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_李建发

合集下载

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

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

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浅析摘要:随着政府工作的不断总结,财务管理逐渐从数据统计结算逐渐走向工作过程的管控,直接影响着各公共部门的各项工作环节,成为政府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从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对财务管理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图分类号:d4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政府工作的不断总结,财务管理逐渐从数据统计结算逐渐走向工作过程的管控,直接影响着各公共部门的各项工作环节,成为政府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谓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是对承担着全体社会成员的受托责任,掌握和运用公共资源、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公共部门进行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管理。

[1]财务管理规范化、效率化、公开化、信息化、法制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下面根据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浅析。

1.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共部门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非盈利的政府部门和非盈利组织。

[2]财务对公共部门管理主要是对这些部门资源的筹集、分配、使用的管理,主要包括根据工作计划与资金状况,为政府公共部门进行科学的编制预算,全面统筹分配、合理的资源配置,在保证各部门在正常的运转下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浪费;建立健全政府公共部门的内控体系,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对各公共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真实的反映各部门的工作效果,形成有依有据有利的监督、评价体系,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保护政府各公共部门的资金安全与财产安全等。

具体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定员定额管理、财产报告管理、财务分析与监督等一切财务活动、除此之外还包括处理财务关系的活动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社会单位的关系、上下级关系、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等。

[3]因此,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资金与资源的管理,还包括工作、事务、关系的管理,它的管理是以公平、效益、真实为原则,具有预计性、经济性、持续性、管控型、综合性等特征。

会计学博士生导师((1985-2000年))

会计学博士生导师((1985-2000年))

