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题的词语分类
词语分类积累课程设计

词语分类积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词语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归类不同词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分类积累,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思维,整理和组织自己的词汇知识。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类词语进行句子构建和篇章创作。
3. 学生能够通过词语分类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词语学习,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拓展课程,旨在通过词语分类积累,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语言素养。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但词汇量不足,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分类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为基础,结合以下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1.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学习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分类及用法(2课时)- 第二阶段:学习副词、介词、连词的分类及用法(2课时)-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各类词语进行句子创作和篇章改写(2课时)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学习及分类练习- 第二周:副词、介词、连词的学习及分类练习- 第三周:综合运用各类词语进行句子创作和篇章改写3.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第一章:词语的分类(课文1、课文2)-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识别与归类- 词语搭配与运用- 第二章:词语的拓展与应用(课文3、课文4)- 副词、介词、连词的识别与归类- 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第三章:词语的实际运用(练习1、练习2)- 句子创作与篇章改写- 词语积累与实践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为学生讲解词语的分类原则、用法及搭配技巧。
(4)言语——态度观点题

我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
→前有后无
无论A,B都怎样。 →前无后有
【解题思路】 准确定位作者的观点
一、明确观点型
示例: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 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 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 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 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 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述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 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 也不能不是直译。 观点引导词“依我看”之后是作者的态度观点,即人为划 分直译和意译没有必要。
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
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 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解析】这是一道态度理解题,文段开头引用西方 现代文论观点,转折词“然而”表明中国古代观
【例1】在过去50年间,不合规范的语言使用现象激起了一场严肃 另一方是描述主义者,认为我们只能讨论语言当前的用法。规范 主义者认为,有的用法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推广正确的用
的争论,一方是规范主义者,认为需要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字;
法是坚持真理、尊敬文明的精华,纵容错误就是鼓励相对主义、
粗俗的平民主义和文学的简单化。描述主义者认为,正确的规范 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则,语言是人类创造性的有机活动,人们应该
要有说明文和新闻简讯等。
没有观点类
【特点】 客观陈述,没有任何相关倾向性的评价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之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课件

赞美性褒义词是对人或事物的 优秀表现或成就进行赞美的词 语,如“英雄”、“伟大”、 “杰出”等。
这些词语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 的成就、贡献、能力等方面, 或者赞美一个事物的价值、作 用、效果等方面。
赞美性褒义词能够增强人们的 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人们的 积极行为。
肯定性褒义词
肯定性褒义词是对人或事物的积 极态度或行为进行肯定的词语, 如“勇敢”、“坚定”、“认真
”等。
这些词语通常用来肯定一个人的 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或者 肯定一个事物的价值、作用、意
义等方面。
肯定性褒义词能够激发人们的积 极情感和行为,促进人们的成长
和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3贬义词的分类与特点描述性贬义词
描述性贬义词是对某些事物或人的特性进行负面的描述,通常带有贬低或轻蔑的 意味。
这类贬义词通常是对某些事物或人的特性进行直接、客观的描述,但这种描述往 往是负面的,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例如,“自私”、“虚伪”、“吝啬”等词 语。
抽象中性词
表达抽象概念或属性的词语,不带有明显情感色彩。
抽象中性词用于表达抽象的概念或属性,如“时间”、“空间”、“颜色”等。这些词语本身并不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只 是表达了某种抽象的概念或属性。
无感中性词
既不表达正面情感也不表达负面情感的词语。
无感中性词是指那些既不表达正面情感也不表达负面情感的词语,如“无关紧要”、“无所谓”等。 这些词语本身并没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只是表达了一种中性的态度或观点。
褒义词
表示赞扬、肯定、美好的情感 或态度。
贬义词
表示批评、否定、负面的情感 或态度。
中性词
表示客观、中立、既不褒也不 贬的情感或态度。
词语感情色彩的重要性
七年级英语上册完形填空题解题步骤与技巧

