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基础
肩关节解剖、查体及镜下基础技术

。
1.Neer试验 肩极度内旋,肩 胛骨平面前屈上举, 当出现疼痛时,将 肩外旋继续上抬, 疼痛减轻或消失为 阳性。 意义:撞击综合症、 肩袖断裂、肱二头 肌长头腱病变。
• 2.Hawkins Test(霍金斯 试验): 检查者立于患者后方,使患者肩
关节内收位前屈90度,肘关节屈 曲90度,前臂保持水平。检查者 用力使患侧前臂向下致肩关节内 旋,出现疼痛者为试验阳性。 • 该试验的机理是人为地使肱骨 大结节和冈上肌腱从后外方向前 内撞击肩峰、喙突、喙肩韧带形 成的“喙肩弓”。
动态挤压试验 O’Brien test 肩关节前屈90度, 极度内收内旋,抗 阻上抬出现疼痛,
然后极度外旋肩关
节抗阻上抬疼痛消 失或减轻为阳性
查体
Take Home Message
检查目的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肩胛下肌 撞击综合征 盂唇损伤
方法
Jobe试验、外展抗阻试验、坠臂试验、 回落试验、外旋抗阻试验(0°位) 吹号征、外旋抗阻试验(屈曲90°位,0°外展) Lift-off 试验、Napoleon试验、内旋抗阻试验 Neer试验、Hawkins Test试验、疼痛弧 O’Brien test(动态挤压实验)
外展0-15度时作外展抗阻
试验,检查冈上肌情况。 无需过多抬肩,排除
了肩峰下撞击引起的疼痛
2.冈下肌小圆肌检查
0度外展外旋抗阻
吹号征 正常做吹号动 作时需要一定程 度的肩关节外旋, 如果主动外旋肌 力丧失,需要外 展肩关节以代偿, 即为阳性表现 (冈下肌、小圆 肌损伤表现)。
3.肩胛下肌检查
0度外展位内 旋抗阻试验;
(三)盂唇损伤的特
殊检查
肩关节关节盂小 而浅,关节头大, 关节盂周围有纤维 软骨构成的盂唇,
2020年关节镜基础知识(精选)

• 发病原因
血源性减少54%
直接感染增加 手术后感染
28%
关节腔激素注射 10%
关节穿刺
3%
• 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42%,链球菌15%
肺炎球菌6%, 大肠杆菌4%
29
关节镜治疗关节化脓性感染 • 症状典型的少
抗生素的不规则应用 • 慢性化脓性感染增加
30
关节镜治疗化脓性关节炎
• 关节清理 脓液、坏死组织、脱落软骨 • 术后冲洗 抗生素盐水 3-7天至体温正常 • 全身应用抗生素 • 功能锻炼 根据关节受损情况 • 疗效 优良率60%,有效80% • 影响疗效的因素
感染前关节功能、病人年龄、病程、病期
31
其他关节炎的关节镜治疗
• 非特异性滑膜炎 临床上以关节慢性肿痛为表现 各种检查和病理均无法确定病因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 关节结核 发病率明显升高 结核耐药 症状不典型 易误诊 关节清理 滑膜结核和早期全关节结核 关节融合 晚期结核,关节不稳
关节镜基础知识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1
目录:
31
关节镜的发展
2
关节镜的构成
3
关节镜的禁忌症
4
关节镜的保养
2
一、关节镜的发展
1.关节镜是外科的一项新技术,国外上 世纪70年代,关节镜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我 国从1978年开始引进关节镜并在临床应用。 优点:
正确率高
康复快
手术创伤小
7
3、冲洗灌注泵 应用关节镜手术时要行关节腔内灌注, 以撑开关节间隙,使视野清晰。在使用射频等 离子消融时,可以局部降温。
8
4、动力刨削系统 由主机、动力刨削受柄、各种不同类 型的刨削刀头组成,是关节镜手术最重要的操 作器械。可通过脚踏或手柄手控控制。
关节镜手术基础教学

