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及血片判读-医学精品
最新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骨髓穿刺的部位
• 髂后上棘 • 髂前上棘 • 胸骨 • 胫骨 • 棘突 • 骨骼病灶处
出生后造血器官
1.骨髓 2.淋巴系统:淋巴结、扁桃体、胸腺、脾脏、
粘膜滤泡等。 3.其它造血系统及造血器官
- 巨噬细胞系统 - 肝脏 - 脾脏 -胃
一.骨髓涂片
(一)低倍镜观察: 1.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3.巨核细胞 4.异常或分类不明细胞
3、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血象有显著异常:传单 4、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血象变化不显著: 多发性骨髓瘤、尼曼-匹克 5、骨髓象细胞难辨认,血象细胞易辨认
异常形态红细胞对贫血疾病类型的提示
红细胞形态异常
主要疾病
其他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 慢性失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成障碍性贫血
大红细胞
(二)油镜观察: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
1.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50~60% 原+早+中→1/5 晚+杆+分→4/5
2.红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20% 原<1% 早<5% 中、晚各约10%
3.淋巴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20%,儿童可至40% 4.单核细胞系: <4% 5.浆细胞系:<2% 6.巨核细胞系:7~35只/1.5×3cm2髓膜
断及鉴别诊断。
11.类白血病反应及CGL、MF的诊断入鉴别诊断。
12.对血液寄生虫(如黑热病、疟疾、真菌)感染的
诊断。
骨髓检查禁忌症
1.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病。 2.穿刺部位局部有炎症、畸形或其他病变
时应避开或更换部位。
骨髓分布
红骨髓 黄骨髓:
3~4岁前:全身
成人:扁平骨、椎骨、管状骨 的干骺端的松质骨中
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及血片判读

谢谢!
TCR重排阴性。
血涂片检查 白细胞总数减低,分类分叶核比例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
高,颗粒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 34% 。成熟红细胞未见明显 异常改变。血小板小簇可见。 淋巴细胞胞体偏大,胞体形态不规则,呈三角形,拖尾, 胞浆量中等,常偏于一侧,胞浆内可见紫红色颗粒,核染 色质粗,不见核仁。
骨髓形态学检查
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及血 片判读
血液实验室 朱君
骨髓检查的适应征
1.外周血细胞数量、形态、成分的改变。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大、淋巴结肿大。 3.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紫癜等。
4.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5.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培养、微生物及寄生虫检查。
急性白血病的WHO分型与FAB分型
形态学和细胞化学:
胞体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可有伪足状突起,胞浆量
丰富,部分细胞可形成“内外浆”。胞浆内含大量紫红色嗜
天青颗粒,颗粒可分布不均,也可覆盖于核上, Auer 小体
易见,呈柴捆状排列。胞核常偏位,染色质结构粗细不一, 核仁不清。中幼粒及其以下各期粒细胞很少见。
APL (多颗粒型)
APL (多颗粒型)
细胞形态学
细胞化学
原始细胞和Auer小体
MPO、苏丹黑(原粒) 非特异性酯酶+氟化钠抑制(原
、幼单)
免疫标记 遗传学 分子学
对诊断微分化AML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 病特别有价值 特异性染色体易位(核型分析、FISH) RT-PCR检测融合基因
微分化AML(相当于M0)
形态学及细胞化学上无粒系分化证据,但
APL (微颗粒型)
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的制片与读片

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的制作与读片志强2006-3-30实验准备一.器材:载玻片:每只动物一块盖玻片:每只动物一块滴管:4个橡皮吸头:4个中号镊子:4把大剪刀:4把眼科镊:4把玻璃棒:4根烧杯:1000 ml,2个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一蜡笔棕色小口瓶碾钵载玻片处理: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
取出,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
二.试剂:瑞氏染液240ml瑞氏染料粉剂0.1g纯甲醇(AR)60ml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使用。
染料存放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1%KH2PO4 30ml1%Na2HPO4 20ml加蒸馏水至800 ml,调PH值到6.5~7.0,定容至1000ml。
甲醇鸡蛋清:蒸馏水与鸡蛋清按1/1的比例稀释。
中性树胶:如果中性树胶过于粘稠,可将中性树胶与二甲苯按7/3的比例稀释。
二甲苯实验步骤一.涂片(一)血液涂片的制作(1)需载玻片2,分别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
(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保持水平。
(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保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
(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每只动物涂片一。
(7)一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注意事项:●如标本本身太短,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故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地方涂抹为宜。
骨髓细胞学检查优秀课件

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
低倍镜
观察取才、涂片、染色情况 观察骨髓增生程度 计数巨核细、分布均匀的部位, 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类
骨髓标本的分类部位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高倍镜) 增生减低 5~20/HP
极度减低 1~5/HP
增生活跃明显活跃 20~50/H5P0~100/HP
骨髓细胞学检查优秀课件
主要内容
概述 骨髓检查适应症禁忌症 血细胞生成发展规律形态特点 细胞化学染色 正常骨髓象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
一、概 述
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组织。 骨髓组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
