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技术
肩关节镜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

肩关节镜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肩关节镜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肩关节的疾病和损伤。
它通过向肩关节插入一个小型摄像机和手术仪器,可以直接观察和处理肩关节内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肩关节镜的应用范围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注意事项。
一、肩关节镜的应用范围1.肩关节滑膜炎:肩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中关节滑膜受到损伤或感染。
肩关节镜可以通过清除炎症组织和病变的滑膜,帮助缓解滑膜炎症,并改善症状。
2.肩袖损伤:肩袖是由四个肌腱组成的肩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
肩袖损伤包括肌腱的撕裂、磨损或脱落。
肩关节镜可以修复肩袖损伤,包括缝合撕裂的肌腱或通过锚钉固定来固定脱落的肌腱。
3.肩袖钩:一些情况下,肩袖损伤会出现肩袖钩。
肩关节镜可以通过去除肩袖钩来解决这个问题。
4.锁骨关节炎:锁骨和肩胛骨之间的关节是锁骨关节。
锁骨关节炎会引起疼痛和肩胛骨活动受限。
通过肩关节镜,可以去除关节内的炎症和刺激因素,帮助改善症状。
5.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是指肩关节的骨头脱离正常位置。
肩关节镜可以通过修复关节囊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来减少肩关节脱位的发生。
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血液凝结功能等。
患者需要空腹入院,并遵循医生的嘱咐停止抗凝药物的使用。
2.术后镇痛: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给予镇痛药物,如止痛片或镇痛泵。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3.患肢抬高:术后,患者需要将手臂抬高,以减轻肩关节的局部水肿和疼痛。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的抬高肢体的姿势,定时更换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造成血液循环不畅。
4.手术伤口护理:术后,患者的手术伤口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护士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每日清洗伤口,更换干净的敷料,并定期更换手术缝线。
5.康复锻炼: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力量。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肌肉强化等,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第1课时:肩关节镜入路及过线打结技巧

第1课时:肩关节镜入路及过线打结技巧在第1课时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肩关节镜入路及过线打结技巧。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一主题。
以下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
一、肩关节镜概述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在肩关节周围建立几个小孔(约0.5-1厘米),将关节镜插入关节腔内,观察关节内部结构并进行手术操作。
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二、肩关节镜入路1.前上入路:在肩峰下1-2厘米处,从三角肌和冈上肌之间进入关节腔。
2.前下入路:在肩峰下2-3厘米处,从胸大肌和三角肌之间进入关节腔。
3.后入路:在肩胛骨下角附近,从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进入关节腔。
4.侧入路:在肩关节外侧,从三角肌和大圆肌之间进入关节腔。
三、过线打结技巧1.过线:在关节镜手术中,过线是指将手术线穿过关节内的特定结构。
过线时,需要使用专门的过线针或导丝。
a.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入路,将过线针插入关节腔。
b.在关节镜观察下,将过线针穿过目标结构。
c.拉出过线针,将手术线带入关节腔。
2.打结:打结是将手术线固定在关节内特定结构上的过程。
a.采用单手或双手打结法,将手术线在关节内形成结。
b.确保结牢固,避免术后滑脱。
四、注意事项1.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时,要熟悉关节内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2.过线和打结过程中,要确保手术线在关节内的张力适中,避免过度牵拉。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肩关节镜入路及过线打结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知道这3点,你就开启了肩关节镜的大门骨科基础