手术操作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术后感觉 或运动功能障碍。
出血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周围血管,导致关节内 出血,影响手术视野和操作。
关节僵硬
术后长期制动或康复训练不当,可能导致关 节僵硬,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预防措施建议
严格无菌操作
精细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降低感染 风险。
手术操作应精细、准确,避免不必要的组 织损伤。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多种关节疾病,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炎、肩袖撕裂、髋关节疾病等。
禁忌症
关节镜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关节疾病 ,对于关节严重僵硬、严重骨质疏松 、关节感染等患者,应谨慎选择或避 免关节镜手术。
手术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 发症少等优点,能够同时实现诊断和 治疗,提高手术效率和准确性。
术后及时清洗和消毒手术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避免过度弯曲或扭曲关节 镜镜头,以防损坏。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03
关节镜手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与体位摆放
术前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手术耐受能力及心理状态。
器械准备
确保关节镜手术所需器械齐全、无菌且功能良好 。
神经外科领域
研究关节镜手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可行性,如颅内肿瘤切除 等手术。
未来挑战和机遇预测
技术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手术将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复杂的手术环境。
法规与政策挑战
关节镜手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得到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和规范。
机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关节镜手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同时 ,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也将为关节镜手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知道这3点,你就开启了肩关节镜的大门骨科基础

知道这3点,你就开启了肩关节镜的大门骨科基础近20年来,膝关节镜外科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家对关节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逐步把重点放到肩关节镜上来。
(一)器械准备肩关节镜手术的基本器械与膝关节镜外不科相同,运用4.5mm或5mm的30°关节镜,但灌注系统最好用关节压力泵,因为肩关节需要通过维持关节腔内的液压来止血,最好要用关节镜外科的液泵系统来冲洗。
如果没有液泵系统,可以运用多个3000ml的液体袋串联,悬吊于距离患者心脏1m高的水平,进行冲洗。
除了常用的创削系统各种创刀外,为了便于交换各入路,交换棒在肩关节镜手术是必需的。
(二)患者的体位患者一般选用全麻,常用的体位为侧卧位和半坐位者。
1侧卧位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
患肢必要时可进行悬吊牵引,侧卧位提供了较好的肩关节后侧入路,对于肩峰下间隙的手术来说,不需要改变体位即可方便地从关节镜手术改作开放性手术。
缺点主要是需要抬和翻转患者摆成侧卧位、可能会对盂肱关节过度牵拉从而导致神经损伤、肩关节前侧的操作受到定限制、如需作开放性的前侧盂肱关节重建,则还需重新摆体位。
侧卧位可在前臂绑包特殊牵引条,在下端放好吊环,以便连结悬重绳。
悬吊重量为4.5~6.5kg,牵引重量过重会造成不可逆性神经丛损伤。
2半坐位患者仰坐于手术台上,双下肢绑好弹力绷带,避免在手术中,产生静脉淤阻。
头侧屈70°~80°,患者头固定在头架上。
患肩要露出在手术台外,露出整个肩胛骨区,并使患肢可自由活动。
术前将喙突、肩峰、锁骨、肩锁关节等肩关节骨性标志及手术入口用记号笔标出。
后方软点为关节镜入口,前方入口在喙突前外侧。
但本体位的缺点是有时观察关节前部不方便。
(三)肩关节镜的入路肩关节镜手术准确的入路至关重要,术前应标明肩峰及外侧锁骨的解剖位置,以确定手术入路。
通常采用三个经典入路,即:后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1.后侧入路位于肩峰后外侧缘向下约1.5cm;2.外侧入路位于肩峰前侧缘向后1.5m离肩峰2~4cm处;3.前外侧入路位于前外侧肩峰边缘前方2-3cm处;4.其他附加切口可根据需要而定。
(医学课件)肩关节镜技术

创伤小、恢复快、可早期进行功能锻 炼,减少术后粘连和关节僵硬的发生 。
局限性
对于某些复杂病例,可能需要结合开 放手术进行治疗,且对于手术者的技 术要求较高。
02
肩关节镜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肩关节镜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肩关节镜手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01
诊断与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医生评估,确定肩关节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手术
科研成果与展望
国内外肩关节镜技术的科 研进展
介绍国内外在肩关节镜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 成果和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肩关节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 向
探讨肩关节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为科研 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肩关节镜技术在其他领域 的应用前景
探讨肩关节镜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如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为拓展肩关节镜 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思路。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减少感染的风险。
保护神经和血管
医生应熟悉臂丛神经和周围血管的解 剖结构,避免损伤。
早期康复训练
手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关 节僵硬。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感染、神经损伤、关节僵硬、 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应及时诊断并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功能康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指 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锻 炼,促进术后恢复。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进行复查,评估 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
04
肩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与康 复
临床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疼痛缓解程度、关节活 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等
关节镜基础知识

