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计算公式
建筑常用公式计算

建筑常用公式计算一、土建计算公式:1.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底面积*高度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物的容积、土方量的计算。
2.面积计算公式:面积=长*宽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物的平面面积,如房间面积、外墙面积等。
3.质量计算公式:质量=体积*密度常见应用:计算建筑材料的质量。
4.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用量=施工长度*施工宽度*施工高度*用量系数常见应用:计算混凝土的用量,如地基、梁、柱等。
5.钢筋用量计算公式:用量=施工长度*施工宽度*施工高度*钢筋配筋率常见应用:计算钢筋的用量,如梁、柱等。
二、力学计算公式:1.应力计算公式:应力=力/面积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结构承受的应力大小。
2.弯矩计算公式:弯矩=力*距离常见应用:计算梁、柱受力情况。
3.等效弯矩计算公式:等效弯矩=弯矩+剪力*高度/2常见应用:计算悬臂梁和连续梁的受力情况。
4.剪力计算公式:剪力=力/面积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结构受到的剪力大小。
三、热学计算公式:1.热传导计算公式:热传导=热传导系数*温度差/厚度常见应用:计算墙体、屋顶、地板等材料的热传导。
2.热扩散计算公式:热扩散=热扩散系数*温度差*时间常见应用:计算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
3.热阻计算公式:热阻=厚度/热导率常见应用:计算建筑物的热阻。
四、水力学计算公式:1.流量计算公式:流量=斜面面积*斜率*雨量常见应用:计算雨水排水量。
2.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水头损失=摩擦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出流水头损失常见应用:计算管道中的水头损失。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常用公式及其应用,这些公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用于计算建筑材料的用量、结构的受力情况,还是计算热学和水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合理运用公式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建筑师和工程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这些公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各类计算。
建筑工程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工程计算公式大全
土方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要紧有平均高度法与平均断面两种。
1.平均高度法
土方量计算公式表(四方棱柱体法)
注:1.表中a为方格边长,b、c为计算图形相应的两个边长;
2.h1、h2、h3、h4分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
3. Σh为各计算图形相应的挖方或者填方的施工高度总与,用绝对值代入;
4.V为挖方或者填方的体积(m3)。
2.平均断面法
当使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基槽、管沟或者路基土方量时,可先测绘出纵断面图,再根据沟槽基底的宽、纵向坡度及放坡宽度,绘出在纵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处的横断面,算出各横断面面积后便可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各段的土方量,即:V=(F1+ F2) *L1/2 +(F2+ F3) *L2/2+(F3+ F4) *L3/2+…….
土方工程纵断面
V=(F1+ F2) *L1/2 +(F2+ F3) *L2/2+(F3+ F4) *L3/2+…….
注:F1、F2…….表示横断面面积;
L1、L2…….表示断面之间距离。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建筑行业涉及到的计算公式非常多,以下是建筑行业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1.面积计算公式:建筑物的面积一般有三种计算方法:面积计算、实测计算和测绘计算。
其中,面积计算通常是指根据平面图进行计算的方法,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面积=长度×宽度2.体积计算公式:建筑物的体积指的是其立方体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体积=面积×高度3.施工材料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中,需要计算所需使用的材料数量。
例如,砖块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砖块数量=长度×宽度÷砖块的尺寸其中,砖块的尺寸是指砖长、砖宽和砖厚。
4.重量计算公式:建筑物中的一些构件需要进行重量计算,用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重量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因构件类型而异,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重量=面积×厚度×单位重量其中,单位重量是指材料的密度,厚度是指构件的厚度。
5.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施工中需要计算混凝土的用量。
混凝土的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混凝土用量=面积×厚度×混凝土的配合比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指的是水泥、砂、石的比例。
6.钢筋用量计算公式:钢筋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材料之一,需要计算钢筋的用量。
钢筋用量计算公式如下:钢筋用量=(面积×钢筋的体积密度)÷钢筋的截面积其中,钢筋的体积密度是指钢筋的重量和体积之比。
