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
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以下是关于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的一些知识:
1. 了解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它们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早期发现和干预:精神病通常有早期症状,例如情绪波动或睡眠问题。
及早发现和干预可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 维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良好的心理健康对预防精神病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定期锻炼身体、保持社交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来维持心理健康。
4. 消除社会偏见:由于对精神病的误解和社会偏见,患者常常面临歧视和排斥。
我们应该加强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知,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并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
5. 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病患者不仅需要医疗治疗,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接受他们的感受和愿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6.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但患者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鼓励他们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如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等合作,接受适当的治疗。
总之,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应该加强对精神病的认知、重视心理健康、消除社会偏见,并提倡早期发现和干预。
同时,支持
患者寻求专业帮助,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病的10个特征

精神病的10个特征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能力。
下面列出了精神病患者常见的10个特征,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一类疾病。
1.幻觉:精神病患者常常会有幻觉,即对现实世界的错误感知。
他们
可能听到、看到或感觉到不存在的事物。
2.妄想:患有精神病的人往往会产生妄想,即不合逻辑或完全错误的
信念。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被监视或迫害。
3.混乱的思维: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可能变得混乱,表现为思维内容和
思维形式的不连贯。
4.情绪波动:患有精神病的人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包括极端的快乐、
悲伤、愤怒等情绪。
5.社交障碍:精神病患者常常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可能
会表现出孤立、冷漠或过度亢奋。
6.自我忽视:他们可能丧失对自己外貌、健康和卫生的关注,表现出
自我忽视的行为。
7.行为异常: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可能变得古怪或极端,他们可能出现
自伤、攻击性或反社会行为。
8.注意力不集中:患有精神病的人可能无法集中注意力,表现为无法
完成任务、易受干扰等症状。
9.睡眠障碍:精神病患者的睡眠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表现为失眠、噩
梦或睡眠过多等问题。
10.自我意识丧失:他们可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产生错觉,丧失与现实
的连接,出现自我意识不清晰的症状。
以上是精神病患者常见的10个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
所不同。
如果发现周围有人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就医并获得专业诊断和治疗。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有什么区别?

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有什么区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体疾病似乎是更严重的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治疗。
相比之下,精神疾病被认为是一种不那么常见或严重的问题。
但是,事实上,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之间的不同之处。
1. 症状身体疾病通常涉及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或不适,例如头痛、腰痛等等。
而精神疾病则涉及到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感到沮丧、焦虑或恐惧,或者经历幻觉、妄想和其他行为异常。
2. 诊断与身体疾病不同,诊断精神疾病往往更加困难。
这是因为诊断常基于对患者行为和表现的观察。
这与通过血液或其他生物指标来确认身体疾病的检测方式不同。
3. 治疗治疗身体疾病通常涉及药物和/或手术的使用。
然而,治疗精神疾病则常常是复杂的心理治疗过程。
很多时候,药物也是必需的一部分治疗方案。
4. 社会影响很多时候,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歧视要比对身体疾病的歧视更加普遍。
这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患者在工作场所和社交场合遭受歧视。
5. 预防与身体疾病不同,精神疾病的预防可能就意味着较小的调整,例如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关注你的心理健康,学习正确的压力管理技能,增强你的社交支持系统等等。
结论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之间的不同之处。
尽管它们在本质上不同,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疾病都是一种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因此,理解和学习如何应对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你了解什么是精神疾病认识常见的精神障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分类:包括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Fra bibliotek焦虑症、强迫症 等
症状:包括幻觉、 妄想、思维混乱、
情绪波动、行为 异常等
治疗:包括药物 治疗、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常见类型
抑郁症:情绪低 落,兴趣减退,
悲观消极
焦虑症:紧张不 安,恐惧担忧,
心慌气短
精神分裂症:思 维混乱,幻觉妄
想,行为异常
精神疾病与常见精 神障碍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精神疾病概述 02 常见的精神障碍 03 精神障碍的症状与表现 04 精神障碍的成因与影响因素 05 精神障碍的治疗与康复
06 如何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
精神疾病概述
第一章
定义与分类
精神疾病:指影 响个体思维、情 感、行为等心理
活动的疾病
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心 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 自我调节相结合
精神分裂症
