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癌胚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肝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甲胎蛋白、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肝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甲胎蛋白、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肝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甲胎蛋白、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刘志浪;黄德升【期刊名称】《大医生》【年(卷),期】2024(9)2【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表达水平对肝癌诊断的意义与价值。

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为肝癌组(6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60例)。

检测两组患者CA199、CEA、AFP、FERR水平及阳性检出率,比较4项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及诊断效能。

结果肝癌组患者CA199、CEA、AFP、FER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 <0.05);CA199、CEA、AFP、FERR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

结论 CEA、CA199、AFP、FERR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3页(P106-108)【作者】刘志浪;黄德升【作者单位】阳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水平变化分析2.血清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测定在肝硬化患者临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3.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在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分析4.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5.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胚抗原临床意义

癌胚抗原临床意义

癌胚抗原临床意义嘿,咱今天就来唠唠癌胚抗原临床意义这个事儿。

癌胚抗原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信号员。

你想啊,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王国,里面各种细胞啊组织啊都在各自忙碌着。

而癌胚抗原呢,有时候它就像是一个特别的烽火信号。

当身体里可能有一些不太对劲的情况时,比如癌细胞开始偷偷活动啦,它就可能会升高,给咱们提个醒。

这就好比你家里的某个电器有点小毛病了,可能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或者闪烁一些特别的灯光来引起你的注意。

癌胚抗原也是这样,它的变化能让医生们警觉起来,去进一步探究身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是癌胚抗原的值升高了,那可不能掉以轻心啊!医生们就会像侦探一样,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去寻找那个隐藏的“坏蛋”癌细胞。

当然啦,癌胚抗原升高也不一定就意味着一定有癌症,就像有时候你听到家里有点奇怪声音,也不一定就是电器坏得很严重呀,也许只是有点小故障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呢。

可要是癌胚抗原一直持续升高,或者升高得特别厉害,那可真得小心了!这就好像那个奇怪声音一直不停,而且越来越大,那你肯定得赶紧好好检查检查了。

而且癌胚抗原还能帮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呢!如果经过治疗后,癌胚抗原的值慢慢降下来了,那不就说明治疗有效果嘛,就像那个发出奇怪声音的电器,修好了声音也就消失了。

但要是治疗后它还是居高不下,或者又升高了,那医生就得重新考虑治疗方案啦。

癌胚抗原还能在癌症复发的时候给我们提示呢!已经得过癌症的人,如果癌胚抗原又升高了,那可能就是癌细胞又想出来捣乱啦。

所以说啊,癌胚抗原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标,但它的意义可不小呢!咱可不能小瞧了它。

平时体检的时候,关注一下癌胚抗原的数值,要是有什么异常,赶紧找医生好好聊聊,让医生帮咱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咱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呀,不能让癌细胞有可乘之机,对吧?癌胚抗原就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小卫士,虽然它不能完全确诊癌症,但它能给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让我们能更早地发现问题,更好地应对。

总之,癌胚抗原临床意义重大,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 甲胎蛋白(AFP)AFP 是初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旳指标, 合用于大规模普查, 假如成人血 AFP 值升高, 则表达有患肝癌旳也许。

AFP 含量明显升高一般提醒原发性肝细胞癌, 70~95%患者旳 AFP 升高, 越是晚期, AFP 含量越高, 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旳大小, 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旳关系, 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旳一项敏感指标。

AFP 值异常高者一般提醒预后不佳, 其含量上升则提醒病情恶化。

一般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 AFP 值应降至 20ng/ml 如下, 若降旳不多或降而复升, 提醒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旳也许。

在转移性肝癌中, AFP 值一般低于 350-400ng/ml。

妇产科旳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 AFP 也会明显升高。

AFP 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 HBsAg 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 AFP 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 AFP 升高提醒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 atresia 或多胎, AFP 减少(结合孕妇年龄)提醒未出生旳婴儿有 Down’s 综合征旳危险性。