7.梁、柱及墙等构件的弯矩计算公式:梁、柱和墙等结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计算其弯矩,用于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弯矩计算公式如下:弯矩=力矩÷断面惯性矩其中,力矩是指施加在构件上的力和施力点与测点的距离之积,断面惯性矩是构件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属性。
8.梁、柱等构件的受力计算公式:梁、柱等结构构件需要进行受力计算,用于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受力计算公式包括杨氏模量、抗弯刚度、剪切刚度等公式。
建筑常用计算公式

建筑常用计算公式建筑常用的计算公式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用于进行各种结构力学计算,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建筑计算公式的简要介绍:1.重力荷载计算重力荷载指建筑物自身的重量及附加设备、物品等加载产生的力。
其计算公式为:重力荷载=建筑物自重+附加设备重量2.水平荷载计算水平荷载是由于地震、风力等外部力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风荷载=0.5*风压*建筑物所受风力的面积地震荷载=设计地震加速度*地震质量3.受弯矩和剪力计算受弯矩和剪力是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中常见的结构力学问题。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矩形截面受弯矩计算:M=(b*h^2*f)/6剪力计算:V=(Q*l)/(2*a)4.应力和变形计算应力和变形是建筑物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响应表现。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应力计算:σ=F/A变形计算:ΔL=(F*L)/(A*E)5.检查梁和柱的承载能力梁和柱是建筑物中常见的承重结构元素。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矩形截面梁的承载能力:Ms = 0.87 * fy * As柱的承载能力:Pu = 0.6 * fck * Ag + fy * As6.钢筋计算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常用于加固和抗拉功能。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钢筋弯曲计算:As = (M * y)/(0.87 * fy * h)钢筋拉力计算:T=(F*A)/E7.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是建筑物基础的重要性能指标。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土壤承载力=c*Nc+q*Nq+0.5*γ*B*Nγ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计算公式的简要介绍,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规范,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在实际工程中,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借助现代计算机软件来自动进行这些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1.面积计算公式:建筑物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面积=长度×宽度2.体积计算公式:建筑物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体积=面积×高度3.结构荷载计算公式:结构荷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荷载=质量×重力加速度4.梁的强度计算公式:梁的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强度=荷载×距离/惯性矩5.柱的强度计算公式:柱的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强度=荷载/面积6.墙的强度计算公式:墙的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强度=荷载/面积7.压力计算公式: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压力=力/面积8.缺陷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缺陷承载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承载能力=材料的强度×缺陷的面积9.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强度=压力/面积10.钢筋的强度计算公式:钢筋的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强度=应力×断裂面积11.斜坡的稳定性计算公式:斜坡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稳定性=滑动力/抗滑力12.水流速度计算公式:水流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速度=流量/面积13.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水头损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损失=摩阻力/面积14.电流计算公式:电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流=电压/电阻15.电功率计算公式:电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功率=电流×电压这些计算公式只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计算公式用于不同的建筑工程任务,例如管道设计、风荷载计算、变形计算等。
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任务,不同的公式会有所差异。
建筑工程师需要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计算公式,以确保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公式大全及计算规则

建筑公式大全及计算规则建筑公式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用于计算各种建筑物理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规则。
