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合集下载

简述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简述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简述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所呈现出的美丽和谐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
1. 自然的真实性:自然美具有自然的真实性,即它是自然界本身所
呈现出来的,没有经过人工的修饰和加工。

这种真实性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韵律,使人感到无比舒适。

2. 自然的和谐性:自然美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美感,即不同的元素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然的平衡和协调。

这种和谐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平静和祥和,使人心境舒畅。

3. 自然的变化性:自然美的另一个特征是变化性,即自然界不断地
变化和演化,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这种变化性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无限魅力和生命的奥秘,使人感到无比惊奇。

4. 自然的多样性:自然美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多样性,即自然界所呈
现出来的美丽景象是多种多样的,涵盖了各种自然元素和景观。

这种多样性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丰富和多彩,使人感到无比兴奋。

总之,自然美具有真实、和谐、变化和多样等特征,它是一种自然的美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引导人们关注自然
保护,珍视生态环境。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荷塘旧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荷塘旧事》。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3.生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事)4.结合课题猜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呢?(根据学生的猜测,师整理一下)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荷塘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荷塘旧事?)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字:读音、字形、组词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â)恬静(tián)骇(hài)炫耀(xuàn)攫住(juã)呕(ǒu)憨直(hān)词:读、释义、造句。

浮光跃金:指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

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2.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小组意见。

3.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评议补充。

(师板书:荷塘美景旧事)4.找中心句:师:课文是围绕一句来写的,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

(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5.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大自然美和小伙伴的内容。

(课文2—4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5—17自然段写了我和小伙伴的旧事。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

自然美的文章:享受自然美

自然美的文章:享受自然美

自然美的文章:享受自然美自然美的文章:享受自然美风轻轻拂过,不留下一丝丝痕迹;雨缓缓落下,为天地织起一道晶莹的珠帘;叶悄悄生长,为世界增添一份生机,享受自然美。

花、草、树木、阳光、雨露用它们独特的美,为我们构造了世界上最纯洁、不带一丝污浊的自然美。

清晨,几声清脆的鸟叫打破了寂静的树林,阳光透过葱郁的树木,懒洋洋的躺在曲折的小路上,万物似乎都被惊醒了。

鸟儿伸伸手,用甘甜的露珠润了润嘴,接着一声声婉转,动听的歌声便回荡在整个森林之中。

树木也抖擞了精神,伴着清晨挥着泥土的一丝清风,整整自己翠绿色的精神的衣裳,摆摆自己刚长出的“小饰品”,以最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新的一天。

风像一位温和的母亲,轻轻地抚摸每一位“孩子”,她轻步走过,给小草带来一丝凉爽,给小河穿上一条美丽的波纹裙,给辛勤的小蜜蜂一阵亲切的鼓舞,享受自然美。

风是无形的,但她给“她的孩子们”带来了能真切感受到的爱。

她为每一个孩子打扮地十分美丽,这种美不是人工所能雕琢,所能模仿的,这种美很朴素,很简单,但却能给人带来十分纯朴,像婴儿般单纯的感受。

大自然的魅力就是在于它能给人带来十分舒适的感觉,沐浴着自然风,聆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儿,似乎能够忘记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一切忧愁。

稻香也唱:“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是的,自然,乡间那最朴素,最没有经过人工所改造的纯洁的美,能给人带来一种享受,享受在复杂的社会上享受不到的那份最初的美好。

整天的疲惫工作,你累了吗?复杂的人际交往,你倦了吗?是的,我们都累了,走进美丽的乡间,富饶的森林,那份尘世的忧愁,片刻化作了淡淡幽静。

那自然单纯的美,不带污浊的美,让我心旷神怡,这真是一种享受啊!自然美的文章:自然美,永恒的美小时侯,听爷爷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座山庄,那里森林葱郁,河水清澈,鸟语花香,人们活得非常快乐。

