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瘙痒性皮肤病从肝论治

合集下载

从心和肝论治痒风

从心和肝论治痒风
固定不移的痒症 ,多有血瘀之故 ,这种皮损往往有色暗 ,
于 “ 风” 。风为百病之长 ,“ 痒必兼 风” ,因风邪的致病特 点为发无定 时,发无 定处 ,善行而数变 ,故其症 状特点
有流窜不定 ,泛发 而起 病迅速 的特点_ 1 ] 。一 般来说 ,急 性皮肤病 的瘙痒多 由外 风所 致 ,由于风邪易 杂合他邪致
肤均会导致皮肤瘙痒症 。
瘙痒性皮肤病的致病因素较多 ,有多种多样 的治法 ,
如 :祛风止痒法 ,杀虫 止痒法 ,理湿止痒 法 ,清热止 痒 法 ,润燥止痒法 ,解 毒止痒法 ,消食止 痒法 ,化瘀 止痒 法 ,醒酒止痒法 ,补虚止痒法等。
病 ,其 中又有风寒 ,风热 ,风湿热的不 同。“ 痒风 ”伴有 寒邪的一 般皮 疹色 白,遇寒 加重 ,冬重 夏 轻 ,兼 畏 寒 , 脉浮紧等 ;风 热所致瘙痒 ,则 刚好 相反 ,皮疹色 红 ,遇
热加重 ,可有恶风 ,口干 ,脉 浮数等 ;若热 入 营血 ,则
皮损色红有灼热感 ,瘙痒剧烈 ,抓破 出血 ,还 可伴有 心
第1 1卷 第 2 3期 ・ 总第 1 7 5期
2 0 1 3年 1 2月 ・ 上 半 月 刊
从 心和肝论治痒风
张艳 菊 欧 阳晓 勇△
( 1 云南中医学院 2 0 1 2级研 究生,昆明 6 5 0 0 2 1 ;2 云 南省 中医医院皮肤科 ,昆明 6 5 0 0 2 1 )
中医认为瘙痒性皮肤病 可 由多种 因素 引起 ,多责之
者 ,阳也 ,浅刺之” ,而心属火 ,心藏神 ,主血脉 ,为营 血之本 ,因火热郁结于营血 ,“ 营气不从 ,逆 于肉理 ,乃 生痈肿” ,故多数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 疡 、红 肿、发痒之 症 ,都与心有 关 ;因 “ 热 微则 痒 ” ,虚 热 则局 部 痒 而不 痛 ,则要考虑加 入养血 清热之 品 。 “ 气 主熙 之 ,血 主濡 之” ,而若心血不足则导致血虚 风燥 ,肌肤失 养 ,临床表 现多见瘙痒泛发于全 身 ,皮肤 干燥 ,脱屑及伴有 气血 亏 虚之症 。但一 些病程较久 ,皮损 颜色较 暗,复 发皮损 多

邱桂荣从肝论治胆碱能性荨麻疹临证经验

邱桂荣从肝论治胆碱能性荨麻疹临证经验

邱桂荣从肝论治胆碱能性荨麻疹临证经验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状,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

邱桂荣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从肝论治胆碱能性荨麻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邱医师的临证经验,对于从肝论治胆碱能性荨麻疹进行深入探讨。

一、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胆碱能性荨麻疹是由于机体对食物中的真菌毒素-胆碱过敏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真菌毒素通过食物或肠道进入体内,激活机体内的免疫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皮肤局部组织发生过敏性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症状。

1. 调肝理气邱医师认为,胆碱能性荨麻疹与肝气郁结有一定关系,肝气郁结导致肝胆气机不畅,容易影响机体对真菌毒素-胆碱的代谢和清除。

在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时,首先要调肝理气,舒肝解郁。

常用的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丸等,以舒经活络、疏肝理气,帮助真菌毒素-胆碱的排泄和代谢。

2. 清热解毒在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时,邱医师还会配合清热解毒的药物,以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中药常用的有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3. 祛风止痒祛风止痒是治疗荨麻疹的重要手段,邱医师会选用一些具有祛风止痒功效的药物,如地黄、苍术、金银花等,能够舒肝利胆、疏风止痒,缓解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调理脏腑在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时,邱医师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理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根本上减轻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三、案例分析患者张女士,35岁,因反复发作的荨麻疹症状,多次就医未见好转,特来求治。

