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学案

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目标1. 识记:秦统一的时间、秦始皇像和秦朝疆域图;陈胜、吴广起义2. 理解:丝绸之路3. 运用: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二、重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三、难点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四、知识梳理(一)秦统一的时间、秦始皇像和秦朝疆域图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都城为咸阳(今陕西咸阳)。
2.秦朝疆域广大,东起东海,西到陇西,南达南海,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二)评价秦始皇1.实现统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状态,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巩固统一(措施)(1)政治上,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
自称始皇帝,中央设立、、,合称“三公”;地方推行。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
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
(5)军事上(民族关系),修筑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3.暴君理由:实施暴政,刑法苛严,赋税与徭役繁重。
(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四)汉武帝的大一统1.颁布,削弱王国势力,解除王国威胁,加强中央集权。
2.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3.接受的建议,“”,大兴儒学教育。
4.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巩固边防。
5.派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汉武帝完成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五)丝绸之路1.开辟者: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路线: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古罗马)。
3.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国)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二课时)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年级上册)中店乡汪神学校杨国梁第二课时【授课时间】(3月22日晚自习)*以学校安排中考复习时间为依据,每一课时用两节课复习。
【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纲要求】●秦汉时期(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1.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秦王赢政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年,统一后自命为秦始皇,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其中他最大的功劳是,他还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应为。
2.秦始皇时期思想文化上十分注重法家,对待儒家他采取的措施是。
3.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在皇帝时,他在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与秦始皇相反的措施是“”和兴办太学,最终在他努力下,西汉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大一统,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4.对丝绸之路作出最大贡献的是,这条路从出发,通过和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再转到,这条路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208年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20年称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6. 末年,为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7.继商鞅变法成功之后,古代史上又一次成功改革是北魏改革,他改革措施中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是实行政策,要求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礼。
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统一国家的建立》(板书)二、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重建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炀帝的暴政;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页,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画出要点。
1、请你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皇帝,和隋朝重新统一全国的时间。
2、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找出起止点。
3、隋炀帝杨广的暴政有哪些?导致什么后果?四、先学后教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10分钟后用举手调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
过渡: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1、518年杨坚589年重新统一全国2、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于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意义: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起止: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3、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导致农民大起义五、课堂检测学习检测p1一、1—5 二、11、12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第一课《统一国家的建立》(板书)二、出示学习目标:1、唐朝的建立和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等基本史实。
2、通过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比较科举制度的多重作用。
3、分析隋大运河的开通的目的和作用。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7页,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画出要点。
4、618年,谁推翻隋朝建立唐朝,定都于哪?5、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有新的设置,分别是设立-----和推行------这两种制度。
(详细说明)3、科举制的作用?四、先学后教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10分钟后用举手调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
1、李渊长安2、设立三省六部推行科举制(3分钟背会,两分钟背写)3、p7上五、课堂检测1、学习检测一、6---10 二、13、142、p8表格。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一、【教材分析】《统一国家的建立》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外交往的影响,并介绍了秦汉之际昌盛的文化。
秦始皇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外之间联系,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所以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最重要的一个单元,具有重要地位。
二、【设计理念】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通过秦始皇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比较,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到今天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统一开创强国之路”的历史启迪。
通过对秦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知识复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统一带来的昌盛。
同时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也要全面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学会用联系,发展观点看问题。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4)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记住《史记》的作者和体例,感知《史记》在我国史学中的历史地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四个篇章的介绍,学生了解本单元考点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比秦始皇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学生掌握基本史学知识,为评价历史人物打好知识基础。
(3)通过视频、图片、地图等方式,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
(4)通过知识梳理、图片介绍、身边实例感受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为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汉时期辉煌成就值得我们自豪,增强我们民族自信心。
从中感悟“统一开创强国之路”的历史启迪。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名师教学设计

统一国家的建立一、复习目标:1. 知识与目标:①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②知道陈胜、吴广起义③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④知道秦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我们应当维护团结统一,坚决反对分裂②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启示是成功者必须做到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等③丝绸之路向人们解说开放与交流的情怀二、复习重点、难点:重点: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②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进行的措施。
