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台帐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帐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帐台帐建立日期:台账管理人员:说明本台账的编制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使用保障内容为基础,旨在促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化,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水平。
本台账应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实时予以完善。
二○一五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特种设备名词术语 (4)1.1特种设备的定义 (4)1.2特种设备的具体用语含义 (4)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设置 (6)2.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基本情况表 (6)2.2关于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 (8)2.3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员任命的通知 (9)2.4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情况 (10)2.5安全管理机构组织网络图 (11)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帐 (1)3.1特种设备登记台账 (1)3.2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台账 (3)3.3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汇总表 (5)3.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材料清单 (6)3.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花名册 (7)第四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9)1.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9)2.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2)3.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3)4.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4)5.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15)6.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制度 (18)7.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 (19)8.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3)10.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 (24)第五章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25)5.1锅炉操作规程 (26)5.2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26)5.3硫化罐安全操作规程 (27)附表 (32)特种设备保养维修记录 (33)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活动)签到表 (34)第一章特种设备名词术语1.1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重庆市建委机械设备管理台账

机械设备管理资料目录卷内目录一、项目机械设备一览表二、起重设备1、出厂合格证明书2、使用证3、安拆单位的资格证(复印件)4、安装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印件)5、安拆方案6、检测验收报告7、维修保养记录三、钢筋加工机械1、机械设备出厂合格证明书2、安装验收记录3、维修保养记录四、木工加工机械1、机械设备出厂合格证明书2、安装验收记录3、维修保养记录五、砼、砂浆搅拌机械1、机械设备出厂合格证明书2、安装验收记录3、维修保养记录六、手持电动工具1、机械设备出厂合格证明书2、维修保养记录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遵照国务院、建设部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市建委渝建发[2003]18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公司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确保起重机械在安装、拆除和使用中的安全,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起重机械的管理和使用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式起重机、移动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电动吊篮、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等属于起重机械.公司统一对起重机械的管理,由设备中心库具体负责对内外租赁、安装、拆除和检修.项目部使用起重机械向设备中心库租赁。
二、起重机械安(拆)单位职责1、设备中心库出租起重机械应与使用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2、自购或外租起重机械,应按照出厂有关规定,检查相关资料、各机构、部位、结构焊缝、重要部位螺栓、销轴、卷扬机构、钢丝绳、吊钩、吊具以及电器设备、线路等是否齐全、可靠和完整。
严禁购买和使用淘汰、报废的设备和零部件.3、实行起重机械安装前书面告之制度。
起重机械安装前,应填写《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书面告之书》,连同起重机械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安装资质证书、作业人员资格证和安装施工方案,分别报辖区安管(总)站备案。
4、起重机械安装前,按照本机《使用说明书》的各项规定,结合施工作业环境,制定专项安装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未审批的方案不得组织实施。
特种设备台账精选全文完整版

检验有效期内数量
1
5
超期未检数量
4
7
持证作业人员数
7
1
8
未持证上岗人数
9
管理机构
■有机构名称:□无
10
管理人员
□有专职_人兼职1人□无
安全管理员是否持证■有□无
1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已制定□未制定
1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已建立□未建立
14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
校验日期
检(校)验
存在问题
整改情况
备注
附表1-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帐
序号
姓名
证书编号
批准单位
作业种类
资格项目
有效期
操作设备名称
备注
1
2
3
4
5
6
7
8
附表1-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隐患自查表
使用单位名称(盖章)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乡镇、街道、社区
名称
行车
压力容器
备注
1
在用数量
7
1
2
注册登记数量
7
3
未注册登记数量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附表1-1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台帐
序号
特种设备名称
内部编号
设备注册代码
使用证编号
制造日期
投用日期
设备所在位置
设备完好状况
设备操作责任人员
检验
有效期
内部编号
1
2
3
4
5
6
7
8
附表1-2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台帐
序号
(完整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总台帐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总台帐
单位全称(盖章):
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号:
台帐建立日期:
台帐最后修改日期:
归档号:
目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基本情况表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汇总表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包括检验合格报告、特种设备使用证或注册登记证明等)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附表3: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汇总表
附表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花名册
附表5:特种设备管理台帐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盖章):管理员:电话:日期:
附表6:特种设备安全附件总台账
填表人:填表日期:
附表7:
特种设备登记总台账
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地址:
特种设备:锅炉台,压力容器个,厂(场)内车辆辆,起重机械台,电梯台,压力管道段、共 m 。
填表人:_______填表时间:__________共页,第页附件8:
附件9:。
机械设备台账明细

