约为50 Mt/a,占世界尿素总能力的45%,设计能力范围在70~3250t/d。
我国也己有18套大型装置在运行,最大的单系列是中海油富岛化学有限公司的2700t/d。
该工艺包括原料压缩、尿素合成及未反应物的高压分解和回收、未反应物的低压分解和回收、尿液浓缩与造粒、工艺冷凝液处理等工序。
该工艺用CO2作汽提剂,在与合成等压条件下将合成塔出料在汽提塔内加热汽提,使未转化的大部分甲铵分解成CO2和NH3蒸出,分解及汽化所需的热量由2.45MPa蒸汽供给。
汽提塔出汽在高压冷凝器内生成甲铵冷凝液,冷凝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副产低压蒸汽,供低压分解、尿液蒸发使用,汽提塔出液减压后进入精馏塔,将残余甲铵和氨进一步加热分解并蒸出,然后经真空闪蒸,两段真空蒸发浓缩至99.7%的尿液送造粒塔造粒,或者直接用一段蒸发的96%尿液去生产大颗粒尿素。
2、NH3汽提工艺NH3汽提工艺由意大利Snamprogetti公司于1967年试验成功并获得专利。
液氮洗装置运行问题分析及处理

作者简介:张学懿(1964 )ꎬ男ꎬ工程师ꎬ从事煤化工技术管理工作ꎻzhxy8659@126.com液氮洗装置运行问题分析及处理张学懿ꎬ侯晶晶ꎬ霍吉生(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ꎬ内蒙古鄂尔多斯㊀017317)㊀㊀摘㊀要:针对液氮洗装置存在的吸附器再生效果差㊁甲烷回收量小㊁尾气浪费㊁冷箱内漏㊁中压氮通道冻堵等影响系统运行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ꎬ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ꎮ经过实施工艺改进㊁优化操作ꎬ装置实现了平稳运行ꎬ系统实现了长周期满负荷运行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ꎮ㊀㊀关键词:液氮洗ꎻ吸附器ꎻ甲烷ꎻ冷箱㊀㊀中图分类号:TQ113.26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 ̄3548(2019)01 ̄0024 ̄04㊀㊀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中煤能源)规划建设年产2000kt合成氨㊁3500kt尿素的大型煤化工基地ꎬ其中一期为1000kt/a合成氨㊁1750kt/a尿素ꎬ副产100kt液化甲烷ꎮ装置于2014年2月打通全流程ꎬ顺利产出合格的大颗粒尿素ꎮ液氮洗采用法液空工艺包ꎬ控制系统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自动控制ꎬ装置的紧急停车和安全联锁系统由独立的紧急停车系统(ESD)实现ꎬ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ꎮ在试生产运行期间ꎬ出现了吸附器再生不彻底㊁尾气浪费㊁甲烷回收量小㊁低压氮气再生阀内漏㊁冷箱内漏㊁中压氮和废液调节阀(LV325A)通道冻堵等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ꎮ经过实施工艺改进㊁优化操作等达到了消除制约生产的瓶颈ꎬ确保了装置的稳定运行[1]ꎮ1㊀液氮洗装置工艺流程液氮洗