探针(钩)
兰钳 游离体抓钳 剪刀 半月板刀等
第10页,共37页。
6、关节镜下手术操作器械
7、视频图文工作站
便于手术影像资料的
存储和编辑
第11页,共37页。
关节镜术的指征
各种非感染性滑膜炎,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 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内骨折
关节游离体 关节结核
化脓性关节炎
第35页,共37页。
四、关节镜的保养:
1.专人、定位,登记并记录,掌握仪器的性能;
2.延长灯泡寿命;
3.电缆线避免扭曲;
4.轻轻擦洗,使用时动作要轻,单独放置;
5.保持干燥;
6.不可用煮沸或甲醛熏蒸消毒灭菌,应采用2%的 戊二醛浸泡10小时以上或环氧乙烷灭菌。
第36页,共37页。
祝您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关节镜治疗关节化脓性感染
近年来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特点
发病原因
血源性减少54%
直接感染增加 Βιβλιοθήκη 术后感染28%关节腔激素注射 10%
关节穿刺
3%
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42%,链球菌15%
肺炎球菌6%, 大肠杆菌4%
第29页,共37页。
关节镜治疗关节化脓性感染
症状典型的少 抗生素的不规则应用
慢性化脓性感染增加
第37页,共37页。
谢谢聆听
4.侵犯骨骼的一些慢性关节炎的晚期病变,如色 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已经侵 犯软骨下骨,关节镜手术不能清除侵入骨骼的病变。
第14页,共37页。
拆线时间 术后3天
术后功能锻炼和负重时间 一般手术
术后第一天开始下床锻炼
半月板修补 关节固定1周
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固定1-2周
一、肩关节镜手术

