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辅导】文言断句十法.doc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考语文辅导:文言断句十法

高考语文辅导:文言断句十法

高考语文辅导:文言断句十法高考语文辅导:高考语文辅导:文言断句十法1.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2.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

如为下面一段文言断句: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史记·留侯世家》)这段文言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当自得其便了。

3.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4.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如《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里的“师”与“师”就是前后相承的,这之间就可断句。

5.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

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

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比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6.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

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7.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8.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扁鹊见蔡桓公》、《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就有很多反复句。

9.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导读:文言文的学习其实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我们掌握好技巧就行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懂得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共五个)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共五个)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一、明(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

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重庆卷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所选语段不长,有故事性或分析评论,可能涉及文史哲知识;断句三分,一般六处,对选文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断句,只用斜线(/)断开,不加标点。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文言断句方法

文言断句方法

文言断句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古代书籍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意所作的停顿,或在古书上按停顿加的圈点,就叫“断句”。

读一篇文言文,应该先通读这篇文章,大体上弄清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思考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结构,它属于什么文体等,然后再来给文章断句。

那么应该怎样断句呢?1、根据标志性的词断句文言文中的对话常用“曰”“云”等字,根据这些标志性的词去断句,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

2、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大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常用夫、盖、故、然、而、则、岂、然则、嗟夫、若夫等语气词;句末常用者、也、矣、乎、哉、耶、耳、焉等语气词。

3、根据语法结构、句式结构断句文言文中有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孰与……乎”、“为……所……”、“受……于……”、“……见……于”、“其……乎”、“何……为”、“不……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4、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断句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互文句、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些句子的特点断句,一般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可以断开几处的效果。

5、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根据这个特点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断句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地理、历法、官职、姓名、称呼等,多了解这些知识,对断句大有帮助。

7、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大部分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大多使用前后相承的句子,据此也能恰当地断句。

8、根据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断句文言文常常采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

掌握了这种写法的特点,对断句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根据词性、语序断句1、发语词领句断句。

常用发语词:盖、夫、且夫、今夫等。

2、时间词语领句断句常见的表时间的词语:是时、昔者、日者、既一、既而、向者、俄而(俄顷)、方今、有顷(顷之、顷间)、乃今(乃今而后、而今而后)等。

3、复音虚词领句断句常用于句首的复音虚词:岂唯(岂独、岂特)、然则、故夫、大抵、得无(得毋)、何为(何谓、胡为、曷为、奚为)、何以、何其、何必、何不(胡不)、何乃、未必、无乃.4、谦辞领句断句常见的谦辞:下官、窃、寡人、孤、仆、愚、妾、贱妾、婢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辅导】文言断句十法
高考语文复习重在掌握知识点,掌握好了知识点大家就能在考试的时候轻松的作答,为了帮助大家做好高考语文知识点的复习,下面为大家带来【2017年高考语文辅导】文言断句十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1.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2.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

如为下面一段文言断句: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史记留侯世家》)
这段文言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当自得其便了。

3.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4.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
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如《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里的师与师就是前后相承的,这之间就可断句。

5.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

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

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比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6.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
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

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7.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
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8.根据反复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扁鹊见蔡桓公》、《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就有很多反复句。

9.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
词:
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帮助断句。

10.借助误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科、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为大家带来了【2017年高考语文辅导】文言断句十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这些内容,将为大家带来各科知识辅导内容,希望大家及时查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