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基础过关 苏教版
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把握《朝花夕拾》的总的脉络,对回忆散文有初步的认识。
对鲁迅作品有粗略的人文认识,发展学习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过程、方法目标:课内精读和课外略读想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此书产生的时代北京,理解作者写此书的动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精彩片段教学难点:对鲁迅作品有粗略的人文认识预习安排:提前两周,安排学生阅读《朝花夕拾》。
要求:依托《附录·有关资料》(可提前印发给学生)1、认真阅读《小引》,基本弄清楚鲁迅写作《朝花夕拾》的背景和动机。
2、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了解鲁迅童年的寂寞,探讨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鲁迅对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联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懂得回忆散文的一般写法和人文感情。
第一课时:我们读鲁迅和《朝花夕拾》本课时完成:1、结合《朝花夕拾》和我们读过的鲁迅作品,说说鲁迅有着怎样的童年和少年的故事。
2、说说我们的童年和青少年与鲁迅的童年和青少年有什么异同?3、《朝花夕拾》的命名说明了什么?前两题调动学生大家说,说鲁迅的故事,说我们和鲁迅的异同。
引导:虽然环境和条件不同,但童心是相通的,都渴望爱,渴望关怀,也关怀别人,探求新鲜的事物(东西)……达成:拉近我们(学生)和鲁迅的距离。
后一题重在说明:鲁迅珍惜童年的生活→对美的向往→曲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4、鲁迅为什么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写《朝花夕拾》?本题可以多角度讨论,意在启发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回答要点:生命的支撑力;对丑恶现实的抗争;对美好的信心……这一课时是名著阅读的开锣戏,意在回顾学过的鲁迅作品,结合《朝花夕拾》,调动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和感情,鲁迅也是一个平常人,他和我们一样,闪烁着人性的追求……第二课时:鲁迅说鲁迅——学习《小引》5、重点理解《朝花夕拾》的小引。
要点:序言的作用;《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概要和关系;《朝花夕拾》的语言特色——比喻和正话反说。
九年级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练习1.《朝花夕拾》是一本____________散文集。
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____。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 。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
这组回忆性散文是______(作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______和______。
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性___ _(体裁)集,书中有鲁迅先生儿童时期在故乡生活的片段,也有离开家乡求学的一些经历。
在此书中我们了解到: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两位“名医”的草菅人命;为“我”购买《山海经》,善良淳朴又迷信唠叨的___ _。
在此书中,我们还了解到,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的___ _;在日本留学时,没有民族偏见严谨正直的___ _。
4.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会记录下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的样子:“生得黄胖而矮”的是①______;“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的是②_______;“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的则是③_______。
他们都在鲁迅的回忆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5.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①唐僧②长妈妈【示例】猪八戒——好吃懒做,常提出散伙回高老庄;但他憨厚忠实,当师徒受阻于流沙河时,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项复习题精选A. 虎妞大胆泼辣而又有些心理扭曲,缺少中国妇女常见的懦弱和顺从。
B. 全书以祥子为中心,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主要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法塑造人物。
C. 小福子自杀使祥子的希望彻底破灭,祥子开始走向堕落,甚至出卖别人。
D. 祥子第三次买车用的是虎妞的私房钱,买的是刘四的二手车。
7. 名著阅读。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他躺了十天。
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8. 名著阅读。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下,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个部分。
选文中写的是“他”初到北京拉车时的情景,当时“他”(填形象特点),令人喜爱。
后来,“他”屡受打击,变得(填形象特点),前后判若两人,令人叹息。
9. 名著阅读。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
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1)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
(2)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1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曾说:“老舍的作品,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美与丑。
”请仿照示例,从《骆驼祥子》中再选择一位人物作介绍。
【配套K12】江苏省东台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复习提纲及练习 苏教版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复习提纲及练习概述一、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在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二、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创新教案 苏教版.doc

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创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目标展示】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新知研习】一、简洁导入,学生说读书感受。
1.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2.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 “疑” “评”。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视频)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1.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关于鲁迅的相关知识?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初中语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知识点+习题大集合,期中考试一定会考到!一、填空题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写于1926年,最初在《莽草》上发表时名为《旧事重提》。
3.在《朝花夕拾》的10篇文章中,有7篇是回忆童年的, 3 篇是忆人散文。
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10篇散文。
4.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人称叙事。
5.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和衍太太。
7.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8.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9.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10.《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
11. 鲁迅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候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的精神世界。
12.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无常》和《五猖会》。
13.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鲁迅在《五猖会》中重点叙述自己心情的变化,暗含着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1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15.“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
”这是作者笔下的无常。
16.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九年级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练习_《朝花夕拾》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练习《朝花夕拾》1.名著阅读。
(1)《父亲的病》一文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父亲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A.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B.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C.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者自己的鼻尖。
D.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2.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
那么,走罢!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
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
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这名文便即传遍了全城,人人当作有趣的话柄。
……(1)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________集,作者是________。
(2)选文中的“她”指的是谁?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3)从S城的人们对中西学堂的态度,能看出他们怎样的思想?3.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小题。
(1)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在黑暗的社会中无法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这个人是________。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整本书阅读是中学语文研究的重点考查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学期都会给大家推荐两本必读名著。
《朝花夕拾》是大家进入初中接触到的第一本重点推荐名著,与之相关的考题也在过往的中考卷中频频出现。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朝花夕拾》常考的知识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常见考查点1.把握作品内容。
如:书中哪些人、事、物、景是作者温馨的回忆?《琐记》一文中是否有温馨的回忆?2.理解深沉情感。
如:《狗·猫·鼠》一文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你觉得作者只是因为个人恩怨吗?3.体会XXX深厚的写作功底。
如仿写某个精彩片段。
4.品析精彩片段。
如为某个精彩片段写批注,欣赏其精妙之处。
5.对这本书阅读策略的把握。
如:对初一学生来说,《朝花夕拾》是一本难读的书,如何才能帮助同伴消除与它的隔膜呢?解答以上的阅读题,必须建立在真正阅读的基础上,化零为整,从一篇篇文章中提取出“主线”来,这对我们的思维提升很有益处。
怎么化零为整呢?大家可以画出思维导图,从看似独立的文章中寻找一条主线;还要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与内涵意蕴有所了解和思考,努力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来。
知识点梳理一、分篇简介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XXX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思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浏览“老莱娱亲”和“XXX”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恶感,揭发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凉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兴趣和在三味书屋念书严厉但不乏兴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兴趣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一、填空1.鲁迅原名,字,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和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集,共篇,是一部蕴含着和的作品。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这个学堂四天教授,一天教授,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他随后又考入了,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父亲却要我,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含蓄地批判了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黑无常又叫,人们喜爱的是。
7.鲁迅在《》一文中讲述了在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回国后,他将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二是。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她的形象出现在《》和《》中。
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
10.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1.《藤野先生》中作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D.生活条件太差2.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4.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5.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A. 败鼓皮丸B.一对原配的蟋蟀C. 平地木D.经霜三年的甘蔗6.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衍太太 B. 我母亲 C. 阿长 D. 沈四太太三、简答1.《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2. “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在《阿长和<山海经>》一文中,我对她的感情发生过哪些变化?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基础过关参考答案一、填空。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 10 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妨害白话文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中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五猖会》。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我走的时候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7.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苗绣像。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
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1. C 2. C3. D 4. C 5. D 6. D三、1.修订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中国女人裹足的情况。
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2.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
在“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我起初“实在不大佩服她”,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后来“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
我的隐鼠被害死了之后,我便当面叫她阿长,表现对她的不满。
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