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风格类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鉴赏语言+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鉴赏语言+课件
诗词鉴赏之鉴赏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
炼字 炼句 品析诗歌语言风格
炼字
指鉴赏诗词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 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指诗词中的动词、 形容词、色彩词、数量词、叠词、虚词等。
所炼之字的含义,使用的艺术手法、实现的艺术效果及 蕴含的思想情感是共同的赏析重点。
一、动词 活用、多义性
③以蜀道之难反衬自己随节度使入川平叛而不觉其难的豪情, 与对节度使知遇之恩的感激。
炼句
赏析诗句题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 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进行考查, 有时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解题难度较大。 但若题干中有评论性语言,则会对答案内容及角度进行聚焦。
①解释句中关键词及句意。 ②如有特别关键传神的字,则炼字。 ③有典型人物、事物形象则分析形象特点。 ④从该句的语言风格特点、艺术技巧及效果、结构作用等角度分析。 ⑤点明该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不要都答,但都要想。
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鉴赏语言风格
我们在鉴赏诗歌语言风格时,要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 专用词汇。
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沉 郁顿挫、浑厚雄壮、辞藻华丽、华美绚丽、委婉含蓄、明 快浅显、明白如话、朴实无华、简洁洗练、明白晓畅等。
四、叠词
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加强感情的表达效
果。模拟声音,生动形象,身临其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答案: 七组十四个叠字,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
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 基调。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加强韵律感。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语言风格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语言风格
诗特色)。诗歌通过(xx)的描写(刻 画、运用),写出 了(体现了)(xx)(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xx)的情感。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凝重肃穆而又慷慨激昂。(点明 特色)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 夜景图,一个“满”字,将阴沉肃杀的战前气氛烘托 得非常浓重。后两句写奋力出击,全歼敌军,诗中的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表现了主将果 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具体分析)洋溢着边 防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表达情 感)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 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风格的涵义。 2、复习常见诗歌语言风格,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 基本方法。
3、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 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4、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
①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 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 冲淡自然。 ②含蓄: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 语:含蓄隽永、委婉含蓄。 ③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 致、淡雅自然。 ④ 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 丽、绚丽飘逸。
方法指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第一、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题目及答案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题目及答案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高考真题1、19全国卷3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de)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de)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de)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de)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de)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de)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1).B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2)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de)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能力.古代诗歌语言(de)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de),有(de)清新,有(de)古朴.有(de)诗绚丽多彩,有(de)诗却质朴无华.有(de)诗语言明朗,有(de)却含蓄,言此意彼.有(de)诗平易近人,有(de)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de)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de)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de)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de)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de)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de)意志和乐观(de)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de)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de)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de)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de)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de)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de)色彩和简洁(de)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de)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de)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de)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de)听觉写出农民劳动(de)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de)人物不同(de)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de)真髓.2、18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2).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这首词(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词(de)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de)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de)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de)江山美景都是作诗(de)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D.词(de)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de)情景,表达对友谊(de)珍惜与赞美.(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de)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de)理解.(6分)答案:(1).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de)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2)第一点(2分):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de)词风中有温婉细腻(de)情感抒发.第二点(2分):“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de)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de)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de)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de)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de)豪放之风.第三点(2分):“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de)感受,对朋友浓浓(de)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de)温情.写作背景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de)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de)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翻译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de)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de)丰姿,赤壁(de)激浪,襄阳(de)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1]。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的风格一、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二、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常见的语言风格有:1.平淡: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之语言风格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之语言风格

(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注释】堪数:不堪一数,言溪里鱼儿已寥寥无几。 听:听任,允许 。一缕:即指白鹭顶部的白色羽毛。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注释】堪数:不堪一数,言溪里鱼儿已寥寥无几。 听:听任,允许 。一缕:即指白鹭顶部的白色羽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更变态的问法:
