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稠油炼制技术首次输出国外

合集下载

SAGD

SAGD

SAGDSAGD是国际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

其理论最初是基于注水采盐原理,即注入淡水将盐层中固体盐溶解,浓度大的盐溶液由于其密度大而向下流动,而密度相对较小的水溶液浮在上面,通过持续向盐层上部注水,将盐层下部连续的高浓度盐溶液采出。

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注蒸汽热采过程中,就产生了重力泄油的概念。

SAGD就是蒸汽驱开采方式,即向地下连续注入蒸汽加热油层,将原油驱至周围生产井中,然后采出。

目前,利用SAGD技术开发超稠油的方式,已成为国际上超稠油开发的一项成熟技术。

依靠这种开采方式,2004年加拿大年开采原油700万吨以上,最终采收率超过50%,最高达70%以上。

而实际上,中国石油对SAGD技术并不陌生。

早在1996年,辽河油田就应用此项技术打出我国第一对水平井———曙一区杜84-平1-1井、平1-2井。

在集团公司诸多先导技术项目中,辽河油田超稠油开采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成为集团高管层最关注的项目。

陈耕总经理曾多次听取SAGD 现场试验汇报。

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埋深大、原油粘度高、油藏压力高,在50摄氏度下,超稠油粘度高达20万毫帕秒,远远高于国外1万至2万的数值。

在当今世界现有稠油开采技术中,作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10个重大开发试验项目之一;作为转换稠油开发方式的接替技术,SAGD能否承担起辽河油田超稠油开发重任?我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应给中国石油人一个惊喜。

从2005年2月到今年3月,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馆陶试验区正式转入SAGD生产,累计生产375天,产油5.1253万吨,井组日产220吨,生产参数指标达到方案设计标准,试验取得初步效果。

有关专家称,如果辽河超稠油转换开发方式得以实现,可使辽河油田增加可采储量1亿吨,延长油田开发期8年以上。

SAGD有效开采中国稠油中国是继美国、委内瑞拉、加拿大之后的世界又一稠油生产大国。

而辽河油田则是我国最大的稠油、超油生产基地。

自1997年开始,辽河超稠油采用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工业化开采,到2000年,规模已突破100万吨,2005年产量达到267万吨。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吞吐和蒸汽驱技术为主,加拿大和美国有少部 分火烧油层产量。
4
稠油热采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加拿大、美 国,目前在新技术方面主要开展水平井、分支 井、蒸汽∼轻烃混注、井下蒸汽发生器、油层电 加热等项研究。
稠油冷采技术在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有 一定规模的应用。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较广,大部分含油气盆 地稠油与常规油呈现共生和有规律过渡分布的 特征,稠油资源十分丰富,约占总石油资源的 25%30%以上。
19
多井整体吞吐筛选标准
序号 1 2 3 油藏地质参数 原油粘度,mPas 相对密度 油层深度,m 油层有效厚度,m 净/总厚度比

等级 1 50-10000 0.9200 150-1600 10 0.4 0.20 0.50 0.10 10 200 2 50000 0.9500 1000 10 0.4 0.20 0.50 0.10 10 200
5
辽河油田从1982年9月在高升油田开始进行蒸汽
吞吐试验,稠油储量和产量逐年增加,从1994年开 始辽河油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到 2000年稠油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6%,原油产量 1401.1×104t,其中稠油产量851.1×104t,占60.7%。
稠油产量中热采产量为720.21×104t,占84.6%。稠
14
(4)绝大多数油藏已经过2-3次加密,井距已接 近70-100米,从吞吐的角度来讲,已没有加密的 余地 (5)汽窜严重,蒸汽的有效利用率低
(6)尽管吞吐轮次较高,但加热半径有限,仅在 井筒附近区域温度有所升高 (7)吞吐动用半径较小,在井筒附近50米以内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找经济有效改善吞吐开
发效果的接替技术。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在这
9
此外,新疆、华北、辽河、吉林等油田也先