正常参照值: 0~15 ng/ml2. 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旳血液中 CEA 很难测出。

CEA 是一种重要旳肿瘤有关抗原, 70-90%旳结肠腺癌患者 CEA 高度阳性, 在其他恶性肿瘤中旳阳性率次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 %)、肝癌(62-75%)、乳腺癌( 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 CEA 旳阳性检测率更高, 由于这些肿瘤“浸泡液”中旳 CEA 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 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 当发生肝转移时, CEA 旳升高尤为明显。

抗癌胚原指标

抗癌胚原指标

抗癌胚原指标抗癌胚原指标是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生物标本中特定物质的浓度来评估肿瘤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一种指标。

本文将全面介绍抗癌胚原指标的意义、应用以及指导意义。

抗癌胚原指标(Cancer Antigen-125,简称CA-125)是一种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上皮细胞、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器官的细胞内。

CA-125的升高通常与某些癌症,特别是卵巢癌关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

首先,抗癌胚原指标在癌症的早期筛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期发现癌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而抗癌胚原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潜在的癌症风险。

特别是在高风险人群中,如具有家族遗传背景、曾患过癌症或有其他相关疾病等的人群,CA-125检测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

其次,抗癌胚原指标的监测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癌症治疗期间,定期监测CA-125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治疗有效,CA-125水平会逐渐下降;相反,如果治疗无效或癌症复发,CA-125水平则会升高。

这种及时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及早采取措施应对癌症的不良变化,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抗癌胚原指标的变化也可以预测癌症的预后。

一般来说,CA-125的升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有关,预后较差。

因此,在癌症患者中,CA-125的定期监测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CA-125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早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综上所述,抗癌胚原指标在癌症的早期筛查、治疗效果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CA-125的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癌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由于CA-125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癌症的存在,所以单独的CA-125检测并不能作为癌症的诊断依据。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研究和分析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基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CA50)、糖基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这四项组合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临床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199肝脏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它们很容易受到各种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影响,最突出的肝脏肿瘤仍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在恶性肿瘤中来说它的发病率在世界第五左右,它的病死率已经达到世界前三的位置[1]。

全世界每年有7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中国约占百分之五十,是仅次于肝癌的第二大死因[2]。

一、研究背景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重症脂肪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这往往会导致PHC的发生。

通过手术切除对PHC进行早期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延长生存期。

然而,一些晚期PHC患者可能会出现,如果检测不准确他们将会浪费最好的手术治疗时间,只能被迫接受放疗和化疗。

放疗和化疗不仅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会发生一系列的毒副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很有影响。

因此,PHC的早期诊断,尽快的明确病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二、研究进展AFP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疗效、疗效的重要指标。

判断其复发、转移等提供了很好的临床依据[3-4],在肝癌高危人口中,已被广泛用于普查与筛选。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上升,其特异性是诊断PHC的一个指标。

而肝细胞肿瘤、胚胎肿瘤和部分肝外肿瘤细胞能再结合AFP,从而使AFP浓度增加。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1、甲胎蛋白(AFP):参考值:<20ng/ml(放免法)<10.9ng/ml (化学发光法).原发性肝细胞癌>200ng/m1,且渐升高,可达400ng/m1。

急慢性活动性肝炎可>100ng/m1,但随转氨酶恢复正常可逐渐降低。

.妊娠、睾丸及卵巢肿瘤、某些消化系肿瘤伴肝转移者水平增高。

2、癌胚抗原(CEA):参考值:放免:<15ng/m1 发光:<5ng/ml.对消化道肿瘤如:胃、结直肠、胰腺、胆囊肿瘤有较好的阳性检出率,亦可作为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因其在良恶性疾病间可有交叉,对其特异性有一定影响,但良性病变一般仅有暂时低度增高。

亦可作为肿瘤病人的一般追踪随访指标。

3、β2-微球蛋白(β2-Mg):参考值:血清1.675±0.335ug/ml,尿0.091±0.068ug/ml.体内正常有核细胞均能合成,肿瘤细胞代谢活性增高,至血中水平升高,各类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诊断为有价值指标。