后来,有一个人来到这儿,对当地人们说:“你们拥有巨大的财富。

浅论《边城》中的自然美、风情美和人性美

浅论《边城》中的自然美、风情美和人性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论《边城》中的自然美、风情美和人性美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2014 年 6 月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1一、自然美-----------------------------------------------1二、风情美---------------------------------------2三、人性美-------------------------------------------------3 参考文献--------------------------------------------------------------6浅论《边城》中的自然美、风情美和人性美论文摘要:小说《边城》是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沈先生笔下的诗意来自于他从小生活的故土,源于一个边陲小城的昔日记忆。

像是铺开了一幅令人惊叹不已的民俗投影画,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将翠翠与爷爷之间暖人心扉的亲情缓缓流诸笔端,将茶峒别具一格的景致和淳朴浓郁的民风交相辉映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关键词:《边城》自然美风情美人性美沈从文说:“我们家乡所在的地方,一个学习历史的人便会知道,那是‘五溪蛮’所在的地方。

那地方直到如今,也仍然为都市中生长的人看不上眼。

假若一种近于野兽纯厚的个性就是一种原始民族精力的储蓄,我们永远不大聪明,拙于打算,永远缺少一个都市中人的兴味同观念,我们也正不必以生长到这个朴野边僻地方为羞辱。

”(沈从文《记胡也频》)沈先生对这湘西爱得深,深到骨子里,他用极其平淡、质朴的文字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

古老的湘西边城拥有着绚烂的乡土风情,城里古老的渡船陪伴着淳朴的老人和他单纯、热情的孙女翠翠。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荷塘旧事》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荷塘旧事》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荷塘旧事》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小时候的心理,体会作者的浓浓的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我们都是久居城市的孩子,那有谁去过乡下吗,那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谁愿意说一说?二、新授课件出示有关故事情节的图片。

使用“手机”拍照。

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一)再读课文,明确中心。

1.师导:同学们,作者给大家讲述发生在荷塘的多年以前的难忘的往事,同时又引领大家去欣赏荷塘那至真、至纯的美景。

其实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这句话是----2.齐读课文中心句。

3.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从这个中心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4.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二)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师:这些段主要写什么?(生:荷塘美景)2.请大家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目想像荷塘的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比喻句。

4.出示两个片断:⑴课文2-4自然段⑵将课文2-4自然段缩写,去掉比喻部分。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一稿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一稿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撰写者:王琪导师:杜吉刚容摘要:《边城》中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自然交融,构筑了从文“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1)——湘西世界,表现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本文从研究《边城》中人性美的建构入手,解读了湘西人性天堂里的几个愚夫俗子的哀乐生活,以(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对边城自然的人性和原态的生活作一情感的阐释。

关键词: 《边城》人性美自然美从文(1902—1988),凤凰县人。

原名岳焕.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形成了特殊的气质,既富于幻想,又在心灵上积淀着沉痛隐忧。

从文一方面以质朴、温婉的感情,选择青年男女的感情为解剖的切入点,对当时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3)的众生相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绘,另一方面又把探寻的目光转而投向他早年生活过的那个“充满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织着野蛮与优美”浪漫与严肃的湘西社会,凭着他对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4)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灵的恋歌。

而《边城》正是其中最优美动听的一支。

《边城》是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是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长诗、一幅秀丽的风景名画,一支理想的田园牧歌,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基石,更是他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

小说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 表现的却是“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小说《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在的爱。

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自然美与文化美

自然美与文化美

自然美与文化美自然美与文化美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热衷探讨的话题。

自然美指的是大自然的景色和风景,而文化美则指的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艺术、建筑、文学等方面的美。

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概念和表现方式,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自然美与文化美在某种程度上互为补充。

自然美是大自然赋予的原始美,是人们在感受大自然时产生的情感和体验。

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蓝天白云,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宁静和舒适。

而文化美则是人类创造的美,是人们通过艺术、文学和建筑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文化创造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带给我们不同层次的快乐和美感。

因此,自然美与文化美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审美体验。

其次,自然美和文化美也在相互交融中发展和演变。

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会受到文化美的影响,反之亦然。

比如,著名的自然景点如张家界、乌鲁木齐等,都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元素。

旅游景点的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文化背景相关,从而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让他们在自然美的享受中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美。

