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一策”提供材料 (2)
“一矿一策、一面一策”顶板管理方案

前言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杜绝本矿各类顶板事故的发生,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狠抓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工作,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安全环境,根据《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的有关规定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矿井“一矿一策”顶板管理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二、编制依据1、2019年采掘计划说明书;2、《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行业规定、标准;3、市、县煤炭局及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三、矿井基本情况(一)矿井生产现状1、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
布置有主立井、副立井、回风立井三个井筒,为矿井的三个安全出口。
井筒装备及功能:主立井为圆形断面,净直径5.5m,净断面23.75m2,至一水平垂深201.2m(包括井底水窝),井筒装备双钩箕斗及行人梯子间,担负矿井提煤、进风任务,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井下排水、洒水管路及动力电缆等沿该井筒敷。
副立井为圆形断面,净直径4.5m,净断面15.9m2,至一水平垂深170.0m(包括井底水窝),井筒装备单罐笼及行人梯子间,担负矿井的全部辅助提升、进风任务,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井下压风管路等沿该井筒敷设。
回风立井为圆形断面,净直径 5.0m,净断面19.63m2,至4号煤层垂深121m,井筒中装备行人梯子间,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
2、采掘现状我矿现采4、5号煤层,采掘现状为一采一备,暂无掘进。
现采工作面为4201综采工作面,备采工作面为5201综采工作面(5#),两工作面呈“内错式”布置。
3、采掘工艺(1)综采工作面现采的4201综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①落煤:采用MG100/240-BWD型双滚筒采煤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2016年度矿井瓦斯综合治理“一面一策”、重点工程计划编写提纲

2016年度矿井瓦斯综合治理“一面一策”、重点工程计划编写提纲第一章矿井生产布局及准备一、生产布局及生产准备(一)布局原则(二)矿井水平、开拓、准备、生产采区布局主要介绍采区生产布局,若采区为煤层群开采,要详细介绍已回采工作面与未回采工作面的空间关系;(三)开拓及生产准备的重点二、采区接替采区接替线。
主要内容:生产采区回采结束时间,接替采区首采面预计投产日期、采区准备工程量、通风系统构成时间。
三、工作面接替工作面接替线(至少5年)。
主要内容:现有工作面回采结束时间,接替工作面准备及投产日期。
第二章“一矿一策”一、矿井瓦斯治理原则及思路二、矿井瓦斯治理目标(定性、定量目标)保护层开采面积,瓦斯治理巷道工程量,抽采钻孔工程量,瓦斯抽采量、抽采率,瓦斯利用量及其他定性目标等。
附表填写见表7、8、3、6、4、13。
三、矿井区域瓦斯治理方案(一)煤层瓦斯赋存、地质构造、自然发火参数等基本情况。
(二)突出煤层区域划分情况(文字或表格)。
(三)分采区(煤层)区域瓦斯治理方案。
1、保护层开采保护层开采的水平、采区、煤层赋存和瓦斯基本情况,开采块段安排,年度计划开采面积、瓦斯治理方法。
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及面积,保护效果考察方案。
2、区域预抽煤层瓦斯(1)总体方案(分别叙述)(2)瓦斯治理工程量、工作量①底(顶)板抽采巷巷道工程量②底(顶)板穿层钻孔工程量、钻机效率③顺层钻孔工程量、钻机效率(3)瓦斯预抽量、预抽率(附表8),不同煤层百孔抽采纯量第三章“一面一策”一、采煤工作面(一)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附2016采煤工作面情况汇总表(至少包括工作面名称、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平均采高、回采工艺、起止时间等内容)。
(二)分采煤工作面说明下列情况1、概况:可采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回采煤层平均厚度、回采工艺、预计回采开始和收作时间。
2、计划日产量、日推进度。
3、回采期间瓦斯治理综合措施。
瓦斯基本参数(突出危险区采煤工作面必须说明此区域原始、残余瓦斯压力、含量等参数),预计回采时瓦斯绝对涌出量,工作面配风量,回采期间瓦斯抽采方法,预计抽采瓦斯量,2016年抽采瓦斯纯量,平均瓦斯抽采率。
50101工作面(一面一策)瓦斯专项治理方案

50101工作面(一面一策)瓦斯专项治理方案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科学掌握矿井瓦斯涌出规律,提高矿井瓦斯管理的针对性,有效防治各类瓦斯事故的发生。
经矿领导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12年度瓦斯等级鉴定工作。