七年级英语上册完形填空题解题步骤与技巧一. 解题步骤【第一步】要快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正确分析、归纳文章主旨。
【第二步】在理解文章大意基础上,对每道题所给的词语进行剖析,考虑语境,上下呼应,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再根据自己最有把握的、最熟悉的短语、习惯用语、动词形式和句子结构等,先完成简单的,把难的留在后面。
【第三步】再细读全文,集中精力解决难点,填补空缺。
【第四步】答题完毕,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规律,再耐心通读全文,认真复查所选答案是否得当,语法是否正确,逻辑推理是否合理。
二. 解题技巧【技巧1】前后照应利用上下文信息,选择或填写正确的词是完型填空解题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做四选一的完型填空时,我们有时会发现每一个选项从语法角度来讲都可以说得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细读上下文,正确答案会在上下文中得到提示。
试看以下例题:【例1】What do I remember about my childhood? There were good things and bad things. We used to live______ , and my parents always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feed the cows and sheep.A. in a townB. on a farmC. on a busy streetD. in a city【解析】B 本段主要讲作者回忆儿童时代所居住的地点。
从四个选项来看都是可能的,语法上都说得通。
但通过下文my parents always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feed the cows and sheep.提示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生活在农村,正确答案选B。
【例2】I always remember waking up to the smell of the breakfast my mother was cooking. What a wonderful smell! I used to_______ ,wash quickly and run downstairs. My breakfast would be waiting for me on the table.A. leave the bedB.lie in bedC. jump out of bedD. get up【解析】C 本段讲每天早上妈妈煮的早餐发出诱人的香味,使得躺在床上的我立即起床。
感情色彩判断词库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800字感情色彩判断词库:
1. 积极/正面情绪:快乐、开心、愉悦、喜悦、舒畅、幸福、满足、感激、乐观、积极向上。
2. 消极/负面情绪:悲伤、难过、失望、沮丧、忧郁、郁闷、愤怒、不满、悲观、消极。
3. 中性/无情绪:沉默、平淡、冷漠、无动于衷、无所谓。
4. 情感色彩描述:温柔、热情、豪放、冷淡、冷淡与热情交织。
5. 强烈情感:狂喜、愤怒、哀伤、恐惧。
6. 矛盾情感:惊讶与失望并存,乐观与悲观交织。
7. 心情波动:心情忽高忽低,时好时坏。
8. 情绪转变: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
9. 愉悦与愤怒交织:欢快的气氛中夹杂着愤怒的情绪。
10. 愉快与沮丧交织:愉悦的心情中突然涌现出沮丧的情绪。
11. 复杂的情感:忧郁与兴奋交织,热情与冷漠交织。
12. 混合情感:愉悦和悲伤交织,失望和希望并存。
13. 疑惑与不安:疑惑和不安交织在一起的情绪。
14. 激动的情绪:非常兴奋,无法平静下来。
15. 惊喜:感到非常惊喜和兴奋。
16. 深深的喜欢:对某事或某人产生了深深的喜欢和喜爱。
17. 尴尬的笑:因感到难堪而尴尬地笑。
18. 无情与冷酷:表达了无情或冷酷的态度。
请注意,以上词汇可能存在一些交叉和模糊情况,具体应用时还需要根据语境和情境进行分析和判断。
同时,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下,对于同一情感的表达也可能存在差异。
专题08 古诗词阅读之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08 古诗词阅读之情感【考点分析】《课标》中要求考生具备初步欣赏古诗的能力,其中经常考查考生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能力。
在答题中,考生存在脱离诗句、架空分析,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等问题。
分析诗句作用命题方式通常有:1、某句诗有什么作用?2、某句诗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3.某句诗(词)对全诗(词)感情的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技巧点拨】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第二类: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第三类: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面向评论的方面级情感分析综述

面向评论的方面级情感分析综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商品、服务等方面的评论越来越多。
这些评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对于企业和研究者来说,如何有效地分析和理解这些情感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面向评论的方面级情感分析的研究现状、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方面级情感分析是一种将文本情感分析细化到特定方面的技术,如产品特性、服务质量等方面。
通过对面包、酒店等特定方面的情感分析,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详细、客观的参考信息。
在方面级情感分析中,情感分类和情感极性分析是两个基本的问题。
情感分类是将评论分为正面、负面或中立三类,而情感极性分析则是进一步确定评论的积极或消极程度。
情感词句的提取和特征选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面向评论的情感分析需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根据评论内容提取情感信息。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文本的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需要标注大量的训练数据,通过学习模型进行情感分类和极性分析。
非监督学习则不需要标注数据,通过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发现情感模式和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评估情感分析效果的方法包括传统评估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评估方法。
传统评估方法主要通过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来衡量模型的性能。
基于深度学习的评估方法则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对情感分析结果进行自动评估。
虽然面向评论的方面级情感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1)集成多种方法和数据,提高情感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深入研究情感极性细粒度划分,以适应更加复杂的情感分析需求;3)考虑上下文信息对情感分析的影响,提高模型的情境理解能力;4)结合多模态数据,如图像、音频等,丰富情感分析的视角和维度;5)研究无监督学习方法,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6)探索情感分析和对话系统的结合,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局部”“整体”两题型,先切后合要点清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局部”“整体”两题型,先切后合要点清【知识导图】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题型一局部概括“局部内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的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的特点为主)和因果探寻题。
一、怎样判断是局部概括题(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2015·重庆卷)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
(2015·北京卷)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题干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示例其他设问方式:(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根据××分析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概括”“体现”等字样(2)题干中有“原因”“特点”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对于局部概括题,可根据不同的命题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1.段(层)意概括题解答方法2.特点概括题“三步走”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谁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思维趋向。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三角度”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这一点与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②从描写中概括特点对于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从这些描写中均可以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题的词语分类
(1)褒义词:
admiring(赞赏的,钦佩的) approval(赞成,承认) approving(满意的)
confident(自信的,确信的) enthusiastic(热心的,热情的) optimistic(乐观的)
positive(肯定的,积极的) useful(有用的,有益的) interesting(有趣的)
instructive(有益的,教育性的)supportive(支持的) support(支持)
impressed(留下印象的) reverent(尊敬的) polite(有礼貌的,文雅的)
(2)贬义词:
biased(有偏见的) cynical(愤世嫉俗的)contemptuous(轻蔑的,侮辱的) compromising(妥协的) critical(批评的) dissatisfied(不满意的,不高兴的)
disgust(令人反感)disgusting(令人厌恶的) depressed(沮丧的)
doubtful(可疑的,不确的) disappointed(失望的)frustrated(失败的,落空的)
gloomy(令人沮丧的) hostile(敌对的) negative(否定的,消极的)
pessimistic(悲观的,厌世的) questioning(质疑的) tolerant(容忍的,宽恕的)
puzzled(迷惑的) suspicious(怀疑的) satirical(讽刺的)
scared(恐惧的) subjective(主观的,个人的)oppose(反对)
opposition(反对) opinionated(武断的) worried(闷闷不乐的)
(3)中性词:
analytical(分析的) apathetic(缺乏兴趣的)cautious(谨慎的,小心的)
casual(偶然的) concerned(关心的) disinterested(无私的)
detached(不偏不倚的) formal(正式的) factual(事实的,实际的)
humorous(诙谐的) informal(非正式的) impartial(公平的,不偏不倚的)
indifferent(无关紧要的) impassive(冷漠的) informative(提供资讯的)
persuasive(说服的) personal(个人的) sensitive(敏感的)
unconcerned(不关心的) uninterested(不感兴趣的) neutral(中性的) objective(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