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第2学期《生态学》A卷答案
06-07学年工程材料考题(A卷)

注意:装订线左侧请不要答题,请不要在试卷上书写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否则将按相应管理规定处理。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判断题:以下各题如认为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打“√”,如认为错误,则打“×”。
(本大题23分, 每小题1分)()1、无论单晶体结构还是多晶体结构的金属都表现为各向同性。
(T )2、起优先和主导作用的形核方式往往是:非自发形核。
()3、机床床身、导轨宜选用合金钢。
()4、共晶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5、只有C=0.77%的铁碳合金从高温缓冷到727℃时才会发生共析转变。
()6、高碳钢硬度比低碳钢高,而塑性、韧性比低碳钢低。
()7、本质晶粒度是晶粒大小的实际度量。
()8、调质是淬火+中温回火,它是一种提高金属综合机械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与灰口铸铁相比,可锻铸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故可以用来生产锻件。
()10、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1、金属的塑性变形实质主要是通过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
()12、对同一种钢退火后的硬度比正火后的硬度要高一些。
()13、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愈小,则强度、硬度愈高,塑性、韧性愈差。
()14、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15、索氏体、屈氏体与珠光体一样,都是由F和Fe3C组成的片层交替的两相混合物。
()16、45钢的含碳量比T12的含碳量高。
()17、加工硬化有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化金属的手段。
()18、渗碳体在钢中是强化相,所以,组织中渗碳体量越多,强度越高。
()19、4Cr13钢是一种马氏体不锈钢。
()20、将固态金属重新熔化,再进行结晶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 ) 2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电流频率越低,淬硬层越浅,反之越深。
()22、淬透性好的钢,其淬硬性一定高。
()23、珠光体是共晶反应的产物。
二、单选题:以下各题请将正确的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不选、错选或多选答案者,该小题不得分。
2007-2008生态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1)

安徽大学2007 —2008学年第 2 学期《 普通生态学 》考试试卷(A 卷)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生态学是研究 生命 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 有效积温法则中的NT=K ,或N (T-C )=K 中,T 为 总积温 ,K 为 常数 ,C 为 发育起点温度 。
3. 种群的大小通常用 密度 来描述,它是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 迁入 和 迁出率 等初级种群参数直接决定的,并且受 性比 、 年龄结构 、 内分布型 和种群增长率等次级种群参数间接影响。
4. 在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方程中,K 的含义为 环境容纳量 ,在捕食者-猎物模型dN/dt=r 1N-εPN ,dP/dt=-r 2P+θNP 中,ε所代表的含义为 猎物的压力常数 ,θ所代表的含义为 捕食效率常数 。
5. 根所种间相互作用的特征,共生又可以分为 互利共生 和 偏利共生 两种类型。
6. 地理物种形成的三个步骤是 地理隔离 、 独立进化 和 生殖隔离 。
7. 就动物的食性特征来说,特化种是指: 食谱范围窄,食物种类单一 。
8. 植被的“三向性”是指: 经度地带性 、 纬度地带性 和 垂直高度地带性 。
9. 在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H’=-ΣP i log e P i 中,Pi 的含义包括 种类 和 个体数量 两方面。
10. 生物多样性包括 基因或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 和景观多样性。
11. 个体论学派解释生物群落演替的机制有 促进 、 耐受 和 抑制 模型。
12. 生态系统的生态锥体分 生物量 、 能量 和 个体数量锥体 三种类型。
13.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群是 生产者 、 消费者 和 分解者 。
14. “3S ”技术是指 GIS/ 地理信息系统 、 GPS/地球定位系统 和 RS/遥感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阅卷人 得分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答 题 勿 超 装 订 线------------------------------装---------------------------------------------订----------------------------------------线----------------------------------------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态价(生态幅)生物对环境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耐受范围,即生态因子作用的最低和最高限度之间的范围。
天津大学_数据库原理_本科生_期末试题+答案_试卷