检测矿井瓦斯涌出来,分析矿井瓦斯涌出原因及规律,确定矿井瓦斯等级,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制定瓦斯管理制度,防治瓦斯事故提供依据。
一、矿井基本情况简述1、矿井概括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宁武县县城东北凤凰镇南沟村一带6.0km处,行政区域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
井田中部有大运公路通过,东距108国道、208国道及大运高速公路约50.0km,西75.0km 可和209国道相连,公路交通方便,可作为晋煤外运的辅助通道。
矿井井田面积7.6356km2,设计生产能力为1.20Mt/a,服务年限68.9年。
批准开采2#---5#煤层,开采标高+1971----+892m。
本井田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层5层,由上到下为2、3、4、5、6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29.04m,地层平均厚度为107、0m,含煤系数27.14%。
本组可采煤层厚度为28.59m,可采含煤层系数26.34%,本组煤层分为太原组上部的“上组煤”(包括2号、3号煤层)和太原组下部的“下组煤”(包括4、5、6号煤层),其中2、3、5、6号煤层为可采煤层,4号煤层为极不稳定不可采煤层,上述各煤层的层位厚度间距等均较稳定,上下煤组间距一般为50m左右。
本矿现主要开采5号煤层,5号煤层保有煤炭资源、储量为120.5Mt,另有高灰、高硫煤(2号、3号煤层)资源量73.57Mt,5号煤层设计可采储量65.57Mt。
本区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气温多变。
井田地质构造类型属于简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5号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属自然煤层,2009、2010、2011、2012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实施方案

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实施方案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实施方案!这就好比给每一座矿、每一面墙都定制一套独一无二的衣服呀!你想想看,要是所有矿都一个样儿去对待,那能行吗?肯定不行啊!
比如有的矿,它的地质条件特别复杂,那我们就得像对待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为它想出特别的策略,不是吗?我们得研究它的脾气,找出最适合它的办法。
再看看每一面,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一样,每一面也都有它不一样的地方呀!咱得根据这些差别来制定专门的策略,这多重要啊!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可不是一概而论的,得对症下药才行!
咱可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每一座矿、每一面,这是我们的责任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工作,让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呀!
最后,我要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实施方案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必须认真执行,才能让我们的矿业工作闪闪发光!。
XXX年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方案

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工作方案总工程师:防治水副总:科长:编制:地测防治水科XXX年一月目录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1)一、矿井简介 (1)二、地测防治水组织机构 (3)三、探放水设备 (3)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5)一、主要含水层 (5)二、主要隔水层 (7)三、采空区积水情况 (8)第三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0)一、充水水源 (10)二、充水通道 (11)第四章XXX年度采掘区域的分布情况 (15)一、原煤产量 (15)二、XXX年度掘进计划 (15)第五章XXX年度采掘区域充水因素及水害隐患分析 (18)一、XXX年掘进工作面充水因素及水害隐患分析 (18)二、XXX年回采工作面充水因素及水害隐患分析 (18)第六章防治水“一矿一策”工作方案 (21)一、老空积水对策 (21)二、顶板砂岩裂隙水对策 (22)三、构造水对策 (22)四、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策 (23)第七章防治水“一面一策”工作方案 (25)第八章XXX年矿井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 (26)一、地面防治水计划 (26)二、井下防治水计划 (27)第九章XXX年矿井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 (30)前言为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和防治水工作,防止水害事故发生。