1、这首诗不同于以往李清照的风格,请简要分析。 2、李渔《闲情偶记》评价词作“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 俗”,本词如何体现典雅的特点? 3、《文心雕龙》评价嵇康、阮籍诗歌“嵇志清远,阮旨遥 深”,这两首诗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 4、《沧浪诗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5、都说王夫之此诗颇有老杜诗风,请简要分析。 6、本诗被评价为颇有太白遗风,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7、【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8、怎样理解这首诗整体豪放风格? 9、这首诗具有民歌特色,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回答时应注意: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 1.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 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 • 2.做出准确判断: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一般而言,对 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 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总之,第一问回答要 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3.结合原文分析: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 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空 洞说教。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直入分析, 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 • 每一问都有赋分值,一般说来,第一问给1-2分,若只 回答第一问而没展开阐述,一般不给分;第二问给4-5 分。因此回答既要紧扣原文,又要照应题干要求。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例、请分析《春怨》一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 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江苏省黄桥中学2012高三语文复 习课件: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风 格类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语文 组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一)诗眼炼字类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手法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
古诗中常见语言风格的特点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 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 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 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 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 的诗,李煜的词。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 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1: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 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
参考答案 病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 “吹”字有唤醒之意,它使春风显得特别多情, 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 风而发梦。“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 唤起游子的乡思并且特意殷勤吹送诗人的乡梦, 春风,是梦吗?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 为乡梦作伴引路;“逐”有急切的意味,拟人的 病因之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手法,不仅写出了思乡之切,而且一个“逐”字 还使乡梦由无形变有形,具体形象可感。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 〖示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6分) • 春 兴 武元衡 •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题春晚 周敦颐 •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 ⑴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暮春之景,表现情感是否相同?并请说出理 由.(3分) • 答案应该这样组织: • 首先回答:不相同。 • 然后回答:《春兴》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 • 《题春晚》抒发的是静而不寂的闲适之情。 • 最后解释:《春兴》借助于落尽残花,四处飘泊的黄莺的景象透 露出美好春景将逝,而此时的作者正漂泊流转在外,自然而然地 勾起了思乡之情。 • 《题春晚》中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富有 生意,和谐的画面,而此时的诗人正在吟风弄月,全诗充满着静 而不寂的闲适之情。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 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 乐府诗。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 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 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 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 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 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 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现场答案】 答案① “带”字可以把“老鹤”拟人化,老鹤好像是为了带钟声 而南飞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老鹤的活泼,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静 中带动,使诗更加传神。 答案② 诗人在峰中远望,青山、江水重重叠叠,归帆片片,老鹤 南飞似乎把钟声带至海幢寺,“带”字运用拟人化手法,形象生动, 让人更易融入其境,表现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 答案③ “带”的意思是“带领”。傍晚时分,万物开始归家,在 平静的江面上,泛着归来的孤舟,空中飞着的南去的老鹤,傍晚时 分的钟声徐徐飘来,作者的思乡思亲的愁绪正好寄托于老鹤远去。 “带”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离愁绵绵,把这感觉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也提升了诗的灵性。 【评 判】 答案①符合答案要求,得4分; 答案②对手法的理解比较准 确,但是语言不够简洁,“表现作者 对其的喜爱之情”也不合适,得3 分; 答案③更像扩展语句,没有回答手法,情感把握也不够准确,得1 分。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
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 步骤一 )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
的关键。

• ㈢语言风格特色类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 提问方式: •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 艺术。 • 解题格式: • 语言风格+举例分析+表达作用 • 答题步骤: •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常见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 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 约……
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
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例、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 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 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 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 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 〖分析及答案〗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 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 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 者要表达的情感。 • 答案参考: • (1)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借状写 秋景来抒发感情。 • (2)不同点: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 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 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 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 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 答案参考: •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 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步骤一)诗由 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 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 “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 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 情” (步骤二) 。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 步骤一 ) 。离 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 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解题格式
• 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 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 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为什么?
• 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 二、比较评价题型 •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 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 〖示例〗1 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 • 【越调】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 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 载我在潇湘画里。 •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 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