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名残疾人士的“圆梦之旅”

合集下载

素材11:10位优秀人物素材+「挖姜少年姚胜旺」-2024年中考语文经典素材精选

素材11:10位优秀人物素材+「挖姜少年姚胜旺」-2024年中考语文经典素材精选

热点素材:「挖姜少年姚胜旺」事件回顾近日,大连理工大学2023级本科新生姚胜旺签收录取通知书的视频画面引发热议。

邮递员送来录取通知书时,姚胜旺背着刚从地里挖的姜回来,手上沾满泥土。

接过录取通知书,他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

据了解,姚胜旺家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岔路乡芒蚌村芒达社,家里有6口人,爷爷和父亲有肢体残疾,母亲在外打零工。

哥哥目前在芒市农业农村局做志愿者。

姚胜旺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今年高考以621分的成绩录取到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而他当时报考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没见过海,想去大连看海。

大连理工校方关注到视频后,第一时间联系到小姚同学,并回应:小姚同学交给我们,请放心!还表示会为小姚提供合适的帮助。

展望大学生活,姚胜旺希望自己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争取一些奖(助)学金,为家里减轻负担。

姚胜旺表示自己也看到了网上的视频,对于网友想积极帮助他的热心,他连声说了几个“特别感谢”,但现阶段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国家、学校的政策来供自己读书。

写作角度【角度一:寒门贵子·幸福圆梦】伸手摘星的瞬间永远令人振奋,是因为在泥泞中追光的日子永远让人感动。

小姚家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岔路乡芒蚌村芒达社,家里有6口人,爷爷和父亲有肢体残疾,只靠母亲在外打零工维持家用,经济并不宽裕,还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从来没有懈怠过孩子的学习,小姚也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终于等到了“幸福来敲门”的时刻。

寒门贵子的故事从古讲到今,不变的是人性中对圆梦的期望、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对他人幸福的共情。

【角度二:平凡生活·动人亲情】小姚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一碗“励志鸡汤”,更是一幅三维立体的“人世间”卷轴,是我们身边“平凡的世界”的缩影。

在这段故事中,有坎坷也有努力,有曲折也有坚持。

还有那动人的亲情,一家人同舟共济、不惧风雨,一家人认真生活、彼此依赖,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努力撑起了屋檐下的一方烟火,而已经大学毕业的哥哥和马上踏入大学的小姚,注脚着一个家庭越来越好的串串足迹。

左右腿相差6厘米,无法正常行走的她选择了奔跑和飞翔

左右腿相差6厘米,无法正常行走的她选择了奔跑和飞翔

左右腿相差6厘米,无法正常行走的她选择了奔跑和飞翔作者:周小凤来源:《当代党员》2019年第05期“起飞——”话音刚落,15架排列整齐的无人机从翠绿的茶山一跃而起,在天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灵活操纵这些无人机的是15位朴实地道的农村妇女。

从普通农村妇女到无人机飞手,她们的“领航员”就是重庆芸中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鲜敏。

身为重庆第一支无人机女飞手队的领队,鲜敏却是一个无法正常行走的残疾人。

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鲜敏的右腿萎缩,左腿比右腿长6厘米,每挪动一步,她都要大幅度扭动身体,才能保持平衡。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能正常行走的女人,却从未向命运低头。

鲜敏说:“我没能好好走过路,但是我一直坚持奔跑,也在努力尝试飞翔。

”走得慢,那就“跑”起来1968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鲜敏降生在巴县(现巴南区)接龙山区一个教师家庭。

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女儿,父母对她宠爱有加。

不料,一场猝不及防的疾病,打破了家里的祥和。

一岁时,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鲜敏的右腿落下残疾,医生告诉鲜敏的父母,她这一生都不能好好走路了。

从此,鲜敏被烙上残疾人的烙印。

鲜敏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同。

同学们蹦跳着上学时,鲜敏和父母还得穿梭在各个医院。

上学后,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比同龄人更加刻苦。

在上中学时,鲜敏先后做了两次接骨手术,病痛和繁重的课程让她喘不过气来,成绩优异的她一度滑到全班倒数第一名,这让她既羞愤又哀伤。

擦干眼泪,鲜敏把自己关在家里彻夜苦学。

鲜敏说,那些一遍又一遍演算数学题、背英语单词、读语文课文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就这样,鲜敏拖着残疾的右脚踏上高考的征程。