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晋政办发[2017]36号)、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印发《井下探放老空水技术要求》和《井下老空水探查物探技术指引》的通知(晋煤监政法[2017]116号)、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防治水“三专两探一撤”规定》的通知(晋应急发[2019]270号)、《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报告》(XXX有限公司2020年6月编制)及公司相关文件,本着“预测预报、探掘分离、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严格落实“探、防、堵、疏、排、截、监”防治水综合治理措施,特制订XXX年度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工作方案。
《××××年度“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瓦斯综合治理方案》模板

《××××年度“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瓦斯综合治理方案》模板××××年度“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瓦斯治理方案编制提纲第一部分矿井概况1、矿井通风系统现状:(矿井通风方式、主扇型号及工况参数,采区通风方式、矿井瓦斯涌出量、风量分配情况);2、矿井瓦斯抽采现状:(瓦斯抽采系统服务概况、抽采泵型号、抽采能力、运行参数,在用钻孔进尺、瓦斯抽采量、瓦斯抽采率);3、矿井瓦斯地质概况:(井田范围内各区域瓦斯含量、压力概况及发展趋势、地质概况,下年度采掘区域瓦斯地质情况、标高范围);4、煤层瓦斯基础参数:各煤层破坏类型、坚固性系数、透气性系数、放散初速度、残存量、瓦斯含量梯度值等(尽量列表表述)。
第二部分上年度瓦斯防治重点、难点工程完成情况 1、上年度瓦斯治理重点、难点工程项目及完成情况(列表说明),主要包括风井建设、地面抽采系统建设、底板岩巷施工及进尺、气相压裂增透情况、千米钻机施工及进尺等。
2、上年度瓦斯综合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及抽采效果分析(抽采技术、封孔、并网工艺等)。
3、上年度瓦斯治理科技项目及完成情况。
4、上年度采掘工作面各种瓦斯抽采方法瓦斯抽采效果评价。
5、上年度抽采达标煤量情况,超前治理面积及煤量。
第三部分××××年度“一矿一策”瓦斯综合治理方案 1、概述:三年瓦斯防治规划,××××年瓦斯治理细化到具体采掘工作面,明确下两个年度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总体思路、方向以及“衔接规划区、超前治理区、达标生产区”三区瓦斯治理规划(精炼、数字化、附相关表格)。
2、××××年矿井抽、掘、采目标(矿井计划产量,采、掘进工作面部署,煤(岩)钻孔进尺,抽采量,矿井抽采率、抽采达标煤量);钻孔进尺、抽采量、抽采工程量要细化到月计划(按月进行列表分解)。
2016年度矿井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编写提纲

2016年度矿井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编写提纲一、2016年矿井主要充水因素及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井生产接替,结合采场地质条件,简述矿井当年主要充水因素。
(一)主要充水水源概述对矿井当年生产有影响的充水水源,包括:1.地表水:位置、面积、水深、水位标高、水量等。
2.含水层水:介绍对矿井开采有影响的四含水、煤系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等。
主要说明含水层分布、岩性、厚度、水文地质参数、原始水位、探查疏放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当前水位等。
3.老空水:位置、分布范围、积水面积、动静水量、水头高度),与其他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是否存在减沉注浆水补给。
(二)主要充水通道1.断层:切穿新地层、太灰、奥灰的断层,断层产状、勘探控制及生产揭露情况。
2.(疑似)陷落柱(包括物探异常区)解释成果,发育高度、分布范围、生产揭露情况。
3.封闭不良钻孔(包括煤田孔、水文孔、瓦斯抽采孔(井)、注浆减沉孔等)。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近3年实测涌水量两极值,正常涌水量(列表说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二、矿井防排水系统1.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列表说明水文观测孔情况(含报废水文观测孔):观测孔位置、施工时间、观测含水层、观测方法、报废原因等。
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型号(预警系统)、建设时间、建设单位。
分站数量(包括地面水位遥测仪、井下水压自记仪、明渠流量观测站)。
2.主要排水系统(含下山采区排水系统)水仓(内、外仓)容量,水泵型号、台数、预留位置、管路型号及趟数等;潜水泵强排水系统简介。
三、矿井生产布局(一)生产布局及开拓准备重点1.生产布局状况:矿井现有活动采区。
2.开拓准备重点(二)采区接替1.采区接替线。
2.分采区接替说明:生产采区剩余储量,剩余块段,回采结束时间;接替采区储量,首采面预计投产日期,下山采区(新水平)排水系统构成时间。
(三)工作面接替回采工作面接替线,回采工作面接续表(至少3年),说明现有工作面回采结束时间,接替工作面准备及投产日期。