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ꎮ图1㊀液氮洗工艺流程示意图㊀㊀经过低温甲醇洗脱除酸性气体后的净化气压力为3.1MPaꎬ温度为-54.5ħꎬ单系列体积流量为165681m3/h(标态)ꎬ由分子筛脱除净化气中的微量CO2和CH3OHꎬ保证分子筛出口CO2㊁CH3OH体积分数小于0.1ˑ10-6ꎬ2台吸附器交替运行ꎬ每个吸附器吸附周期为10hꎮ脱除CO2和CH3OH后的净化气进入冷箱净化气冷却器上端进行换热ꎬ换热后的净化气(-123ħ)经氮气/甲烷塔的再沸器换热至-147ħ进入净化气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ꎬ在此大量的甲烷被分离下来ꎬ液相甲烷与氮气/甲烷塔的液相甲烷混合换热后ꎬ作为产品气送出ꎻ气相进入净化气冷却器上端继续换热ꎬ并进一步冷却至-182ħꎬ送至氮洗塔底部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ꎬ分离出的气相进入氮洗塔中ꎬ经洗涤氮脱除微量的CO㊁CH4和Arꎬ进入净化气冷却器中配氮和回收部分冷量后ꎬ大部分气体去低温甲醇洗装置换热ꎬ小部分经氮气冷却器换热后ꎬ与去低温甲醇洗换完热的气体混合后ꎬ作为合成气送往合成制氨ꎮ而氮洗塔底部的液相经节流后ꎬ送至废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ꎬ气相(低热值尾气)与氮气/甲烷塔顶部的气体经净化气冷却器和氮气冷却器换热后ꎬ作为燃料气送至锅炉ꎮ液相经废气分离器液相阀位比例控制调节ꎬ分为两股:一股由LV325A经净化气冷却器换热后进入氮气/甲烷塔作为中部进料ꎬ另一股由液位调节阀(LV325B)进入氮气/甲烷塔顶部作为回流ꎮ氮洗塔底部合成气分离器中分离的大量甲烷液作为氮气/甲烷塔的底部进料ꎬ氮气/甲烷塔作为精馏塔ꎬ精馏分离出甲烷和尾气ꎬ甲烷气送入甲烷液化装置[2 ̄3]ꎮ2㊀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2.1㊀分子筛超级再生不彻底装置纯化系统所用的分子筛为13X型ꎬ其孔径为1nmꎬ吸附0.364~1.000nm的任何分子ꎬ可脱除水㊁二氧化碳和甲醇ꎮ每台吸附器的装填量为4835kgꎬ再生气体积流量为14200m3/h(标态)ꎮ吸附前的净化气中φ(CO2)ɤ20ˑ10-6㊁φ(CH3OH)ɤ50ˑ10-6ꎬ其中φ(CH3OH)在开车期间最大可允许200ˑ10-6ꎬ吸附后的净化气中φ(CO2)和φ(CH3OH)均小于0.1ˑ10-6ꎮ再生气入口温度为200~230ħꎬ出口温度为185~200ħꎻ吸附时的操作压力为2.9~3.1MPaꎬ再生时的操作压力为0.30~0.35MPaꎮ分子筛超级再生曲线见图2ꎮ图2㊀分子筛超级再生曲线图㊀㊀在吸附器刚装入分子筛或CO2穿透分子筛ꎬ以及长时间停车后ꎬ开车前需经超级再生ꎬ用于脱除分子筛中的CO2㊁CH3OH及其他杂质ꎮ装置原始开车时ꎬ由于缺乏经验ꎬ对分子筛再生曲线选取不合理ꎬ温度未达到要求ꎬ导致开车后吸附器出口CO2在线分析数据频繁波动ꎬ净化气通道阻力增大ꎬ被迫停车复热解冻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ꎮ故分子筛性能取决于再生温度ꎮ在开车时ꎬ一定要严格执行超级再生的要求ꎮ解决措施:分子筛重新进行超级再生ꎮ确保入口温度达到230ħꎬ此时分子筛的性能最佳ꎬ低于这个值ꎬ只能除去部分水分ꎬ如果温度升不上去ꎬ需开疏水器旁路阀