③秦汉时期(侧重于西汉)与匈奴和西域的关系。
④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如秦始皇功过评价②秦汉文化发展的原因三、复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专题概览2. 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二)合作学习——构建知识网络(三)例1: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 压制知识分子B. 有区别地对待古代文化B. 完善法律体制 D. 加强君主专制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单项选择题,考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本题的题干可以简化为秦汉加强思想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B项不是加强思想控制的目的,C项与题干无关,A项是直接目的,D项才是根本目的。
例2:古人张仲素有《王昭君》诗云:“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今人翦伯赞则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以上两人( )A. 都赞扬汉代的和亲政策B. 都为王昭君下嫁鸣不平B. 都批评汉武帝的战争行径 D. 都称颂昭君密切汉匈友好关系解析:本题为材料式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领悟和阐释能力。
本题题干可以简化为:古人张仲素和今人翦伯赞写诗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D项最符合二人意图。
例3:下列秦汉科技成就中,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 造纸上的发明和改进B. 《九章算术》B. 张衡发明地动仪 D. 华佗制成麻沸散解析:此为最佳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学案 (3)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学案[课标链接](本单元的内容标准)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知道文景之治,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6、知道《九章算术》,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7、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知识梳理](围绕内容标准,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在学生自主梳理,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完善。
)统秦的统一及意义一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国陈胜、吴广起义家的文景之治汉朝汉武帝大一统建匈奴与汉朝的关系立汉朝与西域的关系张骞通西域(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秦汉文化数学天文学医学宗教史学雕塑[重难点拨](对本单元重点难点简要解析、点拨、指导)1、秦的统一,应掌握秦统一六国的时间,统一六国的原因、重要意义、秦朝的都城。
(原因并注意与商鞅变法的联系)。
2、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应是本单元内容重点中的重点。
(1)秦始皇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思想的运用和实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作用,?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但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措施都起到了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秦末农民起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主要掌握其原因、特点和历史影响;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主要掌握巨鹿之战、秦朝灭亡4、文景之治,主要掌握什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历史意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它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人教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即课标要求):1。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运用比较归纳讨论等方法,从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我们应当维护团结统一,坚决反对分裂⑵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启示是成功者必须做到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等。
⑶丝绸之路向人们解说开放与交流的情怀。
【复习重点】单元课标要求【复习难点】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丝绸之路的价值1列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2.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什么?其目的一样吗?为什么?3.简要总结秦亡汉兴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归纳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关系的史实,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典例分析(我总结,我提高)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吗?秦朝 汉朝方法探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毛泽东 《沁园春·诗句。
毛泽东为什么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是怎样的帝王?解析对秦始皇的评价要看到他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一面,如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但是他好大喜功实行暴政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
但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功大于过,值得肯定。
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的经济、军事的大一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穷兵黩武,加重赋税,给人民带来灾难,可见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态度3.热点考点详解【丝绸之路】热点材料:北京时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开幕式在中华文明史的卷轴中展开序幕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即等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孔子儒家文化……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 统一 复习 2课 课型 时间 课时 姓名 国家的建立 课 时 1、识记:学案中基础知识, 重点: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2.理解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的作用 3.运用: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 (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①政治方面②经济方面③思想方面④军事方面 (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统一”就是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这个国家的各个部分联合起 来,并对各个部分实施有效的治理。意义: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 教学目标 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 作用;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 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4)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①历史地看问题:要把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去看,看他的所为是否符合 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看他的行为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是否有帮助。 ②论从史出: 评价历史人物要根据客观史实, 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切忌把文学艺术作品中虚构的故事当史实来评价历史人物。③辨别分析:评价 历史人物应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其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落后的一面,不可只 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4、巩固:印发单元测试题。 初一学生经过近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 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但从 从 学情分析 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 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下列人物中,被称为“医圣”的是 A
A. 张仲景 B.扁鹊 C.神农 D.华佗
10、下述哪一项科技成就被列入我国古代 “四大发明”?D
A.地动仪 B.耧车 C.水排 D.造纸术
11、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 献大的是 B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1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D
治
汉 武 帝 的 措 施
王莽改制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从东汉的 兴亡说明 了什么?
