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笼罩为何越演越烈

合集下载

水上烟雾缭绕的原理是啥

水上烟雾缭绕的原理是啥

水上烟雾缭绕的原理是啥
水上烟雾缭绕的原理是通过水的表面张力和蒸发作用产生的。

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水分子会形成一个薄薄的水膜。

当水分子蒸发时,水膜表面会变得相对干燥,而水膜周围的气体则比较湿润。

由于气体与水分子的亲和力,气体会聚集在特定区域,形成水膜周围的一层薄薄的气体云。

当有烟雾或热气等介质接触到这层水膜周围的气体云时,这些介质中的微小颗粒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水膜周围气体云的密度。

由于水膜周围的气体云比较湿润,这些颗粒会聚集在气体云中,形成缭绕的烟雾。

同时,烟雾中的微小颗粒会进一步吸收水分子,使水膜表面变得更加干燥,从而增加气体云的密度。

这种干燥与湿润的差异,使得烟雾在气体云中缭绕蔓延。

总结起来,水上烟雾缭绕是由水的表面张力、水蒸发和烟雾中微小颗粒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

一次罕见冬季强浓雾天气成因分析

一次罕见冬季强浓雾天气成因分析

一次罕见冬季强浓雾天气成因分析雷正翠;夏文梅;周霖华;钱玮;张端禹【摘要】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2月25~27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罕见强浓雾天气过程从大尺度背景、动力和热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过程大雾发生阶段近地面风速很小,在0.3~2.9 m/s之间变化;浓雾发生阶段风速在0.3~2.4 m/s之间变化;15 m能见度维持阶段风速在0.8~1.1 m/s之间变化;②虽然浓雾发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水汽条件差,而且后期西风槽影响时也无降水,但是槽前西南气流的持续水汽输送使得强浓雾形成所必须的水汽条件得到满足;③在大雾发生前,稳定层结逐渐建立并在大雾期间稳定维持,稳定层结的建立和维持对浓雾的形成、持续有重要作用;日出后首先在较高层出现不稳定层结,继而下传到底层,稳定层结被破坏,大雾减轻或消散;④第1阶段(25日夜里至26日上午)强浓雾出现前,能见度出现多次急速大幅振荡,在第2阶段(26日傍晚至27日上午)则未出现类似现象.【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0(038)003【总页数】6页(P289-294)【关键词】强浓雾;水汽输送;稳定层结;急速振荡【作者】雷正翠;夏文梅;周霖华;钱玮;张端禹【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常州,213001;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常州,213001;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大雾是我国秋冬季节频发的一种天气现象。

雾滴一般悬浮于低空近地层,对海、陆、空交通运输影响很大,大雾常导致飞机起降受阻,高速公路关闭,轮渡停航,每年都造成多起严重的交通航运事故;同时大雾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大雾已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气象灾害。

国内外对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外研究雾始于1917年[1],1970年在纽约附近的埃尔迈拉山谷开展了雾的外场综合观测并结合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2]。

笼罩的造句

笼罩的造句

笼罩的造句
1、浓雾笼罩着城市。

2、黑暗笼罩着大地。

3、寂静笼罩着连绵起伏的国家公园。

4、笼罩着两国关系的阴云会迅速消散。

5、这条河好像笼罩在烟雾之中。

6、当我昨天飞抵北京时,这座城市被一层看上去像是厚厚的烟雾的东西笼罩着。

7、头和躯体都由火焰笼罩着。

8、然而这个实验能够表明的是,长期以来被误导信息笼罩的对性别取向源头的科学理解已逐渐大白于天下,而这完全没有什么可怕的。

9、的确,在第二季度的大部分时间里,财政的不确定性笼罩着这两个国家:在英国是因为邻近的大选,在德国因为承诺帮助希腊和其他国家。

10、太阳甚至可以照射到这片曾经被乌云完全笼罩的土地。

11、“多花钱,少收税”听起来不错,给人感觉也很好,却使我国的经济掉入了深渊,也给我们孩子的将来笼罩了一层阴霾。

12、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作了各种尝试,但是没有人能够找到一个办法解决这个正在笼罩整个项目的问题。

