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3《走向世界大战》 新人教版选修3(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走向世界大战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走向世界大战课件

四 国 首 脑 会 议
苏 台 德 区
张伯伦手持《慕 尼黑协定》
德军入侵后的捷克斯 洛伐克
新课讲授
集体安全的落空
背景:一战后,欧洲很多国家为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防止战争再 次发生,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自法西斯国家发动局部侵略以来, 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国际联盟也未起到制裁侵略、 维护和平的作用。
新课讲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标志着集体安全体系的落空。条约内容: 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 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条约有效 期位10年。
影响: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破产;苏联赢得了加强战备的宝贵时间,但秘密议 定书严重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形象;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按既定 计划对波兰发动进攻。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 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2)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纵容: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 英法没有把石油列为禁运范围之内,苏伊士运河继续供意军使用。
(3)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纵容: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推行“中 立”政策。同时,英、美公司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经济援助。
李顿调查团
佛朗哥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西班牙内战
新课讲授
慕尼黑阴谋
背景:德国占领奥地利,开始践踏《凡尔赛和约》,并把侵略矛头指向捷 克斯洛伐克。
酝酿:希特勒向捷克提出割占苏台德区,英法为了达到“祸水东引”对捷 克施压。
新课讲授
过程: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和慕尼黑阴谋 (1)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 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关 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2)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30日凌晨1时与会的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政府自行签署了 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3)慕尼黑阴谋: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 平,尽量满足希特勒的领土要求,以便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即“祸水东引”。以后“慕尼黑”成 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

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3-3 走向世界大战

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3-3 走向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 向全面战争的。
•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英法
• 1.含义: 、 、美等西方大国为维护自
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
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 为姑息纵容的政策。
• 2.表现 • (1)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 [探究结论]
• (1)态度:不干涉,对交战双方都不提供任何 支持。原因:维护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 。
• (2)评价:能够消除战争或Fra bibliotek小战争的规模, 避免将苏联卷入战争。首要目的:苏联以此避 战自保,扩大其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德国以此 避免出现两线作战的局面。
• (3)实质:纵容侵略。危害:助长了日本和德
• 也正是这项公约,在欧洲的战场缩小了,…… 还不能证明欧洲有可能完全避免战争,这种敌 对行动的范围现在也将受到限制……依靠这项 公约,苏联就不必再被迫让自己卷入战争,不 管是站在英国一边反对德国,还是站在德国一 边反对英国。”
•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 [探究问题]
•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联当时对日本侵华采 取的态度及采取该态度的原因。
• (3)苏德双方于1939年8月在
签订条约。
• 4.影响:西方大国的利己主义的绥靖政策使
全面理解慕尼黑阴谋
• 1.背景 • (1)西方大国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 • (2)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以捷克斯洛伐克民族
问题为由,对捷提出领土要求。 • (3)英法企图牺牲捷利益,与希特勒妥协,推
动德国进攻苏联。
• (2)根据材料二,分析莫洛托夫是如何评价《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结合当时的形势,分 析苏德双方这样做的首要目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28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28张)

慕 尼 黑 阴 谋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 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 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 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英国首相)
结合张伯伦(英国首相)的谈话回答问题: ①材料中“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的是谁? 德国、捷克斯洛伐克 ②为避免卷入战争,张伯伦是怎么做的? 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 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法西斯 ③与之前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绥靖政策相比有什 么变化?
斯洛伐克
奥地利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 斯洛伐克全境。
三、欧洲集体安全的落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英法苏三国谈判材料(摘录) 目的: 为扭转不利处境,建立集体安全和共同防范侵略 英法和苏联向对方提供军事援助上承诺: 1)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背景: 苏联向英法承诺:一旦战争爆发,可出动 120 个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步兵师、 16个骑兵师、5000门重炮、9000--10000 3)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4)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辆坦克、 5000--5500架飞机。苏联要求,英法必须 派出相当于苏联上述军事力量的70%参战。 内容:(略) 英国承诺:计划动员16个师,但目前只有5个步 兵师和1个摩托化师可参战。
单元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课
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战争从局部走向世界大战
欧洲大战爆发在即,小国担心受怕 !下一个倒霉鬼会是谁?
The Unnecessary War ! 不 必 要 的 战 争!
●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 制止的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 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 我们头上。 -----丘吉尔