(1985-2000年)学生姓名、论文题目、毕业时间年厦门大学葛家澍1、林志军会计的假定、假设、原则、1985年2、李松玉完全历史成本计算的通用模型、1987年3、李若山论社会经济权责结构与审计、1989年4、曲晓辉、论物价变动会计、1989年5、魏明海基本会计理论结构、1991年6、陈少华公司财务报告目标内容与表达方式、1992年7、李瑞华中日会计比较、1992年8、何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1993年9、黄世忠股份制改造、1993年10、陈玮论稳健会计、1994年11、刘峰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现金流动制、1994年12、庄世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比较、1994年13、陈箭深金融创新及其会计问题研究、1994年14、方荣义商誉会计论、1995年15、李少波税务会计基本理论方法研究、1995年16、李建发论具有中国特色政府会计与财务报表体系、1995年17、涂春永海峡两岸财务会计——准则与理论研究、1995年18、邓传洲试论财务会计的现值计量基础1997年19、林斌不确定性会计1997年20、刘宗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1997年21.、陈光现代商业银行外部审计研究1998年22、桑士俊论企业分部财务报告1998年23、项有志企业兼并与收购若干会计问题研究1998年24、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1999年25、李翔华、试论市场经济下的会计信息系统、1999年26、任永平、中德财务会计比较研究、1999年27、范永武、试论会计准则及其变迁——主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进行的思考、1999年28、刘杰、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999年29、卢联生两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与法律责任之研究2000年30、吕胜光国有企业新上市问题实证研究2000年31、胡振超论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2000年32、刘玉廷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财务会计研究2000年余绪缨1、孙宝厚会计系统论、1987年、2、陈国钢论代理人说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88年3、陈双人管理会计与控制、1989年4、黄礼忠论国际管理会计信息与控制系统、1991年5、卢焕立论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意义、1991年6、熊楚熊增值会计学研究、1992年7、于文强论国际管理会计、1992年、8、于增彪行为会计基础研究、1993年9、毛付根企业理财基本理论研究、1994年10、胡玉明论资本成本会计、1995年11、怯来发现代公司理财与财务风险研究、1995年12、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论、1996年13、骆德明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新管理体系研究、1996年14、孙航战略管理会计、1996年15、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1997年16、林勇峰现金流动制会计研究1997年17、王大洋An Extract of Potential Implemen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China Companies1997年18、张金良企业兼并理论研究1997年19.胡奕明金融工具创新若干问题研究1998年20.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1998年21.庄昆明管理控制1998年22、林涛、股票首次公开发行问题研究、1999年23、李常青、股利政策理论综合性评述与股利信号实证研究、1999年24、高培业、企业失败判别理论与实证研究、1999年25、xiao-li、lin、options、in、corporate、finance、and、internet(e-options)26、陈志升、企业创新战略问题研究、1999年27.贺颖奇管理控制会计中长期激励理论研究——现代契约理论的一种解说2000年28.聂桢环境管理会计研究2000年29.丁鹏可转换公司债券若干问题研究2000年吴水澎1、陈汉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1997年2、王开田会计行为论1997年3、王华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1998年4.石本仁建构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国会计模式1998年5.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离安排与剩余计量1998年6、游相华、知识经济下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1999年7、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市场管制——关于会计信息管制的经济学思考、1999年8、龚光明、石油天然气资产会计论、1999年9.黄京菁独立审计目标及其实现机制研究2000年10、林志毅股票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相关问题研究2000年11、伍千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2000年曲晓辉1.林凤仪审计人员专业经验与重要性判断关系之研究2000年2、肖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研究2000年3、陈建煌现金流量的经验性评估——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证据2000年4、杨金忠中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问题研究2000年陈少华杜兴强黄世忠傅元略孙谦冯淑萍陈汉文庄明来李建发上海财经大学娄尔行1、汤云为论重置成本会计、1987年2、张为国、会计目的与会计改革、1989年3、吴艳鹏资产计量论、1990年4、周忠惠论会计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992年5、陈信元净权益会计理论探索、1994年6、孙铮论证券市场管理中的会计规范、1995年7、张鸣成本计量论、1995年8、章国富论我国会计及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1997年徐政旦1、谢荣市场经济中的民间审计责任、1993年、2、章显中论审计与政府行为的关系及其社会背景、1994年3、徐建新审计质量论、1996年4、张建军审计概论体系研究、1996年75、朱荣恩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研究、1996年6、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1997年7、谢国新论综合审计: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1997年8、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1999年9、周志诚海峡两岸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之研究2000年汤云为1、谷澍履行中合约会计论1997年2、潘飞论制约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环境因素1998年3、钱逢胜、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1999年4、单喆慜1990—1999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兼并行为研究2000年王松年1、刘兴云中西财务会计比较研究1997年2、尚志强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研究1997年3、阎佐合并财务报表理论与实践1997年4、邓小洋商誉会计论2000年张为国1、陆德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偏差及其成因之实证研究1997年2、徐宗宇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可靠性的实证研究1997年3、赵建勇、中外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的比较研究、1999年4、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对深沪股市的实证分析、1999年5、陆宇峰、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决策有用性、1999年孙铮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999年2、王跃堂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与价值相关性2000年导师待查的1、刘威国际会计准则可比性研究1998年2、司胜华财务报告分片揭示研究1998年3、庄利铭、香港创意性会计的比较研究、1999年4、吴保民、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的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改制5、蔡松棋、台湾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预测宣告对股价影响之研究、1999年6、孙菊生、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1999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杨纪琬1、汪建熙中国的股份经济及其会计问题、1990年2、陈毓圭宏观财务与会计准则、1991年3、于晓雷跨国公司与国际会计、1992年4、晏加源资产估价、1993年5、张良武中国企业集团论、1993年6、夏冬林中、美、日、法四国会计比较、1994年7、向德伟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1995年8、谢志华货币商品经营论、1995年9、李玉环会计运行机制、1996年、10、马贤明对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1996年11、王林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有关财务问题、1996年12、陈建明独立审计概论1997年13、郜卓负债会计论1997年14、李洪辉现代公司资本结构论1997年15、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1997年16、朱海林、金融工具会计研究、1999年、(也是王世定博士)17、刘海民试论会计信息产品2000年(也是王世定博士)黄菊波史耀武税收优化理论与我国税制改革2000年王世定1、朱海林、金融工具会计研究、1999年(也是杨纪琬博士)2、李明3、杜智勇企业购并风险研究2000年4、刘海民试论会计信息产品2000年(也是杨纪琬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1、陈亚民会计规范论、1990年2、戴德明会计事前监督、1991年3、贾华章中国跨国公司管理若干问题、1992年4、钟伯江现代成本会计模式研究、1992年5、耿建新企业集团会计管理、1993年6、肖伟上市公司会计规范化研究、1994年7、徐志宏中国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研究、1994年8、张光福社会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1994年9、郭凯霞财务报表论、1995年10、荆新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研究、1995年11、牟乃密中美会计比较研究、1995年12、李梅纳税会计理论与实务、1996年13、徐国君劳动者权益会计论、1996年14、杜胜利控股公司资本控制研究1997年15、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管理研究1997年16、赵月圆所有者权益会计理论与实务1997年17.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1998年18.赵西卜中国会计准则研究1998年19.曹伟论会计准则1998年20、刘汝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1999年21.陈东辉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研究2000年22.宋健波会计控制论2000年23.龚兴隆保险会计问题研究——以人寿保险会计为重点2000年24.马裕丰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研究2000年阎金锷1、秦荣生受托经济责任制——兼论中国的审计改革、1994年、2、宋常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1994年3、李敦嘉论效益审计、1995年4、虞伟萍政府外债审计研究、1995年5、陈关亭内部控制评价应用研究、1996年6、杨志国会计计量论、1996年7、林炳发审计理论结构研究1997年8、李华雄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研究1997年9、刘力云审计风险研究1998年10.刘志涛计算机审计理论与应用研究1998年11.李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与利用2000年天津财经大学李宝震1、杨永平论会计控制系统、1990年2、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1991年3、郝振平论合并会计报表、1991年4、陈敏、论企业筹资、1992年5、石爱中收益计量论、1992年6、张立民论国家审计——目标导向分析、1992年7、于长春税务会计问题研究、1996年于玉林1、刘铁良现代企业经营中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研究1997年2、张昌仁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1997年3、张立建筑会计特殊问题论1997年4.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1998年5.张俊瑞资产变现论1998年6.许家林资源会计研究1998年7.傅建设财务中心论1998年8.马晓芳会计市场问题研究1998年9、苑泽明、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研究、1999年10、周咏梅、社会保障基金会计研究、1999年11、周晓苏、中国会计模式研究、1999年陈敏1许江波新技术条件下会计系统改造研究199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时展1、张杰明现代审计基础结构研究、1991年2、王光远外向型管理审计的规范化问题、1993年3、文善恩会计控制系统论、1993年4、张龙平注册会计师审计控制系统研究、1994年5、任泳恒审计标准研究、1995年6、徐锡州受托责任与会计、1995年7、罗飞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1996年8、阎红玉商誉会计研究1997年9、汪祥耀会计准则基本问题研究1997年10.徐唐先宏观会计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1998年11.庄丹企业会计准则研究1998年郭道扬1、刘海南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财务机制转换问题1997年2、张长海会计法制建设论1997年3、杨俊远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研究1997年4.焦跃华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2000年5.叶青财政与会计史关系比较研究2000年6.张敦力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基本问题研究2000年东北财经大学汪祥春张先治经济效益研究、1996年谷祺1、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1997年2、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1997年3、刘永泽国有企业改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997年导师待查的毛岩亮民间审计责任研究1998年西南财经大学林万祥180、付代国、企业重组与会计问题研究、1999年181、王兴、金融工具会计研究、1999年、其他待查的陆金海、公开信息与股票市场行为实证研究、1999年张伟、中国税收与gdp的分配、1999年黄伟华、论所提税会计、1999年。