经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 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
骨髓形态学主要检查骨髓中各系列血细胞数 量的增减及其比例的改变,形态的异常,可 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和病理改变。
或用-,+,++,+++,++ ++5个等级进行积分值计算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染色 (POX)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急性白细胞类型的鉴别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强阳性(颗粒较粗大,呈局灶分布)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弱阳性(颗粒细小、稀少、 散在分布)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阴性,ALL骨髓中残留的原粒细胞POX可为(+), 但比例小于3%
【原理】是一种脂溶性染料,可溶于细胞 质内的含脂物质,是之呈棕黑色或深黑 色颗粒。
【临床意义】同POX染色反应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原理】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
细胞(分叶核及杆状核)内,在碱性条件下 能水解基质液中的α-磷酸萘酚,产生α-萘酚, 其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棕黑色偶氮染 料沉淀。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色到棕褐 色颗粒,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报告阳 性细胞百分率或用-,1+,2+,3+,4+ 进行积分值计算。
骨髓片报告

骨髓片报告 - 详细解读骨髓样本的重要指标引言骨髓片报告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用于评估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
通过仔细解读骨髓片报告,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血液状况,进而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以“step by step”的思路,详细介绍骨髓片报告中的重要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检测结果。
步骤一:核形态骨髓片报告的第一个重要指标是核形态。
正常骨髓细胞的核形态呈现多样性,包括红细胞系、白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
在骨髓片中,我们需要关注核的大小、形状、染色质分布以及核仁的数量等特征。
异常的核形态可能提示骨髓细胞发生了变异或异常。
步骤二:细胞分布除了核形态,骨髓片报告中的细胞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正常骨髓细胞在骨髓片中的分布应该是均匀的。
但是,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下,骨髓细胞的分布可能出现异常。
例如,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片中可能出现大量的白血病细胞,而其他类型的细胞则明显减少。
步骤三:细胞比例骨髓片报告中的细胞比例也是一个关键指标。
通过计算不同类型细胞的百分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髓细胞系的比例是否正常。
例如,嗜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占总细胞数的40%-70%。
如果某种细胞类型的比例明显偏高或偏低,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步骤四:骨髓造血功能评估骨髓片报告还可以评估骨髓的造血功能。
通过观察骨髓片中幼稚细胞的比例和形态,可以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骨髓片中的幼稚细胞比例应该较低。
如果幼稚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可能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了抑制。
结论骨髓片报告是评估骨髓细胞情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仔细解读核形态、细胞分布、细胞比例和骨髓造血功能等指标,医生可以获得关于患者血液状况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因此,在阅读骨髓片报告时,我们应该遵循“step by step”的思路,仔细观察和分析各项指标,确保准确解读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
诊断学 血液学检查

3. 酯 酶 染 色
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急粒和急单)
• 特异性酯酶(SE):
主要存在于粒系细胞中,早幼粒呈强阳性反应
急粒呈阳性(M3—强阳性) • 非特异性酯酶(NSE),同时做NaF抑制试验: 急单呈阳性或强阳性,加NaF抑制
胞
早幼
粒细胞系列 原粒 红细胞系列 原红 单核细胞系列 原单 早幼粒 早幼红
幼稚细胞
中幼
中幼粒 中幼红 幼单
成熟细
晚幼
晚幼粒 晚幼红
粒细胞 红细胞 单核细
2.血 细 胞 的 发 育 规 律
• 胞体大小 • 胞核大小 核仁 染色质 核形 圆形 • 胞浆量 大 大 有 细致 椭圆形 少 小 小 无 粗 肾形 杆状 多
二、血 细 胞 化 学 染 色
• 过氧化物酶染色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酯酶染色
• 铁染色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
是一种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 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
化学物质,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
方法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作用
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细胞系列的判断
• 不同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各有不同
白血病分类--根据起病及病程
• 急性白血病 起病急、病程短,自然病程<6个月 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原始及幼稚细胞增生为主 • 慢性白血病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自然病程>1年
常见白血病分类法
• 急性白血病 急淋: ALL1、ALL2、ALL3
急非淋:M1至M7
• 慢性白血病
三种常见原始细胞形态特点
原淋
粒细胞系列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课件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8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9
红细胞系统的形态
红细胞系统在瑞氏染色片上可见到原始红 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和 成熟红细细胞.