邱医师仔细询问病史,观察舌苔、脉象,并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患者按时服用中药,遵循医嘱,同时调节饮食、生活习惯。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荨麻疹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张西俭从肝论治验案举隅

张西俭从肝论治验案举隅

·12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n.2021 Vol.28 No.6张西俭从肝论治验案举隅崔世奎,朱丹平,指导:张西俭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摘要:本文通过整理全国名中医张西俭主任中医师从肝论治临床常见病的6个典型案例,从理论认识、脉象分析、遣方用药逐一分析,总结了张老从肝论治疾病的学术特色和思维范式。

关键词:名医经验;张西俭;从肝论治;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1)06-0124-03DOI:10.19879/ki.1005-5304.20200231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Medical Cases of Zhang Xijian of Treatment from Perspective of LiverCUI Shikui, ZHU Danping, Instructor: ZHANG Xijian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ongqing 400021,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sorted out six typical medical cases treated by national TCM master Zhang Xijian chiefChinese physician for treatment of clinical dise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r by analyzing the aspects of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pulse analysis, and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academic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thinking mode of master Zhang Xijian.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Zhang Xijian; 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r; medical cases首届全国名中医张西俭主任中医师系全国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行医近50年,提出气变论及病机结构论,倡导“脉诊为先,四诊合参”的临床诊疗模式,以气机气变学说分析脉象,以脉象断病机,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段逸群教授从肝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经验

段逸群教授从肝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经验

段逸群教授从肝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经验
李凯;陈用军;胡婷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06(006)002
【摘要】段逸群教授系湖北省知名皮肤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皮肤科武汉分会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从事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

段师详阅古今医籍,融汇中西医理,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经,在皮肤病及性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侍诊,深受教益。

兹将其有关从肝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经验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李凯;陈用军;胡婷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430022;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430022;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4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1.05
【相关文献】
1.刘复兴辨证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J], 欧阳晓勇;李丽琼
2.戴永生教授运用五行辨证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经验拾粹 [J], 康坚强;罗旭慧
3.邬成霖教授从肝论治顽固性皮肤病经验举隅 [J], 罗维丹;寇霄
4.李逸群教授创伤性骨折中医康复辨治经验 [J], 区志坚;邱华耀;黄思聪;郑富淇;缪杰佳
5.刘毅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合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经验 [J], 王云;郑文豪;宋琪;刘毅;刁庆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风、毒论治瘙痒性皮肤病验案举隅

从风、毒论治瘙痒性皮肤病验案举隅
作者简介:林宝城(1988一),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针 灸推拿。
◆-◆-◆-●o◆一◆-◆-◆-◆-◆-+-
唐容川(1846—1897),即唐宗海,清代医学家,字容 川,四Jil彭县人。经方家,同时也是中西医汇通早期代表 人物之一,《血证论》是其最有价值的著作。全书综合了 各种血证的证治,包括血证总论和170余种血论,还选录 了200余方,是中医学史上有关血证的首创专著。该书提 倡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治血证原则,至今仍为许多 医家接受并应用于临床。该书尤其强调采用“祛瘀生新” 治疗血证的原则,对后人很有启发。咳嗽一病,唐容Jil在 充分学习并继承前代医家辨证论治经验基础上,从全新的 角度并系统着重于从“血”辨治,开篇即言:“杂病咳嗽,另
咳嗽与肺胃相关,“另有内经云,五脏六腑,皆有咳嗽,而无 不聚于胃,关于肺”。《类证治裁・喘症》云“肺为气之主,
母10 g,玄参20 g,麦门冬15 g,黑芝麻20 g,当归10 g,炙 甘草5 g。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2次外涂复方止痒酊。 7剂。2009—12—16二诊:瘙痒减轻,二便通调。守方继 服14剂,外用药同前。2009—12—30三诊:咽痛消失,瘙 痒明显减轻,皮损缩小、变薄,二便畅。上方去金银花、知 母,加白术10 g、木香10 g,继续口服。外用药同前。14 剂。2010一01—13四诊:瘙痒几乎消失,皮损少许。守方 又服14剂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素体营卫失和,外感风邢,人里化热、生毒,风毒蕴 肤,血虚风燥形成顽癣。治宜疏风解毒,养血润燥。疏风 解毒润燥汤是在疏风解毒止痒汤基础上加生津润燥之品 组成,除清热解毒、疏风止痒、养血和血外,尚有生津润燥 之功。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牛蒡子、蝉蜕疏散风热,宣 肺透疹;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 解毒;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当归养血和血;生地黄清 热凉血,养阴生津;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知母、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 阴;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黑芝麻补肝肾,润肠燥;甘草 解毒和中,调和诸药。瘙痒性皮肤病,尤其苔藓样变,必须 配合外用药,除止痒外,还能消除皮损。 3结节性痒疹 例3兰某,男,37岁。2009—12—22初诊。四肢半 球形丘疹伴瘙痒3年。3年前秋季四肢被蚊虫叮咬,起红 色丘疹、瘙痒,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缓解,不久,四