企业会计工作的创新改革浅思

企业会计工作的创新改革浅思

企业会计工作的创新改革浅思摘要:会计是社会经济活动之中的经济主体,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环境的运动而不断变化。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企业工作的改革指明方向。

会计工作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工作,本文分析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认识到只有进行创新改革,才能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企业;会计;创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工作是结合经济体制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按文件指明的方向和要求,大力研究和推进财务工作的经济管理活动。

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搞好指导思想的转变是会计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弊端我国的会计制度体系是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领,以十大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为主体构成。

它在规范企业财务活动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和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的相关管理部门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还没有真正抓起来,缺乏统一的主管部门,仅依靠财政部门的管理,由于人员、体制等原因,难以规范。

企业财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具体如下:1.我国很多的非公企业由于规模,资金等问题而没有意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对上岗的会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面试。

大多数企业岗位职责不清,内部稽核制度不完善,缺乏内控制度,办理会计交接不规范,手续欠完备。

因此,健全的会计机构成为会计管理工作中重要问题。

2.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影响着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企业存在人员素质比较低,招聘单位没有引入竞争机制,靠关系就直接上班。

导致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培训直接上岗。

会计师事务所的缺少,也是导致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的一个原因。

3.由于企业在现金管理上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造成管理的不规范,导致资金利用率低,资金周转力差。

企业的管理者对资金量的认识有些偏差,有时会造成资金闲置和缺少资金运转的现象。

公共财务管理的实质探讨

公共财务管理的实质探讨

公共财务管理的实质探讨摘要:公共财物管理既不同于公共财政,又区别于一般企业财务管理。

文章对公务财务管理的实质进行了详细论述与探讨。

首先就公共财物管理的概念进行了剖析与解读,进而对公共财物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阐述,认为公共财物管理体现出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兼顾效率和公平、手段的多样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公共财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论述,以期为提高公共财物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公共财物;财物管理;内涵;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及各种社会机构管理体制的变革,公共财物管理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在管理理念上政府公共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方向转变,因而给公共财物管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共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期管理意义在于提高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

在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加强公共财物管理,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财物管理内涵的解读对公共财物管理的实质探讨,我们有必要对“公共财物管理”的内涵进行正确的认识。