.亦可作为其它肿瘤辅助指标。

血、尿中β2-Mg可作为灵敏的肾功能评价指标。

4、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或SF):参考值:成年男性:28-397ng/ml,女性:6-159ng/m1 .贫血或肝功能异常,可使Fer的水平增高。

原发性肝癌患者70%以上Fer水平增高,与AFP联合应用可提高阳性率。

.血液淋巴系统,及其它系统实体肿瘤可有一定程度增高。

5、糖类抗原CA-50:参考值:血清中阳性界值:<25U/m1.广谱肿瘤标志物,主要为胃、结直肠肿瘤,其它消化系统及卵巢、膀胱,前列腺,肺、乳等均有一定阳性率。

可作为其它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指标。

可做为放化疗及术后观察,或复发监测。

6、糖类抗原CA-19-9:参考值:血清中阳性界值:<37U/m1.胰腺癌、胆管癌特异性升高,可大于200-240U/ml以上。

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病人可呈轻、中度升高,症状改善可恢复正常,持续高水平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

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由于其隐匿性高、早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

因此,了解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对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肝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由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三个因素组成。

根据其分期组别,可将肝癌患者分为不同的预后等级,有助于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二、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肝功能肝功能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癌患者肿瘤的生长不仅会压迫周围血管和组织,还会对肝细胞产生影响。

因此,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

通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可以辅助预测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三、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病理类型肝癌病理类型也是评估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为肝细胞癌(HCC)、胆管细胞癌(CCC)和混合型肝癌等几种类型。

其中,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预后相对较好;而CCC和混合型肝癌预后较差。

通过明确病理类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四、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衡量肝癌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例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它们是血清中特定的蛋白质,肝癌患者血液中含量异常升高。

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癌的发展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五、肝癌预后评估指标之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主要通过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特定标志物来评估肝癌的预后。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等。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辅助预测肝癌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依据。

六、肝癌预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评估患者的TNM分期、肝功能、病理类型、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等,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AFP、CEA、CA199以及CA125四种血清抗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早期诊断)作用,以及它们与单一指标相比,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诊断;糖类抗原原发性的肝癌是医学临床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发病的时候很急而且致死率非常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期的体检更是作为人们想要早期筛查各类疾病的“保险”,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预期目标。

在各位先驱的不懈探索下,锁定了一些存在于人体血清的蛋白类物质在发生疾病时水平会大幅增高或降低,这就为早期筛查疾病提供了思路。

甲胎蛋白(AFP)常常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高敏感性诊断原发性肝癌,但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临床中仍会出现一些例外情况,浓度不够检测到或假阳性。

已经发现的肿标大约有几百种,而与原发性肝癌关联较强的不多,有些不仅敏感性不高;而且特异性也不理想。

组合检测或许会提高筛查某些恶性肿瘤的成功率,本研究欲取四个有价值的指标,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

将四个指标通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以期找到它们在原发性肝癌检测过程中的优势。

寻找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因为特异性越高,意味着诊断价值越高。

越来越多的政策提倡定期进行体检,肿瘤标志物一旦筛查出来,并进行及早干预,可大大提高癌症生存率,提升国民幸福感。

在多种肿瘤标志物中,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确诊原发性肝癌率高达73%,临床为了提高确诊率,降低假阳性、错诊率,常通过B超联合血清学甲胎蛋白筛查,然而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患者甲胎蛋白指标均升高,这就大大影响了甲胎蛋白筛选肿癌的敏感性,进而影响治疗时机。