高中历史-3.3-走向世界大战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3.3-走向世界大战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深度点拨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版的“ 绥靖政策”,
它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得以放手发动战争。 西方大国和苏联 对法西斯侵略的纵容,使世界一步步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世界大战的 发生不可避免。
探究点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史料导入●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无论抱有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 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 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 ——张伯伦(英国首相)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苏德谈判 : ①目的 :为避免将来出现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德国需要苏联在战争爆 发后保持中立。 苏联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转而寻求避战自 保,以赢得备战时间。 ②签约 :1939 年 8 月,苏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3.影响:集体安全计划落空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探究点
互动探究(1)史料中“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的是谁 ?
(2)为避免卷入战争,张伯伦是怎么做的 ? 提示:(1)德国、捷克斯洛伐克。 (2)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会同法国强行割让苏台德 地区给德国法西斯。
探究点
●名师精讲●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 (1)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到极大削弱,导 致其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1929 年经济大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3)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 (4)法西斯巧妙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 欺骗了英、法等国。 (5)英、法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新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 走向世界大战

新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 走向世界大战

学反教习馈材·问探训题究 练解区答

(3)美国“中立”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美国的“中立”政策对战争性质不加区分,实质上 是绥靖政策。
学反教习馈材·问探训题究 练解区答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1)此前的绥靖政策,主要是通过所谓的“中立”和“不干 涉”的方式体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还不甚露骨。 (2)而慕尼黑阴谋是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勾结在一起, 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
学反教习馈材·问探训题究 练解区答

历史认识 绥靖政策的消极影响 (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2)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4)使得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为世界大战。
学反教习馈材·问探训题究 练解区答

二、慕尼黑阴谋 1.背景 (1)面对德国在1938年吞并 奥地利 ,英法等战胜国平静地接 受了这一事实。 (2)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占 苏台德区 ,要求遭拒绝后, 英法等国向捷施压使其屈从于德国的要求。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反教习馈材·问探训题究 练解区答


案 3
走向世界大战
课标要求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 面战争的。
学反教习馈材·问探训题究 练解区答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教材问题解答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 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 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_姑_息__纵__容__ 政策。
学反教习馈材·问探训题究 练解区答

(2)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偏袒日本; 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听任意大利的舰船 通过苏伊士运河; ③1935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④1939年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人教版选修三 3.3 走向世界大战 课件(34张)