从概念产生的理论体系来看,公共财务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

所谓“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

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持社会公共秩序、实现和保护公共利益,而由政府公共部门、非盈利部门等社会组织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方法,来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财务管理的直接目的是开展具体的业务活动来落实公共政策,进而实现降低业务成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对于广大社会公共机构和组织而言,政府分配的财政金额是有限的,但是即便是这些机构和组织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也不能违反公共政策而任意筹集部门或机构的收入。

这一点也使它明显区别于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

在有关公共财务管理的研究中,有公共财务管理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两个不同的表述方式。

笔者认为,此二者本质相同,因此本文的讨论中,对这两个概念将不做区分。

浅议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

浅议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
政 府赋 予的职责 , 如石油 公司通 过政府 赋予权力进行国外石油贸易和 销 售, 具 有公共部门的性 质。 关于公共部 门财务。 传 统的财政被称 为是国家财政或者 政府财政 , 而 公共部 门财务被称 为国有企 业财务或者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 在建 立市
场 经济 体制之 后, 我 国建立了与 市场 经济相 适应 的公共 财政体 系, 公共 财政是 公共财务 的基础。根据 前面的定义可以将 行政部 门、 事业单 位以

【 关键词 】 公共部 门; 财务管理 ; 府财务报告
1 . 关于 公 共部 门 财务管 理 关 于 公共 部门 。 公共部 门 是指 以公共利 益为 目标 的非 盈利 的政府 效 。 组 织和 社会 组织 。 国际会计 师联 合会 ( I F AC ) 认 为公共部 门包 括 国家政 体化 的公共 财务制度。 不但要有健全的 、 以绩效为导 向的预算 制 府 机构 、 地方政 府机 构以及相应 的政府 主体。 中国的公共部 门除了政府 度 , 还要 有 科学规 范 的公共收 入 、 公共支 出、 公共投 资、 公共财 产和政
责任 。 公共部 门的财务管 理包括公共财政 预算 、 公共财政收 入和公共财 政支 出等。 公共 财务 管理 只关注 财政年度 公共资 金筹集 、 分配、 使用的 合规性 , 所以 , 政府 公共部 门财 务管理侧 重于 年度财务收 支, 关于 财政收 支 以外的财务 活动基本上没有管 , 也 没有相应的财 务受托责任 。 本 文认 为公共财 务除了对公共收 入、 公共支出和公共预算进 行管理 外还应 当包 括 公共 ( 行政 ) 成 本管 理 、 公共财 产管 理 、 公共部 门绩效 管 理、 公共资金 管 理、 公共投资 管理等 内容 。 公共财务管 理应 当借鉴企 业财务管 理的做

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报告, 无法较为全面地反映敲 府的财务状况、 受 托责任及履行情况。 l 随着我国政府体 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 探讨在 府财务报告 商 主体、 政 标、 内 容等方面完善我圆的政 府财务报告体 系成为一 种必然的要 求。