外戚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
东汉名存实亡
西汉和东汉各是怎样治理黄河的? 有什么成效?
结合以上的历史图片说一下两汉时期 农业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结合左边的图片说一下水排的工 作原理。
结合上面的两幅图片说一下两 汉时期手工业有什么发展?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13、下列哪个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 C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14、下列哪部书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 A
A.《论衡》 B.《春秋》 C.《史记》 D.《论语》
15、列举西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 (1)与匈奴的关系:
西汉强盛时(汉武帝时),派卫青、 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 胁。西汉末,南匈奴向汉称臣,昭君出 塞,为汉匈友好相处和交流作出贡献。
5、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是 B
A.纺织工具 B.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 D.播种工具
6、汉代的西域主要包括现在哪个地区? D
A.西藏 B.青海 C.甘肃 D.新疆
7、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B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8、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C
A.大月支 B.中亚 C.欧洲
D.西亚
结合上面的两幅图片说一
下它们解决民族争端的方式有 什么不同?各在历史上起了什 么作用?
秦பைடு நூலகம்与匈奴的关系
时期
重大事件
秦末汉初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并占领河套地区
西汉初期 汉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 派兵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经 过漠北战役大败匈奴。
汉元帝时 昭君出塞
结合上面的两幅图片说一下张骞第 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和意义
(2)与西域的关系:
西汉强盛时(汉武帝时),派张骞出 使西域,汉和西域交往频繁起来。后来,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形成 丝绸之路。
16、两汉建立初期,有哪几位皇帝重视农 业生产?结果怎样?你受到什么启示?
(1)皇帝:
西汉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 武帝等,东汉有光武帝、汉明帝等。
(2)结果:
结合上面的图片说一下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看图说一下丝绸之路的路线
班朝为什么出使西域?甘英为什么出使大秦?
公元166年,大 秦安敦王朝首次派 使臣来到东汉-- 这是欧洲国家同我 国直接友好往来的 开始
看上面四个人物,说一下 他们的名字和成就。
科 代表人 时期 主要成就 技物 领 域
地 张衡 东汉 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
理
的仪器。
仔细看上面的两幅图片说一下它们各与 哪一个宗教有关?并且说一下它们的教义。
快乐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 A
A.抵御北方匈奴的骚扰 B便于进攻北方的匈奴 C.个人享受奢侈的生活 D.创造奇迹,显示帝王权威
2、楚汉战争,刘邦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B
A.实力 雄厚
B.赢得 人心
C.破釜 沉舟
D.武艺 高强
3、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哪个地区? D
A.河套 B.河西走廊 C.漠北 D.河套、河西走廊
4、汉武帝“罢黜百家”是为了 C
A.打败百家,统一疆域 B重农轻商,统一经济 C.统一思想,加强集权 D.统一军事,打败匈奴
造
西汉
纸
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蔡伦 东汉 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使得纸逐渐普 遍使用。
数
东汉 《九章算术》问世,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
学
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医 华佗 东汉 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
学
的创举。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时期的 强盛局面,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等
(3)启示
统治者要励精图治,要重视减轻农民 负担,要惩治腐败 。
想一想: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秦朝的暴政
刘邦为何能打 败实力强于自 己的项羽?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 原因是什么?
楚汉之争
汉 高 祖 刘 邦
文 帝 景
汉文帝 减轻赋税和徭役 减轻刑罚, 废除肉刑 注意节俭
文 景 之
帝 措 汉景帝 施
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进一步 减轻刑罚 惩处贪官污吏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灭六国
赢政
秦
前221年 定 都咸阳
政权的更迭:秦朝、楚汉之争、西汉、王莽
统 政权、东汉 一 国 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大 家 一统 的 建 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两汉与匈奴的和战、丝 立 绸之路
昌盛的文化:科技、宗教、文学、艺术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 施: ●创制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修筑长城开凿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