2024年度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1)

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2024年度“一矿一策、一面一策”防治水方案二〇二四年一月2024年度“一矿一策、一面一策”防治水方案审批表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 (1)第一节矿井概况 (1)第二节矿井地质 (4)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 (5)第二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类型评价 (8)第一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8)第二节水害类型及水害评价 (12)第三章矿井主要水害及防治水“一矿一策” (15)第一节矿井主要水害 (15)第二节矿井防治水“一矿一策” (17)第四章年度内各采掘工作面主要水害及“一面一策” (19)第一节年度生产作业计划 (19)第二节各掘进工作面“一面一策”防治水方案 (23)第三节各回采工作面“一面一策”防治水方案 (29)第五章安全保障措施 (30)一、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体系 (30)二、领导组职责 (30)三、2024年防治水工作 (32)第一章矿井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第一节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煤业”)是根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74号文件《关于晋中市左权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以xx集团作为兼并重组整合的主体,对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左权突堤煤业有限公司进行整合而成。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于2020年11月30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21220052689),有效期自2020年11月25日至2025年11月30日,批准井田面积5.3509km²,批准开采4-15号煤层,开采深度标高为1232.99~599.99m,生产规模180万t/a。
本矿目前情况如下:1、矿井开拓方式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两斜井位于井田东部。
主斜井:新掘井筒,井口标高+1203.00m,井底标高+1043.00m。
倾角16°,净宽4.6m,净断面15.21m2,斜长578m,装备1200mm宽的纲绳芯带式输送机,设检修轨,担负矿井的煤炭提升和胶带检修任务,铺设台阶,电线电缆及排水管路等管线沿该井筒敷设,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材料目录一、矿井概况金鸡煤矿为私营独资企业,行业管理属金沙县工业经济和能源局管辖。
矿井所属集团公司为贵州吉顺矿业有限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煤矿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
(一)矿井位置及交通金鸡煤矿地处金沙县新化乡,位于金沙县城以南(方位约180°),距金沙县城约10km。
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2′21″~106°13′27″,北纬27°21′44″~27°22′37″。
南北长1.54km,东西宽1.79km。
井田面积:2.5661km2,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标高+1080m~+800m。
矿界拐点坐标(西安坐标系)如下:326国道大方至金沙段经过新化乡,金鸡煤矿距326国道约8km,新化乡至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
金鸡煤矿距金沙电厂约17km,距黔西电厂约75km,距大方电厂约90km。
交通较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1.4.1.2 地形地貌矿区地处贵州省中部、金沙县南部,总体地势起伏不大,北部稍高,南部略低,由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连绵起伏山脉组成,海拔最高标高+1327.0m,位于西部无名山头,矿区最低+1120.10m,位于矿区南部的鸡贡的低洼处,相对高差207m。
卡斯特地貌发育,山脊、槽谷分明,呈NW~SE向展布,属低中山侵蚀溶蚀地貌类型。
1.4.1.3 水系及主要河流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矿区内无河流经过。
附近较大水系为乌箐河,距离矿区南部约1.8km,海拔标高+1075m。
1.4.1.4 气象条件区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80.7mm,雨季多集中在4~10月,水量充沛。
最高气温33.5℃,最低—6.9℃,平均气温14.7℃,相对湿度81%。
年日照时数1117.3小时,年平均风速1.8米/秒,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冰雹、暴雨形成的山洪危害较大。