摘要 : 前我国缺乏 1
F 。RT uN 、 R 。 2 , E “ L 。。
目 济理 管
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陈益斌 福建省龙岩市财政局
业绩的报告 内容。 是 政府 公用事业单位 等。 我们应根 据报告 目标 4 报告载体形式 分散 、 努力完 善第 一 二层次的财务报告内容, 、 即各级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缺乏统一规 范的政府财 政 府整体 财务报告及 政府 各部 门财务报告, 待 标 相应考 务报告形式, 既有每年向人大报告的政府工作 1 报告 目 转向对外的 公共受 托责任时, 报告、 预算 执行情况报 告和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 虑改进第三层次 的报告内容。 展计划执 行情 况报告, 又有 向社会公开 的 《 统 ( ) 根据 公共财务管理 的需 要逐步完善 关键词: 政府l 财务报考・ 公共受耗贡任 1计年鉴》 和 财政 年鉴》 。 政府财务报 告内容 政 府财务报告是政府 会计的 “ 产品” 是反 , 三 改进我 国政府 财务报告 体系的思 路 ; 政 府财务报告除了提供预 算执 行情况外, 映和报告政 府的业绩 和受托 责任完成情况的载 根据 公共财政 管理 的需 要构 建科学 完 整 1 还应该按照公共财务管理 的需要, 供政府层 提 体 , 是 法机 关、 会公众审核并 批准解 除 的政 府财务撤告 体系, 也 社 需要 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 面及郫¨层面包括期间和连 续的财 务状况 、 政 其受托 责任的依据 ( 李建 发, 9 9 。 19 ) 我国现在 以改进我国预算会计报告形式。 府财务状 况变动情况及政府预算 与实际执行 比 正处于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进程 中, 寻求 ( 根据我国政治 民主化进 程逐步改进 较情况 , 一) 以全面揭示政府各方面财务活动信息; 向透 明政府 、 效政 府的 转变, 绩 要求 改进 政府 政府财务报告 目 标 l不仅仅提供预 算支出情 况, 要相应提 供政府成 财务报告体系。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级政府的 J本 费用情况 , 反映 政府 耗 费水平。 着对外 公 随 我国政 府财务报告 的现状 年度预算和决算草案都要提请相应的人民代表 j共受托 责任财 务报 告 目 标的 确立, 府财务报 政 年 目前, 国主要足 通过政 府预算执行情况 大会及其常 务委 员会审议批 准后才能 生效 , }告还应 全面客观 反映 政府的受托 业绩, 我 采取 图 报告, 采取文字叙述 的 方式提 供政府预算执行 度预 算执行情况也 必须经过人大常委会审批 , 形、 图表 等形 式描述 政府 财务、 非财 务事 项 及 情况 , 其中既有 事实 数据, 又有 对事实数 据的 从形式 上将立法机关作为政 府受托责任的主要 相关受托业绩。 分析。 每年国家编录的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 对象。 、 但是, 当前的政治环境正如王希所说的, 【 ( 借鉴 圈际通行惯例改 进政府财 务报 四) 财政年鉴 , 将国家财政 预算决算收支情况、 中 “ 中国政 治体 制目前 尚不开放 ; 公民参 与政 治 告的构成 央财政 预算决算收 支情况、 方财政预算决算 的机制 有限 ; 会组织 化程 度低” 人 大对 预 地 社 , 参考借鉴困际通行的政府财 务报告构成, 收 芰情况等政 府财务信息, 以预算 决算收支表 算的审查往往流 于形式, 结合 我国政 府财务管 我国政府整体财 务报告至少应包含财务报表 和 形式 向社 会公布。 向社会提 供的国民经济和社 理水平较为低 、 公共资金使用违法、 违规 、 损 文字说明两个部分, 务报表 应包含会计报 表 财 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也 失浪费现 象严重的客观事 实, 也就决定 了我国 和报 表附注。 政府财务报表的内容与政府会 计 鉴于近 期政府 财务报 告 包含了部 分政府财 务信息 , 及和政府业绩相 政 府财务报 告目标要由单纯 以预算管理服务的 采用的 核算 基础相关 , 以 关的 非财务信息。 行的预算会计编制 的财务 现 目 转 向是 对内受托 责任为主, 改善合规性 目 以对内为 卡, 标 将 标 会计 核算基础还 是以收付实 报 表主要包括: 财政 总预算会计编制的反映政 作为较 长 一段 时间的政府财务报告 目标。 建立 现制 为主, 基本 会计 会计报表 应包括资产负债 收 预算执 行 情况表 。 着政 府 随 府财政预算资金情况的资产负债表 和预算执 行 “ 以人为本” 的和谐社会政治 理念已经成 为我 -表 、 入支出表 、 标 从长远来看, 着我国 “ 随 立 财务报告 目标逐步转 向公共受托 责任, 计核 情况 表; 行政 单位编制的资 产负债表和收 入支 国政府的既定 目 , 会 出表 ; 事业单位编制 的资产负债表和收 入支出 党为 公、 执政 为民” 一执 政纲 领的实践 不断 算接础过渡 为修正 的权责 发生制, 这 基本 会计报 表; 财政部门汇 总行政事业单位 上报的收 入支 深入 , 与市场 经济相适应 的公共财 政体制改革 丧构成应将收 人支出表 改为经营业绩表 , 借鉴 出丧 , 从而形成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汇总表。 不断 深化 , 我国政治 民主化进 程的演 进, 民 : GA B 人 S 推荐的公共部门净成本表 , 编制我国政 二 我国政 府财务报告 的缺陷 与政 府之间形成 了 一种委托 与受托关 系, 政府 府净成 本表以 反映 各级政 府财政年度的总支出 承担起公共受托责任。 这时, 逐步确 立以公共受 等情 况, 并相应编制现金流 量表为编制预 算和 l财务报告目 层次定位较低 、 标 我国现行的政 府财 务报告 目 标局限干满足 托责任为主的政府财务报告 目 标。 拨款提 供帮助, 将原有 的财政 收支决算报告中 政 府宏观经济 管理部 门和上级政府对财务信息 ( 根 据报告 目 合理界定政府 财务报 决算说明书改 进为报表附 注。 二) 标 基金层面的政府 的需 求 , 忽视 作为 法 机关的备级人 民代 表大 告主体 财务报告应借 鉴美国GAs 的做法, B 采取 对主 会、 作为监督饥 关的 各级 国家审计机关、 会公 社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界定了纳入政府财务报 1要基金单独报 告、 非主要基金合并报告的形式 , 众及其他利益相 关者的利益需求 , 还不适应公 告内容 的范围和组 成结构。 一般定义政 府财务 根据 不同基金 主体 实体采 用不同报 表 : 府性 政 共财政体制改革提出的 “ 取之 _民、 f 用之于民” 报告主体的逻辑起点是受托责任和制定决策, 基金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 、 支支出表 和基金 收 的政 治理念。 各国确 定报告主体的 具体做 法并不一致 , 美 余额变动表 , 益基 金报表包括资 产负债 表、 如 权 2 财务报告体系构成比较 单一 、 国州和地方政府采取以基金主体和政府整体的 收入费用和 基金净资产变动表及现金流 量表, 目 , 前 我国各级政 府只r同级 人大 提交财 双 重报告主体。 n 】 根据 我国近期以对 内受托 责任 受托基金报表 包括受托净资产报表 和受托净资 政预算执 行情况报告等 文字报告, 没有相应的 为主, 以改善 合规性 为重点的政 府财务报告 目 产变动表。 会计报表 体系和财务报 表附注 , 与政府审计报 标 , 应借 鉴美国基金会计 模式 , 引入“ 基金” 作 参考文献 : 提 告相分离 , 向社会公开的仅仅是预 算决算收 支 为政 府财务报告主体 , 供基金 层面的政 府财 【 李建发、 华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 1 1 肖 在确保专款 争f方面 发挥 积极作用。 【 } { 同 表, 以全面揭示政 府履行受托 责任相关的财 务报告, 难 改革田会 计研究,O 4(: - 20 ,95 8 )— . 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时, 鉴美国政 府会 汁准则委 员会 《 借 政府 会计 【 赵建勇 政府财务报告问 2 】 蓍. 题研究口 田上海: 3 财务报告的内容缺乏完整性 、 准则委员会第l号 ~ 财务报 告的主体》 4 有关 上海财经大学出 版社,O2 20 长期 以来 , “ 受 预算 会计是为预算 管理服 内容, 据我国的政治经济 制度将政府层面的 【 根 【 余丕团戒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 3 】 定位问题研究 务” 念影响 , 观 报告过于侧重预算收支情况 , 没 财务报 告主体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核心层, 根 叨.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6 (:9 20,2 3— ) 有报告国有资产的总量、 构成 及增减情况, 也没 据 《 预算法 的 “ 一级政府一级 预算” 的规定将 4. 1 有完 整反映向世界 银行等国际借款情况 、 有独立预算 权的一级 政府界定基本政府, 国内 第二 各种政府 债券发行偿还情况及政府承诺担保事 层是政府组 成 单位 , 根据我 国的行政体制 和财 作者简介: 陈益斌 ( 7- , 福建龙岩人, 1 6) 男, 9 会计专业硕 项等 或有负债情况 , 缺乏社 会保 障基金等 受托 政体制将与本级政府 财政 发生直接缴 款、 拨款 士, 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 从事会计学研究。 基金 的运行情况和绩效报 告以及反映政府财务 关系的单位纳 入, 第三层是政府 相关单位, 主要

