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经济效益分析山东地区全年平均每日有效发电光照时间为4.5小时,每1KW装机容量每日发电4.5度,上网标杆电价为0.3949元/kwh,以30KW装机容量为例,进行如下经济效益分析:1、自行投资模式——回报超高自行投资使用国内排名前十的组件,确保全部组件符合国际A类标准,光伏组件功率保证25年,25年到期发电效率确保达到初装80%,符合电业局并网标准,使用寿命达到30年以上,价格为2.8——3.3元/w,以2.8元/w为例,30KW共投入8.4万元,投入一个月内并网发电,并网发电后电业局每月付一次电费,30KW每月平均发电为4050度,平均每月收到电费1600元,全年收到电费19200,收回成本时间为4.4年,组件年衰减率1%左右,保守估计年回报率22.7%,在光伏板功率保证25年时间内,可以获得5倍投入回报。

以上测算为保守估计,如电站保养得当,回报率可上升3--5%。

特点:小投入大收益,回报时间长,收益稳定,一次投入,功率保证期内稳定收益25年以上,电站寿命期30年以上持续回报。

2、自行贷款投资——高回报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向银行申请贷款投资,贷款年利率6%左右,扣除银行贷款利息,年收益21%以上,全部投资5.3年内可收回本息。

特点:克服自身资金不足的状况,电站本身属于高价值固定资产,贷款难度小,每月回收发电收益还本付息没有压力,还本付息后持续收益时间功率保证期内19年以上,电站寿命期内30年以上持续回报。

3、零投入银行贷款模式——无投资压力对于自有房产,没有不良银行信用记录的用户,可申请光伏贷,零投入,零风险,由银行发放专项贷款,担保公司全额担保,前期发电收入主要用于还本付息,每年给用户少量维护费用,回收期限一般10年,回收结束后电站交付用户,电站所有权和发电收益归用户。

特点:没有投资压力,前十年收益很少,收回成本以后功率保证期内15年电站运行发电收益归用户,收回成本后电站寿命期内20年以上持续收益。

保定乐凯光伏分布式项目-财务报告

保定乐凯光伏分布式项目-财务报告

保定乐凯分布式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部分项目业主单位: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报告编制日期:2016年8月31日一、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名称:保定乐凯分布式项目项目容量:84KW项目投资:64万货币单位:人民币业主单位: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施工单位:保定蚁民光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保定蚁民光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保定蚁民光电工程有限公司二、财务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和现行财税制度,对本项目进行财务分析。

2.1 基础数据与参数2.1.1 财务价格的选定本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采用预测的固定价格,计算营业收入和人工费用等。

1)项目折算到光伏系统的每天标准(1000W/㎡)日照4.35小时,年均日照小时数为1587.75小时。

2)光伏组件年衰减率按0.7%计算。

3)每年的系统效率按79.5%计算。

4)项目自有资金比例100%,项目贷款融资比例为0%。

5)项目总投资641125元,其中自有资金641125元,贷款0元,其中自有资金7.5元2.1.2 税费1)按现行政策规定,本项目产品在销售环节应缴纳增值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产品》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确定本项目产品增值税率为17%。

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增值税额的7%计算,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额的3%计算。

本项目运营期间年度增值税、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如下表所示表一运营期年度税费明细资金单位:元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从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统称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情况分析报告[修改版]

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情况分析报告[修改版]

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情况分析报告[修改版]第一篇: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情况分析报告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情况分析报告一、分布式光伏简介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

该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

特点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输出功率相对较小。

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瓦以内。

与集中式电站不同,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对其经济性的影响也很小,小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比大型的低。

二是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

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

四是可以发电用电并存。

大型空中电站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大概地就地消纳。

分布式光伏市场(一)各种企业、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建筑物或设施;(三)文化、体育、医疗、教育、交通枢纽等公共建筑物或设施;(四)商场、宾馆、写字楼等商业建筑物或设施;(五)城市居民小区、住宅楼及独立的住宅建筑物;(六)农村地区村庄和乡镇;(七)城乡结合国家公布的相关规划提出,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要达到10GW瓦。