天津大学试卷专用纸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班年级学号姓名 A卷共 7 页第 1页题号一二三成绩核分人签字得分1C2D3D4A5B6D7B8D9B10B 11B12C13B14B15D 16C17C18B19B20C 21A22D23D24C25D 26B27B28D29B30B 31C32C33D34D35A 36D37C38C39B40C 41A42B43BC44BD45AB 46D47CD48CD49A50ABD天津大学试卷专用纸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班年级学号姓名 A卷共7 页第 2页7.某个企业的数据库包含以下信息.员工(由员工编号唯一确定,记为ssn),员工的子女(属性为name,age),在双亲给定的情况下,每个孩子能由他的姓名唯一确定(假设他们的双亲中只有一个是公司的员工).一旦员工离开公司,那么企业不再对其子女信息感兴趣.下面哪个ER图能够正确的反映以上需求B8.如果将下面的ER图转换成数据库中的关系,那么在数据库中需要定义. DA. 2个关系B. 3个关系C. 3个关系 ,1个断言D. 2个关系,1个断言9. 如果将下面的ER图转换成数据库中的关系(该ER图中要求员工的年龄在18到55岁之间),那么在数据库中至少需要定义. BA. 3个关系,1个断言个关系,1个约束个关系个关系10. 我们在一个关系中BA.必须定义一个主关键字B.只能创建一个聚集索引(cluster index)C.只能创建一个稠密索引D.只能定义一个约束.11. 在DBMS的关系中BA.关键字属性值可以为空B.外关键字属性值可以为空C.任何属性值都可以为空D.任何属性值都不可以为空.12. 下面关于外关键字描述不正确的是CA.外关键字必须是所参考表的主关键字.B.外关键字属性必须与参考的属性是相同的数据类型C.定义外关键字需要对所参考表拥有select权D.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外关键字.13.我们在DBMS中记录数据库员工和员工工作信息,要求当某个员工离职后,数据库需要自动删除该员工的工作信息,在定义工作表时我们对于外关键字的删除规则应定义为BA. ON DELETE ROLLBACKB. ON DELETE CASCADEDELETE SET NULL DELETE NO ACTION14.在DBMS中执行GRANT update(col1) ON TABLE TO user7,对于该语句下面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B天津大学试卷专用纸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班年级学号姓名 A卷共 7页第3页15. 关系模式R,R的属性集是{ABCDEG}有函数依赖集F={AB C , C A, BE C, BC D , CG BD}计算(AB)的属性闭包.DA.. BDEGB. BDCC. ABCDEGD. ABCD16. staff的定义如下Cid INTEGERname CHAR(20)dept INTEGERjob CHAR(20)years INTEGERsalary DECIMAL(10,2)comm DECIMAL(10,2)下面哪个语句可以按照job和salary的升序排序来返回所有员工的信息.A. SELECT id,name,salary,dept,job,years,comm FROM staff ORDER BY 4,6B. SELECT id,name,salary,dept,job,years,comm FROM staff GROUP BY 4,6C. SELECT id,name,salary,dept,job,years,comm FROM staff ORDER BY 5,3D. SELECT id,name,salary,dept,job,years,comm FROM staff GROUP BY 5,317. 关系模式Sailors(sid,,age,ratring)其中lastname允许为空. 下面哪个语句能够查找出lastname属性值不为空的水手信息. CA. SELECT * FROM SAILORS WHERE LASTNAME<>’NULL’B. SELECT * FROM SAILORS WHERE LASTNAME<>NULLC. SELECT * FROM SAILORS WHERE LASTNAME IS not NULLD. SELECT * FROM SAILORS WHERE LASTNAME not LIKE ’NULL’18. 关系模式Sailors(sid,sname,age,ratring)下面哪个语句能够查找出sname属性值至少为四个字符长,并且开始和结束字符都是B的水手信息. B* FROM SAILORS WHERE sname like ’B%%_B’20.有关系模式R(A,B,C)和三个合法实例(6,4,6),(6,4,6),(7,4,8),下面哪个函数依赖在关系模式R 上不成立CA. A->BB. BC->AC. B->CD. C->A.21.设有关系模式R(B,I,S,Q,D),其上函数依赖集F={S D,I B,IS Q,B Q,B I}下面那些是R的关键字. A22.下面哪个改变可以通过alter table实现DA. 增加一个触发.B. 增加一个索引.C. 增加一调记录D. 定义一个候选关键字23.下面的语句按顺序成功执行后CREATE TABLE tab1 (c1 CHAR(1))INSERT INTO tab1 VALUES ('b')CREATE VIEW view1 AS SELECT c1 FROM tab1 WHERE c1 ='a'INSERT INTO view1 VALUES ('a')INSERT INTO tab1 VALUES ('b')执行SELECT c1 FROM tab1可以选择出多少条记录D24.有一个关系模式employee(name,department,phone_number),下面哪句话允许user1可以修改phone_number列的值CA. GRANT MODIFY (phone_number) ON TABLE employee TO user1B. GRANT ALTER (phone_number) ON TABLE employee TO user1C. GRANT UPDATE (phone_number) ON TABLE employee TO user1D. GRANT REFERENCES (phone_number) ON TABLE employee TO user125.数据库中SAILORS表是由joe创建的.在DBMS完成下面的语句后 D天津大学试卷专用纸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班年级学号姓名 A卷共7页第4页26.在使用数据库中使用索引的目的是: BA.提高数据文件的存储率.B.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事务处理中的幻影问题.C.增加DBMS的安全性.D.提高增加记录的效率.27.下面哪种文件格式对不等值搜索的效率最高BA.无序文件B.排序文件C.哈希文件D.队列文件28.下面关于主关键字描述不正确的是: DA.在表中可以通过主关键字唯一的确定一条记录.B.主关键字可以由多个属性组成.C.组成主关键字的属性值不能空.D.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主关键字29.关于第三范式描述正确的是BA.一个关系属于第第一范式,它就属于第三范式B. 一个关系模式属于BC范式,它就属于第三范式C. 一个关系实例有数据冗余,它就是属于第三范式D.一个关系实例没有数据冗余,它就是属于第三范式30.