甲胎蛋白是已知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较特异性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a in s g o p s as i n f a t( WO p t t r u swa lo sg i c n P< 0 0 ) C n l s n CEA a h l ia au h t c n e i . 1 . o cu i o h s t e ci c lv l e t a a n
CEA e eswe e( . 2 1 . 4) g L i a inswih l e a c ra d ( . 9 0 7 ) ̄ / nc n rl. lv l r 7 5 ± 8 0  ̄ / p te t t i rcn e n 0 9 ± . 9 t L i o tos n v g
胡敏 华 陈 燕 黄 建英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癌 胚 抗 原 检 测 在 原 发 性 肝 癌 ( C) 转 移 性 肝 癌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价 值 。方 法 HC 和
采用 E A法测定 3 5 lS I 6 例肝癌患 者( 中原发性肝癌 2 3例 , 其 7 转移性肝 癌 9 2例 ) 3 和 3例正 常人血清 中的癌胚抗原含量 , S S 用 P S软件包进行 数据处 理。结 果 肝 痛组 与正 常对照 组癌胚 抗原 含量分别
率 6 . 2 显 著 高 于原 发 性 肝 癌 组 ( 5 2 P<O O ) . 1 。结 论 临 床 上 检 测 癌 胚 抗 原 含 量 有 助 于 原 发 性 肝 痛 与 转 移 性 肝 癌 的鉴 别 诊 断 。
【 关键 词】 肝 肿 瘤 ; 癌 胚抗 原 ; 诊 断 , 别 鉴
lv 1 s( 8 3 ± 2 . 5 / / a d p st e rt s 6 . 2 , ifrn eb t e h au so h e e wa 1 . 6 4 5 ) ̄ l n o iv aewa 5 2 dfee c ewe n t ev le ft e g i
为 ( . 2 1. 4 u / 7 5 ± 8 0 ) g L和 ( . 9 0 7 ) g L , 2 5 g L 为 阳 性 界 值 , 性 率 分 别 为 2 . 6 和 0 9 土 . 9 / / 以 . /  ̄ 阳 9 8
6 0 , .6 它们相 比有统 汁学意义( <O O )转移性肝 癌组癌胚抗原含 量(8 3 土2 . 5t / P .1 ; 1 . 6 4 5 )t L及阳性 g
b y n ea t e ( r o i n i n CEA)1v l f rp i r i e a c n ma a d me a t t ie a c r M eh d S r m g e es o rma y 1 rc r i o n t s a i 1 r c n e . t o s v c v eu CEA e e si 6 a i n swih l e a c r( 7 t lv l n 3 5 p te t t i rc n e 2 3 wih HCC a d 9 t t s a i l e a c ra c r — v n 2 wih me a t t i rc n e c o d c v i g y n 3 c n r l we e d t r n d wi n l )a d 3 o to s r e e mi e t ELI A. Da a we e a a y e t P S Re u t S r m h S t r n l s d wi S S . s ls h eu
维普资讯

1 ・ 0
国际检 验 医学 杂志 20 06年 l,第 2 卷 第 l I 7 期
I JL bMe, n a 06V l 7N . m a dJ ur 20 ,o。 ,o1 a y 2
・论 著・ Nhomakorabea肝 癌 患 者 癌 胚抗 原 检 测 的 临床 意 义
T kn . g L a h u一f l e, ep s iert s 9 8 ad6 0 ep ci l.T e a— a ig2 5t / stect f e lt o iv aewa . 6 t 0 v h t 2 n . 6 rs et ey h l A 0 v v
u swe e sg i c n l g e h n t o e i o to s( e r i n f a ty hih r t a h s n c n r l P< 0 0 ):I ts a i l e’ a c r g o p C i .1 n me a t t i Ic n e r u EA c v
h a, EN Ya H UANG a — ig。 mo u CH n, Jin y n Tu rH o p t l ’ ja o ic s ia Fu in Prv n e,Fu h u 3 0 1 Chn 0, z o 5 0 4, ia
[ bta t Obe t e T v siaet eda n si v leo e emiain o e u c rio m— As c r ] jci o i e t t h i o t a fd tr n t fsr m ac e v n g g c u o n
T ec i ia au f me s r me to a c n e r o i n ie n p te t t ie a c r HU i — h l c lv le o a u e n f e r i o mb y n c a t n i a i n s wi l r c n e n g h v M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