公共财务受托责任、绩效评价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

公共财务受托责任、绩效评价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

摘要:公共财务受托责任的归宿在于绩效评价,政府财务报告是绩效评价所需绩效信息的重要来源。

这就要求以绩效评价为导向,从目标、主体、基础、报表体系和报表内容等方面推进政府财务报告改革,使政府财务报告能够提供可靠、相关的绩效信息,来合理评价政府的公共财务受托责任。

关键词:公共财务受托责任;绩效评价;政府财务报告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5-0084-04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委员会在其公布的《中央政府财务报告》中指出:“政府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应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评价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责任并做出相应决策”。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1号概念公告“财务报告的目标”中也指出:“受托责任是所有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础”,“在一个民主社会中,财务报告在政府实现其对公众负责的职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李建发在《政府会计论》中同样认为:“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的‘产成品’,是反映和报告政府绩效及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载体,也是立法机关、社会公众审核并批准解除其受托责任的依据”。

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受托责任、绩效评价和政府财务报告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由于中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还不能如实地反映和报告政府绩效及公共财务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使得这三者的联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为此,本文在理顺公共财务受托责任、绩效评价和政府财务报告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绩效评价为导向改进中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基本设想。

一、公共财务受托责任的归宿:绩效评价公共财务受托责任(public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主要指经营管理公共财产的机构或人员(具体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盈利和非营利性的国有公营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有责任汇报对这些财产的经管情况,并负有财务管理和计划项目方面的责任。

它的产生主要源于民主社会制度的建立,源于民主社会里公共权力的让渡而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