病因:遗传、环境、心理因 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症状:幻觉、妄想、思维混 乱、行为异常等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
预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预后较好,但需长期坚持治 疗
精神障碍的症状与表现
突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理因素
压力:工作、生 活、学习等方面 的压力可能导致
精神障碍
性格:内向、敏 感、多疑等性格 特点可能增加精
神障碍的风险
认知:消极认知、 不合理信念可能 导致精神障碍
应对方式:不良 的应对方式,如 逃避、自责等, 可能加重精神障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精神疾病得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 1、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不连贯 病理性赘述 思维中断 思维插入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强迫观念
第三节 精神疾病得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 2、思维逻辑障碍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语词新作 3、妄想(delusion)
病理性得歪曲信念,指一个人所独有得与自身密 切相关得坚信不疑得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得 纠正
1. 大脑结构得改变 2. 脑血管疾病所致 3. 脑外伤所致 4. 颅脑占位位病变 5. 颅内感染 6. 脑代谢或生化病变 7. 病因不明即“功能性精神病”
第三节 精神疾病得症状学
一、概述 (二)精神症状得特点及其在诊断中得地位 特点: 1. 症状得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符 2. 症状得出现不受主观意识得控制 3. 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得社会功能损害
第二节 精神疾病得诊断分类学
常用得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有 1. 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十版) 2. DSM-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3. CCMD-Ⅲ(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
第三节 精神疾病得症状学
一、概述 (一)精神症状得本质
就是异常得精神活动,大脑功能障碍得表现
第三节 精神疾病得症状学
一、概述 (二)精神症状得特点及其在诊断中得地位 依据症状作出诊断 1. 就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及哪些症状 2. 症状得强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得影响 3. 症状之间得关系、鉴别 4. 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等
第三节 精神疾病得症状学
二、认知障碍 (一)感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 1、感觉障碍(disorder of sensation) ① 感觉过敏 ② 感觉减退 ③ 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disorder of perception) ① 错觉 ② 幻觉
精神疾病的名词解释

精神疾病的名词解释
精神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涉及到思维、情感、感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精神疾病的种类很多,包括但不限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但都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精神疾病的病因复杂,可能涉及到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治疗方法也因疾病的种类和病情而异,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社会的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疾病的社会偏见和歧视

精神疾病的社会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但却备受歧视的健康问题。
这种偏见和歧视源于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对患者的不公正看法,这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困扰,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社会偏见和歧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一、精神疾病的社会偏见和歧视的表现1.1 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他们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可怕、不可治愈的病痛。
这种误解导致了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畏惧和孤立,使得他们更加难以融入社会。
1.2 媒体对精神疾病的不准确描绘媒体在报道精神疾病时往往夸大其病情和危害性,这使得公众对精神疾病有了更加负面的印象。
这种片面的报道忽略了患者的复杂性和患者恢复的可能性,加剧了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
1.3 工作场所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在一些企业和机构中,患有精神疾病的员工面临着被解雇、被降职和被辞退的风险。
这种就业歧视不仅限制了患者的自我发展,也造成了全社会的资源浪费。
二、精神疾病的社会偏见和歧视带来的影响2.1 健康问题的忽视由于担心被贴上“疯子”或者“患者”的标签,许多人不敢寻求精神健康帮助。
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及时获得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疾病的恶化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出现。
2.2 自我价值感受的削弱社会的偏见和歧视给精神疾病患者带来了沮丧和自卑感。
他们可能因为担心被他人歧视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这就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并且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2.3 社会和经济成本的增加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使用这些患者的治疗费用、失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负面影响带来的成本都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解决精神疾病社会偏见和歧视的建议3.1 促进公众教育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组织等,向公众传播有关精神疾病的正确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去除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和误解,减少偏见和歧视的存在。
3.2 改善媒体报道媒体应该更加准确地报道精神疾病,并强调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力。
各种精神疾病简介

各种精神症状的辨识
•正常 •一般疾病、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分类 •各种精神疾病及症状简介
一般疾病的概念
•一个人手臂疼痛,是否有病? •因昨天去打了很久的球,是否有病? •超音波发现有肿瘤,是否有病?