从中医美容浅析皮肤瘙痒与情志关系

从中医美容浅析皮肤瘙痒与情志关系

从中医美容浅析皮肤瘙痒与情志关系摘要:皮肤瘙痒是以皮肤出现瘙痒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综合征。

皮肤瘙痒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但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与精神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等因素引起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关键词:中医美容;皮肤瘙痒;情志关系一、皮肤瘙痒与肝肝主藏血、疏泄、主疏泄,肝藏血,血有余则化热,肝又为刚脏,易冲动、急躁易怒。

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就会出现皮肤瘙痒。

肝血充足,肝气调畅,则气血调和,肌肤得到濡养而滋润;若肝失疏泄,肝郁气滞,郁久化热则生风动血、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若肝气郁结化热、肝阳上亢化火或血热内炽于头则引起头面、手足等皮肤瘙痒。

二、肝风内动,血行不畅《金匮要略》中有“病风瘙痒,皮肤为之不仁,痒则汗出”。

意思是说,皮肤瘙痒是风邪侵犯人体后出现的一种症状。

由于肝属木,木克土,因此,肝风内动不仅可以导致皮肤瘙痒、易怒、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还可导致多种皮肤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其发病机制有三:一为风邪侵袭人体后易侵入经络,引起经络阻塞;二为肝风内动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皮肤瘙痒;三为情志不遂引起肝风内动而出现皮肤瘙痒。

《诸病源候论》中也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说法[1]。

三、脾虚生湿,湿气内盛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液功能障碍,导致水液代谢失调,而发为水湿内蕴之症。