进行提温ꎮ加热时吸附器出口处达到最高温度190ħ后还需要持续6h(图2中T1)ꎬ吸附器再生完成后开始氮气冷却ꎬ当吸附器出口温度至高于入口温度5~10K时冷却结束ꎮ实践证明ꎬ加热温度至关重要:加热温度低ꎬ会导致解吸不完全ꎬ造成分子筛的吸附容量减小ꎬ使其工作周期缩短[4]ꎻ加热温度过高ꎬ会延长冷却时间ꎮ分子筛的再生ꎬ加热是关键ꎬ加热时间选择在吸附器再生出口温度缓慢增长至规定温度保持稳定结束ꎮ所以ꎬ控制分子筛的再生温度是关键ꎬ时间作为参考ꎮ在分子筛再生过程中ꎬ严格控制再生加热器出口氮气温度为230ħꎬ一方面严格防止低压氮气超温ꎬ另一方面防止低压氮气温度过低ꎬ导致分子筛冷却温度过快ꎬ二者均影响分子筛的使用寿命ꎮ2.2㊀尾气回收大部分液氮洗装置中低热值尾气都经尾气压缩机压缩后送至变换装置ꎬ但装置原设计将尾气送入火炬燃烧ꎬ未考虑回收ꎮ经核算将尾气加压送至变换装置ꎬ由于氮含量高ꎬ易造成系统累积循环ꎬ且需增加两台(一开一备)往复式压缩机ꎬ投资费用较大ꎮ考虑到以上原因ꎬ将尾气送至锅炉装置作为燃料气ꎬ原设计为塔顶温度在-184ħ下ꎬ尾气组分(体积分数)为φ(CO)=30%ꎬφ(H2)=8%ꎬφ(CH4)=1%ꎬφ(N2)=61%ꎬ热值约1000kJꎬ每小时可节省10t煤ꎬ经济效益显著ꎮ尾气组分存在波动ꎬ在最大限度回收有效甲烷组分和保证甲烷纯度的前提下ꎬ控制氮气/甲烷塔塔顶的温度可维持尾气热值的稳定ꎬ是精细操作的要点ꎮ表1为不同温度下尾气中各组分体积分数ꎮ由表1可见:将塔顶温度控制在-178ħ可以保证尾气热值的稳定ꎮ表1㊀不同温度下尾气中各组分体积分数塔顶温度/ħφ(CH4)/%φ(CO)/%φ(H2)/%φ(N2+Ar)/%-17012.027.68.152.3-1755.029.18.357.6-1781.230.28.460.2-1800.930.38.260.6-1840.330.18.061.62.3㊀甲烷提纯中煤能源液氮洗装置需将分离得到的甲烷富液送入氮气/甲烷塔进行甲烷组分精馏ꎬ得到甲烷气[φ(CH4)ȡ98%]ꎬ送到甲烷液化装置ꎮ开车时ꎬ甲烷气量偏小㊁纯度低ꎮ当系统中压氮气和液氮充足的情况下ꎬ采用净化气分离器积液操作ꎮ反之ꎬ采用氮气/甲烷塔塔釜提纯ꎬ控制塔釜温度在-147ħꎬ甲烷纯度会达到98%以上ꎬ但可能会造成甲烷回收率降低ꎮ净化气分离器操作中积液具备的条件为: (1)提高液体节流前压力ꎬ降低节流后压力ꎻ(2)液氮充足ꎻ(3)适当调高原料气中CO的含量ꎬ馏分中CO含量的增大有利于节流多制冷ꎮ甲烷馏分和尾气馏分的分配要兼顾冷量平衡与最大限度回收甲烷馏分ꎬ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ꎬ而且要保证尾气热值的稳定ꎮ采取的调整措施为:(1)将氮气/甲烷塔塔顶压力由设定值0.22MPa逐渐降至0.18MPaꎬ使塔釜温度迅速下降ꎻ(2)通过调整比例调节控制ꎬ加大LV325A通道的流量ꎬ减小LV325B通道的流量ꎻ(3)氮气/甲烷塔多进液氮ꎬ使塔的整体温度下降ꎮ适当增大洗涤氮量ꎬ使整个系统节流制冷量增大ꎮ逐渐开大通过氮气/甲烷塔再沸器的净化气量ꎬ使其温度降至-140ħ进入净化气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ꎬ大部分甲烷被冷凝下来[φ(CH4)约为99%]ꎬ此时氮气/甲烷塔负荷将会降低ꎬ其塔顶温度将由-175ħ降至-180ħꎬ致使塔顶尾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降至0.