精神疾病的概念
•一个人肚子疼痛去奇美医院看诊,检查 皆没问题,但仍担心自己肚子有问题, 是否有病?
物质依赖(substance dependence)
• (criteria:12ms., 3items) • 耐受性 • 戒断 • 量大时间长 • 想戒但戒不掉 • 花许多时间在取得、使用或恢复 • 放弃或减少社会、工作等活动 • 明知有害仍继续使用
物质滥用(substance abuse)
• (criteria: 12ms., 1 item) • 功能角色丧失 • 造成身体伤害 • 相关法律问题 • 社交、人际关系受影响,但仍使用
•好发于15~30岁 •在智能不足者中约占2%~3%
精神分裂症
诊断 靠临床症状与病史:
(1) 妄想 (2) 幻觉 (3) 语无伦次 (4) 错乱(怪异)行为 (5) 情感(表情)呆滞/怪异 – 负向症状
自我照顾/社交/职业功能退化 病程超过六个月
治疗
•药物治疗(抗精神药物)有60%-70%者可 达显著疗效,所以目前治疗上以长期用 药物治疗为主
率投资、性行为随便
躁症
严重者--容易有易怒乃至暴力攻击行为、 甚至出现幻听、妄想、及语无伦次
*持续至少一周以上 *严重到使日常生活功能或人际社交的活动
几乎完全中断
治疗
•以锂盐及抗癫痫药物为主 •锂盐可达百分之七十左右预防发病效果
•约近一半的病人会终身反复发病,但能维 持平日的人际关系及功能;约有三分之一 的病人,会长期呈现残余症状及功能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 Behavior Is Abnormal?
• 精神疾病(psychological disorder)的定义
– 个人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行为或者心理症状, 此行为或症状与目前的困扰或障碍有关,或者 提高了死亡、痛苦、障碍或失去重大自由的风 险 – 此症状并非对特定事件所产生之预期、文化认 可的反应 – 此症状并非对特定状况的故意反应
3. 第三轴向:生理疾病与状况
4. 第四轴向:心理社会压力的严重性
– –
5. 第五轴向:个人的整体适应程度
A Multiaxial Diagnosis
• Thomas
1. 2. 3. 4. 5. 第一轴向:焦虑症、学习技能障碍 第二轴向:妄想型性格违常 第三轴向:轻微头痛 第四轴向:生活压力严重 第五轴向:55分
3. 认知解释:强调思考和归因的错误
• 忧郁者的五种思考错误
a) b) c) d) 妄加推论:没有支持证据而骤下结论 断章取义:只注意不重要的情境细节,忽略更重要的特征 过度类化:基于单一事实或情节而做出有关能力的整体结论 夸大和轻忽:夸大令人不愉快的小事、轻忽重要或令人愉快 的大事 e) 个人化:将情境造成之事件揽成自己的责任
Phobias
• 特征:对特定物体、事件或环境产生夸大、持久、不 合理和干扰性恐惧 • 超出合理范围或没有合理基础的恐惧可以被归类为恐 惧症 • 当事人自己可以察觉其恐惧是不合理的
• 类型
– 特定恐惧症(specific phobias):对特定物体的持久、不 合理恐惧,例如蜘蛛、蛇、老鼠、高处或黑暗 –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s):极端害怕来自他人的批评, 导致躲避人们以及任何可能遭到批评、尴尬、嘲弄的 情境 – 空旷恐惧症(agoraphobia):极端害怕开放空间
• 两种主要精神疾病诊断系统
1. ICD-10 2. DSM-IV
•
其诊断标准并非任何心理学理论,而是以 临床经验为基础
The Five Axes of DSM-IV
• DSM-IV共得到五个轴向的诊断
1. 第一轴向:临床症状及主要疾病(例如精神 分裂症、焦虑症、首次出现于婴儿期、儿童 期或青春期的疾病、体化症和性心理疾病, 以及谵妄、失忆症、痴呆、饮食和睡眠疾病)
2. 学习论解释:缺乏酬赏