稠油热采及水平井注汽

稠油热采及水平井注汽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8)化学吞吐
向稠油油藏中注入化学药剂即吞吐液,通过吞吐液在油层中分
散,将稠油乳化成为水包油乳状液,改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地层
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
(9)磁降凝降粘技术
当原油通过磁场时,诱导磁距的产生破坏了石蜡分子结晶时的定
向排列,破坏和延长蜡晶的生成,起到防蜡降凝的作用。同时,磁化 作用破坏了原油各烃类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分子间的聚合力减弱,从
而使原油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10)超声油采油技术
通过声波处理生产油井、注水井的近井地带。使地层中流体 的物性及流态发生变化,改善井底近井地带的流通条件及渗透性。
(11)地震采油技术
①震动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机械波使孔隙里的原油连续不断地受
到拉伸和压缩,破坏了原油的流变结构,使原油粘度降低。
降凝机理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当油井出油温度降低到某值,蜡晶刚形
成时,可阻止蜡晶分子集合体间相互粘接,防止生成连续的结晶网, 降低高凝稠油的凝点,有利于油蜡水分子集合体通过岩石孔隙。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5)冷采技术
①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 储层孔隙度从30% 提高到 50% 以上, 渗透率提高几十倍, 极大地提高了稠油在油层中的渗流 能力。 ②出砂冷采井中的稠油通常都溶解一定量的天然气。当压力不 断下降时, 气泡不断变大。这时, 这些气泡形成一个“内部驱动 力”, 驱动砂浆由地层向井筒流动。使原油密度变得很低,从而使 粘度很大的稠油得以流动。 ③由于油层中产出大量砂粒, 使油层本身的强度降低,在上履 地层的作用下,油层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使孔隙压力升高,

井场分册7.30

井场分册7.30
西南油气田站场公用工程标准化设计手册(井场分册)
《井场分册》编制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郭绪明 蒋立江 于 磊 段宗林 程 华 赵传斌 董晓文 王四凤 刘海峰 李川东 李 力 许红川 石 静 陈玉飞 涂 中 姚 江 曾汇川 邬东华 石建平 何益萍 李 劲 李 捷 钟 海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李正才 何 兴 秦慧艳 祁晓莉 李俊兰 林成玲 杨成贵 余 翔 胡 健 李光文 张雪琨 崔 静 董子健 唐 林 刘志荣 关 越 杨秀田 唐胜安 钟小木 何丽萍
西南油气田站场公用工程标准化设计手册(井场分册)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005 1 编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 ............................................................................................. 005 2 设计内容 ............................................................................................. 005 3 适用范围 ............................................................................................. 005 4 使用手册 ............................................................................................. 005 4.3 大门 ................................................................................................ 016 大门效果图 ........................................................................................... 017 4.4 装置区场地铺装 .............................................................................. 018 4.5 泥结碎石场地铺装 .......................................................................... 018 4.6 巡检道路 ......................................................................................... 018 4.7 车行道路 ......................................................................................... 018 第二章 总图 ....................................................................................................... 006 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006 1.1 井场(1)总平面布置图 ................................................................. 007 井场(1)鸟瞰图............................................................................. 008 1.2 井场(2)总平面布置图 ................................................................. 009 井场(2)鸟瞰图............................................................................. 010 1.2 井场(3)总平面布置图 ................................................................... 011 井场(3)鸟瞰图............................................................................. 012 2 竖向布置原则 ...................................................................................... 013 3 总图工程量 .......................................................................................... 013 4 总图构筑物做法 ................................................................................... 014 4.1 围栏基础 ......................................................................................... 014 4.2 围栏 ................................................................................................ 015 4.8 箱式变电站 ..................................................................................... 019 4.9 消防沙池 ........................................................................................ 020 4.10 空花围栏消防棚 ........................................................................... 021 4.11 消防棚与空呼柜 ........................................................................... 022 4.12 井口操作平台(1) ...................................................................... 023 4.13 井口操作平台(2) ....................................................................... 024 4.14 空花围栏逃生门 ............................................................................ 025 逃生门效果图 ............................................................................... 026 4.15 风向标 .......................................................................................... 027 4.16 仪控立杆 ....................................................................................... 027 4.17 界桩............................................................................................... 028 4.18 放空管 ........................................................................................... 029 001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a d n n zea F r e S v t inMi lE s, td ts a d i . n te V e u l om r i U o , de tU i Sae , C n h e , o e n d a ne t n ha T ee e i iomain o t rs r i caa tr ts L o e d h r a b e n r t a u te ev r rc ii o i h a r r f f o b h e o h e sc f a n
Xnag ay fl iC i ad hay rsr i i U id t , ii h v o id n n n t ev o ee os ne S e jn e i e s h a h l e i l v r n t t s a
C n d , V nz e e . h p p r a a a a d eu l t ite e n e a n a . c o e ie p nae r u A p s n, po ut n h o g s sd h ay d v l me t H f& t e tte d ci tcn l i ue fr v ol eo r e h r o e o e d Pr du t 。S GD I su o ut n a d e o ci on A , i C mb si , n t - o n t h P f Se m o dn ,Col u , a f o i t l g e ri tc n l i ae P X T A, ro tl la d w h l St megn eh oo e r V E , I oi n Wel n D noe eam g g s A H H z a , o Ge eao ec T e p lain e h n m n cn i n o al t es n r r . t t h a pct i o m ca i a d o d i s s t o f o h e l f tc n l i h v b e d c se ite p r eh o g s e n u sd h p e. o e a e i s n a T e p r ilfcs te r n d v l m n s ts La h ad na g h p e ma y u o h c r t eo e t u o i e X j n a n o n u e e p t a f o n ii