下面哪个调度是串行调度: BA. T1:R(A),T2:R(B),T2:W(B),T1:W(A)B. T1:R(B),T1:W(B),T2:R(A), T2:W(A)C. T1:R(A),T2:R(B),.T1:W(A),T2:W(B)D. T2:R(A),T1:R(B),.T1:W(A),T2:W(B)31.下面关于数据库事务处理描述错误的是: CA.原子性:表示的是事务的所有操作在数据库中要么全部正确反映出来要么全部不反映.B.一致性:事务在执行前如果数据库是一致性的那么执行后也是一致性的.C.隔离性: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感觉到系统中其他事务的执行33.数据库系统的log中检查点的作用是: DA.系统事务取消时数据库关系系统需要重检查点开始取消.B.系统事务正确完成时数据库系统会在log中设置检查点.C.数据库重新启动时恢复系统中的重做阶段从检查点开始.D.数据库重新启动时恢复系统中的分析阶段从检查点开始34. 下面哪个说法符合数据库系统WAL(log先写协议): DA.数据库内存中被事务修改的页面在事务成功完成时被强制写到磁盘中B.数据库内存中被事务修改的页面在事务撤销时被写到标记为非脏页C.事务成功完成时不需要将与其相关的log页面强制写回磁盘D.事务中被修改的内存数据页面在写回磁盘前必须将与其相关的log写回磁盘35.一个企业提供了一个查询数据库,该数据库的数据可以很容易的重新构造.为了提供数据库中磁盘数据的访问速度,下面磁盘技术中采用哪种方法可以满足该要求: AA. RAID 0 1 C. RAID 0+1 536.一个企业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存储在数据库中,企业要求数据的稳定性存储和数据开速访问,但不想使用太多的磁盘进行冗余存储,下面磁盘技术中采用哪种方法可以满足该要求: DA. RAID 0 1 C. RAID 0+1 537.在JDBC提供的数据库编程方法中提供了几种JDBC和数据库的连接方法: C38.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A.在死锁预防中,等待--死亡法是中止优先级高的事务B.在死锁预防中,受伤--等待法是优先级高的事务可能等待优先级低的事务释放锁C.使用死锁预防的系统中不会出现死锁。
2006-2007年度A卷答案_森林计测学

4
解:
M l Fg Z ij sec( ) ( fh)ij
j 1 i 1
K
nLeabharlann M 1 79.5182m3 M 2 75.6849m3 M 3 78.2438m3 M ( M 1 M 2 M 3 ) / 3 77.8156m3
该混交林的总蓄积为:3*778156=233.4469m3
六、计算及证明(共计 25 分) 1、证明:f 1.3 =q 2 2(5 分)
证明:当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
f1.3
d1 4 2 V干 2 2 q2 g1.3 h 2 d 1.3 d1.3 h 4
2 d1 h
2
2、某混交林总面积 3 公顷,平均坡度为 19 度,角规控制检尺结果如下表 1 所示,计算该混交林的总蓄积及 树种组成式。 (10 分)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在实际 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在营林工作 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进行实测, 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 积。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 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 数表法等, 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 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标准木法可分为单级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两类,材积表法又分为一元材 积表、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
树种组成:6 油 3 柞 1 白
3、已知某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总断面积为 25.6m2,林分平均高为 21m,兴安落叶松平均实验形数为 0.41,计 算该林分的蓄积量。 (5 分)
药剂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1.-环糊精是由12个葡萄糖分子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附页A)2006-2007学年第2 学期试题名称:药剂学共4 页第2 页12片剂吸收过程中,崩解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13.物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机制和过程的学科。
(×)1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文简写是CFDA.( ×)15. 聚乙二醇(PV A)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载体材料。
(×)16.乳剂分层是由于乳滴周围的界面膜被破坏而造成的。
(× )17. 注入高渗溶液时,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现象。
(×)18.用于眼外伤或术后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多加入强效抑菌剂。
(×)19.胶浆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20.pH 敏感型靶向制剂属于主动靶向制剂。
(×)四、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用(C )A 硼酸B HClC NaClD 苯甲醇2.在制剂中常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用的是(C)A 碳酸氢钠B 硫酸钠C 依地酸二钠D DMSO3.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将pH值调到4以下,目的是为了使(A )A 明胶荷正电B 明胶荷负电C 硫酸钠发挥凝聚剂的作用D 交联固化4.干胶法制备乳剂时,正确的油:水:胶的比例是(D)A 4:1:2B 4:4:2C 4:2:4D 4:2:1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英文缩写是(A)A PVPB PEGC PV AD HPC6.乳剂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比重不同,造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称为(D)A 表相B 破裂C 酸败D 乳析7.