9%以下ꎮ但由于整个塔的温度降低ꎬ将导致甲烷纯度的降低ꎬ体积分数由99.5%降至96%ꎬ甲烷的气量将会增大ꎬ将氮气/甲烷塔塔釜温度控制在-158ħ左右ꎬ实现净化气分离器积液操作ꎮ液体经高低压节流阀进入甲烷气通道进行换热ꎬ为系统提供冷量ꎮ气体经氮气/甲烷塔下端回收冷量后ꎬ净化气温度进一步下降ꎬ系统温度降低ꎬ可以稍减少洗涤氮量ꎬ达到了降低氮气用量的目的ꎮ净化气分离器进行积液操作对液氮洗稳定运行ꎬ进一步回收甲烷有效组分以及甲烷液化装置的稳定运行ꎬ系统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ꎮ实践证明ꎬ净化气分离器积液操作ꎬ更有利于甲烷的有效回收ꎮ2.4㊀冷箱内漏自开车以来ꎬ液氮洗冷箱内漏情况严重ꎮ在分析冷箱增压氮气时ꎬ其中氢气的体积分数达3%左右ꎮ冷箱外部结霜严重ꎬ系统跑冷ꎬ严重影响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ꎮ经与设计院沟通ꎬ当冷箱充压到设计压力ꎬ用传统的肥皂水多次对冷箱内所有的管道㊁设备㊁仪表管线进行查漏ꎬ均无结果ꎮ因氦气具有质量数小㊁质量轻㊁渗透能力强等特点ꎬ最终决定用氦检仪再进行查漏ꎮ所用氦检仪为法国Alcatel公司生产的ASM ̄142型氦检仪ꎬ其方法是对冷箱内部所有的设备管线处进行充压ꎬ达到设定压力后充入一定量的氦气ꎬ使氦体积分数不小于10%ꎮ发现氮洗塔顶部导压管处有沙眼㊁冷配氮管线处有一焊渣腐蚀的沙眼ꎮ经查这些漏点均为施工时造成ꎮ所以在今后冷箱内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碰到管线设备等ꎮ为提高冷箱的保冷效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冷箱底部阀门裙座里填充干燥的岩棉并且压紧ꎻ(2)在靠近冷箱壁增压氮流通的气道上开孔(靠近冷箱底部约1.5m的位置)ꎬ并且填充岩棉ꎬ防止冷量外壁结霜ꎮ经冷箱查漏消漏ꎬ并且增大冷箱增压氮气的体积流量ꎬ从35m3/h(标态)调高至50m3/h(标态)左右ꎬ冷箱氢含量泄漏率由3%降至0.01%ꎬ并且冷箱外壁几乎没有挂霜ꎬ消除了安全隐患ꎬ增加了安全性ꎬ保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ꎮ2.5㊀分子筛氮气再生入口阀KV15、KV25内漏开车以来ꎬ分子筛再生入口程控阀KV15和KV25内漏比较严重ꎬ导致高压侧向低压侧漏气ꎬ低压侧压力升高ꎬ使氮气压力升至0.7MPaꎬ高高联锁ꎬ液氮洗跳车ꎮ利用停车机会ꎬ对阀进行维修ꎬ效果不明显ꎮ为避免出现联锁跳车ꎬ在KV15和KV25低压侧导压管处配管泄压引至高点排放ꎮ利用大修时ꎬ在低压氮气进入KV15和KV25的管线上配制DN25的管线至火炬放空ꎬ以保证不发生联锁跳车ꎮ注意在分子筛充压㊁煤气冷却㊁并联运行时将排空阀打开ꎬ设定压力投自动ꎻ在氮气再生加热和氮气冷却时关闭ꎮ此方法解决了就地排放的危险性ꎬ达到了安全稳定的目的ꎮ2.6㊀中压氮气带水冻堵及LV325阀通道流量受限2014年7月20日ꎬ液氮洗二系列原始开车时ꎬ冷箱各通道做露点时都达到-60ħꎬ具备开车条件ꎮ当冷箱导气全部结束后ꎬ系统缓慢调整ꎬ逐渐加负荷ꎬ系统运行正常ꎮ当负荷加至85%时ꎬ系统温度逐渐回升ꎬ氮洗气中CO含量逐渐上升ꎬ换热器热端温差增大ꎬ系统跑冷严重ꎬ工况持续恶化ꎬ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整ꎬ系统温度仍高