梅花香自苦寒来。

她的刻苦让她取得了好成绩,但随着好成绩而来的,却是命运的捉弄,因为残疾让她和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

悲伤笼罩着这个想要靠知识改变命运、飞出大山的小女孩,但任何困难都打不垮她。

重振旗鼓,鲜敏一边准备第二次高考,一边和父母共同写信,几百封信雪花似的飞往各级残联、教委、高校……1988年,鲜敏再次考过重点录取线。

第十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展播获奖 ...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第十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展播获奖 ...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附件第十一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展播获奖名单一等奖(8件)作品作者播出单位折翅翱翔——新疆残疾人首次集体温泉游历纪实海潮(邹立红)张宁孙晓婷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友》六盘山下的守望王建华马晓梅张菁菁宁夏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残疾人之声》轮椅上的灵魂行者刘大铭申瑞英白雯李宁陈天婧甘肃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园地》五年.七年——两个残疾朋友的生命故事刘婕赵焕华刘允丽曹雅杰承德广播电视台《同一片蓝天下》钱敏丹的绝处飞翔曹宇杰唐韫玉王潇彬时继红常熟广播电视台《同在蓝天下》爱的使命张卫东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世界就在我眼前小窗宣晔上海东方都市广播《同一片蓝天下》“最美轮椅姐姐”的圆梦故事梁臻王梦张锞潍坊人民广播电台《同一片蓝天》二等奖(12件)作品作者播出单位好人祁国刚陈田婧李雪雁王建军甘肃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园地》断臂女孩杨佩的“追梦人生”禹雪寇杨安康人民广播电台《阳光之家》王晓谦的轮椅人生夏雪梁轩闫少君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城市生活广播《咖啡百味茶》忙碌并幸福着——记肢残协管月程志荣吴浩谢茹周春波梧州人民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从成都市首位盲童随班就读看融合教育发展余笑冰吴军成都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风雨人生》寻找温暖的力量——2013年“共享阳光,站立助行”朝阳市为全市缺肢残疾人免费适配假肢活动纪实菅林朝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同一片蓝天》独臂林高的故事史丽萍沈全虹吴红霞阳江广播电视台《一样的天空》一公里阳光张卫东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爱心没有盲区刘德雅靳树山孙平华徐长燕象山人民广播电台《走进生活》梦开始的地方柴火猛田华陈秀萍海盐县广播电视台《残疾人之友》爱,让我站起来(上、下篇)张婷婷重庆广播电视台重庆之声《残疾人之声》静海县探索农村助残保障新路尚勤王敬轩付振旺天津电台生活广播《共享阳光》三等奖(20件)作品作者播出单位盲人的“缤纷”世界申瑞英白雯李宁陈田婧甘肃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园地》肢残志不残,单腿走人生蒋久升毛灿刘悦袁媛河南商丘人民广播电台《爱心无限》我是时代“新鼓手”——访视障书鼓艺人刘稳当王晶宋玉晋朱晨宇河南周口人民广播电台《共享阳光》拄拐乡医李文强葛宁姜楠王宏凯陕西铜川人民广播电台《阳光之旅》冯亚平,轮椅上的神投手潘红李茹王树立山西长治广播电台《爱心之声》倾力构筑残疾人“幸福版图”蔡春芬江西抚州金溪人民广播电台《关爱残疾人》轮椅上放飞的梦覃丹凤程婉菲冯宇红覃蛟龙广西梧州人民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残疾人过年王莎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残联之声》王绍良和他的山狼艺术馆朱丹青海经济广播《残疾人之友》逆风飞扬——姜国文专访李翀江苏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之声》为了爱情,也为了责任邢月李成海南台新闻广播《百草园——爱心社》指尖上的文学梦李晓莉山东台经济广播《共享阳光》一句承诺,一生守候——方辉升和洪媚的爱情故事陈芳程晶晶朱宁秀安徽黄山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天地》最美独臂侠龚金川林亚君潘珊珠陈娜浙江奉化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家》独臂老人的开荒助残路葛静朱亚光河北保定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索玉梅:农村教育事业的坚守着王新龙陈咏梅伊犁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声》傅珍芳的爱心故事张艳浙江衢州广播新闻综合频道《残疾人之友》幸福花儿在盲老人心里绽放鲁君小窗上海东方都市广播《同一片蓝天下》剪出一片天——访残疾人创业明星李振环崔艺凡白洁尚勤、张强王敬轩付振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共享阳光》残疾人实现了驾车梦尚勤王敬轩付振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共享阳光》优秀奖(17件)作品作者播出单位2013年全国助残日特别节目郭珂王昊刘晓峰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民生第一线》亲如兄弟的“好心人”——刘跃武鱼承西安新闻广播《新闻互动》轮椅上的文学梦李玉红张辉王修远高静内蒙古通辽新闻广播《阳光下我们同行》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中国著名激励大师、残疾人企业家黄友的两次人生升华刘国雄谢卫邓伟陶启堂文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共有人生》助残内容深入人心王莎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残联之声》美文赏析朱丹青海经济广播《残疾人之友》燃生命之火,为奇迹而战张莉笑娟江苏淮安台《同在蓝天下》慧灵农场——智障人士的乐园陈晓广东电台新闻广播《自强之声》让梦想张开翅膀陈晓广东电台新闻广播《自强之声》第23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报道郭珂王昊刘晓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民生第一线》盲人植树邢月李成海南台新闻广播《百草园——爱心社》老伴,你是我的眼睛,你是我的眼张梅英肖东山东肥城台《爱的弦律》潘金云和她的脑瘫孩子们程佳胡邦旺安徽安庆台《星星点灯》一首没有休止符的歌钱江月彭毅姚萍周晓铃安徽池州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之声》宁海县扶残助残那些事吴映红葛佳丽浙江宁波宁海县台《共沐阳光》别样的母子情欧阳辉宋全河河北邢台新闻综合广播《同一片蓝天》江南残子王渊鹏王卓杭州新闻综合频率《希望的太阳》组织奖(5个)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经典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经典