我国的稠油炼制技术首次输出国外

我国的稠油炼制技术首次输出国外
低至0 . 3 0 k g / t 。
主要原因为下料 口催化 剂冲刷造成 , 检修 时在下 料 口处 增 加 1 个 缓 冲台 , 改 变 催 化剂 的下 料 方 向 ,
避免催 化 剂直 接 冲刷 至芯 子没有 耐磨 护板 部 位 。 ( 3 ) 分 馏稳 定部 分 分 馏塔 底 脱 过 热段 改 为人 字挡 板后 分 馏 塔压 降由0 . 0 6 MP a 降低 至 0 . 0 3 5 MP a , 气 压 机 入 口压 力
因分析及改进[ J ] . 石油炼制与化 1 - . , 2 0 0 8 , 3 9 ( 8 ) : 1 0 — 1 3 .
[ 5 ]许 友好 , 屈锦华. 杨永坛. MI P 系列技术汽油的组成特点及辛烷值
( 1 ) 装置改造后整体运行平稳 , 通过操作条件 的优化连续运行 了9 9 0 d , 按计划进行检修 , 但检修 操 作难 度较 大 。
参考文献 :
[ 1 ]许友好 , 张久顺. 龙军 l 生产清洁汽油组分的催化裂化
新工艺M I P [ J ] . 石油炼制与化丁 = , 2 0 0 1 , 3 2 ( 8 ) : 1 - 3 .
[ 2 ]许友好 , 张久顺. 龙军. 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工艺开发 与工业应 用[ J ] . 中国工程科学, 2 0 0 3 , 5 ( 5 ) : 5 5 — 5 8 .
MI P 改 造 解 决 了催 化 装 置 汽 油烯 烃 含 量 高 的 问题 。但 是 以石 蜡基 为原 料 的装 置 采 用 MI P 工 艺
由0 . 1 4 5 M P a 提高至 0 . 1 6 8 M P a , 使气 压机 的压 比 降低 , 气压机的耗汽量 由 2 7 t , h 降低至 2 2 降低 了3 . 6 MP a 蒸 汽 的消耗 。 油浆管路压降大 的问题在检修 中没有解决 , 需 要对 换 热流 程进 行核算 。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迅猛增长,经过上个世纪对常规油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后,稠油资源以其丰富的储量吸引了世人的注意,因而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也备受关注。

本文概述了各种稠油开采技术的特点、机理、和适用条件。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辽河油田和新疆油田,以及国外的一些稠油油藏应用各种技术开采的概况。