脾虚生湿,湿邪内蕴,气血不畅则使血行迟缓,瘀滞血脉而发为瘀血、血瘀等症。

《诸病源候论》:“风胜则痒”。

因风邪具有轻扬之性,易致风疹、皮肤瘙痒等疾病。

风邪侵犯肌肤或兼夹其他邪气则会出现“痒而难忍”的症状。

《外科正宗》记载:“风入肌表,血不归经,与气相搏,搏于腠理之间。

”这是由于风邪侵犯皮肤所致的瘙痒,这与中医的“风为百病之长”理论是相符合的。

当外邪侵袭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

从肝论治皮肤病


中医学认 为 , 为五脏 之一 , 木 , 阴中之 阳。 肝 属 为
片, 舌质 红 , 苔薄 白, 弦滑 。 断 : 经性 皮炎 , 脉 诊 神 辨证
肝的 主要功 能是主 藏血 和主 疏泄 。 在体合 筋 , 肝 其华 在爪 , 开窍 于 目, 液 为泪 , 在 在志 为怒 。 足厥 阴肝 经与 足少 阳胆经 相互络 属 , 胆互 为表 里 。 肝 从上 述理 论来 看 ,肝 似 与皮肤病 关 系不大 .但 在皮 肤科 临床 诊疗 中, 常见到 因肝之 功能 失调 而导致 的皮 肤病 , 者从 笔 肝论 治取 得 了 良好 的疗效 。 将点滴 体会 总结 一 下 。 现
上 炎 以青年 人为 多 , 气郁 化火 、 阳亢化 火则 以 中老年 人为主。 肝 火导 致 的皮 肤病 有神 经性 皮炎 、 皮肤 瘙痒 症 、 丘疹 性湿 疹 、 疹等 , 痒 临床 表 现 为皮 肤 瘙痒 剧 烈 , 搔
抓 无度 , 痕 累累 , 见红色 丘疹 、 血 可 斑片 , 发于 颈部 好
“ 木之脏 ”容 易化 火动 风 。 风 , 肝火形 成 的原 因有 情 绪 过激, 肝气 生 发太过 而化 火 ; 因紧张 、 虑 , 失 疏 或 焦 肝
证 。 主疏 泄 , 通 畅达全 身气 机 , 脾运 化 , 与机 肝 疏 助 参 体水 液 的运 化 输布 。若 肝失疏 泄 , 影响 脾之 运化 , 湿 邪 内生 , 而 化热 , 热蕴 阻 于肝 经 , 出现 肝经 湿 郁 湿 则 热 的证候 。 肝 经 湿热 常 导 致 的皮 肤 病有 急 性 亚 急性 湿 疹 、 带 状疱 疹 、 阴瘙 痒 、 外 阴部疱 疹等 。常见症 状 为皮 肤 红斑、 丘疹 、 水疱 , 严重 者见 渗 出 、 糜烂 、 痂 , 结 阴部 潮

从肝论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从肝论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漆云良;蒋萍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5(34)4
【摘要】目的:探讨肝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

方法:通过查阅及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献,发现肝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重要作用,结合临床经验,从糖尿病及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探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发生机制。

辨证用药时分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肝血亏虚、肝肾阴虚四个证型。

结论:从肝论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与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吻合的,具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46-46,47)
【作者】漆云良;蒋萍
【作者单位】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23690;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236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从脾论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2.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从肝论治
3.从"阴火"论治脾虚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4.衡先培论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临床经验
5.从“肺”论治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疑难疾病从肝论治实例产后怕风月经不调闭经阴痒中医理论秘方药方土单方22000字整理不易

妇科疑难疾病从肝论治实例妇科疑难疾病与肝之所主的治验实例●肝为将军之官●(一)经期鼻痒喷嚏邢××,女,20岁。

数年以来,每次月经期间都发现鼻痒、眼痒、不断地打喷嚏,某院诊为过敏性鼻炎。

予多种抗过敏药物治疗无效。

后又改用中药祛风解表、养血之剂治疗仍不效。

细察其证,除鼻痒、眼痒、喷嚏等证之外,别无明显异常症状。

舌苔白,脉弦细。

综合脉证,反复思考:弦细之脉者,肝郁血虚之脉也;痒者,风也;肝血不足,风邪内动,故身痒也,然何故眼、鼻痒而全身不痒?因肝为将军之官,肺卫不固耳。

治宜舒肝养血祛风。

逍遥散加味。

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薄荷6克白蒺藜10克桂枝10克服药4剂之后,眼痒、鼻痒、喷嚏等均明显好转。

其后每次月经以前服药4剂停药,共服16剂,诸证消失而愈。

●(二)经行身痒葛××,女,29岁。

3年多以来,每次月经将行之前即身痒难忍,朝轻暮重,搔痒过后可见大量红色如小米大的丘疹,抓破出血后搔痒略减。

某院诊为皮炎,先予西药内服、外用1年多不见改善。

后又改请中医治之,认为是风邪外客所致,应用祛风止痒之剂2个多月,不但瘙痒不见好转,反见更加严重,特别是近2个多月来,每次月经之前均奇痒难忍,昼夜难眠,烦躁不安,有时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细察其证,全身到处是搔抓的血痕,内衣之上到处是点点血迹,烦躁不安,不断搔抓,舌苔白,脉弦细。

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血燥生风。

治宜养血润燥,凉血散风。

丹参银翘饮加减。

处方:丹参3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地10克薄荷3克服药2剂之后,奇痒消失,其后每次月经之前服药4剂,共服12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问:为什么月经之前痒?为什么用祛风之剂反甚?答曰:月经之前冲脉充盈,若燥热郁内,淤血不行,则郁而化风而为身痒;此种身痒乃淤血燥热所为,非外风所致,若予散风之品以伤血,必燥热更甚,故痒必加。

