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合集下载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向晖《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

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

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

尹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尹老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尹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亲和力尹老师虽然很年轻,执教时间也并不是很长,不过给我感觉上课不拘谨,很自然。

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优美,再配合以阳光的微笑,极具亲和力。

初读课文后,询问学生:“你还对西沙群岛有哪些了解?”学生并没有按预设回答老师,尹老师并不是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进行耐心引导,使学生找到了那句“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

针对此点,尹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尹老师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

这样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

对此,尹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

在尹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品读第3自然段时,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一、引言《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的西沙群岛。

本评课稿将对这篇课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导学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对西沙群岛的了解。

二、课文内容梳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主要以文字描述的方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特点和资源。

文章开头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并预测课文的内容。

之后,文章依次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在中国的哪个省份、位于海南的西南,海拔、气候、植被等自然特点。

接下来,课文详细描述了西沙群岛的资源,如渔业资源丰富,有各种鱼类和珍珠贝类;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此外,西沙群岛还有大量的风力、太阳能资源。

文章最后指出了中国政府对西沙群岛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文评价1. 内容丰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对西沙群岛的介绍,既向学生传授了地理和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课文内容涵盖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和资源丰富程度等方面,将复杂的知识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2. 语言生动本课文在描述西沙群岛的位置和特点时,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语和描写,如“位于南海之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海疆上”等,这种生动的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西沙群岛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引发思考课文开头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好奇心和思考。

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西沙群岛的位置、特点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教学建议1. 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特点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美丽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美丽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美丽的西沙群岛评课稿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整堂课构思完整,充分利用作业本,有机融入学生阅读中。

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分享我的学习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桥梁《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本节课,曾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

西沙群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秘、模糊、遥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

针对此点,曾老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知道南海,西沙群岛,它是我国的南大门和海防前哨。

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接着此举为后面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

对此,曾老师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以生为主体,落实阅读与写话的结合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

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比如思考问题:这一段话让你感受到海水具有什么特点?哪里感受到海水的美?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并让学生感受段落结构清晰的特点,有因果段式、并列段式、总分段式,用儿童化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进行解释,易于让学生接受与理解。

再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的同时,进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训练;在感受珊瑚美丽的同时,按照“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说,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

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

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

有这么几大亮点:一、以读为本综观整节课,符老师让“读”贯穿始终,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直观的画面,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领悟,品味,心灵与文本发生碰撞。

学生通过朗读把大龙虾,海参,海龟等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抓住本课语句优美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背诵,丰富了语言积累。

无论是读,品,写,背,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展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

我们知道“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符老师充分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

西沙群岛地处南海,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虽然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出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但是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导致他们很难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

而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把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的美丽活动的图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突破了教学难点、又陶冶了情操。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雨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感悟、欣赏能力。

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海滩、海岛放手让学生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VCD光盘、录像机。

五、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七课(指课题,学生齐读),大家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整体的感觉是什么呢?(板书:美丽、富饶)2、交代任务那么,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层次分明、具体地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理解课文二~七自然段。

(二)自能读书、主动发展。

快速自由读二——六自然段,想一想,你喜欢哪一个自然段?1、导学,自读感悟。

(学生自主定向,按多数同学意见)师:老师和多数同学一样,喜欢第四自然段,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按照学习一个自然段的方法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抓重点词语谈谈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理解。

①当学生谈到第二句话“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时,屏幕出示书中插图,找一生到前面指图说说分别说的是那些鱼,然后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图画,并充分展开想象,说说书中没有写到的鱼的样子是怎样奇特,姿态是怎样优美的。

②帮助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B、从哪里可以看出鱼多?(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回答)C、看录象欣赏画面。

人教版本小学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文本

人教版本小学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文本

《富裕的西沙群岛》评课《富裕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

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

从整篇课文来看,《富裕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很多语句描绘柔美。

陈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课,因为篇幅较长,陈老师有选择、有要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陈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亲和力陈老师固然很年轻,执教时间也其实不是很长,可是给我感觉上课不拘束,很自然。

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柔美,再配合以阳光的浅笑,极具亲和力。

初读课文后,咨询学生:“你还对西沙群岛有哪些认识?”学生并无按预设回答老师,陈老师其实不是立刻否认学生,而是进行耐烦指引,使学生找到了那句“西沙群岛景色柔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渺远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奥密、极含混、极渺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哪处都不得而知。

针对此点,陈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半学生都能感觉出西沙群岛是一个景色柔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陈老师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找寻西沙群岛的所在地点。

这样经过看一看,找一找,不单填充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实用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堪称一箭双雕。

接着此举为后边的研读课文打下了优秀的感情基础。

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目之多,学生都缺少感性认识。

对此,陈老师她都用多媒体赐予直观展现,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实用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尊敬学生主体地位,促使主动学习的形成培育学生的学习策略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课的严重担务之一。

假如我们在教课中正确指引学生主动地研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课更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查验、自我评论,实现学生自我研究学习语1/2文的梦想,进而使学程不停地获得化。

在老教的上,大多半的都能充足体学生运用自己的学方法行学,比方在初文,学生用自己喜的方式文,在品第3自然段,学生自己最感趣的一方面好好一,看上去不过描淡写的几句,但尽教课生主体地位的尊敬。

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12月1日上午,我们一行16人来到了___,参加了___执教的三年级语文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活动。

___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从情境导入、语言训练、小组合作研究、课件运用、评价语言等方面来看,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2-6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___能根据课文编写意图,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深挖文本,量体裁衣,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在课的伊始,___首先设计了复字词这一环节,巩固了旧知,也为研究下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字词积累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紧扣文本,提出问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有序的介绍西沙群岛的呢?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回顾了西沙群岛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更为下文的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其目的主要是借复梳理文本大意,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研究情境中。

___通过巧妙过渡语,将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细细品赏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本节课课堂密度大,但___的教学流程设计得当,让学生在紧张的研究中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

总的来说,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流程、教师角色转变、学生主体能力培养、教学理念、教师基本功、白板辅助教学以及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等方面都做得扎实,不走过场,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省力有效。

然而,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如何做到教师少讲少说,让学生更多自主研究。

2.本节课中缺乏有感情的朗读,而语文教学应该在读中进行。

3.在总结全文时,应采用总分总的写法,以便为作方法进行积累。

小学语文三年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

小学语文三年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1、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

针对此点,我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接着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

这样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

对此,我采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我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品读第3自然段时,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3、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到处都是”、“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美丽,海参的懒洋洋,大龙虾的威武。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

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

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

陈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陈老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陈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
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亲和力
陈老师虽然很年轻,执教时间也并不是很长,不过给我感觉上课不拘谨,很自然。

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优美,再配合以阳光的微笑,极具亲和力。

初读课文后,询问学生:“你还对西沙群岛有哪些了解?”学生并没有按预设回答老师,陈老师并不是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进行耐心引导,使学生找到了那句“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

针对此点,陈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陈老师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

这样通过
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

对此,陈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

在陈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品读第3自然段时,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陈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4、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陈老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到处都是”、“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确美丽,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

这节课,也存在着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

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好看的句子的同时,如果进
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或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地写一段话,都会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当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接近它的真谛。

以上只是纯属个人一家之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