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季长,夏季短,气候变化较大,降雨量充沛,山与沟谷间气温、降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4.1.5 地震烈度本区地震基本设防烈度为Ⅵ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4.1.6 环境状况矿区内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煤矿井下水、工业污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已使区内溪沟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噪声、矸石等污染物(源)采取控制处理后排放或临时堆弃,对环保工程列有专款。
1.4.2 主要自然灾害矿井所处区域为山地,且位于低洼处,故存在洪水、泥石流、滑坡、岩崩、不良工程地质等不利因素。
在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事故的陡岩、古滑坡下进行采掘活动时,须编制专门的安全防治措施并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才可进行采掘作业。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因地势、地貌的影响,小气候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等方面存在冰雹、倒春寒、夏旱等,时有发生。
(二)地质构造概况1)地层及地质构造矿区内地层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及第四系,由下至上分述如下:(一)二叠系(P)1、茅口组(P2m):地表未出露,岩性为厚层状浅灰、灰色白云石化亮晶生物屑灰岩及深灰色亮晶生物屑灰岩,由粉晶方解石构成生物碎屑结构,亮晶方解石胶结。
发育有孔虫、藻团粒及少量棘皮屑等,具缝合线构造,产腕足类及蜓科等动物化石,顶部夹燧石灰岩团块,厚度不祥,本次核实大于59.41m。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1):地表分布在矿区西部及西南部,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
含煤9~14层,含可采煤层6层,编号为6下、7、8、9、14、15。
产大羽羊齿、栉羊齿、带羊齿等植物化石和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动物化石。
厚99.17~110.82m,平均106.00m。
该组与下伏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物性及煤层赋存条件,本矿区龙潭组分为上、下二段。
上段(P3l2):从长兴组底界~标四底界,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夹灰岩、泥灰岩及菱铁岩薄层。
厚55.62~64.41m,平均厚59.38m,为矿区主要含煤段。
含可采煤层4层,编号为6下、7、8、9。
该段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仅局部出现分岔合并现象,煤层间距变化不大。
动、植物化石种类多,数量丰富,产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产大羽羊齿、单网羊齿、栉羊齿、扇叶、蕉羊齿等植物化石。
下段(P3l1):标四底界~铝土岩底界,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夹灰岩、菱铁岩薄层,泥岩中见大量粒状、豆状或瘤状、团块状黄铁矿。
厚43.43~50.22m,平均厚44.99m,为矿区次要含煤段。
含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14、15。
该段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煤层间距变化不大。
动物化石门类及数量丰富,植物化石较多,煤层连续性较好,局部出现分岔合并现象。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以薄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为顶界标志,以燧石灰岩为底界标志,产大量中华准全形贝、蕉叶贝、刺围脊贝等动物化石。
层位稳定。
厚38.05~41.75m,一般厚39.60m。
(二)三叠系(T)夜郎组地层厚度大于349.24 m。
根据岩性组合至下而上分为三段:1.第一段(T1y1):灰、灰绿色薄层状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钙质条带和灰岩薄层。
厚11.00~18.10m,平均厚14.58m。
2.第二段(T1y2):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常夹灰色厚层状至块状鲕粒灰岩及粉砂岩或泥岩。
产瓣鳃类动物化石。
厚213.25~218.44m,平均厚215.47m。
3.第三段(T1y3):为紫灰色、灰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灰岩。
产腕足类动物化石。
厚度大于118.40m。
(三)第四系(Q)以残积、坡积物为主。
残积、坡积物多分布在单面山的坡脚及宽缓的沟谷、洼地之中,为砂土、砂质粘土、粘土及碎石等,厚1.00~31.70m,平均8.37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煤系地层及含煤性龙潭组为矿区含煤地层,岩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局部夹薄层泥灰岩及菱铁岩,底部为浅灰色铝土质泥岩。
厚99.17~110.82m,平均106.00m。