这些公式和规则旨在帮助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精确地估算建筑的尺寸、荷载、材料和成本,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功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建筑公式和计算规则:1.建筑面积计算:建筑物面积=地面基准面积+上层各层面积公式:A=A0+A1+A2+...+An2.体积计算:建筑物体积=建筑物总高度×建筑底面积公式:V=H×A3.材料计算:材料量=建筑物面积×建筑物高度×空间占比公式:M=A×H×F4.荷载计算:建筑物设计荷载=建筑物重量×荷载系数公式:P=W×C5.建筑安全度计算:安全度=设计荷载/结构容量公式:S=P/C6.结构设计计算:结构容量=材料强度×结构截面面积公式:C=S×A7.电力用能计算:电力用能=功率×使用时间×单价公式:E=P×T×U8.照明设计计算:照明亮度=照明强度×照明效率公式:B=I×E9.通风设计计算:通风量=通风速度×通风截面积公式:V=V×A10.施工成本计算:施工成本=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公式:C=L+M+E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公式和计算规则,实际上,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公式和规则,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此外,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还取决于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计算过程中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使用建筑公式和计算规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建筑公式和计算规则的准确性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和核实所有输入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
2.考虑不确定性和容错性: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容错性,例如,材料的尺寸和强度、荷载的变化等。
建筑类常用计算公式

建筑类常用计算公式(一)基础1.带形基础(1)外墙基础体积=外墙基础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2)内墙基础体积=内墙基础底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T形接头搭接体积其中T形接头搭接部分如图示。
V=V1+V2=(L搭×b×H)+ L搭〔bh1/2+2(B-b/2×h1/2×1/3)〕=L搭〔b×H+h1(2b+B/6)〕式中:V——内外墙T形接头搭接部分的体积;V1——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上部所示,无梁式时V1=0;V2——由两个三棱锥加半个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下部所示,无梁式时V= V2 ;H——长方体厚度,无梁式时H=0;2.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H1/6×[A×B+(A+a)(B+b)+a×b]+A×B×h2截头方锥形基础图示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m3 )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m3 )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4)杯形基础基础杯颈部分体积(m3 )V3=abh3式中:h3——杯颈高度V3_——杯口槽体积(m3 )V4= h4/6+[A×B+(A+a)(B+b)+a×b]式中:h4—杯口槽深度(m)。
杯形基础体积如图7—6所示:V=V1+V2+V3-V4式中:V1,V2,V3,V4为以上计算公式所得。
3. 满堂基础(筏形基础)有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基础板面积×板厚)+(梁截面面积×梁长)无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底板长×底板宽×板厚4.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体积=顶板体积+底板体积+墙体体积5.砼基础垫层基础垫层工程量=垫层长度×垫层宽度×垫层厚度(二)柱1.一般柱计算公式:V=HF式中:V——柱体积;H——柱高(m)F——柱截面积2.带牛腿柱如图所示V=(H × F)+牛腿体积×n=(h × F)+[(a ×b ×h1)+a × b V2 h2/2]n =h ×F+a ×b ×(h1+h2/2)n式中:h——柱高(m);F——柱截面积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n——牛腿个数3.构造柱:V=H ×(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m); A.B—构造柱截面的长和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槎1/2宽度;n—马牙槎边数(三)梁1.一般梁的计算公式(梁头有现浇梁垫者,其体积并入梁内计算)V=Lhb式中:h—梁高(m);b—梁宽;L—梁长2.异形梁(L、T、十字型等梁)V=LF式中:L—梁长;F—异型梁截面积3.圈梁圈梁体积V=圈梁长×圈梁高×圈梁宽4.基础梁V=L×基础梁断面积式中:V—基础梁体积(m3);L—基础梁长度(m)。
建筑工程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计算公式以下是常见的建筑工程计算公式:1. 面积计算公式:- 矩形面积公式:面积 = 长度 ×宽度- 圆形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²-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0.5 ×底边长 ×高2. 体积计算公式:- 矩形体积公式:体积 = 长度 ×宽度 ×高度- 圆柱体体积公式:体积= π × 半径² ×高度- 圆锥体体积公式:体积= 1/3 × π × 半径² ×高度- 球体积公式:体积= 4/3 × π × 半径³3. 斜边计算公式:- 直角三角形斜边公式:斜边= √(直角边₁² + 直角边₂²)- 一般三角形斜边公式:斜边= √(边₁² + 边₂² - 2 ×边₁ ×边₂ × cos(夹角))4.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截面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π × 直径² ÷ 4- 钢筋总量计算公式:总量 = 钢筋数量 ×单根长度5. 