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事迹经典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里,残疾人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就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一些残疾人展现了令人敬佩的毅力和坚持,用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为世人树立起榜样。

李明是我国的一位致残青年,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双腿。

因为家境贫寒,他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只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面对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无尽的挑战,李明并没有沉沦,相反,他选择了毅然坚持的生活。

起初,李明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希望,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为社会的附庸,注定要依赖别人的关爱。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李明看到了一段关于聋哑人士参加残奥会的报道。

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他,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从那一天起,李明下定决心,不再抱怨和自怨自艾,而是要努力改变自己。

他开始参加各种康复训练,努力增强自己的体力和耐力。

尽管身体残疾,但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李明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尽管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通过自学掌握了各种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英语等。

他相信只有不断地钻研和学习,才能有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李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成功地找到了一份适合他的工作。

他被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聘为软件测试工程师。

尽管在工作中面临不少困难,但李明总是坚持不懈,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最好的状态完成工作。

李明的成功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改变,也为其他残疾人打开了一扇大门。

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帮助其他残疾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努力追求梦想。

他成为了一个激励他人的榜样,不仅赢得了尊重和赞誉,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明的事迹鼓舞着更多的人们,让他们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残疾并不等于无能,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通过李明的励志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位残疾人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从一个自卑和消极的人变成了一个自信和积极的人。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32)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32)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多选题(共计4题,每题1分)1.材料42019年,因为敏锐地发现了农村创业的机遇,小张大学一毕业就果断选择了返乡创业,投身农村电商业务。

如今小张已成为村里的“创业榜样”。

小张的父亲做了30多年的乡村医生,希望他能接班,所以把他送进了一所医学院。

对自己的未来,小张有不一样的梦想,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医生。

其实在填高考志愿时,他就想学电子商务专业,但被父亲阻止了。

毕业后,父亲没有再反对他干自己想干的事儿,他决定开网店。

小张的家乡N县楼家村,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村。

90年代后期,村子里有人开始做起影楼服饰的生意,以家庭作坊居多,并未规模化。

销售方式也都是在村里做好后,送到城里去卖,这种上门推销的手工作坊模式发展非常缓慢。

小张大学毕业时,电子商务还没有那么火,整个村子接入宽带的都没有几户人家,也没有工业基础。

小张最初想把影楼服饰搬到网上去卖,于是,他租赁了房屋,购买了几台缝纫机,进行服装加工,又购买了一台电脑并在电商平台上注册了网店。

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生意并没有做起来。

“我原来是学医的,专业离这个比较远。

而且在学校也没学过如何创业,我对此非常陌生,完全是凭着一股热情闯进来的。

”小张说,自己一开始并没有对影楼服饰的市场进行过调查,后来才发现影楼服饰市场很小,3个月下来,小张并没有赚到钱,还一度到了交不起房租的窘境。

不过,这个年轻人不服输,他决定去南方看看,了解不同地区的服装制造情况。

经过考察,他发现相比于单一的影楼服饰市场,演出服装要好做得多,类型比较多样,市场能拓展开。

就这样,小张调整思路,铆着一股劲,开始转做演出服装的生意。

4年过去了,小张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建起了2000余平方米的车间,光各类服装设备就有106台。