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内毒素,其致热中心为(D)A 多糖B 磷脂C 胆固醇D 脂多糖8.单糖浆有矫味作用,是不含药物的蔗糖饱和溶液,浓度为(B)A 100%B 85%C 45%D 75%9.注射粉针使用前加入(D)溶解A 常水B 蒸馏水C 去离子水D 灭菌注射用水10.构成脂质体的膜材为(B)A 明胶-阿拉伯胶B 磷脂-胆固醇C PLA-PLGA D环糊精-苯甲醇11.软膏中加入Azone 的作用为(A )A 透皮吸收促进剂B 保湿剂C 增溶剂D 乳化剂12.下列对透皮吸收体系叙述错误的是(C)A 不受胃肠道pH值影响B 无首过效应C 不受角质层屏障干扰D 释药平稳、持续13.下列不属于常用浸出方法的是(D)A 煎煮法B渗漉法C 浸渍法D醇提水沉淀法14.微孔滤膜用于无菌过滤时,应选用(B)A 0.55mB 0.22mC 0.8mD 0.65m15.氨苄西林只宜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主要是因为氨苄西林易(B)A 氧化B 水解C 聚合D 脱羧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附页B)2006-2007学年第2学期试题名称:药剂学共4 页第3 页16.吐温(Tween)类表面活性剂的全称是(B )A 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B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C聚氧乙烯脱水木糖醇脂肪酸酯D聚氧乙烯脱水硬脂醇脂肪酸酯17.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作用为(B )A 抑菌B 抗氧C 止痛D 等渗调节18.属于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 C )A DNA-柔红霉素结合物B药物-抗体结合物C氨苄青霉素毫微粒D抗体-药物载体复合物19.压片时以下哪个条件不是粘冲的原因(A )。
2006-2007年度A卷答案_森林计测学

R
50关系即可作出计数木株数的判定,即
计为1株 计为0.5株 不计数
SR SR
5、简述立地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直接评定法
2
直接评定法(method of direct evaluation)指直接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又 可分为: ⑴根据林分蓄积量(或收获量)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①根据固定标准地的长期观测或历史记录资料的评定方法。 ②利用正常收获表的预估数据的评定方法。 ⑵根据林分高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间接评定法 间接评定法(method of indirect evaluation)是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 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具体方法有: ⑴根据不同树种间树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定的方法。 ⑵多元地位指数法。 ⑶植被指示法。 6、简述林分生长过程与树木生长过程的特征。 林分生长过程与树木生长过程截然不同,树木生长过程属于“纯生”型;而林分生长过程,由于森林存在自 然稀疏现象,所以属“生灭型” 。
1、简述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1)在 幼 龄 阶 段 ,连 年 生 长 量 与 总 平 均 生 长 量 都 随 年 龄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但 连 年 生 长 量 增 加 的 速 度 较 快 , 其 值 大 于 平 均 生 长 量 , 即 Z(t)> θ (t)。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t)= θ (t)时,反 映在图7—11上两条曲线相交。对树木材积来说,两条曲线相交时的年龄即为数量成熟龄。 ( 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t)< θ (t)。 2、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 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 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 且应离开林缘 (至少应距林缘为 1 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 (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3、简述胸高形数作为树干形状指标的优缺点? 由于胸高形数是形状指数r和树高h两个因子的函数,因此它不能离开树高而独立反映干形。当干形不变(即 形状指数r一定)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因为f 1.3 是关于树高h的减函数。正形数只与r有关,而与树 高无关。这就克服了胸高胸高形数以树高而变化的缺点。由于正形数只与r有关,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的干形。 4、角规测树时如何判断临界木? 利用树干胸径 d,样圆半径 R 和断面积系数 Fg 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Ecological Amplitude2、Dominant Species3、Niche4、Biodiversity5、Biosphere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2、层片与层次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A 土壤中食物多B 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 D 无天敌4、下列术语中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 高位芽植物B 乔木C 灌木D 地面芽植物E 草本植物5、植物在新地点上能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开花结子 D 繁殖6、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A 种群B 群落C 群丛D 群系8、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 生物量高C 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E、适于人类居住10、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B海洋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5. Ecotone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2. 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