知道这3点,你就开启了肩关节镜的大门骨科基础近20年来,膝关节镜外科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家对关节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逐步把重点放到肩关节镜上来。
(一)器械准备肩关节镜手术的基本器械与膝关节镜外不科相同,运用4.5mm或5mm的30°关节镜,但灌注系统最好用关节压力泵,因为肩关节需要通过维持关节腔内的液压来止血,最好要用关节镜外科的液泵系统来冲洗。
如果没有液泵系统,可以运用多个3000ml的液体袋串联,悬吊于距离患者心脏1m高的水平,进行冲洗。
除了常用的创削系统各种创刀外,为了便于交换各入路,交换棒在肩关节镜手术是必需的。
(二)患者的体位患者一般选用全麻,常用的体位为侧卧位和半坐位者。
1侧卧位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
患肢必要时可进行悬吊牵引,侧卧位提供了较好的肩关节后侧入路,对于肩峰下间隙的手术来说,不需要改变体位即可方便地从关节镜手术改作开放性手术。
缺点主要是需要抬和翻转患者摆成侧卧位、可能会对盂肱关节过度牵拉从而导致神经损伤、肩关节前侧的操作受到定限制、如需作开放性的前侧盂肱关节重建,则还需重新摆体位。
侧卧位可在前臂绑包特殊牵引条,在下端放好吊环,以便连结悬重绳。
悬吊重量为4.5~6.5kg,牵引重量过重会造成不可逆性神经丛损伤。
2半坐位患者仰坐于手术台上,双下肢绑好弹力绷带,避免在手术中,产生静脉淤阻。
头侧屈70°~80°,患者头固定在头架上。
患肩要露出在手术台外,露出整个肩胛骨区,并使患肢可自由活动。
术前将喙突、肩峰、锁骨、肩锁关节等肩关节骨性标志及手术入口用记号笔标出。
后方软点为关节镜入口,前方入口在喙突前外侧。
但本体位的缺点是有时观察关节前部不方便。
(三)肩关节镜的入路肩关节镜手术准确的入路至关重要,术前应标明肩峰及外侧锁骨的解剖位置,以确定手术入路。
通常采用三个经典入路,即:后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1.后侧入路位于肩峰后外侧缘向下约1.5cm;2.外侧入路位于肩峰前侧缘向后1.5m离肩峰2~4cm处;3.前外侧入路位于前外侧肩峰边缘前方2-3cm处;4.其他附加切口可根据需要而定。
肩关节镜技术PPT课件

• 首先建立后侧入路后,建立其他入路 • 皮肤切口前用腰穿针确定适当的进入角度 • 交换棒在定位针的旁边向下走行 • 交换棒上套上鞘管
11
• A:后侧入路 • B:前侧入路 • C:前上外侧入路 • D:Port of Wilmington 入路 • E:后外侧入路 • F:5点钟入路
7
患者的体位
• 2.半坐位:患者仰坐于手术台上,头侧屈70 º~80 º,患者头固定在头架上。患肩要露出在 手术台外,露出整个肩胛骨区,并使患肢可自由 活动。
• 本方法的优点是如需改做切开手术,不需另行换 位置和铺巾,而且术中所观察到的关节内解剖位 置,如日常所见方位相符。
• 但本体位的缺点是有时观察关节前部不方便,这 是由于对上肢没有足够的牵引所致。
12
• 后入路:
• 肩关节镜从创建后入路开始。经该入路将关节镜插入到 肩关节内和肩峰下间隙。
• 典型后入路大约设置在距肩峰后外侧向下2cm向内1cm 处。也有采用标记下3cm、内侧lcm的,此处是个软的 空隙,刚好在冈下肌与小圆肌之间。
• 保证后入路正确设置的方法还包括术者用手术肩同侧的 手触摸骨标志,将中指置于喙突上,食指直接置于肩锁 关节后与肩胛冈前之间的窝内。然后用拇指感觉“软点 ”,这是冈下肌和小圆肌群之间的肌间隙。
• 可用等离子射频汽化仪,进行有效的 止血。
• 可用肩关节灌注系统调整关节内压力 及流速等
4
肩关节镜外科的手术准备
• 器械准备 • 基本器械可与膝关节镜外科相同,但灌水系统最
好用泵,因为肩关节不能上止血带,所以要维持 通过关节腔内的液压来止血。如实在没有泵,那 么要用4个3000ml液体袋串连,悬吊于距患者 心脏lm高水平,进行冲洗。 • 除了常用的刨削系统各种刨刀及球锉外,等离子 系统是不能缺少的。因为它既能切割又能止血, 是肩关节外科所必需的器械。
(医学课件)肩关节镜技术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镜手术最常见的适应症之一,包括肩袖撕裂和肩袖 磨损等。
肩关节炎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炎,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性 关节炎等,肩关节镜手术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粘连性关节僵硬
由于外伤或手术后导致的关节僵硬,肩关节镜手术可以帮助恢复关节 活动度。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关节镜手术可以清理肩峰下滑囊,缓解疼 痛。
神经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到肩部周围的神经,导 致手臂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肌肉萎缩
术后缺乏锻炼或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 神经损伤 关节粘连 肌肉萎缩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定期换药,保持伤 口清洁干燥。
医生应熟悉肩部神经分布,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损伤神经。如发 生神经损伤,可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缓解症状。
手术禁忌症
01
02
03
04
全身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是肩关节镜手术的 绝对禁忌症,因为手术本身可
能导致感染扩散。
局部感染
局部感染是肩关节镜手术的相 对禁忌症,需要在感染控制后