13、正午那种广大的寂静笼罩着大海。

14、直到我进了大学,这项法律才改变,但是早期的世俗偏见依然像梦靥一样笼罩着我的生活。

15、核战争的威胁已经笼罩在我们的头顶上。

16、他的继任者在未来数年都将被这些笼罩。

城市多雾日的原因

城市多雾日的原因

城市多雾⽇的原因⼀、引⾔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频繁出现⼤雾天⽓,不仅影响了市⺠的⽇常⽣活,还对交通、环境等⽅⾯造成了不⼩的困扰。

为何城市多雾⽇现象愈发严重?这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本⽂将从多个⽅⾯进⾏深⼊剖析。

⼆、⽓象因素⽓候变暖:全球⽓候变暖导致⼤⽓层温度升⾼,⽔汽蒸发量增加,进⽽形成更多的云雾。

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温的不稳定,促进了云雾的形成。

空⽓湿度:空⽓湿度较⾼时,⽔汽凝结成雾的可能性增⼤。

在相对湿度较⾼的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更容易出现⼤雾天⽓。

⻛向⻛速:静⻛、微⻛⽓象条件容易导致污染物在城市上空累积,进⽽形成雾霾。

⽽⼤⻛天⽓则有助于污染物扩散,降低雾霾发⽣的概率。

三、⼈为因素污染物排放: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业、交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断攀升。

⼤量颗粒物、⼆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到⼤⽓中,与⽔汽结合形成雾霾,导致能⻅度降低。

建筑与地形:城市建筑密集,地形复杂,容易形成静⻛、涡流等现象。

这些⽓象条件使得污染物在城市上空滞留,难以扩散,进⽽加剧雾霾天⽓的发⽣。

绿化不⾜:绿地是城市的重要⽣态空间,具有净化空⽓、减缓⽓候变暖等作⽤。

然⽽,许多城市绿地覆盖率不⾜,导致城市⽣态环境恶化,增加了雾霾天⽓的⻛险。

四、治理措施与建议加强污染源控制:严格限制⼯业、交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提⾼污染治理⽔平,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推⼴清洁能源:加⼤清洁能源的推⼴⼒度,减少燃煤等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

增加绿地覆盖: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绿地覆盖率,发挥绿地在净化空⽓、减缓⽓候变暖等⽅⾯的作⽤。

完善监测体系:建⽴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空⽓质量,为雾霾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有⼒⽀持。

加强公众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公众环保意识,⿎励市⺠积极参与环保⾏动。

五、结论城市多雾⽇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的结果,其中⽓象因素与⼈为因素均起到了关键作⽤。

为了改善城市空⽓质量,降低雾霾天⽓发⽣的概率,我们需要从多个⽅⾯⼊⼿,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近年来,武汉地区频繁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给市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期武汉地区连续出现两次严重雾霾天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这两次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首先,气象条件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

武汉地区常年晴朗的天气,一方面使得污染物排放的浓度累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气象条件变化的可能性。

冬季,武汉地区的气温、湿度和风向都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这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同时,气压系统的运动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和传播。

近期武汉地区雨水稀少,气压较低,湿度较大,这些气象条件成为雾霾形成的有利因素。

其次,工业和交通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武汉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许多工厂和企业的排放物质大量释放到空气中,超标排放的情况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冬季,很多建筑物和家庭使用煤炭作为取暖燃料,进一步增加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此外,交通排放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柴油车的数量,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雾霾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排放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和大气氧化后,形成细颗粒物,进而形成雾霾。

第三,天然因素也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影响。

武汉地区地势较低,容易出现气象不稳定和不利的大气扩散条件,加上地理位置靠近长江和许多湖泊,在气象运动过程中,雾霾形成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此外,固体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也可能从其他地区通过风力传输到武汉地区,增加了雾霾的程度。

针对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雾霾的形成和传播。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和交通排放的监管,推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

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排放的浓度对于减少雾霾天气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市民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人为排放。

减少使用煤炭取暖,选择清洁能源,鼓励公共交通等,都是减少雾霾的积极行动。

河北平原冬季连续两次特强浓雾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北平原冬季连续两次特强浓雾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北平原冬季连续两次特强浓雾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索春男1,闫春旺1,张 敏21.河北省沧州市气象局,河北沧州 061001;2.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 利用2019年2月18—23日河北省国家站地面、高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温湿场、动力场及边界层特征等方面对2019年2月20日和2月21日清晨河北平原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50 m的特强浓雾天气进行特征和成因分析。