安徽大学2007级生物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期中试卷

安徽大学20 09—20 10学年第 1 学期《普通生态学》考试试卷(A卷)(闭卷时间120分钟)院/系生命学院年级2007 专业生物科学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Allen’s rule:2. Long day plant:3. Carrying capacity:4 .Ecological amplitude:5. Limiting factor: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1.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2. 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B. 郝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3. 下列不属于初级种群参数的是()。
A、性比B、出生率C、死亡率D、迁出率4. 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5.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6. 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温度昼夜变化 B.湿度昼夜变化 C.食物的变化 D.光照昼夜变化7. 爬行动物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排出的含氮废物是()。
A.尿酸 B.尿素 C.氨 D.尿酸和尿素8. 下列关于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均等的 B.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配合的C、生态因子不可以相互替代的D、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特定阶段。
9. 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 )。
A.氧 B.湿度 C.温度 D.营养物质10. 在下面的实例中,属于光谱成分效应的例子是()。
A、天竺葵在充足阳光下生长健壮B、温带鸟类的生殖腺在夏季成熟C、夜间活动的蛾类昆虫有趋光性D、动物换毛或换羽的特性11. 指出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的适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在低温条件下,变温动物的寿命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平均寿命缩短B、温暖地区,变温动物完成发育史比在冷的地区为慢C、常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在低温下均能保持恒定的体温D、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最重要的是地区平均温度12. 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06~2007 学年第2学期期末
生态学试卷A卷答案
一、填空(共16分,每空1分)
1、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2、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一年生
3、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分析、模型与模拟研究、生态网络与长期研究
4、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5、地衣、苔藓、草本
二、名词解释(共18分,每题3分)
1、生命表:是概括种群不同生命阶段或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存活率、死亡率等信息
的表或图。
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种称为优势种,它们通常是
那些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生活力强的种,即优势度较大的种。
3、生物群落: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具
有一定的外貌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
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4、光周期现象: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来了地球上日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长期生活
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
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5、景观格局: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
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6、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是植物地上部分与其多年生组织之
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植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着生位
置的高低来划分。
三、简答(共36分)
1、简述种群中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主要区别。
(6分)