再考虑手术。
严重心肺疾病
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手术风险较 高,应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
。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手术中容易 出血,应谨慎评估手术的可行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肩 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 恢复。
04
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手术优势
微创性
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 小切口进行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 术后疼痛。
肩关节镜技术

肩关节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肩周炎患者可采用消炎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以减轻疼痛症状。
消炎止痛
采用物理治疗如热疗、冷疗、电疗等,以缓解肩周炎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物理治疗
肩周炎患者需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硬。
钙盐沉积在肩袖肌腱内,引起疼痛和活动障碍,关节镜下可清理钙化灶,缓解症状。
适应症
肱二头肌肌腱损伤
肩关节炎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
冻结肩
01
02
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时不宜进行关节镜手术,以免加重感染或引起关节内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手术中易发生出血,不易止血,不宜进行关节镜手术。
肩胛盂骨折
肩胛盂骨折为关节内骨折,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下无法完成复位固定,不宜进行关节镜手术。
创口小
由于创口小,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时间相对较快。
恢复时间快
肩关节镜技术可以对肩部进行直观探查,对肩袖损伤、盂唇撕裂等疾病的诊断准确度高。
诊断准确度高
适用人群与指征
适用于年龄在50岁以下的肩袖损伤、盂唇撕裂、肱二头肌腱炎等肩部疾病患者。
对于盂唇撕裂患者,关节镜下修复可以促进盂唇愈合,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遵循医生建议
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破裂或关节再次受伤。
避免剧烈运动
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休息
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合理安排饮食
06
肩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导航和可视化技术的改进
(医学课件)肩关节镜技术

肩关节镜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ontents
肩关节镜技术概述肩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肩关节镜手术的术式及步骤肩关节镜手术后的康复及护理肩关节镜技术的临床效果及评估肩关节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肩关节镜技术概述
肩关节镜技术是一种使用内窥镜对肩关节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微创技术。
肩关节镜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1
继续研究和探索如何减少肩关节镜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肩关节镜技术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02
积极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为肩关节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教育和培训
03
加强肩关节镜技术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医生对这一技术的掌握程度和规范化应用。同时,关注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的保护,避免因长时间手术而导致的职业病。
肩关节镜手术后的康复计划
肩关节镜手术后的日常护理
肩关节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感染
神经损伤
关节粘连
肌肉萎缩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神经,导致感觉或运动障碍,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
术后未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可能导致关节粘连,需及时就医,进行松解治疗。