结果表明:本次过程雾强度大,能见度低,持续时间短,午后能见度回升明显,主要以辐射雾为主;两次大雾发生在大尺度下沉运动背景下,高空环流形势稳定,中层风速小,地面处于高压前部,有利于冷空气南下造成河北平原大雾天气;大雾发生时温度场1 000 hPa以上具有弱逆温或等温特性,1 000 hPa与地面气温之差为3℃~6℃,表明200 m以下近地面存在强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边界层高度低,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湿度场具有“下湿上干”特点,“上干”高空无云,有利于晴空辐射降温,“下湿”有利于近地面空气达到饱和;雪后充足的水汽和辐射冷却造成了20日强浓雾的形成;而由于近地面强降温使空气达到饱和形成了21日清晨的强浓雾过程。

关键词 河北平原;特强浓雾;环流形势;温湿场特征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75-04DOI:10.19383/ki.nyzhyj.2020.04.031大雾是悬浮于近地层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 m 的自然现象。

大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携带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不利[1-2]。

有研究表明,大雾天气条件下,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出现重污染的比率呈增加趋势,因此对大雾天气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意义[3]。

此外,大雾天气对农作物的萌芽、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4]。

连续性大雾发生时,日照时长和日照质量明显不足,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因此大雾研究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5]。

浓雾笼罩为何越演越烈

浓雾笼罩为何越演越烈

探讨与分析 在人类所了解的宇宙范围内,地球是唯一具有美丽的蓝色外表的星球。

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地球裹着厚厚的大气层。

众所周知,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就只有死亡。

地球大气是生命的源泉,然而大气在养育生命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种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灾害,其主要有暴雨(或连日雨)以及由其引发的洪涝、干旱、台风等热带气旋、沙尘暴、霜冻寒潮、浓雾……灾害学把气象灾害分成7大类20余种。

浓雾是其中一种较平和的灾情。

虽然大雾不如狂风暴雨那样来势凶猛,也没有干旱那样持久为浓雾笼罩为何越演越烈害,但是它作为一种出现频率高、区域广的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近些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大雾的出现频率、持续时间和浓密程度都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由于浓雾而导致机场、高速公路关闭、港口暂停船舶进出的情况不时见诸报端,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国外一则较权威的统计表明,飞机失事大多发生在起飞、着陆两个阶段,其中由于气象原因为主的事故占50%以上,而大雾又是主要的气象原因。

此外,在高速公路上汽车相撞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雾。

如今年4月13日,成渝高速公路上52辆汽车连环相撞,酿成5死36伤惨案的罪魁祸首就是大雾。

在船舶相撞的事故中大雾同样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浓雾灾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我国雾情浓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室的资料,与往年相比,今年刚过去的这个冬春大雾多发季节的雾情显得更为浓重了。

近几年来,我国雾情浓重首先表现在大雾灾情发生的范围更广了。

从去年入冬以来至今年春季,浓雾在广大的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极罕见的。

入冬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等历史上多雾地区一样,频频出现大雾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南方,原来很少见到浓雾的深圳等地在刚过去的冬季里就屡屡出现浓重裘四娥17探讨与分析的雾情。

这种全国广大地区都频繁出现浓雾笼罩的灾情也许是几十年来未曾出现过的。

夏天起雾的原因

夏天起雾的原因

夏天起雾的原因
夏天起雾的原因
夏天起雾的原因可以分为天气状况、湿度、温度、气压和水汽的因素。

(1) 天气状况:夏季起雾的气象条件主要是高温低气压形成的,也就是说,这种状况下,空气湿度大,温度低,这是夏季起雾的基本条件,而风力越大,越可能发生雾。

(2) 湿度:高湿度和低温,就会形成雾状。

如果湿度比较高,在空气中的水汽就会比较多,当温度降低时,水汽就会从空气中凝结出来,形成雾状。

(3) 温度:夏季温度低,湿度高,就会形成雾状。

夏季气温低可能是由于雨后形成的副热带高压,阻挡了暖气流,形成对流,使空中温度骤降。

(4) 气压:夏季起雾的气象条件主要是高温低气压形成的,因此,夏季气压也是决定夏季起雾的主要因素之一。

(5) 水汽:水汽是形成雾状的主要原因,它是由于雨后气温低可能是由于雨后形成的副热带高压,阻挡了暖气流,形成对流,使空中温度骤降,并产生大量水汽。

当温度降低时,这些水汽会凝结成雾气,从而形成雾状。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与分析 在人类所了解的宇宙范围内,地球是唯一具有美丽的蓝色外表的星球。