混凝土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公式:用水量 = 混凝土体积 ×水胶比- 混凝土总重量计算公式:总重量 = 混凝土体积 ×单位体积重量6. 荷载计算公式:- 静态荷载计算公式:荷载 = 重力加速度 ×物体质量- 动态荷载计算公式:荷载 = 动力 ×加速度7. 弯曲强度计算公式:- 材料弯曲强度计算公式:强度 = 弹性模量 ×断裂长度 ÷断裂面积这些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计算公式:单位立方米240墙砖用量1/(0.24*0.12*0.6)单位立方米370墙砖用量1/(0.37*0.12*0.6)空心24墙一个平方需要80多块标准砖一个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转)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1、多层砌体住宅:钢筋30KG/m2砼0.3—0.33m3/m22、多层框架钢筋38—42KG/m2砼0.33—0.35m3/m23、小高层11—12层钢筋50—52KG/m2砼0.35m3/m24、高层17—18层钢筋54—60KG/m2砼0.36m3/m25、高层30层H=94米钢筋65—75KG/m2砼0.42—0.47m3/m2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钢筋65—70KG/m2砼0.38—0.42m3/m2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三、施工功效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4、瓷砖15平米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四、基础数据1、混凝土重量2500KG/m3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4、石子重量2200KG/m3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一点不同观点:1、一般多层砌体住宅:钢筋25-30KG/m2,其中经济适用房为16--18KG/m2.2、一般多层砌体住宅,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5--0.7。
3、一般多层砌体住宅,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1.3--2.2,根据现浇板多少、柱密度变化很大。
4、一个砖工一天砌240砖墙1000—1800块,370或500墙2000--3000块。
5、钢筋混凝土重量2200KG/m3 ,素混凝土重量2100KG/m3。
6、工程石子重量1800KG/m3 。
)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至Φ25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Φ6=0.222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Φ22=3KgΦ25=3.86Kg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
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方钢W=0.00785×边长2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2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备注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34,带b的为2.65,带c的为2.26。
3、e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26,带b的为2.44,带c的为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1、多层砌体住宅:钢筋30KG/m2砼0.3—0.33m3/m22、多层框架钢筋38—42KG/m2砼0.33—0.35m3/m23、小高层11—12层钢筋50—52KG/m2砼0.35m3/m24、高层17—18层钢筋54—60KG/m2砼0.36m3/m25、高层30层H=94米钢筋65—75KG/m2砼0.42—0.47m3/m2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钢筋65—70KG/m2砼0.38—0.42m3/m2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三、施工功效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4、瓷砖15平米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四、基础数据1、混凝土重量2500KG/m3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4、石子重量2200KG/m3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名称单位计算公式(单位:mm)1、圆钢Kg/m 0.00617*直径*直径2、方钢 Kg/m 0.00785*边宽*边宽3、六角钢 Kg/m 0.00680*对边距*对边距4、扁钢Kg/m 0.00785*边宽*厚5、等边角钢Kg/m 0.00795*边厚*(2*边宽-边厚)6、不等边角钢 Kg/m 0.0079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7、工字钢a型 Kg/m 0.00785*腹厚*[高+3.34*(腿宽-腹厚)]b型Kg/m 0.00785*腹厚*[高+2.65*(腿宽-腹厚)]c型 Kg/m 0.00785*腹厚*[高+2.26*(腿宽-腹厚)]8、槽钢a型 Kg/m 0.00785*腹厚*[高+3.26*(腿宽-腹厚)]b型 Kg/m 0.00785*腹厚*[高+2.44*(腿宽-腹厚)]c型 Kg/m 0.00785*腹厚*[高+2.44*(腿宽-腹厚)]9、钢管Kg/m 0.2466*壁厚*(外径-壁厚)钢筋理论重量:理论重量=0.00617*d^2(kg/m)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级钢 2.4Ⅱ级钢 3.4Ⅲ级钢 3.8(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钢筋理论重量:理论重量=0.00617*d^2(kg/m)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级钢 2.4Ⅱ级钢 3.4Ⅲ级钢 3.8(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钢筋计算公式钢筋抽样常用公式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