幼儿特应性皮炎从肝论治一则

幼儿特应性皮炎从肝论治一则发布时间:2022-09-05T07:21:01.36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5月9期作者:郦光钧王丽[导读]幼儿特应性皮炎从肝论治一则郦光钧王丽(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200)【摘要】报道运用从肝论治特应性皮炎一则。

患儿特应性皮炎两年余,辩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脾胃亏虚、湿热蕴结,以平肝敛肝、健脾祛湿、清心滋肾之法,取得疗效,可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婴幼儿湿疹;中医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特应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除,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免疫、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有关[1],临床常表现为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疹、剧烈瘙痒等。

全球有20%以上的儿童患有特应性皮炎[2],国内也有学者报道当地学龄前儿童AD患病率高达27.11%[3]。

本病多从婴幼儿时期发病,病程长,甚至可迁延至儿童和成人,严重者还可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西医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用含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乳膏、抗过敏药物、保湿等治疗,病情常反复,无法彻底根治,许多患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此病,通常使用祛风、健脾、利湿、凉血等方法,有时疗效欠佳,本人通过从肝论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儿,男,27月龄,2021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反复周身皮疹、瘙痒、干燥2年余。

患儿母亲代诉,患儿自出生1月余,颜面、前胸、四肢即出现大片红斑、丘疹,伴有渗液和痂皮,部分融合成片,瘙痒明显。

2年来多次求治于各大医院,省级儿童医院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使用过糖皮质激素乳膏、西替利嗪滴剂、他克莫司乳膏、各种保湿产品,以及清热祛湿、健脾祛湿之中药,病情只缓解,皮疹从未完全消退。

当前隔日即需凃糖皮质激素乳膏尤卓尔,不然皮疹加重,瘙痒剧烈以致难以入睡,尤卓尔已持续使用2年,停药即皮疹复发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宣木瓜1
2 g,胡黄连9 g。水煎服,日1荆。药
敷。证属热毒蕴结,气营两燔。治宜清热凉血解毒、
轻度脂肪肝。上方去胡黄连.加山楂l

进24剂.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 疏邪透表。方药:金银花1
mm/h.WBC 8.9×109/L,
AFP(一);肝脏B超示肝右叶第六肋问锁骨中线外
侧及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侧分别可见5.2 cm×
4.8 cm、5.O cm×3.9 cm大小低回声光团,分布不
呆腹胀。恶心厌油.小便黄,查肝功能:AI。T