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夯实现代财政制度基础

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夯实现代财政制度基础

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夯实现代财政制度基础作者:姚茂艳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2年第08期【摘要】文章在探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内容构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工作的难点,包括工作组织成效不突出、会计核算质量不理想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工作进程,真正夯实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基础,最终促进政府财政管理工作质量增长。

【关键词】政府财政管理;财务报告;财政制度【中图分类号】F810.6自我国进入经济常态化进程以来,政府部门的财政管理工作重点也随之更具复杂化,因此想要确保政府财政管理水平提升,全面针对既有的综合财务报告进行改革十分有必要。

但是,现有的政府财务报告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现在财政制度建设质量的影响,可见夯实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基础,是政府综合报告改革工作的核心目的。

鉴于此,通过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促进现代财政制度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内容构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指由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编制期间的所有工作基础均结合权责发生制展开,进而将上级政府对下设各级政府当前的整体财务实况、运行现状以及下级政府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后,所形成的一类财务报告,即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在内容构成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囊括了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及资料,具体的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

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工作的难点(一)工作组织成效受限自2020年开始,我国政府在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期间所涉及的内容上,开始扩增至乡镇和街道,同时对于和政府同级别的财政部门之间存在预算拨款关系的社会团体及部分省垂直管理单位,也要求其进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上交。

例如,某地市为中等规模,其共计下设10余个县市区,地市本级含有300余个部门单位,且每个县市区下属均包含10余个乡镇,其中本级政府单位超出200家,综合计算可发现,该地市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主体已经超出千余家,当依照系统进行财政报告的处理期间,一旦某一家单位未及时上报报告,则其他所有同级别的财政部门就无法进行财务报表的审核与生成,此时政府财政综合报告编制组的工作压力自然随之加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研究200419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李建发肖华(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361005厦门大学会计系361005)=摘要>本文根据政府财务报告主要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和财务受托业绩,并为上级政府、政府主要官员、审计机关、监督机构提供政府财务信息,以及近年来公共部门存在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的客观现实,拟从报告主体内部管理的需要出发,阐述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提出改革政府财务报告的基本思路,以促进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推动政府对外财务报告的改进。

=关键词>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政府会计政府财务报告2004年6月23日,李金华审计长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所做的审计报告中,再次披露了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违法、违规、违纪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审计报告公布后,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问题成了媒体报道、公众议论的焦点。

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解决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使政府取信于大众,取信于纳税人。

一、关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1.关于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Public Sec tor)也称为公共组织(Public Organization)。

根据国际通行的分类,社会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

其中,公共部门是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非营利的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一部门和第三部门。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则把公共部门定义为国家政府机构、区域政府机构、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相应的政府主体(如机构、团体、委员会和企业)。

按照上述定义,中国的公共部门除政府自身外,还包括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实体,如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

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以商业定位,以便能够获利。

基于这种考虑,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必须有自治权并且实行公司化。

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应采用有别于政府部门的做法。

但是,广义地说,它们还是属于公共部门。

2.关于公共(部门)财务。

公共财务(Public finance)也称为公共部门财务(Public Sector financ e)。

然而,财政界更倾向于称它为公共财政。

这不仅仅只是字面的不同,应该说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根本的区别。

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把财政称为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而公共(部门)财务(与下文中/公共财务0或/公共部门财务0含义相同)则称为(国有)企业财务和事业行政单位财务。

财政管理既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也包括(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李建发,1999)。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我国致力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本文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重要研究课题5政府财务会计报告研究6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为2003CAS C01192),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资助项目为/市场经济环境下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0)。

7会计研究200419公共财政是公共财务的基础。

按照前面的定义,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财务可称为公共财务,它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

公共财政突出/政0字,它侧重于政府层面,可以从政治、政策的角度理解,并具有政治性(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政策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年度性(以财政年度为基础)、无限性(入不敷出时可举债)和单一性(只从货币角度)等特征。

相比之下,公共部门具体花钱办事,公共财务更应突出/务0字,侧重于部门、机构层面,可以理解为钱或资金方面的事务,具有经济性(兼顾效率与公平)、技术性(政策实施技术)、持续性(长期性)、有限性(预算额度的限定)和综合性(从价值角度)等特征。

应该说,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的区别就象公共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区别一样,前者关注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后者则关注财政收支的经济影响及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合理性等问题。

不过,公共经济学从宏观层面考虑,而公共财务更侧重于微观层面考虑。

3.关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

既然公共财务与公共财政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那么公共财务管理就必须解决/管什么0/如何管0的问题。

应该说,政府公共部门代表国家意志、受社会公众委托,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物品)职能,行使公共资源筹集、使用和管理权力,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产生广泛的公共受托责任。