将肩关节镜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有机结合,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生物信息学等,拓展其应用范围和影响力。
肩关节镜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化基础研究
加强对肩关节镜技术的病理生理机制、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02
技术创新与优化
肩关节镜基础PPT

肩峰撞击症
肩峰撞击症是由于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摩擦或碰撞引起的,表现为肩部疼痛、活 动受限和夜间痛等症状。
肩峰撞击症通常是由于肩部结构异常或姿势不良引起的,通过肩关节镜手术可以 调整关节结构、减轻撞击并缓解症状。
肩关节不稳
肩关节不稳是指肩关节在活动时出现不稳定的感觉或明显的 晃动,可能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肩ts
目录
• 肩关节镜概述 • 肩关节解剖结构 • 肩关节镜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 肩关节镜手术操作流程 • 肩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 肩关节镜手术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01
肩关节镜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肩关节镜是一种用于检查、诊断和治 疗肩关节疾病的内窥镜技术。
预防血管损伤需要熟悉解剖结构,避免误伤血管;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需要在手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 恢复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06
肩关节镜手术的未来发展与研究 方向
新型手术器械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手术器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手术器械如微型 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将被应用于肩关节 镜手术中,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04
肩关节镜手术操作流程
手术前准备
诊断与评估
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医生的体格检查,对患者 的肩关节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 定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过程、术后康复等内容,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
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液检 查、心电图等,确保患者身体状 况适合手术。同时,进行术前的 皮肤准备、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措 施。
肩关节不稳可能是由于创伤、韧带松弛或肌肉力量不平衡引 起的。肩关节镜手术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韧带、加强肌肉力 量并提高关节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镜手术目录
• 肩袖损伤 • 肩胛下肌损伤 • 肩锁关节病变
–肩关节骨性关节炎
• 后方骨化与缺损 (Bennett lesion)
• 粘连性关节炎
31
肩痛
1.排名第三, 仅次于腰背痛和颈痛
2.撞击综合征为肩痛第一原因与诊断
1. 肩关节镜的学习,从治疗撞击综合症 开始
32
肩峰撞击综合征
• 病因
•1.评估:
• L型 • U型
•2.松解:彻底,保证能 复位 •3.固定:复位到外侧的 销售什么? 骨床上
ELITE™ Premium Gold Set ELITE Premium Graspers
5 cm
5 cm 25 cm²
Source: Smith & Nephew
“理想的”肩袖修复
• 获得良好的起始固定强度
锚钉插入指南
1. 撕裂处每隔1cm使用1枚锚钉 2. 目的是复位,锚钉的位置随你选择 3. 建议的内排锚钉位置:肱骨关软骨边缘
岗上肌附丽
岗下肌附丽
Source: Interactive Shoulder, Primal Pictures
切开手术
关节镜手术成功的根本
• 充分显露损伤部位 • 能轻松于损伤部位的前后部操作
固定钉附加入路
The circle shows the location of the accessory anterior portal for anchor insertion.
插入固定物
Click on Image to Stop/Start
缝合打结
缝合完成观察缝合情况
Click on Image to Stop/Start
• 力弱
–外旋功能受限大于内旋
• 当出现肩袖损伤时,疼痛加重为持续性,夜间疼痛明显 ,力弱明显,活动度明显下降 34
肩峰下解剖
前 后 由以下骨骼组成:
• 肩峰 • 锁骨 • 喙突
以及以下韧带:
• 肩峰-锁骨韧带 • 喙突-肩峰韧带 • 喙突-锁骨韧带
左肩-外侧
该弓的功能(配合其他韧带)是防止肱骨头 的向前移动
喙肩韧带
喙肩韧带切断时的出血
不同入路的不同观察效果
后外侧入路观察
外侧入路观察
不同入路的不同观察效果
巨大撕裂单排缝合
巨大撕裂的缝合
仔细探查囊起处
单排还是双排?