而在文化领域,自然美也是创作的灵感之源。

许多艺术家和作家通过对自然美的观察和体验来创作,将自然中的美妙之处融入到文化作品中,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自然美和文化美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自然美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放松身心。

在大自然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尘世,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而在文化领域,文化美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品都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入更多的情感色彩和思考。

综上所述,自然美与文化美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而且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带给我们愉悦和美好的感受。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欣赏自然美和文化美,从中汲取力量和美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只有当自然美与文化美相互融合,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无限魅力。

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

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

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汪曾祺的小说代表作《受戒》就集中体现了汪曾祺自然、和谐、美、健康的人性的美学宗旨。

小说主要展示了优美的地域风情,健康的人性美、自然美,浓郁的人情美,使读者感受到其中的和谐统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欢迎阅读。

一.故事情节的平淡与自然《受戒》用平淡,自然,用最温和的调子从从容容地讲述一对小儿女朦胧的爱情,小说的开头“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读者的思绪跟随作者的笔触,一下子进入了小说所塑造的平淡氛围,故事就行云流水地开始了。

明海的出家,在他们的家乡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认为在他们的家乡当和尚似乎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他的家里人包括已出家多年的舅舅也是这样认为的,明海在荸荠庵里的小和尚生活是很清闲的,早起开庵门,扫院子,烧香,再就是念早经和晚经。

舅舅教念经就和教书一样,强调的是练嗓子。

小英子是个花一样的姑娘,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他。

她明知道明子是去做和尚的,但却没怎么避讳她让明子画石榴花、栀子花等绣花的模板,两人在一起裁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割稻子、打场子、捋荸荠、在芦苇荡里划船。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两人成为了好伙伴,小说的最后小英子告白了“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大声的说:“要!”。

小和尚明子和小女孩小英子在小那种充满波折,海誓山盟般的感情纠葛,所有的只是两个孩童之间的朦胧恋情。

可见在汪曾祺的小说里并不讲究奇与险,也不需要太多的起承转合、花头技巧,小说不需要什么爱恨情仇离合悲欢,读者却能从他那平淡简洁、洗净铅华的文字中间,去领会出旧时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并从中感悟世态人情,和他那颗悲天悯人的乐观情怀。

二.风格特色的诗意与和谐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入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作者:周璞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12期
摘要:大自然和谐美的自然美和人类淳朴爱的人性美到此已真正的珠联璧合,达到了和谐统一,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美和人性美二位一体,共同构建了《荷塘旧事》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自然美;人性美;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37-01
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有这样一篇值得品味的美文,即第五单元中的《荷塘旧事》,在授课过程中笔者被它深深的吸引,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美让人感动、震撼。

在品读过程中笔者心灵得到高度的精神愉悦,如饮美酒、如吮芳醇。

在《荷塘旧事》中作者展示出写景荷塘的自然美与叙事人性美的高度统一,笔者就此作一赏析。

自然美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回忆旧事之前作者先描绘出故事发生的地点——荷塘自然风光之美,虽然着墨不多,但景致却极富传神色彩。

首先,从荷塘的形美开始,依次呈现出荷塘在夜晚与白天时不同的韵致。

文中的“我”见到外祖母家居住村子周围的四个大水塘,相比之下在旧事发生的那个大荷塘更引人注目,因其形与众不同,似“月牙”状,不论是新月还是残月状,它在孩子和大人们中的形态总是美的,总是神奇和富于想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的残缺美带给荷塘形象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这样形美的荷塘中又蕴含着内在的质美。

接着,作者引领我们去夜晚的荷塘品味美景,选定的时间点是月朗风清,在人神清气爽的情境中细细欣赏。

这里作者写出了两种景物,即塘水与树木。

在特定的夜景中荷塘里的水浮光跃金,月光撒在水面,水面映照月光,塘水如同一个载体,月光在这个载体上自由漂浮,作者把无形可摸的月光刻画的有形可感,在微风吹拂下,映照着月光的水面波光粼粼,就像许多金子在有节奏的欢快跳跃,这种静中有动的画面给人以清新的视觉享受,。