一、肩关节镜手术【用物准备】1.基本用物,关节镜设备、关节镜手术器械、关节镜手动器械盒、4mm30°关节镜、肢体布类包、手术衣包、刨削刀、等离子刀。
2.—次性用物 11号刀片、切口膜、抽吸管、孔被、注射器(500mL、10mL)、无菌保护套(200cmX14cm、120cmX100cm)、3-0带针丝线、生理盐水(3000mL袋装,加肾上腺素1支),冲洗管、绷带。
3.特殊用物肩关节镜穿刺套管、牵引装置。
【手术体位】1.仰卧位取健侧卧位,向后倾25°~30°,患肢外展,使用皮肤牵引,重量为5~6kg。
2.沙滩椅位患者仰卧,躯于抬高45°,患侧肩背垫高20°,以暴露足够的消毒范围,双腘窝下垫一软枕以防患者向下滑动,对患者头、躯干、下肢做适当的支持及约束。
【手术步骤及配合】(表15-10)表15-10 肩关节镜手术手术步骤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铺单递消毒钳、纱布用碘伏消毒皮肤;协助铺单;贴切口膜;铺孔被2.连接设备1.整理摄像头数据线、导光束、刨削刀手柄线、等离子刀头、抽吸管、冲洗管路2.巡回护士检查摄像系统、灌注系统、刨削系统、射频等离子刀、连接到各设备端口3.穿刺并扩张关节腔递50mL注射器,穿刺关节腔,注入约50mL生理盐水扩张关节囊4.建立操作孔、5.检查关节腔递11号刀片切开皮肤;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套管穿刺关节腔,植入关节镜;依次探查关节腔;根据手术需要增加切口。
5.处理病变组织递髓核钳、活检钳取出游离体;刨削刀清理滑膜组织、撕裂的盂唇及一些退货病变组织;磨削头磨除骨事必赘、清理软骨、磨平锐利的骨质边缘;等离子刀切割软组织、松解粘连带6.止血、冲洗递射频等离子刀止血;冲洗关节腔,清除碎骨片;检查手术创面7.缝合切口清点器械、敷料;撤除关节镜;消毒皮肤;缝合切口;覆盖敷料;加压包扎【护理要点】1.保证有效的手术体位患者体位固定牢靠,维持有效牵引力。
(医学课件)肩关节镜技术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镜手术最常见的适应症之一,包括肩袖撕裂和肩袖 磨损等。
肩关节炎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炎,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性 关节炎等,肩关节镜手术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粘连性关节僵硬
由于外伤或手术后导致的关节僵硬,肩关节镜手术可以帮助恢复关节 活动度。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关节镜手术可以清理肩峰下滑囊,缓解疼 痛。
神经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到肩部周围的神经,导 致手臂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肌肉萎缩
术后缺乏锻炼或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 神经损伤 关节粘连 肌肉萎缩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定期换药,保持伤 口清洁干燥。
医生应熟悉肩部神经分布,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损伤神经。如发 生神经损伤,可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缓解症状。
手术禁忌症
01
02
03
04
全身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是肩关节镜手术的 绝对禁忌症,因为手术本身可
能导致感染扩散。
局部感染
局部感染是肩关节镜手术的相 对禁忌症,需要在感染控制后
再考虑手术。
严重心肺疾病
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手术风险较 高,应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
。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手术中容易 出血,应谨慎评估手术的可行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肩 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 恢复。
04
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手术优势
微创性
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 小切口进行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 术后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tabilization : • bony anatomy • surrounding muscles • capsular structures
• Arthroscopy
ANATOMY:STABILIZER
GLENOID FOSSA OF THE SCAPULA + HEAD OF THE HUMERUS LABRUM:“BUMPER”:DEEPEN AND ENLARGE THE GLENOID FOSSA
GLENOHUMERAL JOINT:
BICEPS TENDON :IS ANCHORED AT THE SUPERIOR LABRUM,A
HUMERAL HEAD DEPRESSOR
JOINT CAPSULE GLENOHUMERAL LIGAMENTS
ROTATOR CUFF MUSCLES: SUPRASPINATUS, INFRASPINATUS, SUBSCAPULARIS, AND TERES MINOR
SETUP AND PORTAL PLACEMENT
• bony surface anatomy should be outlined
• posterior, anterior, and, if necessary, lateral portal
POSTERIOR PORTAL
• :2 to 3 cm inferior and 1 cm medial to the posterolateral border of the acromion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 Rest • NSAIDS • physical therapy •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njections
SURGICAL MANAGEMENT
• A patient who has failed to respond to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continues to have symptoms consistent with his or her diagnosis is a candidate for shoulder arthroscopy.
年龄越大,不稳越少见
HISTORY
• Was it a traumatic, nontraumatic, or overuse injury? • When and how did the injury occur? • Is the patient’s complaint of pain, loss of motion, weakness, or inability to perform sport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r work? • Is there pain at rest, only with activity, or while sleeping? • Are there any neurologic symptoms?
SHOULDER PROPLEM
• <40 years old: symptoms of overuse or instability
• >age 40 years:present more commonly with rotator cuff, impingement, inflammatory, or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types of symptoms
PE
• Observation • Palpation • Passive and active ROM
• Resistive testing
• rotator cuff tear: specialized PE • Labrum : Catching, clicking, or popping
• Multidirectional instability: sulcus sign
IMAGING
• Plain radiograph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 • • • • • • • • • Degenerative arthritis Labral tear Biceps tendon pathology Adhesive capsulitis Rotator cuff tear Impingement Instability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injury or arthritis Scapulothoracic dysfunction Cervical or neurologic Infection
THIS PORTAL IS MARKED JUST LATERAL TO THE TIP OF THE CORACOID PROCESS AND INFERIOR TO THE ANTEROLATERAL ACROMIAL BORDER.
DIAGNOSTIC ARTHROSCOPY
ANTERIOR PORTAL
CARE MUST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ALL ANTERIOR PORTALS ARE LATERAL TO THE CORACOID TO AVOID DAMAGE TO THE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LOCATED MEDIAL TO THE CORACOID.
POSITIONING
• beach-chair position
• the shoulder can be freely manipulated throughout the procedure
•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 excellent visualization
PREOPERATIVE PLANNING
• Patient history and imaging studies are reviewed • appropriate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s • An examination under anesthesia is performed to assess range of motion and s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