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6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教案标题:电路分析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参数。

3. 学会使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a. 电路的定义和分类。

b. 电路元件的分类和特性。

c.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d. 电路中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 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参数:a. 电阻的特性和参数(电阻值、功率、色环编码等)。

b. 电容的特性和参数(电容值、电压、电流等)。

c. 电感的特性和参数(电感值、电流、电压等)。

3.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的介绍和应用:a.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b. 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c. 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的应用。

d.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复数表示等)。

4. 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a. 进行电路实验,学习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测量工具。

b. 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电路中的问题。

c. 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如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例引起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演示电路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路实验,学习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

5. 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电路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路分析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电路分析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籍。

2. 实验设备:万用表、示波器、电路实验箱等。

3. 计算机辅助工具: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PSpice等)。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b西安邮电大学电路设计与仿真基础训练报告书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刘雪莲专业名称:微电子学班级:微电子11012012年12月17 日至2012年12月28 实习时间:日课程设计内容一、仿真设计1、用网孔法和节点法求解电路。

如图4.1-1所示电路:(a )、用网孔电流法计算电压u 的理论值。

(b )、利用mi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c )、用节点电位法计算电流i 的理论值。

(d )、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解:(a )、原电路图可以等效于按图设电路电流为is ,选取逆时针方向列出网孔方程为: (131)623s i ++=--+ 解得1s A i =∴原电路中流入R3的总电流334s A i i =+=∴4*122u V =-= (b )、利用mi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测得虚拟仪表显示结果如图(1) 可知u=2V ,故计算正确。

(c )、另独立节点a 和b ,设电压分别为a u 、b uA u 图4.1-1(11/3)2(11)3(2)/1a b b a u u u u +-=+-=+-解得au=3Vbu=2V∵1*(2)a i u =+ ∴i=1A(d) 、利用mi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测得虚拟仪表显示结果如图(1) 可知i=1A, 故计算正确。

图(1) 1、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的验证。

(a )、使用叠加定理求解电压u 的理论值。

(b)、利用mi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验证叠加定理。

(c)、如果电路中的电压源扩大为原来的3倍,电流源扩大为原来的2倍,使用齐次定理,计算此时的电压u;(d)利用miltisim对c进行电路仿真,验证齐次定理。

解:(a)、原电路图可等效于(2-1)+(2-2)图2-1图2-22-1的电路图可等效于下图,图2-1等效图 用网孔法可列12111(421)0(12)4624u i i i ui ++-=+-=-=-+解得12.5A i=-217.5A i=-19V u=用网孔法求2-2,可列12323144221(421)202(12)032()u i i i i i i i iu i i ++--==+--===-解得11.5A i=-314.5V i=-27V u=∴ 可知,127916u V u u =+=+=(b )、利用mi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测得虚拟仪表显示结果如图2-2、图2-1等效图、图(2)可知19V u =27V u= 16u V =故计算正确(c )、电路图改变为2-3图2-3 此电路图可等效于(2-3)+(2-4)图 2-3图2-4故此时电压1(1)2(1)u u u =+ 根据齐次定理,1(1)1327V u u ==2(1)2214V uu == 故1(1)2(1)41u V uu =+=(d )、利用mi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测得虚拟仪表显示结果如图2-3、图2-4、图(——2)图(——2)可知1(1)1327V u u ==,2(1)2214V u u ==,1(1)2(1)41u V u u =+=故计算正确。

课程设计电路分析

课程设计电路分析

课程设计电路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性,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进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电路测量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2.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3.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4.实际电路分析案例: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原理,分析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串并联电路的特性,欧姆定律的应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电路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路分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路分析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电路分析的原理和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电路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够正确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等进行电路分析;2.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3.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和到电路中的应用,能够计算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等效电路参数;4.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掌握正弦波的表示方法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5.能够利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进行电路的转换和简化,掌握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的概念和分类1.2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1.3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1.4数值计算与电路符号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2.3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4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3.电阻、电容和电感3.1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2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3.3电容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4电容与电路中的应用3.5电感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6电感与电路中的应用4.交流电路分析4.1正弦波的表示方法4.2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关系4.3交流电路的电抗和功率因数4.4交流电路中的相量和复数表示法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5.1戴维南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2戴维南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5.3诺顿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4诺顿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6.实际电路分析案例6.1直流电路的分析案例6.2交流电路的分析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计算方法;2.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展示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实际应用;4.互动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

3.学会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1.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什么是电路分析b.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2.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a.电阻、电容、电感的概念和特性b.欧姆定律和电容电流关系3.串联电路的等效电路a.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b.串联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4.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a.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b.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a.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概念b.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6.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应用a.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概念b.使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7.电路分析的综合运用a.综合运用以上所学方法进行复杂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传授(30分钟)a.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路分析的意义以及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

b.详细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以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c.分别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等效电路计算方法。

3.方法演示(40分钟)a.通过示例演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应用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

b.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试算,加深对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

4.综合练习(25分钟)a.给学生提供一些复杂的电路图和相应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和计算练习。

b.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说课

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说课

一、课 程 设 置 2、课程作用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运算能力和实际操 作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理念,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 程Leabharlann 设 置3、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以职业行动获得知 识”的认知规律,以初级电工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严格遵从循 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课程的整体编排, 构建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
二、教 学 内 容 1、针对性与适应性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设计学习情境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
二、教 学 内 容 2、组织与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分直流电路的等效变换及测试、日光
灯电路组装及故障维修、单相变压器特性测试3个学习
情境11个任务进行组织与安排,并采用任务驱动等教 学法开展教学。
二、教 学 内 容 3、表现形式
“学训”一体化讲义
表现形式
参考教材
课程教学网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创新
本课程在实施教学时,坚持贯彻任务驱动的“资讯、
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学训”一体 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创新
评 估
资 讯
检 查
决 策
实 施
计 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教学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主讲: 高鸿斌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实训条件
教学效果 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课 程 设 置 1、课程性质
《电路分析基础》是矿山机电专业学习领域之一,其 前导学习领域课程为应用数学、普通物理,其后续学习领 域课程为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一.仿真设计1. 用网孔法和节电法求解电路。