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地球裹着厚厚的大气层。

众所周知,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就只有死亡。

地球大气是生命的源泉,然而大气在养育生命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种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灾害,其主要有暴雨(或连日雨)以及由其引发的洪涝、干旱、台风等热带气旋、沙尘暴、霜冻寒潮、浓雾……灾害学把气象灾害分成7大类20余种。

浓雾是其中一种较平和的灾情。

虽然大雾不如狂风暴雨那样来势凶猛,也没有干旱那样持久为浓雾笼罩为何越演越烈害,但是它作为一种出现频率高、区域广的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近些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大雾的出现频率、持续时间和浓密程度都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由于浓雾而导致机场、高速公路关闭、港口暂停船舶进出的情况不时见诸报端,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国外一则较权威的统计表明,飞机失事大多发生在起飞、着陆两个阶段,其中由于气象原因为主的事故占50%以上,而大雾又是主要的气象原因。

此外,在高速公路上汽车相撞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雾。

如今年4月13日,成渝高速公路上52辆汽车连环相撞,酿成5死36伤惨案的罪魁祸首就是大雾。

在船舶相撞的事故中大雾同样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浓雾灾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我国雾情浓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室的资料,与往年相比,今年刚过去的这个冬春大雾多发季节的雾情显得更为浓重了。

近几年来,我国雾情浓重首先表现在大雾灾情发生的范围更广了。

从去年入冬以来至今年春季,浓雾在广大的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极罕见的。

入冬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等历史上多雾地区一样,频频出现大雾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南方,原来很少见到浓雾的深圳等地在刚过去的冬季里就屡屡出现浓重裘四娥17探讨与分析的雾情。

这种全国广大地区都频繁出现浓雾笼罩的灾情也许是几十年来未曾出现过的。

其次,我国雾情浓重表现在降雾频率越来越高,降雾天数越来越多。

如在这个冬春雾情多发季节里,河北地区浓雾降临的天数比往年平均数多了30%以上。

特别是去年11月份,该地区浓雾降临11天,比往年同期平均天数多了四五天,该地区还破天荒地发生了气象部门两天内相继6次发布大雾预警的情况。

降雾天数多,雾情预警频发的特点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体现。

如今年2月21日上午,北京、上海、江西、浙江等地陆续发布大雾黄色警报,辽宁发布大雾橙色警报。

去年年底,仅四川省南充市气象台就发出过31次大雾预警警报,破了当地的记录。

其三,浓雾弥漫、重雾锁港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人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因大雾浓重而被迫关闭航空港、海港和高速公路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此导致的飞机航班取消、延误的次数越来越多,海轮、渡轮耽搁的时间越来越长,对交通运输业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了。

最后,与降雾相似的阴霾天气也开始经常出现,也成了近年来我国雾情浓重的特点之一。

所谓“霾”与雾的天气区别主要在于空气中的含水量,含水量达90%以上的叫雾,含水量低于80%的叫霾。

尤其是今年,大雾后出现的阴霾天气明显增多,而且阴霾往往维持整日。

阴霾天虽然视觉上比大雾笼罩清晰,但能见度(小于10公里)还是较低,天空一片灰蒙蒙的,而且特别肮脏的空气笼罩着大地,给人一种窒息感,对我们的健康有极大的损害。

雾都的形成要分析我国的雾情,光让我们来看看大雾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无数极微小的水点,悬浮在接近地面的空间就形成了雾。

无数颗小水点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靠近地面的空气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遇冷时能达到饱和状态;二是夜间风力很小,大气层结构较稳定,空气中还有充足的凝结核——悬浮颗粒物质。

根据上述两条件,正常的天气活动可以造就各种降雾。

如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

这些雾种只不过是气象学上的分类,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

此外还有一种人为条件为主形成的降雾——“烟尘雾”。

“烟尘雾”是城市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到“烟尘雾”,不得不提一提世界著名的雾都英国伦敦。

伦敦之所以获得雾都的别称,是因为英伦三岛,尤其是伦敦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造成了当地降雾天较多。

特别是伦敦作为早年工业革命的发祥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被工业废气不断污染,结果使原本就是多雾的都市又频频出现“烟尘雾”。

尤其是早晨和晚上,当工厂的锅炉和市民生活炉灶大量排放烟尘时,无数极微小的烟尘颗粒悬浮在地面附近的空中,在低气压、小风力的条件下,久久不扩散,于是低层空气中的水汽以这些烟尘作为凝结核,形成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烟尘雾”。