关键词:稠油油藏稠油开发技术热力采油热力化学采油微生物采油辽河和新疆油田,其生产开发受到技术的制约,尚未找到适合的吞吐后接替技术,使目前蒸汽吞吐后期产量递减很快的生产矛盾日益突出,这两个油田的稠油未动用储量总共约有4亿吨,其中超稠油未动用储量占了一半以上,约有2.2亿吨。

一、概述1.研究的意义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前苏联、中国、印度尼西亚等。

中国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预计中国重油沥青资源量可达300×108t 以上。

2.稠油的定义及分布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

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海相沉积。

储层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

在美国稠油和沥青的资源约在1600亿桶,稠油和沥青储量基本各为800亿桶3.稠油开发技术常规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

常规的热力采油技术将会被热力化学采油技术取代。

热力化学采油技术会有很大的发展,其中的水裂解技术会有更大的发展。

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分子生物技术,示踪剂技术,可视化技术等。

二、稠油开发技术热力采油主要是通过一些工艺措施使油层温度升高,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易于流动,从而将稠油采出。

其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等。

蒸汽吞吐通常只能采出井点周围油层中有限区域内的原油,井间存在大量蒸汽难以波及到的死油区,蒸汽吞吐的原油采收率一般由于蒸汽吞吐以消耗弹性能量降压开采为驱动条件,基于单井操作,油层的受热范围受到限制,井间储量动用程度差,采出程度低;国内外蒸汽吞吐开采实践表明,蒸汽吞吐的采收率一般为20%左右,因此单纯依靠蒸汽吞吐增加最终采收率的程度是有限的。

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公布的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指标,这一目标要求今后5 年内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能源开发、转化、利用等各环节提高效率、节约资源。

我国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而石油需求量逐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石油采收率不高,开发过程中浪费严重。

我国陆上油田采用常规的注水方式开发,平均采收率只有33%左右,大约有2/3 的储量仍留在地下,而对那些低渗透油田、断块油田、稠油油田等来说采收率还要更低些,因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也是我国从源头节约石油资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由此产生的对石油高效开采技术的需求也将更为强烈。

分析国内外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态势,将有助于我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1 高含水油田开发特色技术30%左右,“三高二低”的开发矛盾突出,即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储采比低、采收率低,仍有约较多的剩余石油残留在地下,这些残留在地下的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

据估计,如果世界上所有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就相当于增加全世界2~3年的石油消费量。

因而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情况已开发的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非均质性更严重,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东部许多主力油田已成为高含水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后,仅能采出地下总储量的1.1 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除采取强化采油措施外,国际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主要有:井网优化技术(包括细分层系、加密调整井、井网重组)、注水调整技术(包括不稳定注水、选择性注水、优化注水压力、提高产液量、调整注采井网、注污调剖等)、特殊钻井技术(包括水平井技术、大位移多靶点定向井、侧钻井技术等)、油层深部调剖技术等。