如图1-1所示电路图1-1 (a)用网孔电流法计算电压u的理论值图1-2 如图1-2,可列出网孔方程如下:解得u=2V(b) 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c) 用节点电位法计算电流i的理论值。

如图1-2,可列出节点方程如下:解得i=1(d)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结果:u = 2V,1i A计算的理论值与仿真电路测得的结果一样,故网孔法和节点法的求解是正确的。

结论分析:本设计题是通过计算电流i和电压u与仿真电路的。

用虚拟表测得的结果对照,来验证网孔法与节点法的正确性。

依照结果结果可知网孔法和节点法的正确性。

取得网孔法和节点法的典型形式如下:(1)网孔法的典型形式为:111122133s11211222233s22311322333s33R i R i R i u R i R i R i u R i R i R i u式中:k i 为网孔k 的电流。

kk R 称为回路k 的自电阻,它是回路k 所有电阻之和,恒取“+”。

kj R kj 称为回路k 和回路j 的互电阻,它是回路k 和回路j 的共有支路上的所有公共电阻的代数和。

若是流过公共电阻上的两回路电流方向相同,其前取“+”反之取“—”。

skk u 是回路k 中所有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与回路电流方向相反的电压源前面取“+”不然取“—”。

(2)节点法的典型形式为:111122133s11211222233s22311322333s33G u G u G u i G u G u G u i G u G u G u i式中:k u 为k 节点的电压。

kk G 称为节点k 的自电导,它是连接到节点k 的所有支路电导之和,恒取“+”号。

kj G kj 称为节点k 和节点j 的互电导,它是节点k 和节点j 之间共有支路电导之和,恒取“—”号。

skk i是注入到节点k 的电流源电流之代数和。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 3欧姆定律
1.3.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及适用条件,伏安特性曲线;电导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和能量
电阻上消耗功率和能量的计算公式,额定值
1.4理想电源
1.4.1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1.4.2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教学时间安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72-73页2.2-1至2.2-4为练习题
P83页2.5 2.6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的混联等效; 电导的串联等效,电导的串等效联;电压表和电流表工作原理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等效,理想电流源的并联等效,任意电路 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等效,任意电路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等 效。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同上
重点和难点
重点: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受控源的模型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48页1.9・1至1.9・3练习题
P57页1.27、1.31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网孔法和节点法求解电路。

如图所示电路:
(a).用网孔电流法计算电压u的理论值。

i1=2
5i2-3i1=2
i3-i2=-u-2
补:i3=-3
解得:u=2 v
(b).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c).用节点电位法计算电流i的理论值。

(1/3+1)u a-u b=2
(1+1)u b-u a=3-2
解得:u a=3 v u b=2 v
所以i=u a/R=3/3=1 A
(d).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2.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的验证
如图所示电路:
(a).使用叠加定理求解电压u的理论值;电流源置零:
由网孔法:7i1-i2=0
3i2-i1+2i3=4
i3=3u1
补:u1=-2i1+4
解得:u1=9 v
电压源置零:
由网孔法:7i1-2i2-i3=0
2i2-2i1=u2
3i3-i1-2i4=0
i4=-3u2
补:i2=2
解得:u2=7 v
所以u=u1+u2=9+7=16 v
(b).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验证叠加定理。

(c).如果电路中的电压源扩大为原来的3倍,电流源扩大为原来的2倍,使用齐次定理,计算此时的电压u;
(d).利用multisim对(c)进行电路仿真,验证齐次定理。

3.替代定理的使用
如图所示电路:
(a).求R上的电压u和电流i的理论值;求uoc:
由网孔法:4i1-2i2=2
5i2-2i1=-6
解得:i1=-0.125 A
所以uoc=1*i1+6=-0.125+6=5.875 v
求Ro:
上图等效为:
所以 Ro=(1+2//3)//1=0.687 等效后的电路:
U2A
DC 1MOhm
所以 u=u oc /[(R 0+R)]*R=5.875/[(0.6875+2)]*2=4.372
i=u/R=4.372/2=2.186
(b ).利用mu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分别用相应的电压源u 和电流源i 替代电阻R ,分别测量替代前后支路1的电流i 和支路2的电压u ,验证替代定理。

电流源替代:
电压源替代:
4.测图电路中的NN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参数,并根据测得参数搭建其等效电路;分别测量前后外部电流I,并验证是否一致。

N1等效为:
U2A
DC 1MOhm
N2等效为:
I4
2 A 最后等效为:
5.设计一阶动态电路,验证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齐次性。

如图所示电路,t<0时,S位于“1”,电路已达稳态。

今于t=0时刻S由“1”闭合到“2”
U4A
DC 1MOhm
(a).计算t>0时的电压u1x(t),u1f(t)理论值,并合理搭建求解时所需仿真电路图。

(b).若Us改为16v,重新计算u1x(t)理论值,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找出此时u1x(t)与(a)中u1x(t)的关系。

(c). Us仍为8v,Is改为2A,重新计算u1f(t)理论值,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找出此时u1f (t)与(a)中u1f(t)的关系。

(d).若Us改为24v,Is改为8A,计算u1(t)全响应。

7.如图电路所示,已知R=50Ω,L=2.5mH,C=5uF,电源电压U=10,角频率w=10000,求
电流I R,I L,I C和I,并画出其相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