机械设备台账明细通过对总承包分公司2×660MW机组基建工程总结,参考达标投产检查管理规定、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整理出机械设备台账明细,需建立22个档案,如下:1、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1)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2)机械安全管理网络图。
2、特种设备管理台账。
(1)特种设备检测报告(①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
②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③设备安装拆除合同书(外租机械设备应签订租赁合同)。
④营业执照。
⑤安全生产许可证。
⑥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
⑦安拆人员资质Q1Q3Q8Q9。
⑧工程机械商业保险⑨机械租赁安全协议)。
(2)检验合格证。
(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备注:施工升降机防坠器应有单独检测报告。
3、汽车吊管理台账。
(1)汽车吊检测报告。
(2)检验合格证。
4、物料提升机、吊篮、室内吊运机等中型机械台账(1)物料提升机检测报告。
(2)吊篮出场合格证,安全锁检验报告。
(3)室内吊运机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
备注:高处作业吊篮应有专项施工方案5、钢筋加工机械等小型机械台账6、单位、人员安拆资质(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
(2)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3)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
(4)建筑起重机械安卸工Q1Q3Q8Q9。
备注:通过事故调查总结,必须审查安拆资质符合性。
7、特种操作人员资质(1)特种操作人员资质台账(主要是司机、信号司索工、设备安拆作业人员资质)8、机械安装验收记录。
(1)塔式起重机安装验收记录。
(2)塔吊基础隐蔽工程验收证明(盖章),包括基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报告、塔吊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基地验槽3个验收记录。
(3)其他大型机械安装竣工验收记录。
(4)高处作业吊篮安全检查验收记录表。
(5)室内吊运机验收记录。
(6)自制吊篮验收记录表。
9、机械负荷试验记录。
(1)起重机械负荷试验验收记录(附现场照片)随安装及时形成记录,每个大型机械均需要形成负荷试验记录,后期没法补。
新规特种设备档案、资料、台账、作业人员证件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档案、资料、台账、作业人员证件使用管理制度一、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制度:1、使用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1使用登记证;1.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1.3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1.4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1.5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和定期检验报告;1.6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1.7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1.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和有关报告;1.9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2、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档案包括锅炉能效测试报告、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等。
3、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使用地保存规定的资料和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档案的原件或者复印件,以便备查。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归口管理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档案资料,应指派专人负责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柜用于保存特种设备档案资料,保存期限原则上为3年,重要的见证资料应永久保存。
6、根据需要本单位可另外专门设立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机构。
7、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由公司档案保管员封存。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与台账制度:1、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至少包括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账、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2、按照特种设备种类分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并绘制有较为直观、准确的特种设备分布示意图。
台账应及时更新,确保为最新状态。
设备、机具档案台帐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机具档案台帐管理制度范文1. 目的和背景设备和机具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支撑,科学、高效的设备、机具档案台账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设备、机具的有效使用和维护,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设备、机具档案台账管理制度,确保设备、机具档案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以促进企业设备、机具管理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的设备、机具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机具的采购、验收、编制台账、存储、更新、清查等环节。
3. 关键名词解释3.1 设备、机具:指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设备和机具。
3.2 设备、机具档案:指设备、机具的基本信息、采购、验收、维护、保养、报废等各种记录和资料的集合。
3.3 设备、机具档案台账:指对设备、机具档案进行记录、管理和统计的工作台账。
4. 设备、机具档案的建立4.1 设备、机具档案建立的原则4.1.1 全面性原则:对企业所有设备、机具都应建立档案,确保所有设备、机具都有相应的档案记录。
4.1.2 可操作性原则:设备、机具档案的编制、管理要符合操作实际,方便查找、更新和使用。
4.1.3 真实性原则:设备、机具档案应真实、准确地记录设备、机具的相关信息和操作记录。
4.1.4 保密性原则:设备、机具档案要严格保密,不得随意外传。
4.2 设备、机具档案的编制内容4.2.1 设备、机具基本情况:包括设备、机具的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商、生产日期、安装日期等基本信息。
4.2.2 设备、机具采购信息:包括采购合同、发票、付款凭证、运输单据等相关资料。
4.2.3 设备、机具验收记录:包括验收部门、验收日期、验收结果等信息。
4.2.4 设备、机具维护记录:包括维修、保养、更换零部件等维护记录。
4.2.5 设备、机具保养计划和记录:包括保养计划、保养日期、保养内容等记录。
4.2.6 设备、机具报废记录:包括报废申请、报废审批、报废处理等记录。
设备、机具档案台帐管理制度(三篇)

设备、机具档案台帐管理制度设备、机具档案台账管理制度是一种规范和有效管理企业设备、机具档案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文件管理:对设备、机具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台账登记:设立设备、机具档案台账,记录每个设备、机具的基本信息、购置信息、使用情况等。
3. 入库登记:对新购入的设备、机具,及时进行入库登记,并标明存放位置和管理人员。
4. 出入库管理:对设备、机具的出入库进行管理,严格控制设备、机具的借出和归还。
5. 维修保养:定期对设备、机具进行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保养情况,并及时更新档案。
6. 报废处理:对无法修复的设备、机具进行报废处理,注销档案并记录报废原因。
7. 盘点清查:定期对设备、机具进行盘点清查,核对档案与实际库存是否一致。
8. 变更管理:对设备、机具的重要信息如设备型号、编号等发生变更时,及时更新档案。
9. 资产处置:对报废设备、机具进行合理处置,确保资产的最大化利用价值。
10. 审核审批:对设备、机具档案的重要操作如借用、报废等进行审核审批,确保操作的合规性。
通过设备、机具档案台账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设备、机具档案的管理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企业的设备、机具管理风险,保障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
设备、机具档案台帐管理制度(二)一、绪论设备、机具档案台账是企业重要的资产管理工具,对于提高设备、机具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设备、机具档案台账的管理,加强对设备、机具的监控和维护,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设备、机具的档案台账管理工作。
三、档案台账管理责任1. 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机具档案台账的编制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机具档案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准确。
四、档案台账的编制和更新1. 设备、机具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编号、规格、技术参数、制造年份、供应商、购置日期、使用部门、责任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