小张点燃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眼看着小张生意越做越好,同村的年轻人纷纷向小张取经,也陆续开起了网店。

目前,全村300户家庭大都开有网店,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30多家,青年回乡创业,除了带来新想法,还有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不复存在。

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

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

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开始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身体上的障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给更多残疾人带来鼓舞和启示。

案例一:李明的盲人按摩连锁店李明是一位视力严重受损的盲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他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于对肌肤的敏感度,于是他开设了一家盲人按摩连锁店。

李明聘请了一批受过专业培训的盲人按摩师,他们以自己敏锐的触觉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按摩服务。

李明的连锁店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的顾客。

他的成功不仅给了自己一个创业的机会,也为其他残疾人树立了榜样。

案例二:王娟的聋哑人创意工作室王娟是一位聋哑人,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艺术天赋,开设了一家聋哑人创意工作室。

工作室主要从事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王娟带领团队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她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青睐,还走出国门,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王娟的创意工作室为聋哑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案例三:张强的轮椅出租平台张强是一位脊髓损伤的轮椅使用者,他深知身边很多轮椅使用者在外出时面临的交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强创办了一家轮椅出租平台。

平台上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轮椅出租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轮椅,方便快捷。

张强的平台不仅解决了轮椅使用者的出行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残疾人创新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只要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同时,社会应该加大对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创业环境。

总结起来,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努力和成功证明了残疾并不是阻碍创业的障碍。

知更鸟开辟无障碍旅游

知更鸟开辟无障碍旅游

知更鸟开辟无障碍旅游在谢海娣的认知里,无障碍设施先行,有了设备之后,人们对无障碍理念的理解才有落地可能。

服务是增值的。

例如,酒店有设备,有了服务残障人士的意识,一定会很乐意提供更多服务与产品。

■ 文/黄亚男*即使不少创投人士一次次感叹旅游创业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是仍时不时会有人揭开一道新口子,暴露出新的市场需求。

提供无障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知更鸟旅行社就是这样的一家创业公司。

从2017年中旬创立至今,他们已经开辟了国内外近四十条残障人士跟团游线路,服务过超一千位残障人士。

对其中很多患有下肢障碍、视障的团友来说,知更鸟带他们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旅游。

但在创始人谢海娣的愿景里,知更鸟还需走得更远一点,成为一个专业的无障碍旅游品牌。

虽然有着丰富的公益和慈善背景,但她并非一个空有一腔热血的公益人。

“慈善不能真的撬动什么,要改变对残障人士出行难的现实,还是要依仗商业的力量。

”落到商业考量上,残障人士+旅游的搭配或许够吸睛,易开头,也容易招来合作伙伴,但是怎样能够建立起长期、可产业化的商业模式,能够为旅游链上其他玩家带来利益,才是知更鸟的挑战。

2018年3月,知更鸟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无障碍旅游是一个蓝海市场无疑,但一个创业公司要怎么打开这块市场、吸引并与产业链的玩家相互赋能?谢海娣分享了知更鸟的初衷与野心。

先想清楚商业模式对旅游总收入接近6万亿元(2018年全年)的中国旅游市场来说,无障碍旅游其实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残疾人总数超8500万。

但在国内,障碍人群出行困难的现实让大多数人都忽视了这个庞大群体的旅游需求。

相较于日本、欧美国家完善的无障碍旅游设施、通道和成体系的产业,在国内要找到能成团接待残障人士的旅行社都颇为困难,一位轮椅人士单独出去旅游也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国内与无障碍旅游有关的一切都是空白的,市场还处于真空状态。