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一直是国外油气开采领域的研究重点,国外在不稳定注水技术、水平井技术、油层深部调剖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石化泌 阳 凹陷页岩油勘探获 进展
河 南 油 田泌 阳 凹陷 页岩 油勘 探 取得 新 进展 ,泌 页 2 HF 井 大型压 裂后 喜获 高产 工业油 流 , 截至 2 月1 6日, 累 计产 油 3 3 0 立方 米 ,平均 日 产油 2 3 立方 米 ,最 高 日 产2 8 立 方米 。泌 阳凹陷面 积 1 0 0 0 平方 千 米 ,已经 发现 9 个油 田 ,是一个 典型 的 陆相 富油 凹陷 ,具有 良好 的勘 探 前景 。 ( 来源 :中 国石 油化 工集 团公 司)
打造 成 中国北 方能 源基地 港 。 ( 本刊讯 )
2 。 1 3 。 。 3 中 国 石 油 和 化 工l 7 9
我国稠油炼制技术首次输出国外
1 月3 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对外
经济 合 作 中心 与加 拿大 海 滨石 油 天然 气股 份有 限公 司
在北京签署技术协议 ,就 中方向加方输出稠油制轻质 油技术问题达成意向,协议年限为 3 0 年。这是我国稠
油制 轻质 油技术 首次 向国外输 出。 ( 本刊讯 )
首批符合准入条件磷铵企业名单发布 中石油联手康菲掘金页岩气
2月 2 0日, 中国石油 天然 气股 份有 限公司 与美 国 康 菲 石 油公 司签 署 相 关协议 , 中国石 油将 获 取其 两 处 工业 和 信息 化部 日前 发布 了第 一批 磷铵 行 业 准 入条件 的企业 名单 , 共有 3 家企业入 围 , 分别 是贵 州
百吨级海藻酸纤维试车成功
记者 从浙 江 越 隆集 团绍 兴蓝 海 科技 有 限公 司 了解
到, 百吨级海藻纤维生产装置 已于 日 前试车成功 ,目前 产 品已推 向市场进入试销环节。功能性海藻酸纤维产 品为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将得到改观。包括孙晋 良、 蒋
士 成 、周翔 、姚 穆 4 位 中国工程 院院士在 内的顶级 专家
年 输送 能力 1 5 0 0 万 吨的西 港 区至淄博 原油 管道 已经累
产 品荣获 “ 中都草原杯”张家 口市最具影响力矿产 品 精深加工工业品牌。经过 4 年多的攻关 ,到 2 0 1 2 年年 底 ,该公司已生产高抗冲 P VC复合树脂 1 万余吨,预 计今年 7 月份将形成 5 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且售价 比美 国产品每吨约低 5 0 0 0 元。专家称,高抗冲 P VC 复合树 脂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推动我国 P V C市场从通用型向
鉴定团,应邀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 专家组对于蓝海科
技项 目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蓝海纤维项 目
多晶硅双反初裁预计税率达 4 5 %
持续低迷的光伏行业 出现暧意,国内一些光伏企
业 销售 明显增 长 ,光 伏产 品出现 量 价 回升态 势 。 业 内人士分 析 , 近期 硅料量 价上升 , 主要 是 中国对 美韩 欧多 晶硅双反 初裁 时间落定 , 预计于 本月 出台 , 税 率在 4 5 %左 右 , 一旦 征税 , 国外多 晶硅企业 进入 国 内市 场会 很 困难 。不过 , 目前 国内多 晶硅 厂 家产 能 利用 不 足, 行业 走出谷底 仍有待 时 日。 ( 来 源:北京青年 报)
中国海油在烟台建北方能源基地港
烟 台港 与 中国海 油投 资合作 的 2 个5 万吨 级 、1 个
高抗冲P VC复合树脂国产化
春节 刚过 , 从 河北 盛华 化工有 限公 司传 出消息 , 该 公司 与河北 工业 大学合 作研 发 的高 抗冲 P VC复合 树脂
1 0 万吨级油品码头 目前 已经建成投产,总长度 4 5 0 米、
开磷集团矿肥有 限责任公司、瓮福 ( 集团)有 限责任 公司、 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这批企业符合 ( ( 磷 铵行业准人条件 和 磷铵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
法 有 利亚的勘探资产部分权益 ,同时双方还将 达成联合研究协议 ,共同进行 中国四川盆地 内江 一大 足区块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研究。 ( 来源:中广 网)
技术成果 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企业尽快开拓海 藻纤维应用领域 ,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 本刊讯)
合 成气制聚合级乙二醇试验完成
日前,扬子石化合成气制 乙二醇试验装置顺利完 成全部试验任务 ,从而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合成气为原 料 ,成功制备聚合级乙二醇的企业,这标志着中国石 化已经拥有成套成熟的煤制乙二醇技术。 ( 本刊讯)
特 种专用 型转 变有 重要意 义 。 ( 本刊讯 )
计完成铺设 2 4 2 . 5 千米。该项 目总投资约为 2 7 0 亿元,
预计 2 0 1 4 年 可建 成投 产 ,主要包 括石 化仓 储 、大型 油
品码头、西港区至淄博长输管道 、L N G、化肥等项 目, 将在烟 台港西港区至山东西部地 区之间打造一条油品 储运、中转、分拨、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把西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