同时,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分布式资金收益2013年8月26日,国家发展革新委发布的《国家发展革新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财产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含税,下同),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由电网企业转付”[2013]1638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13年10月24日,山东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通知》下文通知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吴新雄局长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积极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准备工作,省发改委组织各市区发改委编制本市201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施方案。

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一、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分析1、《关于做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电网企业应积极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为接入系统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点的电能质量以及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建于用户内部场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可以全部上网、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用户自行选择,用户不足电量由电网企业提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收系统备用容量费。

2、《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加快发展,有序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同步做好就地消纳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设。

加强太阳能发电并网服务。

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1亿千瓦,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总体思路。

“三放开”是指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

通过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开放,构建多个售电主体,能够逐步实现用户选择权的放开,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

4、《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统筹年度电力电量平衡,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在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按照本地区资源条件全额安排发电;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较大地区统筹平衡年度电力电量时,新增用电需求如无法满足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应采取市场化方式,鼓励清洁能源优先与用户直接交易,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政府主管部门在组织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制定年度跨省区送受电计划时,应切实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输电通道,增加电网调度灵活性,统筹考虑配套电源和清洁能源,优先安排清洁能源送出并明确送电比例,提高输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效益分析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效益分析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效益分析1. 环境效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改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且,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分布广泛,在合理规划下可以充分利用屋顶、空地等资源,减少土地占用,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经济效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用户提供清洁的能源。

用户可以通过发电系统发电自用,多余的电能则可以卖给电网,从而获得一定的收入。

这种发电方式更加环保,而且可以解决能源需求,从长远来看对用户经济上有一定的帮助。

3. 社会效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可以缓解城市能源问题,降低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人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有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构成1. 建设成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电缆、连接器等设备的采购成本,以及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2. 运营维护成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营维护成本包括系统的日常运行与维护,设备的故障维修与更换,系统的定期检查与保养等方面的费用。

3. 并网成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要实现并网发电,需要与配网、变电站等进行连接,因此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并网费用。

4. 税费支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还需要支付相关的税费支出,如土地租赁税、印花税、环保税等。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整体成本是由上述建设、运营维护、并网成本以及税费支出等因素共同构成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综合评价其整体成本水平。

1. 成本效益分析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成本主要来自于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和并网投资,这其中建设成本是一次性的投入,运营维护成本是日常的持续投入,而并网成本是并网前的固定投资。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建设情况,可以通过财务测算的方法对其成本进行分析,评估其成本水平。

光伏工程财务分析报告(3篇)

光伏工程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能源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报告针对某光伏工程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旨在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经济效益和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背景1. 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地区,总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建设规模为100MW。

项目采用单晶硅光伏组件,预计年均发电量为1.2亿千瓦时。

项目建成后,预计使用寿命为25年。

2. 项目建设内容(1)光伏组件:采用单晶硅光伏组件,共4万个,总装机容量为100MW。

(2)逆变器:采用高效、可靠的逆变器,共计100台,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3)支架系统:采用优质钢材和防腐处理,确保支架系统使用寿命。

(4)电力接入系统:采用10kV高压电缆接入电网,确保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三、财务分析1. 投资估算(1)设备投资: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系统等设备投资约为6.5亿元人民币。

(2)土地费用:项目用地费用约为1亿元人民币。

(3)安装费用:包括施工、调试等费用,约为1.5亿元人民币。

(4)其他费用:包括设计、咨询、保险等费用,约为1亿元人民币。

总计投资估算为10亿元人民币。

2. 资金筹措(1)自有资金:项目方自筹资金3亿元人民币。

(2)银行贷款:项目方通过银行贷款筹集7亿元人民币。

3. 财务指标(1)投资回收期: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8.3年。

(2)内部收益率:预计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0.5%。

(3)净现值:预计项目净现值为3.2亿元人民币。

(4)投资利润率:预计项目投资利润率为9.2%。

4. 盈利能力分析(1)发电收入:项目年均发电量为1.2亿千瓦时,按照0.5元/千瓦时的电价计算,年均发电收入为6000万元。

(2)税收优惠: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项目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预计年均税收优惠额为2000万元。