这“烟尘雾”在低空久久弥漫,迟迟不散去,结果伦敦变得昏沉沉,终日笼罩于浓雾之中,天日难见。

于是伦敦便被人们称作“雾都”,并以雾都这一别称蜚声全球了。

我国会出现雾都吗雾都是当年伦敦的别称,今日伦敦虽然还会降雾,但“烟尘雾”却已不再出现了。

由于英国在大气污染的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变清新了,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大大减少了,所以降雾的条件远不如当年了,降雾的天数也大为减少了。

其实,“雾都”两字并非伦敦的专用名称,当年美国西海岸大城市旧金山也曾被称为雾都。

旧金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海岸一个狭长半岛的尖端,东濒旧金山湾,西临太平洋,地理和气象条件都为起雾创造了条件,市区早晚常有大雾。

尤其是旧金山作为工业重镇,每天排放的工业烟尘数量很大,“烟尘雾”频繁“光临”更加重了旧金山的雾情,所以旧金山也曾被人们称作雾都。

为了提高大雾中的能见度,著名的金门大桥就是当年决定涂上显眼的桔红色,一直延用至今的。

然而,随着美国加强了环境保护,旧金山通过对大气污染的防治,空气清澈了,浓雾的天数减少了,人们也渐渐淡忘了旧金山的雾都别称。

雾都的别称会不会落到降雾越来越多的我国城市上来呢?我国很多城市近年来雾情都在逐年加重,其中“烟尘雾”出现是重要原因。

目前,浓雾已在我国若干个重点区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最严重的区域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平原上的城市群,根源还在于工业废气包括汽车尾气排放过多所致。

还有如重庆市那样,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本来就为降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再加上“烟尘雾”的逐年增加,就很可能走上伦敦、旧金山的老路,获得雾都的别称。

前车可鉴20世纪中叶,英国伦敦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烧煤炭,烟尘的超量排放导致“烟尘雾”频频降临,雾情越演越烈,至上世纪50年代雾情已达颠峰时期。

1956年伦敦开始加强了治理力度,把燃煤火力发电厂和很多重工业设施逐步迁出市区,并在新厂址进行了技术改造,很多工业和民用设施以油代煤。

这样经过了20余年的不懈努力,伦敦彻底改变了雾都的面貌。

18上世纪80年代伦敦的雾天明显减少了,这与工业废气治理密切相关。

可是,曾几何时伦敦汽车的保有量大幅上升了,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上升为污染大气层的主要矛盾。

到1993年,在伦敦市区每天有1100万辆汽车在行驶,在汽车尾气的污染下,降雾天开始增多。

为了防止雾都现象死灰复燃,伦敦市提高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还规定销售到伦敦的汽车必须安装三元催化尾气净化器。

有力的环保措施防治了城市空气被污染。

到21世初,为了进一步减少空气污染,伦敦设立了每天5英镑的“交通堵塞费”的收取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私家车进入该市中心城区的数量,既缓解了交通拥堵,又减少了尾气排放。

伦敦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加强环保力度,减轻大气污染,从而不让浓雾卷土重来的。

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的雾灾重重,曾是不少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中出现过的失误。

这些国家在走过这段弯路后,通过深刻反省,最后踏上环保的正道。

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东京曾因为只顾经济发展,忽视空气污染,而使得市民出门不得不戴口罩。

此后通过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让东京今天变成世界上最清洁的大城市之一。

前车可鉴,西方国家当年犯过的错误,不应该在我国重复出现。

让城市天更蓝科学家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浓雾灾情越演越烈的原因除了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外,还有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存在。

年甚一年的暖冬使得北方南下我国的冷空气越来越弱,也为冬春降雾多发季节创造了气候条件。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还将持续下去,为防御浓雾灾情逐年增强,尤其为减少并消灭对人民健康危害十分严重的“烟尘雾”的发生,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科学家指出,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进行比较,我国的任何一座城市形成大雾的条件都不能与伦敦相比。

即使我国以多雾闻名已久的重庆市,自然降雾也比伦敦少。

伦敦通过几十年的环保努力可以彻底摆脱浓雾笼罩的困扰,我国城市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也一定能够使大雾危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局面彻底改变,让我国城市的天空变得更蓝。

探讨与分析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