• 肩袖及骨组织的条 件 • 设备条件 • 技术条件 • 经济条件
• 肩胛上肌 -附着于小结节 • 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 - 附着于大结节
– 最外层的肌肉是三角肌
肩关节外侧观
肩峰
滑囊
岗上肌
喙突 后盂唇
岗下肌 前方 肩胛下肌 后方
小圆肌
下方
肩袖功能: 提供稳定- 将肱骨头固定于肩盂和盂唇形成的陷窝内
肩袖功能
肩胛下肌和冈下肌形成的 压力将肱骨头维持在盂窝 的中心
Double-row Double-rim Repair
肩峰下间隙手术注意点
撞击的部位
1. 手术前一定要标记。 2. 撞击的部位一定以前外侧为主。 3. 清理的部位当然也是以前外侧为主。
入路深, 位于滑囊下方
滑囊清理
一定要有撞击表现
并发肩周炎的病例
关节腔隙狭小,探查困难。 在肩关节镜手术早期不建议尝试单 纯的肩周炎镜下松解手术。
Neer 撞击症
• 患肢手搭对侧肩上, 缓缓上抬肘关节,使 肩关节前曲。 - 大转子撞击肩 峰 • 90度疼痛为阳性 • 80度时,再内旋,出 现疼痛,撞击加强症 阳性
Hawkins and Kennedy撞击症
• 前屈90度,然后内 旋,使冈上肌撞击 喙肩韧带.
冈上肌管X-片
• Rockwood tilt view, 30degree足侧倾斜 30度 • Outlets view, Y 片,站立,胸部 和片盒(或探测 器)呈60度,中 心线对准肩锁关 节,并向足侧倾 斜15度
40
撞击综合征不等于肩袖撕裂
体格检查时阳性体征: • 撞击综合征以疼痛为主。 • 肩袖撕裂以无力为主。
肩周炎?
封闭
1. 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 2. 如果其他方法止痛不明显,可用封 闭治疗。 3. 其中可能包含激素,糖尿病等患者 慎用。 4. 激素的消炎作用可维持2周以上。
手术治疗
• 保守治疗无效(3个月) • 年轻患者 • 功能要求
肩关节镜技术
卢冰
肩关节基础解剖 介绍
肩关节解剖
•介绍
– 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 节 – 球窝关节 – 解剖层次
• 骨骼
• 韧带 (关节囊) • 肩袖的肌肉和肌腱
• 三角肌
• 皮肤
肩部骨骼解剖
•骨骼
– 2个主要关节
• 盂肱关节:肱骨和肩胛盂 • 肩锁关节:肩峰和锁骨
– 肱骨头 – 与肩胛盂形成关节
• 大小结节 – 肩袖附着 • 结节间沟 – 肱二头肌长头腱 • 关节软骨 - “透明软骨” – 有弹性,可压缩和无血供的 – 吸收能量,抗压缩应力和剪应 力 (分担载荷) – 满足滑动
35
肩峰下撞击综合症
• 冈上肌/冈下肌肌腱撞击 肩峰或喙突-肩峰韧带
36
肩峰的类型
• I型 指的是相对较平的形状,肩峰较直,前缘 在上方较为远离肩袖 • II型 形状比I型长,略呈曲线形,前缘有些向 下,与关节盂呈同心圆 • 钩型或III型 指的是肩峰有着明显的向下曲度 37 ,其长度达到或超过关节盂的顶点
要求有良好的入路、充分地控制出血
出血控制
• 控制血压
(100mmHg左右)
• 射频气化止血 • 灌注泵 • 灌注液中加入 肾上腺素
(每3000ml盐水1支 副肾)
喙肩韧带切断
肩袖撕裂的分型
显露撕裂口
关节侧-正常
关节侧-肩袖撕裂
滑囊侧-肩袖撕裂
显露撕裂口、清理
观察撕裂口的复位情况
Click on Image to Stop/Start
肩峰成型、喙肩韧带切断
肩峰成型
肩峰成型
谢谢!