从财务的角度,政府公共部门应依法履行筹集和使用公共资金,不断提高公共资金效率,保全公共财产,保护公共财务安全等财务受托责任。

所以,财务受托责任是政府公共部门最主要的受托责任,加强财务管理则是强化财务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

关于公共财务管理/管什么0的问题。

我们认为,当前,公共部门(代表政府)主要只对公共预算、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进行管理。

或者说,把公共财务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等同起来,只关注财政年度公共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合规性,所以,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侧重于年度财务收支。

至于年度以外或财务收支以外的财务活动基本上没有管,或没有履行应有的财务受托责任。

这突出表现在公共资金按预算规定从财政部门拨出后就记录为财政支出,至于拨出去的钱如何使用、使用的结果如何,就在财政部门的管理视野中消失了。

这样,作为主管公共财政、公共财务活动的政府部门就根本无法向公众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

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财政部门难以掌握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管理了。

公共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共资金如何流入各个公共机构、如何在机构内流动以及如何流出的全过程(B1J1Reed,Jhon W1Sw ain,1997)。

我们认为,公共财务除了应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公共预算进行管理外,还必须把政府公共部门相关的财务活动统统都管起来。

具体地说,还应当包括公共资金管理、公共(行政)成本管理、公共投资管理、公共财产管理、公共债务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内容。

至于公共财务/如何管0的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财务虽然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内容,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做法,但公共财务管理不同于公共财政管理,也有别于企业财务管理。

当前,我国公共财务管理似乎走入了误区,该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却采用了企业财务管理,而该按企业财务管理的却当作公共财政来管理。

按公共财政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养成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顾风险的恶习,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公共财务风险加大;若按照私人部门(企业)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迷失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和财务方向。

看来,公共财务究竟如何管确实令人困惑。

我们认为,按照新公共管理思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公共财政管理为基础,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法,针对公共部门财务活动特点和规律,应当:(1)转换理财观念,把政府公共部门视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遵循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开展财务活动;(2)增强成本效益意识,理性地从事公共财务活动,切实加强行政成本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资金效益;(3)明确受托人身份和公共财务受托责任,按照预算限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强化财务责任,防范公共财务风险。

8会计研究200419(4)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现代财务管理技术方法,切实提高公共财务管理水平。

(5)根据公共部门所有者缺位、治理结构缺陷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现象,建立健全财务法规制度、完善财务程序和手续、严格财务开支标准。

(6)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0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公共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倡公众参与公共财务管理。

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信息需求,要求改革政府财务报告会计是反映性的。

对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映的政府会计必须把相关的信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披露出来,为加强公共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迄今为止,我国公共部门仍然只有预算会计。

由于预算会计定性为国家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核算和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活动,预算会计报表主要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

很显然,预算会计无法全面、完整地核算和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活动的全部内容;预算会计报告也无法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预算会计信息更无法满足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

我们认为,公共财务管理要求政府财务报告应是一个能够全面完整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活动情况、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及政府履行财务受托责任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而不只是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的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

所以,应当对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进行改革,按照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提供以下财务信息:1.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而不只是反映年度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

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只反映预算收支本身,且具有年度性,而与预算收支相关的情况,如预算支出形成的公共财产、为平衡预算举借的公共债务等却得不到反映。

公共财务管理需要政府财务报告连续地反映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预算收支的前因后果以及前后会计期间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全方位披露政府公共部门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财务活动信息。

包括:(1)政府及公共部门全面、完整的财务状况。

即包括政府层面、公共部门层面的财务状况;也包括期间的和连续的财务状况;还包括政府受托管理的公共财产权益、公共债务(显性和隐性债务)情况。

(2)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从总财务状况变动或现金流量和净资产(国有资产权益)变动两个侧面加以反映。

(3)政府公共部门预算收支情况,突出反映预算与实际执行相比较的情况,以揭示政府公共部门预算管理能力。

2.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而不只是简单报告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情况。

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与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不同。

后者只是按批准预算或经费拨款和有关规定所发生的货币支出,而不是与受托责任相对应的财务支出。

前者则从财务支出角度,综合了货币支出和物化支出,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政府公共部门的耗费水平。

为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情况,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第34号准则公告推荐的公共部门净成本表值得借鉴。

这张报表反映了各政府公共部门财政年度的总支出、提供公共服务依法取得的总收入、需要由公共预算拨款的数额等情况。

3.全面、客观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业绩。

由于非营利性和追求公共利益目标,政府公共部门不可能象私人部门(企业)那样,可以以股东财富增长、财务状况改善、经营实力增强等财务指标反映其受托业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