57U/L,7一GT 62 U/L。肝B超示中度脂肪肝。查
均匀.边界不规则而模糊,未见液平。诊为肝内感染。 在某医院住院治疗1个月.曾用头孢类,喹诺酮类抗 生素治疗.效罘欠佳,高热持续不退.肝功能亦无改
风止痒,佐以凉血除湿。处方:柴胡15 g,防风1 蝉蜕1
l 2 5 5 g,
年余,稍有搔抓.即渗血水,局部肿胀.伴有黄白带
下.西医检查霉菌(
),经抗过敏治疗,瘙痒仍不止,
检查外阴局部潮红,浸渍.轻度肥厚。诊断:湿疹。治
宜清热利湿止瘁。处方:龙胆草、生栀子、生地黄、泽
泻、黄柏、革薜、黄芩各lo g.车前子、六一散(包)各
[关键词]尹常健;感染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乙型 肝炎相关性肾炎 [中圈分类号]R259.75
解。肝为藏血之脏.毒邪郁于血分.血热互结.因此于 方中加入牡丹皮、赤芍等清营泄热凉血之荆.以增强
[文献标识码]B
0438
解毒之力。配以龙胆草、夏枯草、败酱草、马齿苋清肝
泻火.消痈散结;柴胡、黄芩疏解少阳部热.调畅气
[文章编号]0257 358x(2001)f)7
02
尹常健主任医师.致力于肝病临床研宄20余 年.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现摘其验案,介绍于下。
1感染性肝病
机,以顺其肝喜调达之性;更佐以少量薄荷、剩乔穗,
取其轻宣透达之性,使邪有出路。尹老师认为.此肝
内之慢性感染病灶,吸收较慢.难以速愈.单用清热 解毒往往奏效较慢.伍以宣表透邪之味,则使热解毒 消,感染灶吸收而愈。 2脂肪肝
肝功能(
图,感染已愈。 按:本痛为热毒蕴结气分.邪不外解而内陷于
尹常健治肝病验案四则
孙建光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红绛无苔.脉沉细数、患者年 轻.正气实.毒邢盛,治宜清解,取叶天士“到气才可 清气,入营犹可透营转气”之法。方选全银花、连翘、
蒲舟英性希质轻.清遣泄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
2疏肝理气法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感受外邪或情志不遂.则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停而生微热.《素问玄机原病
式》中日:“热微则痒”,故而发病。症见全身瘙痒难
[关键词]擅痒;皮疹;肝;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j [文章编号j
983.1;R241.6
0436
忍,抓后加剧,伴情志抑郁不舒或烦躁易怒.两胁胀
30
前因外感致咽喉肿痛,愈后四肢始出现红斑丘疹,上 覆银白色鳞屑,剧烈瘙痒,冬重夏轻,经多方治疗,服 用克银片、火把花根片等药物,效果不显。症见:全身 散在性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呈钱币状,部分 已融合成片,咽喉疼痛,舌红赤,苔薄白,脉弦数。诊 断:银屑病。治宜清热凉血,活血祛风。处方:金银花
30 1 5
当归12
仍感痒,上方加白鲜皮1 5 g、地肤子30 g,14剂,服 药后,皮疹大部分消失,继服上方7荆,皮疹全部消 退.无新生皮疹,临床治愈。 5养血柔肝祛风法 肝体阴而用阳,久病或素体阴血亏虚,肝失濡养 以致疏泄不厦或太过,肌肤筋脉失养,或血虚生风而 发病。症见皮肤粗厚.干燥,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伴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舌 淡,苔薄白,脉沉细。药用:生地黄、当归、白芍、何首 乌、酸枣仁、夜史藤、乌梅、五味子等。代表方:四物汤
9 08
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运行,王冰谓:“肝
藏血,o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
76),男.山东青岛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_}90年缳硕士研究生,上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的研究。
肝”。外感热邪.深入血分.血热炼液,则血行迟滞而
万 方数据
坐蔓!匿墨垂!业!釜!旦蔓;!查筻!塑
・l 37・
・436・
些巫生匮量查!!!l至7川第!!堂蔓!塑
瘙痒性皮肤病从肝论治
孙龙1,吴 军1,崔 霞2
(1.山东中医药大学1 999年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 南2500l 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 南2j001
2)
水煎服。二诊患者仍感瘙痒.大便干.上方加刺蒺藜
15
g.大黄9 g.服6卉0后,皮疹全消.诸症痊愈。
邪之势已减,上方去荆芥穗、薄荷,加夏枯草lj
腥草1

[2]韩新民.迫遥散加减浩皮肤摧库症一得一J].新疆中医药.
1991.(2

j7
g。守方继服2个月.诸证皆除,无明显不适。 ),血沉2(J mm/h,1j超示肝胆正常声像
—3]翟幸潜镇安押曲清疗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J]云南中医杂
毒.1
090.11【1J:18
男,52岁,1999年8月l 2日初诊。2年前壹堆 发现脂肪肝,未予治疗。近日无明显诱因感乏力.纳
女.33岁,1998年lo月18日初诊。2个月前无明 显原因出现肝区隐痛.伴寒战高热.体温39.5 C。查
肝功能:ALT
107
U/L,AST 57 U/L.AKP 159 U/I。,
7.GT 77 U/I。;血沉88
血,结有血痴.遇热加重,伴头胀目眩、口苦咽干.舌
方加炒酸枣仁1 5 g,2荆,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3清肝胆湿热法 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湿热内生.或脾胃运 化失常,湿浊郁而化热,蕴结肝胆.外淫于肌扶而发 病。症见:下肢或前后=阴皮肤红斑丘疹.疤疹.搔破 渗液,浸润.瘙痒剧烈,甚则糜烂.舌红,苔黄腻.脉弦 滑数。药用:龙胆草、茵陈,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茯 苓、海桐皮、稀莶草等。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g,土茯苓30 g,生地黄l g,丹参1

