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3一5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3一5章知识点地理是关于地球的信息和环境的科学,也是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中,我们学习了地理3一5章的知识点,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它们吧。
一、第三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也是我们所熟知的最重要的地理要素。
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各种属性以及地图的类型和制作。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带压扁的球体,即“地球椭球体”,它在赤道处半径为6,378千米,极点处半径为6,357千米。
由于地球的中心是铁和镍制成的,所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地球的质量约为5.98x10的24次方千克,因此它的引力非常强大。
2. 地图地图是描绘地球表面的工具。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尺度,我们制作了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政治地图、气候图、地球仪等。
二、第四章——自然环境的利用这一章主要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并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发展。
1. 土地和土地利用土地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由于人类的农业和工业活动,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2.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但是由于全球变暖和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用水,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 能源能源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基础,这包括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非可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
但是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
三、第五章——中国的地理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人口、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1. 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从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到东部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包括了大批公共物品,例如雪山、草原、沼泽、森林、水库和河流。
2. 人口和文化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
中国土著民族的数量很大,这部分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很多。
3. 资源和经济发展中国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如文化遗产、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中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制造、科技和文化领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矿产资源。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知识要点与复习提纲班级姓名1.天气是一个地区(长、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的。
气候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
2.风向是指。
东北风是指风从向刮的。
3.风力是指。
风尾上的一条短线代表风力级。
4.西北风六级的符号是。
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区。
6.在相应的天气符号的下面写出其名称:7.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有害。
9.汽车尾气的污染严重,解决的措施有:。
10.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气温和气温。
气温的常用单位是。
11.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以为周期的气温的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1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
13.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海洋上,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
14.一年中,南半球大陆上,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海洋上,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
15.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
16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
17.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18.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发现: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向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向递减。
据此可以归纳:气温大致由向递减。
19.世界年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的地区,其纬度位置大部分分布在之间的(温度带)。
20.世界最炎热的大陆是洲,最寒冷的大陆是洲。
21.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22.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23.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
24.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
降水量的基本单位是。
25.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等不同等级。
2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带降水;两极地区降水;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大陆东岸降水;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人口)
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等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
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地区差异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降水与生活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特点: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的知识点多,而且不太好理解,我们来总结一些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知识点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总结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3、(右图表示西北风4级)风向(指风的来向)的判断:有风羽的一头指向就是风向。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道风羽=2级,半道风羽表示1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北半球气温: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影响因素:纬度)。
②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影响因素:海陆)。
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2)降水的类型:(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3.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中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七年级地理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提纲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3. 地球的坐标系:经纬度
4.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5. 地图的种类和选择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2. 海陆变迁:板块构造理论
3. 陆地地形: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
4. 海底地形:大陆架、深海平原、海沟和海岭
5. 火山和地震:成因、类型和影响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 气温和降水:气温分布、降水类型和降水量
2. 气压和风:气压分布、风向和风力
3. 天气系统:冷锋、暖锋、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
4.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
5.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海平面上升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 世界人口:增长、分布和迁移
2. 人口问题:过度增长、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环境问题
3. 语言和宗教: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4. 聚落:类型、形态和布局
5. 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和保护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 经济发展:类型、水平和不平衡
2. 工业和农业:类型、布局和影响
3. 交通和通信:方式、布局和影响
4. 国际合作:组织、区域合作和全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现在,初一新生准备开学了,上了初中后觉得课程变得多,学习讲究的是一种方法,很多人可能之前没怎么接触过地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地理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