总的特点
细胞很圆,
核也很圆,
核居中,
无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嗜碱性颗粒 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成 深紫色,颗粒较大,较少,有时复盖于细胞核上. 在染色过程中有些颗粒可溶于水而成为空 泡.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3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4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5
嗜碱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6
单核细胞的形态
总的特点 胞体 大而不规则,核也不规则. 胞质 有菲薄半透明感.
•3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6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 大部分为圆形,直径10-13微米. 胞核 呈分叶状,少者分2叶,多者可达5 叶.各
核叶间以膜或细丝相连.其中不见染色质. 胞质 内亦布满中性颗粒.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7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8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39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0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1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
•42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 体积较中性粒细胞及 嗜酸粒细胞为小.也分为中幼粒细胞,晚幼粒 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所不同者 为胞质内颗粒为嗜碱性.
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幻灯片

胞核 常有数个到数十个大小形态一样的圆 形或椭圆形的胞核。
染色质 紫红色,细致如网状,或粗粒网状。 每核可含有一两个不清晰的核小体。
胞质 极为丰富,淡兰色。内有很多纤维网 状物及粉红色小颗粒,并杂以少数嗜天青 颗粒。
纤维细胞
成熟者为单个核的纤维细胞。长轴30~60微米, 周边不整齐。呈撕扯状。
染色质
构造 由细致疏松到粗糙严密.
染色 由淡紫红色到深紫红色.
核小体 由有到无.
核膜 由不清晰到清晰.
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形态变化规律续
细胞核 形态 由圆形椭圆形到不规那么形,红细胞大都
为圆形. 位置 由中央到偏心,红细胞大都在中央. 细胞质 多少 由少到多. 染色 由深兰色到嗜多色到淡红色. 颗粒 由无颗粒到有颗粒.粒细胞由无颗粒到有
小相等直径0。2微米的暗紫色圆形颗粒。
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
成熟的组织嗜碱细胞 为圆形、梭形或外形不规那 么。直径约5~30微米。
胞核 圆或椭圆形,较小。 染色质 粗糙呈网状,无核小体。 胞质 淡染或无色,其间充满圆形大小一样,直径
胞质 极丰富,兰色极淡,充满粉红色细丝状物和 细小颗粒,
胞核 圆居中。 染色质 呈粗凝块之网状,不见核小体,或有一模
糊不清的小核小体
纤维细胞
网状细胞
主要,特点是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核染色质呈 疏松网状构造。
胞体为圆形或不规那么形,大小不一,边缘常不 清楚或清楚。核大、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于 一侧。染色质细致网状。核小体较大 ,1~3个或 无。胞质量多少不一,呈淡兰、灰兰或淡紫红色, 可有嗜天青颗粒,多少不一,也可无颗粒。可分 为正常型,淋巴细胞样,单核细胞样,颗粒型, 吞噬型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学和细胞化学:
胞体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可有伪足状突起,胞浆量 丰富,部分细胞可形成“内外浆”。胞浆内含大量紫红色嗜 天青颗粒,颗粒可分布不均,也可覆盖于核上, Auer小体 易见,呈柴捆状排列。胞核常偏位,染色质结构粗细不一, 核仁不清。中幼粒及其以下各期粒细胞很少见。
APL (多颗粒型)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以原始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巨核细胞:胞体大,胞 浆量多,色蓝,有瘤状突起,胞核圆,核仁隐约可见。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小 儿时期最常见的类型,发病高峰年龄为3~4 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二者的比例约 为1.1~1.6∶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
POX染色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当于M5b)
NSE染色强阳 性
NSE染色/NaF抑制试验
6.急性红白血病(M6)
概述:
WHO将此分为二亚型。红白血病( M6a) 红 系至少占BM有核细胞的50%或更多,原粒≥ 20%非红系细胞。 纯红白血病(M6b) 红系 >80%BM有核细胞,原粒细胞并不增多。 红白 血病占5%~6% AML。 纯红白血病极少见。临 床特点无特殊,常有重度贫血。
形态学及细胞化学:
M6a:红系前体各阶段均见,常有病态造 血: 巨幼变、多核、铁染色环铁阳性, PAS+(块状或弥漫性),原粒MPO阳性。