• 无法获得酬赏使忧郁者欠缺活动的诱因,但 是减少活动会使得获得酬赏的机会更少,因 此使得他们更加忧郁 忧郁者的行为使他人给予更少酬赏,因此强 化其忧郁症状 即使忧郁者获得酬赏和惩罚与非忧郁者相同, 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所得到的酬赏较少、惩罚 较多
• •
Explanations of Mood Disorders
• 心情症状:紧张、担忧、偶而恐慌的感受。如果 无法找出缓解症状的方法,可能会产生忧郁。 • 认知症状:花许多时间想要找出产生心情症状的 原因 • 身体症状:流汗、过度换气、心跳加快或血压升 高、肌肉紧张。所有症状都与自律神经系统的高 度激发状态有关 • 动作症状:坐立不安、忐忑、各种无特殊目的之 身体动作
Historical Views
• 早期变态行为被视为魔鬼附身的结果,治疗方式 为驱魔 • Hippocrates认为精神疾病由生理原因所造成 • 中世纪的欧洲人认为,表现出异常行为的人是女 巫,受到折磨或者被杀害 • 1690年代左右,八位少女出现幻觉和痉挛,导致 二十位镇民被处决。Mather提出科学证据。
• 无望忧郁(hopelessness depression):负面事件导 致对未来感到无望,然后产生忧郁,然后又产生更多 负面事件和无望感
Explanations of Mood Disorders
4. 人本论解释:强调缺乏生活目标
• 无法从苦难中找出意义,并且将苦难经验与精神生活 相连的人容易产生精神问题 正肾上腺素或血清胺浓度过低与忧郁有关 其它相关神经传导素:多巴胺、GABA、Ach 小脑和大脑皮层之额叶、颞叶区域的血流变化与难过、 无助感有关 正肾上腺素过量与狂躁期有关
• 五种主要的焦虑症
恐惧症(phobias)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泛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压力症(stress disorder):包括创伤后压力症和 急性压力症 5.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1. 2. 3. 4.
Anxiety Disorders
• 焦虑(anxiety):概化的忧郁或担忧感受 •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强烈或频繁的焦 虑感,导致烦恼或困扰 • 共同症状:紧张、神经质、苦恼或者令人 不舒服的激动、过度忧虑、不断出现担忧 的想法、因自律神经系统激发所产生的身 体症状
Types of Anxiety Disorder
Evaluating DSM-IV
• DSM-IV的缺失
1. 不具备理论基础,无法提出变态行为的原因 2. 诊断的主观性 3. 将行为「套入」描述性类别
Prevalence, Incidence, Comorbidity, and Concordance
• 普及率(prevalence):特定族群中发生某一 疾病的频率 • 流行率(incidence):特定时间之内新增的个 案数目 • 共同致病率(comorbidity):不同疾病在现有 症状或条件上的重迭程度 • 一致率(concordance):家庭成员产生特定精 神疾病之相同症状的程度
• 创伤症的特征:对高度压力事件或情境 (例如强暴或战斗)的极端反应 • 创伤后压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对于过去创伤事件经验的心理重现, 例如不断产生恶梦,或者在从事其它活动 时不断忆起创伤事件 • 急性压力症(acute stress disorder):创伤事件 之后的短暂心理干扰,时间少于四星期
Moder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1. 心理动力取向
• • 变态行为主要是内在心理冲突的结果 本我强势者不受拘束、冲动行事;自我强势 者能自制、现实取向、能理性思考;超我强 势者固守道德准则