r对策种群: 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1分),其死亡率通常与种群密度无关(1分),种群内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
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1分)。
k对策种群: 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1分),其死亡率大都由与密度相关的因素引起(1分),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常
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他各种活动(1分)。
2、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5分)
(1)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1分)
(2)主导因子作用;(1分)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1分)
(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1分)
(5)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分)
3、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7分)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分)
(2)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1分)
(3)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1分)
(4)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1分)
(5)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1分)
(6)具有一定分布范围;(1分)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1分)
4、简述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6分)
(1)景观系统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1分)
(2)景观研究的尺度性;(1分)
(3)景观结构的镶嵌性;(1分)
(4)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1分)
(5)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1分)
(6)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1分)
(从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方面或从景观格局、景观异质性和等级尺度方面来
回答的酌情处理。
)
5、简述自然景观的特征。
(6分)
自然景观景观没有明显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2分)。
自然景观基质的连通性高,斑块和廊道密度低,景观颗粒粗,多数斑块是环境资源斑块。
廊道数量少,而且几乎都是河流,景观元素间的边界呈曲线状,植被累积的生物量几乎总是最大,营养物质流入水中较少,生物多样性丰富(2分)。
自然景观的特点是它们的原始性和多样性,不论是由于地貌过程还是生态过程所产生的景观特有性和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2分)。
(从水平结构、热力学性质、生物分布学、营养循环、净生产、物种生活史等方面来回答的酌情处理。
)
6、简述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6分)
对象:退化的生态系统,即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2分)
内容:基础理论的研究:对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的生态学过程(1分),包括各类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和驱动力、退化过程、特点等的研究(1分);应用技术的研究:通过生态工程技术对各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的试验示范研究(2分)。
五、论述(共30分)
1、论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4分)
答案要点:
(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已成为主流;(2分)
(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2分)
(3)分子生态学的兴起是现代生态学发展重要特征之一;(2分)
(4)研究对象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2分)
(5)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2分)
(6)高新技术和理论的广泛应用;(2分)
(7)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2分)
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6分)
答案要点:
(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4分)(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结构、组成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等。
4分)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2分)
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
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
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
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2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2分)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