(3)运维成本:项目运维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工资等,预计年均运维成本为1500万元。

光伏项目财务分析评价

光伏项目财务分析评价

光伏项目财务分析评价MACRO-第一部分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产品该项目产品为光伏。

(二)项目建设原则建立良好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一直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

比如,我国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一些关键工作母机、高端医疗设备、高端精密仪器及其核心元器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部分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基础技术缺乏,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增加创新投入远远不够,还要不断完善制造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着力消除制造业创新链中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之间的断裂或脱节,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二是构建制造业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生态系统开放性、协同性,促进信息、人才和资金在各类创新主体间高效流动,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和形式多样的创新共同体;三是积极建立有利于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造更好条件;四是加强各层次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要重视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100项重大工程及项目中,超过一半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5%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2017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进一步细化落地,政策组合进一步衔接优化,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发展指导规划相继出台,产业调整和变革方面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将进入全面深入推进期。

(三)项目建设方案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折合约亩),代征公共用地面积平方米,净用地面积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光伏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光伏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建筑容积率,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万元/公顷,建设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情况分析报告

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情况分析报告

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情况分析报告一、分布式光伏简介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

该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

特点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输出功率相对较小。

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瓦以内。

与集中式电站不同,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对其经济性的影响也很小,小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比大型的低。

二是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

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

四是可以发电用电并存。

大型地面电站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

分布式光伏市场(一)各类企业、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建筑物或设施;(三)文化、体育、医疗、教育、交通枢纽等公共建筑物或设施;(四)商场、宾馆、写字楼等商业建筑物或设施;(五)城市居民小区、住宅楼及独立的住宅建筑物;(六)农村地区村庄和乡镇;(七)城乡结合国家公布的相关规划提出,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要达到10GW 瓦。

同时,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分布式资金收益2013年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含税,下同),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由电网企业转付”[2013]1638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13年10月24日,山东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通知》下文通知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吴新雄局长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积极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准备工作,省发改委组织各市区发改委编制本市201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一、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分析1、《关于做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电网企业应积极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为接入系统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点的电能质量以及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建于用户内部场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可以全部上网、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用户自行选择,用户不足电量由电网企业提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收系统备用容量费。

2、《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加快发展,有序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同步做好就地消纳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设。

加强太阳能发电并网服务。

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1亿千瓦,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总体思路。

“三放开”是指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

通过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开放,构建多个售电主体,能够逐步实现用户选择权的放开,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

4、《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统筹年度电力电量平衡,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在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按照本地区资源条件全额安排发电;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较大地区统筹平衡年度电力电量时,新增用电需求如无法满足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应采取市场化方式,鼓励清洁能源优先与用户直接交易,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政府主管部门在组织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制定年度跨省区送受电计划时,应切实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输电通道,增加电网调度灵活性,统筹考虑配套电源和清洁能源,优先安排清洁能源送出并明确送电比例,提高输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加强光伏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的原则,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6、《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采购支持光伏发电技术进步的作用。

国家支持的解决无电人口用电、偏远地区缺电问题和光伏扶贫等公益性项目、国家援外项目、国家和各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在各级政府机构建筑设施上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

7、《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制定各省(区、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标和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指标,对电网企业等规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最低比重指标,建立绿色证书制度,2020年除专门非化石能源生产企业外,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可通过证书交易完成占比目标的要求为可再生能源应用提供持续的增长空间。

8、《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提高工厂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建设厂区光伏电站、储能系统、智能微电网和能管中心;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整个园区能源梯级利用9、《“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中东部分布式光伏发展,推动多种形式的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

加快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促进先进太阳能技术产品应用和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引领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

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亿千瓦以上,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达到6000万千瓦。

10、《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开发布局。

按照分散开发、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布局光伏电站。

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万千瓦。

11、《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鼓励光伏发电项目靠近电力负荷建设,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实现电力就近消纳;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较高或具备多能互补条件的地区建设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