2. 人本取向:人们对他人的评断过于敏感或 无法接受自己本性则会产生变态行为 3. 行为取向:变态行为导因于错误的古典或 操作制约
Panic Disorder
• 特征:短暂、突然、毫无原因,但重复发 病,在发病期间感受到强烈而无法控制的 焦虑 • 恐慌症可能导致空旷恐惧症,因为患者害 怕离开房屋会导致恐慌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 特征:普遍、持久、不变,通常使人失去 活力的高度焦虑
Stress Disorde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 特征:不希望拥有的持续想法,以及缓和 这些想法的冲动仪式行为 • 强迫思考(obsession):不希望拥有,但又无 法压抑的持续想法、影像或冲动 • 强迫行为(compulsion):无法抗拒,重复表 现出无意义、刻板行为的冲动
Symptoms of Anxiety Disorders
Explanations of Anxiety Disorders
2. 学习论解释:强调制约恐惧和观察学习
• • • • 古典制约:恐惧反应与先前的中性刺激产生 连结 替代制约(vicarious conditioning):经由观察学 习而产生恐惧反应 操作制约:克服恐惧的行为形成强迫反应 自我挫败的想法产生焦虑,且形成自动化想 法(毫不费力便可产生)
季节性情感症 通常在冬季发生
Bipolar Disorder
•两极症:又称躁郁症(manic-depression disorder),心情在忧郁期和狂躁期之间转 换
–第一型:主要是心情狂躁,间歇产生忧郁 –第二型:狂躁期焦虑易怒,心情变换较频繁
•狂躁(mania):感觉高度活力和极端愉悦的 心情,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极限、无法集 中注意力、可能产生妄想(delusion),也 就是违反已知事实的错误信念
When Does Anxiety Become a Disorder?
1. 焦虑水平:轻微、偶而发生的恐惧vs.严重、 经常发生的恐惧 2. 焦虑来源:发生在重要事件之前vs.无特定 催化事件 3. 焦虑结果:无严重后果vs.严重适应困难
Culture Influences
• 技术先进社会的焦虑症普及率较高 • 日本人的焦虑症taijin-kyofusho类似于西方 社会的社交恐惧症、拉丁美洲的susto • 回教社会的强迫症状Waswas
Explanations of Mood Disorders
1. 心理动力解释:失落感
• • 失去心爱的对象时,会将对方的某些层面纳 入,试图重新获得对方的一部份 如果对于失去的对象感到愤怒,而又将对方 的某些层面纳入,则会对自己感到愤怒
Explanations of Mood Disorders
忧郁症的起源
类型 描述 原因
与配偶发生冲突 可能有家族史 外因性忧郁症 对外在因素的反应 内因性忧郁症 对内在因素的反应
原发性忧郁症 忧郁是主要医疗问题 关系破裂 次发性忧郁症 另一疾病导致忧郁 退化性忧郁症 与年龄渐增有关 产后忧郁症 生产后发生 受伤卧病在床 担心无法完成目标 压力、荷尔蒙及神经 传导素变化 缺乏充足日光、退黑 激素浓度不规则
– – 体化症(somatoform disorder):强调个人与身体的 关系,患者抱怨的身体症状没有生理基础 性心理疾病(sexual disorder):患者的性行为对自己 或他人造成烦恼,或是对生活中其它层面带来问 题
The Five Axes of DSM-IV
2. 第二轴向:性格违常
– – 可能与第一轴向共同出现 这些状况可能与心理状况共同产生影响,或者催 化心理状况,例如糖尿病、气喘、心脏病或生理 缺陷 例如极端贫穷、违反法律 从0到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