5 g,牡丹皮l 5
g,赤芍
g.黄苓9 g.栀子9 g,炒槐花30 g,紫
草9 g,蝉蜕9 g,车前子15 g(包煎),甘草9 g,山豆 根1

g(先煎),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
g,
g。14荆,水煎服。=诊.惠者皮疹红斑减轻,但
煎).是磁石30 g(先煎),牡丹皮lo g.生地黄lj
g,
何首鸟15 g,当归2l g,白芍15 g,黄蓖30 g,荆芥
9 g,防风9
g,川芎9 g,剌蒺藜15 g,鸟梢蛇12 g,甘
疾病有关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原发疾
病的治疗。同时,适当配伍一些疏肝、补肝、平肝之
草6 g。7荆,水煎服。二诊,惠者瘙痒感减轻,但仍失
眠多梦.上方加酸枣仁1 5 g、夜交藤1 5 g,7剂,治疗
品,可提高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
万 方数据
438・
世蔓!堕壁查垫!l至!旦塑;!)堂箜!塑
参考文献]
超示,肝内感染灶分别缩小至2.1
1.7
cm×2.3
cm、
『1]徐宜厚
徐宜厚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
j7
cm×1.6
cm.边界不清晰,感染灶较前吸收,毒
g、鱼
技出版社,19q8
脏皆使人痒.尤以肝为重,论述如下。
g,薄荷3 g(后
入),郁金】5 g.香附9 g,龙骨30 g(先煎).炙甘草
lO
g。2荆后,诸症皆除,时过1周,病复如前.仍以前
1清疏肝经风热法 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五气属风,风性主动, 木性升发,同气易于相求.素体肝经火旺之人,易于 外感风热,内外相引而发病。症见头面、耳、鼻等处突 发红斑丘疹、风团.甚则遍布全身,痒感较剧,搔破渗
[文献标识码]B
03
痛,其痒随情志变化而变化.舌红.苔薄白,脉弦。药 用:柴胡,薄荷、青皮、香附、川楝子、青木香、川芎等.
0257。3j8x(2001)07
瘙痒是诸多皮肤病症状中的一种常见自觉症
代表方:逍遥散加减。 女。24岁.1987年9月11日就诊。产后4 d.婴 儿吮乳则感周身如人抓挠.奇痒难耐.乳量甚少,难 寐易怒,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虚而略弦。诊断:瘙 痒症。治宜疏肝理气.养血安神。处方:柴胡1 o g.当
归10 g,白芍24 g.茯苓10 g,白术1 5
状,也是皮肤病患者感觉最痛苦的症状之一。《素
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o”,主张
从。治痒。《中医皮肤科学》将瘙痒分为风瘁、湿痒、 热痒、燥痒、虫痒五大类,徐宜厚…将瘙痒分为风、 湿、热、燥、虫、毒、食、瘀、酒、虚十大类,皆主张从病 因病机治疗瘙痒。笔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五
致瘀;血瘀日久亦可生热,形成恶性循环而发病。症 见垒身性红斑丘疹,结节,或脓疮,自觉灼热刺痒,如 芒刺针扎,或伴有脱屑,舌红赤或有瘀点,脉滑数。药 用生地黄、牡丹皮、赤芍、丹参、益母草、紫草、凌霄花 等。代表方:双花土茯苓饮。
男,14岁,1999年l 2月1 8日就诊。患者于半年
1个半月后,患者皮疹基本消退,不痒.临床治愈。 6镇肝熄风法 久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或因气都化火.阴液 被耗,以致阴不敛阳,肝风内动而发病。症见:发病日 久,皮肤粗糙,呈莒藓样变.剧烈瘙痒.夜间加重,搔 抓益甚,伴腰膝酸软、头晕、头胀痛.舌红,苔薄白或 黄,脉弦数或沉细。药用:何首乌、当归、熟地黄、生地 黄、玄参、荆芥、防风、珍珠母、牡蛎.龙骨、钩藤、天 麻、全蝎、僵蚕、蜈蚣、地龙等。 男,70岁.1989年4月28日就诊。全身瘙痒起 皮疹3个月,查:颈部、腰胁、髋部及四肢皮肤散在暗 红色斑片、干燥粗厚,呈苫藓样变,见抓痕.n烦急 躁,夜寐不安,舌红苔薄白,脉弦滑。诊断:泛发性神 经性皮炎。治宜镇静熄风,养血安神。处方:珍珠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