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瘦金体楷书赏析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
书法艺术欣赏是对一幅书法作品全方位地审美、品评,是对书法作品从整体风格、整体结构、笔法笔力、章法布局、文字内容方面去欣赏,也是对书法家精神、气质、学识、修养、品德的再现。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欣赏:
为什么“瘦筋体”会变成了“瘦金体”?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估所创。
赵估(1082-1135),宋神宗的第十一子。
赵估为政昏庸,在位25年,后与其子钦宗被金人掳掠到北方五国城,并死在那里。
赵估虽然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艺术上却是个绝顶的天才。
他广泛搜求古代书画作品,诏令编(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他在书法上总结前人成功经验,创造了“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陶宗仪(书史会要》认为赵估的书法来源于薛稷。
极是褚遂良的传人,他的字“用笔纤瘦,结字疏通”,赵估是承其法度而已。
唐人追求瘦硬书风,游寿《书苑镂锦》:
“近者把玩唐人石刻,高宗末年,伊洛墓刻,甚好,尚且为之瘦劲,至武周中此瘦劲书成一风气,每篇起止用笔顿挫,特见锋芒,尤以宫人墓书全是此种书体,与宋徽宗之瘦金书相似。
唯唐人书贵筋劲,宋书柔媚,结体较胜。
”赵估“瘦金体”从黄山谷书法中也受到启发。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
蔡絛《铁围山丛谈》中说他“作黄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赵估主要是继承山谷结字的开张、疏朗。
“瘦金体”结体修长,用笔纤细而瘦劲,用锋而不用毫,中宫紧凑,外拓见精神,瘦金本来是“瘦筋”,强调字的筋骨,但由于是帝王所创,筋便变成“金”了。
宋徽宗瘦金体真迹,值得收藏!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楷书,纸本,早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作品。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可是,这位天蝎男,内心却一点也不安分。
老老实实写瘦金书不是挺好吗,他还不满足,非得写草书,这一写就没人拦得住了——
《绛霄紫庭帖》
似乎是怀素的线条,张旭的结体。
皇上要写狂草,谁能管得住?谁能比得了?
所以瘦金体的典型形态直接来自所用毛笔,他用最方便的工具最自然的书写造就了他具有独特视觉形态的瘦金体。
将以上构成其明显特征的顿笔和折笔处撇开来看,其结字规模唐人,谨守法度,并无过多突破和个人特征。但做到这一点本身也并非轻而易举,皇家过眼虽皆上上珍品,亦需天资勤奋才能有所成就,赵佶无愧于此。
宋徽宗《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夏日诗帖》
▲宋徽宗《夏日诗帖》,楷书,纸本,后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诗帖》是书于政和年间,经典瘦金名帖代表作,流传九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瘦金小楷的一块玲珑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古人评论瘦金体云:“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是对瘦金书特色的高度概括。又有赞云:瘦金书“金镂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对瘦金体书法的高度艺术成就推崇备至。上述特点在此贴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毫无遗憾可言。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1082-1135),书法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其用笔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用竹风高节为背景,愿您好运节节高,用书法家宋徽宗赵佶"瘦金体"愿您生活顺意,舒展劲挺。
祝中秋快乐!
临写宋徽宗瘦金体的方法:
瘦金书横竖须似竹竿,撇捺须像兰花,做到虽字亦画;勾、挑、点、转、折亦要以画法作书。
横画落笔用尖锋,向左上方作一斜直点,下顿而向右,笔画渐细,至末轻提随势一按,回锋收笔。
竖画也是尖锋顿笔随势而下,笔画渐细,至末向左轻提,轻轻一按,回锋收笔。
撇法如写兰叶,落笔由轻而重,至下半截则由重而轻,渐提笔锋,轻快地撇出。
这些都是瘦金基本技法。
其余则要多观瘦金帖了。
赵佶的《宣和诗卷》、《牡丹诗帖》《万寿宫诏》都是范本。
瘦金书现多用於工笔花鸟画的题款,于非暗、俞致贞等画家亦写一手瘦金。
评价瘦金体千字文

评价瘦金体千字文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笔力瘦劲,结构严谨,造型别致。
瘦金体千字文指的是以瘦金体书写的千字文,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从艺术角度来看,瘦金体千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笔画细劲有力,如铁画银钩,结构严谨,字体瘦长,线条刚韧,气韵生动,给人以清新的美感。
同时,千字文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包含了天文、地理、草木、鸟兽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启迪心智,增长见识。
从文化角度来看,瘦金体千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赵佶的代表作品之一,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通过学习、欣赏瘦金体千字文,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书法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之,瘦金体千字文是一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值得人们欣赏和学习。
“瘦金体”书法的由来

“瘦金体”书法的由来瘦金书亦称瘦金体、鹤体,楷书的一种,由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所创。
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字体吸收了褚遂良、薛曜、薛稷、黄庭坚等人的风格,并创出新意,运笔挺劲犀利。
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的风神,自成一家,自号“瘦金书”。
瘦金体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风格相当独特,洒脱明快,气韵脱俗的字体,今日的“仿宋体”,亦是从此中脱出。
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基本介绍】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
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1082~1135年),姓赵名佶,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个成功的书画家,他的造诣也涉及古玩典藏、乐、琴、诗等,可谓艺术造诣颇深。
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
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
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
在中国画史上,宋徽宗是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
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以及他自创的《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
其名作还有《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表现的《斗鹦鹉图》。
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
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
现存的作品,如《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动。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
瘦金体书法特点