接着,作者生发联想:这样浮光跃金的塘面如繁星在闪烁,天地一体,交相辉映,置身其中,其乐无穷。

随后,作者提到了荷塘四周的树木,江南水乡树木四季常绿,无月之夜的树木只能是黑的,而今在微弱的月光下这些树木变了色,黑中带绿,绿里透黑,作者用“黑绿”一词可谓表达凝练。

有意思的是“这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这黑绿围绕着水塘这弯“新月”,如众绿拱月般显示出大自然的另一番奇趣,“整个月牙泡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田野、水塘、树木相映成趣,浑然一体。

月朗风清之夜的荷塘竟如此迷人,令人神往。

夜晚中的荷塘如果显露出的是“幽美”,而白日里荷塘则带给读者的是“娇美”。

白日里静态的荷塘泛着绿光,在微风中动态的塘面则漾着绿浪,此起彼伏,勾起了读者心灵水面的层层涟漪,心随浪动,浪从心出,真可谓绿浪宜人。

接下来,作者呈现给读者的将是一番更高的画境,这种境界让人动心、动情,妙不可言。

在这里作者一步一步把荷塘的自然美推向高潮,推向美的极致,这样的荷塘让人流连忘返。

同时,作者以大自然和谐的美为背景,以荷塘那清纯、娇嫩、朦胧之美为舞台,在这美好的自然情境中发生了一件充分展现人性美的事,即孩子们在荷塘中游泳救人的事。

作者在展现人性美中先抒写了童年旧事中的感觉美、童趣和童真。

以此为铺垫,进而演绎出乐极生悲、固执生事的生活真理,最后点出孩子们“舍己救人”可贵品质。

值此,故事的情节达到高潮,人类淳朴的爱的主题得到全面表达。

作者在叙事一开始就进入童年的率真、淳朴无邪之中,从中得到真正的感觉享受。

“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

”童年纯真、可爱一下子展现出来。

“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这种感觉真舒服啊,只有游泳的人,只有在特定年龄段的人才能体验出,没有游泳的人可以想象儿时母亲的手抚摸自己的感觉,和躺在摇篮中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感受。

在水塘中游泳的感觉就像我们在体验伟大无私的母爱。

“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这又是另一番感觉的美。

刚游泳完,幕天席地,躺在柔软的沙滩上进行日光浴,腹背都舒服。

此时,孩子们和文中的“我”应该是每一根神经都放松、舒缓,每一个毛孔都感觉舒坦,如腾云驾雾。

作者在抒发感觉美的同时没有忘记对童年乐趣的交代。

“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

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织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的响成一片”,在这里童趣被作者描写的淋漓尽致,笔者如临其境,被人性当中的“童趣”深深感染。

童趣的感觉如此的美好,童真又让人无限留恋。

但乐极生悲,悲从喜来。

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将直接进入叙事的高潮阶段。

高傲自负、固执己见的“我”一意孤行,不听同伴劝阻,冲破那条绿色边缘线即安全警戒线时为小朋友们“舍己救人的壮举”拉开了大幕。

当“我”出现生命危险时,那些乡下的小朋友并没有见死不救,而是“他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见将我拖到岸上”,寥寥几笔,却极有分量。

这件感人的事是发生在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孩子身上,这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举动是没有经过人类后天教育、引导,而是发自人类的本能,出自人类的天性,这种从小孩身上体现的大爱是人类没有经过雕琢的属于自然的淳朴的爱,这是人性美的真实体现。

值此,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性美以人类的童真、童趣为依托,以舍己救人这人类淳朴的爱为升华全部高度展现出来。

在这篇美文中,作者先以优美的笔墨描写出荷塘那传神的自然美景,然后以这个让人难忘的荷塘为平台,以荷塘自然美为背景,叙述小伙伴们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利益驱使的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高尚事迹。

这很好体现出人性深处那最淳朴、最善良的美。

在自然美中展现出人性美,人性美又把自然美推向美的极致。

《荷塘旧事》中的人性美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珠,它深深地嵌在荷塘这块自然美的璧玉上,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这就是作者在本文结构布局上的独到之处,正如文章结尾所言“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