含煤9~14层,含煤总厚9.70~16.13m,平均厚12.24m,含煤系数为11.55%。
含可采煤层6层:分别为6下、7、8、9、14、15。
其中,9、15煤层为全区可采,7、8、14煤层为大部可采,6下煤层为部局部可采。
6上、13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3)煤系地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矿区位于金沙~黔西向斜西翼,总体呈一宽缓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南东~北西向,倾向北东,倾角5~12°,一般7°。
4)断层、褶曲、陷落柱、剥蚀带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断层:未发现断层。
褶曲:有局部褶曲。
陷落柱:生产地质报告未提供。
剥蚀带:生产地质报告未提供。
其他(岩浆岩): 矿区内未发现岩浆岩。
5)构造类型构造类型为简单构造。
5)岩浆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和煤层顶底板的影响区内未有岩浆岩侵入。
2.1.2 煤层及煤质1、煤层1)可采煤层层数、厚度、倾角、结构区内有可采煤层六层(6下、7、8、9、14、15)。
9、15煤层为全区可采,7、8、14煤层为大部可采,6下煤层为部局部可采。
现将其分述如下:6下煤层:厚度0.39~1.62m,平均0.94m;采用厚度0.39~1.62m,平均0.94m,煤层结构单一,矿区西南部及东南部不可采,大部分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长兴组底27.37~36.55m,平均32.74m。
7煤层:厚度0.49~2.77m,平均1.31m,夹矸0至1层,厚0.36~0.45m,平均0.41m。
采用厚度0.49~2.41m,平均1.21m,矿区西南部不可采,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6下煤层底0.83~3.61m,平均1.87m。
8煤层:厚度0.69~1.38m,平均0.97m,采用厚度0.69~1.38m,平均0.97m,煤层结构单一,矿区东南部不可采,大部分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7煤层底1.05~7.60m,平均2.82m。
9煤层:厚度1.66~4.79m,平均3.44m,夹矸0至2层,厚0.10~0.44m,平均0.21m。
采用厚度1.66~4.35m,平均3.26m,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上距8煤层底8.06~11.83m,平均9.83m。
14煤层:厚度0.83~1.84m,平均1.25m,夹矸0至2层,厚0.16~0.27m,平均0.21m。
采用厚度0.67~1.66m,平均1.02m,矿区东部不可采,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9煤层底27.01~31.74m,平均29.92m。
15煤层:厚度1.26~3.30m,平均1.84m,夹矸0至5层,厚0.09~0.63m,平均0.18m。
采用厚度0.83~2.42m,平均1.43m,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上距14煤层底12.05~20.44m,平均16.32m。
下距茅口组石灰岩1.34~6.75m,平均3.55m。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2-1-1。
2)煤层节理、层理发育情况煤层内生裂隙发育。
3)顶底板情况煤层顶底板6下、7、8煤层:直接顶板为主要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等,上距长兴组底27.37~36.55m,平均32.74m。
不稳固,随回采而垮落。
直接底板多为泥岩及粉砂质泥岩,单轴天然抗压强度42.2~149.9Mpam,平均82.5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坚硬岩。
泥岩遇水易软化,膨胀。
伪底为钙质细砂岩、粉砂岩,单轴天然抗压强度21.10~24.4Mpam,平均22.75Mpa。
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较软岩。
9煤层:直接顶、底板多为泥质粉砂岩、泥岩,遇水易软化,膨胀。
上距8煤层底8.06~11.83m,平均9.83m。
顶板单轴天然抗压强度21.10~24.4Mpam,平均22.75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较软岩。
14煤层: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单轴天然抗压强度64.7~85.9Mpam,平均75.3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较软岩。
上距9煤层底27.01~31.74m,平均29.92m。
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遇水易软化,膨胀,单轴天然抗压强度39.9~111.1Mpam,平均74.7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坚硬岩。
15煤层: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单轴天然抗压强度39.9~111.1Mpam,平均74.7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坚硬岩。
上距14煤层底12.05~20.44m,平均16.3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