ꎮ经中控现场多次检查确认ꎬLV325A全开(废气分离器废液通道至净化气冷却器换热后作为氮气/甲烷塔中部进料)ꎬ体积流量在2000~2500m3/h(标态)波动[设计值为6700m3/h(标态)]ꎬ经换热器后的温度高于设计值ꎬ致使净化气冷却器各通道温度整体回升ꎬ导致系统回升ꎬ现场仪表确认调节阀也是全开状态ꎮ经多次分析并查资料ꎬLV325A管线在冷箱内部布置为U形弯状ꎬLV325A管线在最低端处ꎬ在开车时ꎬ因没有在此处做露点ꎬ可能造成死区ꎬ造成冻堵ꎬ系统只能减负荷运行ꎮ2014年10月5日装置大检修时ꎬ对冷箱复热解冻后ꎬ对LV325A处做露点时发现不合格ꎬ随后对此处调整彻底吹除干燥直至合格为止ꎮ再次系统开车后ꎬ未发现此处流量波动ꎬ系统温度正常ꎬ加负荷时也未出现波动ꎬ系统满负荷运行正常ꎮ在液氮洗装置开车时ꎬ所有的仪表管线导淋㊁取样点一定要进行彻底的氮气干燥ꎬ尤其是注意管线低端处的阀门要全部取样进行分析ꎬ并多次取样直至合格ꎮ综上所述ꎬ液氮洗是合成氨装置最关键的工段ꎬ同时兼顾冷量耦合㊁氢氮比㊁甲烷纯度㊁收率等ꎬ其操作稳定性对前后工段影响特别大ꎬ对全系统的连续运行㊁节能降耗㊁提高产量至关重要ꎮ在液氮洗选取工艺时一定要进行充分论证ꎬ并对工艺包全面审查ꎬ与设计院沟通ꎬ进行针对性工艺的优化ꎬ确保工艺的经济合理性ꎮ液氮洗是一个复杂的相变过程ꎬ操作中同时发生换热㊁冷凝㊁分离㊁蒸发㊁节流㊁吸收㊁溶解㊁解吸等多种单元操作ꎬ一处调整ꎬ多处发生变化ꎬ其调整的原则是:(1)需缓慢进行ꎬ一次调整要等半小时才能有效果ꎻ(2)调整幅度小ꎬ大幅度调整会产生大波动和工况紊乱ꎮ总之ꎬ液氮洗装置在工艺选取㊁设备安装㊁原始开车以及正常操作中要注意每一个细节ꎬ才能确保装置达标运行ꎮ3㊀结语中煤能源液氮洗装置经过对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和优化操作后ꎬ装置实现了平稳运行ꎬ系统达到了满负荷运行ꎬ装置性能考核中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ꎬ积累了实际运行经验ꎬ系统实现了长周期满负荷运行ꎮ参考文献[1]㊀王世成ꎬ李猛ꎬ侯晶晶ꎬ等.中煤图克化肥项目液氮洗优化操作技改探讨[J].煤化工ꎬ2016ꎬ44(3):34 ̄36. [2]㊀董忠民ꎬ冯永发ꎬ常伟.液氮洗工艺探讨[J].大氮肥ꎬ1998ꎬ21(4):264 ̄266.[3]㊀任多胜.大型合成氨装置液氮洗工艺流程的优化[J].大氮肥ꎬ2011ꎬ34(2):81 ̄83.[4]㊀柳兆忠.液氮洗装置的优化与改进[J].大氮肥ꎬ2014ꎬ37(3):166 ̄168.(收稿日期㊀2018 ̄01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院、 西北化工研 究院、 中国寰球工程公 司、 中国五环工程有 限公 司、 中国东华工程科技股份公 司、 清 华大 学、 河北 工业 大 学、 重庆 奥林 特机 电技 术有 限公 司、 南京优 悦科技 有 限公 司、 学工业 设备 质量监 督 化 检验 中心 、 西安磁 林 电气有 限公 司 、 大连冰 山集 团金 州重型机 器有 限公 司等 有 关企 事业 、 科研设 计 院校 、
20 08年 1 月 2
第 3 卷第 6期 1
L re S ae N t g n u et ie n u t ag e l i o e o s F r l rI d s y r iz r
磊 舷
De . 0 c 2 o8 Vo . 1No 6 13 .