M6b:原红MPO阴性、PAS块状阳性。
急性红白血病(M6a)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幼红细胞增 生为主,占72%。原始粒细胞易见,占 NEC76%。
60岁。临床表现与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有关。不同阶段分化成熟的粒细胞≥ 10%。原始细胞可 伴有或不伴有嗜天青颗粒,Auer小体 易见,嗜 酸粒细 胞可增加,有时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加。
(M2) (骨髓片)
(M2) (骨髓片)
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的AML(M3)
定义:
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的AML,包括多颗粒和微颗粒 两种亚型。见于5%~8%的AML,中年成人为主。常有 DIC表现,微颗粒型白细胞计数高。有高度特异性及相 关性, 这在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及实体肿瘤中均未有发现。
形态学特征:一些原始细胞可有嗜天青颗粒和 Auer小体, 一些类似原淋,缺乏颗粒,但MPO 总量>3%
M1 (骨髓片)
M1的组化染色
POX染色
PAS染色
伴成熟迹象的AML(M2)
定义: 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 20%,不同阶段分化成熟
的粒细胞≥ 10%。单核<20%BM细胞。 见于30%~45%AML,20%患者<25岁, 40%患者≥
微分化AML(M0) (血片)
微分化AML(M0) (骨髓片)
微分化AML(M0)组化染色
PO迹象的AML(M1) : 原始细胞≥ 90%非红系细胞,MPO+ >3%。
有Auer小体。见于10%AML,任何年龄均有, 成人为主,中数年龄46岁. 临床有骨髓衰竭所致 表现,也可有白细胞增多和原始细胞显著增加。
细胞形态学 原始细胞和Auer小体
细胞化学 MPO、苏丹黑(原粒)
非特异性酯酶+氟化钠抑制(原、幼单)
免疫标记 对诊断微分化AML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
病特别有价值
遗传学
特异性染色体易位(核型分析、FISH)
分子学
RT-PCR检测融合基因
微分化AML(相当于M0) 形态学及细胞化学上无粒系分化证据,但 免疫学和/或电镜可确定原始细胞性质。见于 5% AML,大多为成人。 原始细胞有时和原淋很相似,MPO、苏丹黑、氯醋酸酯 酶均阴性,无Auer小体可见,电镜MPO(+)。
FAB分型: 主要依靠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分型. 1976年提出,1985年及1990年进行修定. 将AML分为M0-M7型.
WHO分型: 依靠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 学、免疫表型, 结合临床特征来定义特定的类型。 2019年制定并简要发表,2019年最后修定全文发表.
确定AML标志的方法
中原始单核细胞≥ 80%。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当于 FAB的M5b,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 80%。粒 系<20%。M5a占5%~8%AML M5b占3%~6%AML 临床有出血倾向、髓外浸润(牙龈、皮肤、脑白)。原 始单核细胞MPO阴性,幼稚单核细胞MPO可弱阳性。 NSE强阳性可为NaF抑制,但10%可阴性。
急性红白血病(M6a)
(PAS染色) 多数幼红细胞
呈强阳性反应。
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相当于M7)
定义:
BM中原始细胞≥ 20%,其中≥ 50%的原 始细胞来自巨核系。
占3%~5%AML,可见于成人和儿童。肝脾 肿大不常见,但儿童M7伴t(1;22)易位者常有 显著腹部肿块。儿童有溶骨性损害。
至少3%原始细胞MPO阳性,原幼、成熟单核细胞 NSE阳性, NSE和ASD或 MPO双染色可显示双阳性细 胞。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相当于M4) (骨髓片)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 (POX染色)
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a和M5b)
定义: 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当于FAB的M5a,BM
APL (多颗粒型)
APL (微颗粒型)
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
定义: BM中原始细胞≥ 20%。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及
其前体各≥ 20% 。 外周血单核细胞常≥ 5× 109/L。 占15%~25%AML,各种年龄均有,老年人多见。临 床特点为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疲劳。 形态学及细胞化学:
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及血 片判读
血液实验室 朱君
骨髓检查的适应征
1.外周血细胞数量、形态、成分的改变。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大、淋巴结肿大。 3.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紫癜等。 4.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5.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培养、微生物及寄生
虫检查。
急性白血病的WHO分型与FAB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