12、《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

继续支持在已建成且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积极鼓励在电力负荷大、工商业基础好的中东部城市和工业区周边,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13、《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实施光伏(热)扶贫工程。

提升农村电力普遍服务水平,推进农业生产电气化,大力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农林固废资源化利用,使农村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沃土”。

(二)影响行业发展有利因素1、能源清洁化与碳减排行动使整个光伏行业发展备受重视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调整当前能源结构,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持续、总量大、分布广、利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在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中,能够实现零排放发电。

整个光伏产业日益受到各国关注,行业的发展将明显受益于世界整体能源结构的调整,获得加速发展的机遇。

2、政府产业政策大力扶持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为适应全球节能减排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政府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广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扶持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密集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政策。

国家在战略新兴产业、电力、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中,均提出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尤其是以工商企业屋顶为依托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并提出截至2020年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要达到60GW,是“十二五”末装机容量的10倍。

同时,在补贴方面,国家对已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持续20年的补贴,补贴政策支持力度优于集中式光伏等发电形式。

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包括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综合服务业务在内的整个分布式光伏产业的迅速成长,并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3、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使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光伏产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开发,实现了全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

而随着全球光伏行业竞争的加剧,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光伏企业更重视技术的积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等技术参数指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均在不断改善。

近年来光伏产业中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持续下跌,而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也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逐步减少,太阳能发电成本因此不断下降,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

4、分布式光伏电站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产业相对于传统集中式太阳能发电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晚,目前行业内投资者、监管层、电站材料(包括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等)供应商等主体对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业务已有相对成熟的认识。

相比较而言,部分屋顶资源拥有者和潜在屋顶资源拥有者对分布式光伏电站仍缺乏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部分屋顶资源拥有者甚至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有相当的误解和不必要的顾虑。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1、行业的周期性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主要受到下游电力消费规模和电力能源结构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因而行业在整体上与宏观经济整体发展保持一定的同步性。

目前,光伏行业规模与产业成熟度正在稳定成长的过程中,未来光伏产业的市场机遇将持续扩大。

目前整个光伏行业的景气度与政府政策紧密关联,会因政策变化而产生周期波动,但政府在光伏行业的政策具有一致性,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根本性骤变或重大转向的可能性很小,行业受此影响的波动周期也会相对较为微弱。

2、行业区域性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行业主要因分布式电站建设区域性特征明显而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不同于集中式光伏电站,其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较小,主要受地区光照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双重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除应满足光照条件外,还受到屋顶资源的约束,在满足光照条件的前提下,因经济发达地区工商业屋顶资源相对较为多,且发电自用比例较高,其更易于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制造行业已经实现了向全国范围的拓展。

特别是在硅片、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等光伏产品生产领域,行业具有较为一致的生产标准和产业模式,不存在明显区域性特征。

3、行业季节性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各产品的生产或对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几乎不受季节的影响。

除少数区域在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雨季停工或在寒冬酷暑等极端气候条件下暂停室外作业之外,行业的运行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对于光伏发电业务而言,由于每年二、三季度日照条件较好,发电效率较高,存在一定的季节性。

第二章项目财务分析一、项目总投资估算(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7302.69(万元)。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2080.90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9383.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302.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82%;流动资金2080.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18%。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3209.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20%;设备购置费2079.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16%;其它投资2013.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46%。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

项目总投资=7302.69+2080.90=9383.59(万元)。

二、资金筹措全部自筹。

三、经济评价财务测算根据规划,项目预计三年达产:第一年负荷40.00%,计划收入8265.20万元,总成本7851.91万元,利润总额1267.84万元,净利润950.88万元,增值税237.98万元,税金及附加135.17万元,所得税316.96万元;第二年负荷80.00%,计划收入16530.40万元,总成本13517.09万元,利润总额4709.98万元,净利润3532.49万元,增值税475.95万元,税金及附加163.73万元,所得税1177.49万元;第三年生产负荷100%,计划收入20663.00万元,总成本16349.68万元,利润总额4313.32万元,净利润3234.99万元,增值税594.94万元,税金及附加178.01万元,所得税1078.33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