第十五届全 国大型尿 素装置 技术年会 召开
特 点不 断摸 索 , 取得 一定 成效 。如 总结 出采 用漫 液操 作 的调整 方式 来 改善 汽提 塔 工 况 ; 为提 高 中压惰 气 洗 涤塔 的吸 收 效果 , 原 来膜 式吸 收调 整 为满液 鼓 泡吸 收 方 式 ; 将 二氧 化碳 压 缩机轮 机 由注入低 压 蒸汽方
式调 整为 不 注汽 , 高 了蒸汽 利 用率 , 提 降低 了蒸汽 消耗 。此 外 , 多企业在 低 压循 环 系统 、 很 解吸水 解 系统 的运行 以及 针对尿 素 装置 间歇 生产状 况 等方 面做 了大量优 化控 制 工作 。代表 们 认 为 , 深 对 工 艺的研 加 究理解 , 强技 术管理 , 加 在装 置 节能 降耗 方 面还 是 有潜 力可挖 的 。
造后很 快 达到设 计要 求 , 泸天化 、 天化和 大 庆的 年产 量 都超 过 了改造 后 的设 计 能 力 , 中云 天化 连 如 云 其 续 3 年 产 量超 改造后 设计 能 力 , a 装置 安 全连 续运行 达到 4 6 , 4 d 创新 连运 记 录 。改 造 的成 功一 是 基 于 方 案合 理 , 是做 了大量 的完善 和优化 运行 工作 , 些 经验 值 得 学 习借 鉴 。 关 于合 成 塔 塔 板 改造 , 二 这 目前 已
有1 9套装 置更换 为或增加 了高效 塔 盘 , 别 采 用 卡 萨利 、 分 斯塔 米 卡 邦或 浙 江工 业 大 学技 术 。安 庆 、 兰 化、 九江等 厂介 绍 , 改造后合 成 转化 率 可提 高 15 ~2 水尿 比降低 , 尿 素耗 蒸汽 降低 ; 也 有 的 厂 .% %, 吨 但 反 映 效果 不显著 , 需结合 装 置的具 体情 况进 行 分析 。 关 于增设 脱 氢 系统 , 天化 、 这 赤 云天 化 、 泸天化 、 大
设备 检 测和设 备制 造等 单位 , 与会 单位 共 5 5个 ,篇 , 到论 文 16篇 , 选 出优 秀论 文 1 。报 告 和论 文 内容 涉及 改 革 开放 收 0 评 5篇 3 氮肥 工业发展 与展 望 、 内外化 肥 市场 综述 、 内外尿 素 工 艺技 术进 展 介 绍 、 内尿 素装 置 生产 管 0年 国 国 国 理和技 术进 步 综述 、 现有 尿素 装置 生产 运行 和技 术 改造 情 况介 绍 、 高产 品 质 量 的措 施 、 素 高 压设 备 提 尿 腐蚀 现状 分析 、 测 维修技 术 和更 新改造 以及 节 能减排 、 全环 保 治理和 企 业管理探 讨 等 方 面。会议 就 检 安 上述 内容采 取 大会论 文发表 和 专题 讨论 的形 式进 行 了交流研 讨 。会 议期 间还 与荷 兰斯 塔 米卡邦 及 山特
2 )技 术 改造 。会议 重 点 总结 交流 了尿素 装 置 扩 能 改造 、 成 塔 塔 板 改造 、 增 脱 氢 系统 等 项 目的 合 新
实 际运行 情 况和技 术 经济分 析 。 泸天 化 、 云天化 、 川化 、 庆 、 大 乌石 化 ( ) 宁化 () 企 业采 用 不 同的 工 1、 2等 艺路 线和 改造 方案 完成 了尿 素扩 能增 产技 术改 造 , 实际运 行情 况说 明 改造 取得 了成 功 。主 要 表 现在 改
维克公 司进行 了 技术交流。会后组织代表参观 了赤天化生产现场和该厂新投运的竹浆造纸装置。现将
会 议 交流研 讨 的主要 问题 简要 介绍如 下 :
1 )生产 运行 和优 化控 制 。各种 工 艺的 大型尿 素装 置 生产 运 行都很 正 常 , 天然 气 为原料 的企 业 由 以 于天 然气供 应相 对稳 定 , 因此 装 置运转 率和 负荷 率 都 比较 高, 以煤 为 原料 的企 业 , 而 由于煤 气化 等 前 工 序 不稳 定 因素影 响 , 素装置 开停 次数 比较 多 , 车时 间较 长 , 尿 停 负荷 偏低 , 有部 分企 业 由于合 成氨 装置 也 向其他产 品供 氢 , 尿 素装 置处 于阶段 性 的生产 状 态 。为克服 外部 条件 的 不利 因素 , 分发挥 工 艺特点 使 充 和 装置效 能 , 一 步节 能降耗 , 多企 业都在 优化 工艺运行 方 面 下功 夫。氨 汽提 工 艺企业 结合 实际运行 进 许
第十五 届 全 国大型尿 素装 置技 术年会 于 20 年 l 08 1月 8日在 重庆 市 召开 。会 议 由《 氮肥 》 辑部 大 编
主办,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协 办。 出席会议 的代表来 自全国 2 4个大型尿素生产企业、 6个在
建尿 素项 目企业 、 中氮企 业 以及 中国石 油股 份 有 限公 司 、 1个 中国石 油化 工 集 团公 司 、 油和 化 学 工 业 石 规 划 院 、中 国化肥 信 息》 《 编辑部 、化 肥 工业》 《 编辑部 、 中国石 化 集 团宁波技 术研 究 院 、 中石 化 齐鲁 分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