肩袖损伤入路
肩袖入路
• Neviaser 入路
肩袖病灶
肩袖
肩袖退变
肱骨头
肩袖
U型撕裂
Source: Interactive Shoulder, Primal Pictures
肱骨头
Source: Smith & Nephew
肩袖修复指南
前方
后方后方观肩锁韧带肩峰 锁骨后方关节囊下盂肱韧带后束
肩胛骨
腋袋
后方观
有关节囊的解剖
肱二头肌腱
下盂肱韧带后束
腋袋
肩外侧观
后关节囊
肩峰
喙突 大结节 肱二头肌腱
上盂肱韧带 中盂肱韧带 下盂肱韧带
后关节囊
盂窝
盂唇 前方
后方
盂唇作用类似护栏!
轻度凹陷
肩盂的凹陷
+ 50%
完整的盂唇可以增加肩盂凹陷深度的50%!
– 关节囊 – 提供稳定性
• 增厚部分形成盂肱韧带 • 松弛的关节囊满足了无限制的广泛活动度 • 关节囊紧张时可防止脱位或半脱位
前方观
带有关节囊组织的解剖
肩锁关节韧带 喙肩韧带 喙锁韧带
肱二头肌腱长头
上盂肱韧带/SGHL 中盂肱韧带/MGHL 下盂肱韧带/IGHL 腋袋
外侧观
肩锁关节 喙肩韧带
喙锁韧带
肩部运动
•肩袖
•冈上肌 -外展和外旋
•冈下肌 -外旋
•小圆肌 -外旋
•肩胛下肌 -内旋
•三角肌 -外展
肩袖 – 关节镜下观
Rotator Cuff
Humeral Head
•关节镜手术和切开手术的主要区别 • 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手术视野 •任何手术,出血都会妨碍观察。 •肩关节镜手术,一根微小的毛细血管可能 会使视野血红一片。 • 这根血管流入肩关节内的血液是病 人的血压、关节内或肩峰下压力和液体流速 平衡的结果。 •获得清晰的视野:
• 肩峰的形状 • 肩峰下间隙狭窄导致的直接撞击 • 重复举肩运动 • 肩峰下滑膜炎 • 喙肩韧带肥厚 • 肩袖损伤引起的撞击症状
• 加重因素:肩关节松驰,炎症
撞击症状
• 肩周弥漫性疼痛,肩峰下间隙压痛
• 活动受限
- 将手臂前举或侧举时出现疼痛 - 睡觉面向患侧时感到疼痛 - 摸后裤袋时感到剧烈疼痛
肩关节稳定
盂唇维持肩盂深度和稳定性 (对肱骨头产生吸盘样机制)
肩袖前方观
肱二头肌腱
岗上肌 岗下肌 肩胛下肌 (附着于小结节) 大结节
肩袖外侧观
前方 后方
岗上肌
肩胛下肌
岗下肌
小圆肌
肩袖后方观
岗上肌
岗下肌
小圆肌
肩袖解 剖
•肩袖肌腱/肌肉
– 肌腱-肌肉到骨的止点 – 肩袖-肩部深层的肌腱和肌 肉
骨骼外侧观
前方 后方
锁骨 肩峰
喙突
大结节
后方观
肩峰 喙突 关节软骨 锁骨
大结节
盂窝
盂唇
肩关节韧带 解剖
•韧带
– 韧带 – 软组织 – 连接骨与骨
– 关节囊的3个韧带
• 上盂肱韧带、中盂肱韧带、下盂肱韧带复合体
– 稳定肩锁关节的3个韧带
• 喙肩韧带, 喙锁韧带,肩锁韧带
肩部韧带解剖
•韧带(续)
• 肩袖与骨之间的空隙尽可能缩小
• 术后保持机械稳定性 • “愈合区”的生物学环境优良
锚钉指南
1. 撕裂处每隔1cm使用1枚锚钉 2. 目的是复位,锚钉的位置随你选择 3. 建议的内排锚钉位置:肱骨关软骨 边缘
岗上肌 40 x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