瘦金体书法特点
1. 瘦金体那独特的笔画,犹如钢丝一样纤细有力呀!就像宋徽宗用铁线在纸上舞蹈,例子就是“天”字那一横,细得惊人,却稳稳地撑起整个字。
2. 它的结构紧凑得很嘞,每个字都精神十足,仿佛是站得笔直的士兵!看“瘦”字,紧密得让人惊叹呀。
3. 瘦金体的收笔那叫一个锐利呀,像是小小的剑尖,充满了攻击性!比如“金”字的最后一笔。
4. 你再瞧瘦金体的转折处,多干脆呀,就像快刀切豆腐一样!“之”字的转折就是典型。
5. 那瘦金体的捺画,可真是舒展到极致啦,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人”字的捺画多形象呀。
6. 瘦金体写出来的字有棱有角的,这不就是它的个性所在嘛!像“口”字,方方正正,个性鲜明。
7. 它的整篇布局也很讲究诶,错落有致得如同精心编排的舞蹈!“诗”字的排列不就很巧妙吗?
8. 瘦金体真的是太有魅力了呀,难道你不想试试写一写吗?它就如同书法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瘦金体书法特点鲜明,极具魅力,值得大家好好欣赏和研究。
宋徽宗与其瘦金体

宋徽宗与其瘦金体褚思怡信号1502电子信息工程15398601“天骨遒美,逸趣蔼然”,便是对瘦金体字体的美称了。
这是一种书法史上“独创”的字体,结合了山水园林,花鸟草丛的意境,揉入了工笔画的用笔技巧,相比于其他书法,瘦金体的作品倒更像是一幅无与伦比的画作,清新而典雅,细瘦而不失筋骨。
说起瘦金体,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创作者——宋徽宗赵佶。
与别的只顾朝政,终日批折子的皇帝不同,宋徽宗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自创“瘦金体”,“院体画”;大肆收集各种名画著作,还成立了“翰林书画院”;精通茶艺,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抛去风雅的艺术修养,游戏踢球也不在话下;后宫佳丽虽多可依然常去青楼逛荡……就这样游戏人生,糜烂度日,快活逍遥,直到被虏北上,才开始后悔不已,记起君王的责任。
“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与南唐后主李煜一样,宋徽宗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只是无奈生于帝王家。
人们对有造诣的亡国的罪人向来提起不来什么仰慕敬佩之情,但却不能否认,和李煜一样,宋徽宗对于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不爱江山爱丹青”,从另一个角度看,大抵是太喜爱书法艺术荒废了朝政,才有这么多时间琢磨研究艺术,才有了从书画笔法中悟出的漂亮的“瘦金体”。
瘦金体本为“瘦筋体”,个人理解,大抵是这种字讲究的是瘦却不失其筋骨,运笔时飘忽快捷,笔迹却有顿有力,转折处还可以明显见到藏锋。
用当今的话讲,就是一种很“文艺”的字体,比起其他书法的刚劲有力,“瘦金体”更多的给人一种诗画结合的美感。
这其实是与宋徽宗的生活经历相关的,他虽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但却从小莫名喜爱黄鸟鱼虫诗词歌赋;加之早年间习黄庭坚褚遂良等多家的书法体系,他的书法杂糅各家,更有一股自己的风格在。
同时加上自己同样厉害的绘画功底,创造出了这样别具一格字体。
很多当下的文艺青年,都喜好写一手好看的字体,做批注也好,写书签也罢,为的就是看起来美观整洁。
“瘦金体”是大家的首选字体,然而亲身经历告诉我,这种字体看似简单也容易模仿,要想掌握精髓而不是照猫画虎的写出来,并非易事。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作品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作品一、宋徽宗简介宋徽宗,字徽之,是北宋时期的皇帝,出生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在位期间共计35年。
宋徽宗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其出色的书法艺术,他以瘦金体书法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作品,包括其特点、影响以及代表作等内容。
二、瘦金体的特点瘦金体是宋徽宗在书法创作中独创的一种书体,与楷、行、草等传统书体有所区别。
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纤细,线条流畅,笔画瘦长,线条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给人一种瘦削、飘逸的感觉。
瘦金体的笔触婉约而柔美,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瘦金体的产生有赖于宋徽宗对传统书法的创新和追求,他将楷书、行书等多种书体的特点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书写风格。
宋徽宗在创作瘦金体时,追求形式的协调与韵味的丰富,力求将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瘦金体的影响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开创了新的书写风格,给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
其次,瘦金体书法作品注重线条的流畅与协调,对后世的书法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再次,瘦金体注重笔触的轻重变化和线条的自由延伸,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一种创作思路和技巧。
瘦金体书法作品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化艺术圈子。
宋徽宗有着许多文人友好,他的瘦金体书法作品在文人间广为流传,深受赞赏。
这些作品也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创作诗词、作文等的艺术参考和借鉴对象。
四、宋徽宗的代表作品宋徽宗以才情横溢、出色的书法艺术而备受瞩目,留下了众多的瘦金体书法作品,以下列举了几件代表作:1. 《明德秋令圖卷》这幅画卷是宋徽宗创作的一件瘦金体书法作品,它的内容描绘了仲秋时节的一幅田园景色。
笔画纤细而流畅,透露出一片宁静与安详的氛围。
这幅作品成为了宋徽宗瘦金体的代表之一,也是他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成就之一。
2. 《神道碑》这是宋徽宗在位期间创作的一块碑文,它以瘦金体书写,内容记录了灵隐寺的修建历史和佛教事迹。
整个碑文的字形清秀、笔触柔美,展现出一种庄重而鲜明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