人教版选修三 3.3 走向世界大战 课件(34张)
第8页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1.原因 (1)一战以后,一些欧洲国家主张建立⑩________体系。
(2)由于 ○11 ________的推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被国际
联盟制裁。
(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 ○12 ________和苏联都面临着战争的
威胁。
第9页Leabharlann 2.过程:1939年,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
第32页
你认为苏联是否应该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应如何看 待其“秘密议定书”?这个条约的签订对欧洲局势产生了什么影 响?
第33页
【答案提示】 苏联是否应与德国签约是有争论的问题, 教师可启发学生自由思考,不必强求答案一致。“秘密议定书” 是苏联与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的丑恶行径,玷污了社会主 义国家的国际形象,应予否定。该条约的签订使英法祸水东引 的企图破产;苏联不致首先与德国单独作战,赢得了加强战备 的宝贵时间;德国得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按既定 计划对波兰发动进攻。
判,未达成一致,建立○13 ____________体系的最后努力失败。
3.后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为防止英法与 ○14 ________结盟,德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
动。
(2)苏联与英法不能结盟,转而寻求 ○15 ________,答应与德
国改善关系。 (3)苏德双方于1939年在莫斯科签订条约。
第3页
(2)意大利侵略⑤__________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 苏伊士运河。
(3)西班牙内战时:英、法等国采取了⑥“________”政策, 美国实行⑦“________”政策,一些英美的公司用不同方式帮助 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解读】 为什么说美国1934~1937年的“中立”政策实际 上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3-3走向世界大战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3-3走向世界大战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观察右面的漫画,该漫画 ( )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解析:漫画中的希特勒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杀鸡(法国人的祖先是 高卢人,在拉丁语中,“高卢”就是公鸡的意思),而鸡却认为希特勒不 可能杀它。这反映出法国等西方大国对德国的侵略本质缺乏足够 的认识,实际上是对绥靖政策的讽刺。 答案:B
仅供学习交流!!!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1
2
3
4
5
1.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 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 )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 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政府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因此D项 符合题意。 答案:D
问题1
问题2
②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状况也较为复杂,《凡尔赛和约》对德 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 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一种负罪感。他们对战后德国出 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一种容忍的立场。③第一次世界大 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 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交战国人民正常的经济生活,战后英法等国 中出现了一种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④20世纪30年 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 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政策。⑤英法资产阶级对 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也是导致它们 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原因。⑥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 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 相信了这一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15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15张)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全面认识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右图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 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 知道?”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材料二 下图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 们时代的和平”。
第 3课
走向世界大战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合作探究
课程 标准 学习 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 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了解绥靖政策的含义,知道其具体表现 2.简述慕尼黑会议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3.分析集体安全的落空与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 4.比较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绥靖政策的异同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合作探究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1.英、法、苏三国谈判的破裂 (1)面对法西斯带来的严重的战争威胁,1939年4月起,英、法、苏 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 (2)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 失败。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原因:德国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出现东西两线作战的 局面;苏联寻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英法与苏联社会制度不 同,互不信任,被德国利用。 (2)签署: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双 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 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 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1)材料一中的“狗”代表哪一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 索里尼吠叫?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 证据。 (3)请你对这只“狗”的行为作一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思之窗】法西斯国家的实力远不像西方国家想象的那样强大。
希特勒承认:“进入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 的时刻。”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 我就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影响
5、绥靖政策的危害 1.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战 争,面对法西斯侵略,各国(各种力量)作出了 怎样的回应?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
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 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 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
2、表现
(1)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2)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3)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5)制造慕尼黑阴谋
3、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1)英法地位的削弱 (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 (3)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4)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 等国。 (5)无视小国利益。
4、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原因
1、忙于恢复经济 2、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3、外交需要: 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 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
我国史学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同的观点。 1.“革命妥协”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利用帝国主义之 间的矛盾,打破帝国主义包围,粉碎帝国主义阴谋的革命妥协”, “它与列宁主义的外交原则,既考虑苏联的国家利益又考虑全世界 进步人类的利益是不相违背的”。认为这个条约是“苏联外交利用 帝国主义营垒的矛盾,取得有利的国际环境的一大胜利”。 2.“绥靖”说。认为:“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 实行了比英法更甚的绥靖政策”。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 《慕尼黑协定》的区别仅仅在于,英法牺牲了捷克和自身利益,而 苏联得以强行恢复了1913年的俄罗斯帝国疆界”。认为“《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 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 一个绥靖高潮”。 3.“分赃”说。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一桩大国之间带有 分赃性质的秘密交易”。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一份地地 道道的大国宰割小国的预分赃合同”。 4.“同盟”说。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成了事实上的同盟条 约”
慕尼黑阴谋
----祭坛上的牺牲品
张伯伦
绥靖政策的顶峰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1、背景: (1)德国的领土要求 吞并奥地利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
1938年9月
3、内容: 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4、影响:
(1)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 (2)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3)欧洲集体安全落空,苏联寻求自保.
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1、背景
1)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3)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4)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2、主要内容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签 订 《 苏 德 互 不 侵 犯 条 约 》
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 3、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 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4、其他原因: 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 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 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纵容
慕尼黑阴谋
德国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约》
苏 联
英 法
祸水东引
慕尼黑 会 议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的规律。 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 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 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德国通过电话就接管了奥地利; 这一事件在国际联盟中竟未被提起
1938年9月英、法、 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 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 给德国。
波 兰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 斯洛伐克全境。
历史:第三单元第四课《走 向世界大战》课件PPT(新 人教版选修3)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逐步走向全 面战争的
· 不· 需· 要· 的· 战· 争!"(The Unnecessary War)
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 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 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 ——丘吉尔
2.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
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 6、教训: 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 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 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 抱有多大同情,但总 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 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 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 战斗的话,那也必须 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 问题。 —张伯伦(英国首相)
3、评价
对苏联: 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 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 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是苏联 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 的强权政治无别。
对德国: 避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