这个发现让当时正在英国就读社会企业专业的谢海娣像是找到了一个出口。

援藏:我的圆梦之旅

援藏:我的圆梦之旅

援藏:我的圆梦之旅作者:朴洙满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6期朴洙满从读大学开始,我就有个梦想,毕业后要去边远的地方支教,把爱和梦想带给孩子们;或者去当兵,做一个冰雪中手握钢枪的边防战士;一定要去一趟西藏,做一个流浪到天边的诗人。

我很幸运,2013 年6 月得到组织的选派到萨嘎援藏。

这次的援藏,不仅是工作的调动,更是一次圆梦之旅。

我要把我当年最真的梦、最真的爱带给我梦想的西藏。

萨嘎,是一个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地方。

报名之后,我急忙在地图上寻找。

她是雅鲁藏布江上游的一个县。

高寒缺氧,极干燥,风沙大。

我对她的第一印象仅此而已,但当我双脚一踏上这片土地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怎么也想象不到一个小小的村子居然就是县城,所谓的县城里居然是土路。

看着人们的穿着打扮,当时的感觉就好像穿越回到了上世纪70 年代。

好在有前四批援藏干部的辛勤付出,已让这偏远的萨嘎通上了自来水,虽然我们还是要到100 多米远的公共取水台提水上二楼;也通上了电,尽管一到冬天只能保证政府大院的办公用电;还修好了通往日喀则的柏油路,尽管开着越野车要跑8 个小时。

但这一切都已经是得到极大改善后的状况了。

戴着洁白的哈达,看着乡亲们纯净的笑脸,听着咚咚地欢迎鼓声,真的是心潮澎湃,我思索着:我为什么来?要干什么?留下什么?最初的一周是在调研的路上度过的。

感受最深的是牧区百姓生活条件的艰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的脸上却始终挂着最纯净的微笑。

就在这次调研中,我与拉藏乡亚曲村的嘎玛赤列一家结成了亲戚。

嘎玛赤列患有严重的肺病、关节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他的大儿子在乡里小学住校;二儿子天生残疾,听不见,也说不了话;小女儿刚一周岁。

这家里家外全靠妻子一个人支撑。

问到他们有什么困难时,他们只提到盖房子欠了3000 元钱、每年的口粮不足。

我觉得欠款可以通过乡里村里给嘎玛安排些轻体力劳动来偿还,口粮不足的部分我在每季度家访时可以带些过来。

他们最大的困难应该是二儿子的教育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名残疾人士的“圆梦之旅”
作者:谭晓华肖金
来源:《社会与公益》2015年第06期
5月17日,来自广东连山县7个乡镇的35名圆梦人在残联工作人员护送下,欢聚在连山县金山文化广场,举行爱心义演暨关爱残疾人圆梦茅田界之旅启动仪式。

该县残联理事长吴世日、团县委副书记覃自滨、希望之光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陈家庆及各赞助商负责人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活动。

在一次走访中,希望之光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陈家庆了解到,当地的一些残疾人希望到县里的茅田界看一看,走一走。

他们因为行动不便,有的人到中年都很少离开过村庄,有的因为没有人照顾许多年连家门都没有出过。

这原本是一个正常人的活动却成了残疾人的梦想。

为了帮助这些残疾人圆梦,他将这一情况向该县残联理事长吴世日等领导汇报,并决定发动志愿者开展一次活动,让当地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和健全人一样共享一片蓝天。

在全国第25个助残日之际,广东连山希望之光志愿者协会联合县残联、团县委共同发起了一次特殊关爱公益活动——“关爱残疾人士圆梦茅田界之旅”。

在学生志愿者带来的热情洋溢的舞蹈表演中,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

红歌春牛队,志愿者演员分别表演了民风淳朴的壮瑶节目及励志激昂的歌曲,让残疾人士一饱眼福。

县残联领导向活动的爱心赞助商颁发牌匾。

爱心人士张友珠女士和希望之光志愿者协会理事长为圆梦人代表捐赠米和油。

爱心义演结束后,35名残疾人乘坐公交车开始他们环城观光和茅田界圆梦之旅。

由于缺少无障碍设施,志愿者们主动相助,或扶、或抱、或抬,一路护送圆梦人们上下车。

并在每个交通要道路口疏导车流,直到茅田界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前,35名残疾人俯视县城全景,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连山县城的变化,他们流露出幸福、兴奋的笑容。

希望之光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陈家庆说:“圆梦之旅虽然结束了,但希望之光志愿者协会仍然在路上,我们会继续将公益进行下去。

同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有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