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_广西自主)地理高一必修1检测:第1章_宇宙中的地球1_章末检测_word版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评( 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此题共 25 小题 , 每题 2 分, 共 50 分)读图 , 达成第 1~2 题。
1. 图中天系统统()A.共有三级B.最高等其余是银河系C.地月系与河外星系为同级D.拥有从高到低的包括关系2. 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系统统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银河系D. 可观察宇宙分析第 1 题 , 据图可知 , 图中的天系统统有可观察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地月系四级天系统统 , 故 A 项错误 ; 图示最高等其余天系统统是可观察宇宙, 故 B 项错误 ; 河外星系和银河系级别同样 , 而地月系属于银河系, 故 C 项错误 ; 图中天系统统拥有从高到低的包括关系, 故 D项正确。
第 2 题 ,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月球构成的 , 此中心天体是地球。
答案 1.D 2.A读图 , 达成第 3~4 题。
3.图中的行星 M是 ()A. 土星B. 水星C.火星D. 金星4. 地球与木星对比()A.二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B.二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木星大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分析第 3 题 , 在太阳系模式图中, 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第 4 题 , 地球与木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近圆形而不是正圆形; 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木星是巨行星, 体积和质量都比地球大;地球距日较近 , 表面温度比木星高。
答案 3.C 4.B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现可孕育生命的宜居行星Kepler-62f。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四周合适生命存在的最正确地区。
读图, 达成第 5~6 题。
5. 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 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要素是()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6. 假如太阳质量是此刻的两倍, 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A. 金星B. 地球C.木星D. 水星分析第 5 题 , 由图中能够看出 , 恒星的质量越大 , “生命宜居带”中行星距离恒星越远。
高中(湘教版_广西自主)地理高一必修1检测:第1章_宇宙中的地球1.4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3题。
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 km处B.17 km处C.33 km处D.2 900 km处3.该地可能位于()A.40°N,116°E B.39°N,90°EC.南极点D.纬度0°,经度180°解析:第1题,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
第2题,读图可知,地震波在5千米处速度加快,出现不连续面。
第3题,从地壳的厚度看,该处是海洋。
答案: 1.B 2.A 3.D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解析:地震波的横波传播速度慢,由此可排除B项;如果有油气资源,则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降低,由此可确定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 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结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结合图示中A、B、C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生存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结构。
答案: 5.B 6.D读等厚度线示意图,完成7~8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1.(2)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软流层B. 地核C. 岩石圈D. 地幔【答案】C【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故选C【答案】B【解析】(2)大气圈指连续包围地球的最外面的空气圈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A错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对地核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C错软流层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D错故选B2.(1)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水星和金星且级别最低的是()2.(2)目前尚未发现水星和金星上存在生命与地球相比其原因可能是()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总星系【答案】A【解析】(1)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水星和金星且级别最低的是太阳系故选A【答案】D【解析】(2)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水星和金星属于地内行星距离太阳较近温度较高不利于生命的诞生故选D3.(1)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3.(2)关于地球各圈层的叙述错误的是()3.(3)对甲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答案】D【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与三大圈层都有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甲为生物圈一般来说从地球外部圈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即丙为岩石圈乙为水圈故选D【答案】B【解析】(2)水圈是一个连续但又不规则的圈层 B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D【解析】(3)生物圈的范围比较广存在于大气圈下层岩石圈表层与水圈当中故厚度不是最小的 A、B错误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质量最大的圈层是地球的内部圈层 C 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正确故选D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2)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此图包含两级天体系统B. 图中b一定是地球C. 图中a一定是月球D. 图中a可能是彗星【答案】A【解析】(1)此图包含太阳系和行星系共两级天体系统符合题意图中b为太阳系的行星且其含有卫星太阳系八大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都含有卫星所以图中b不一定是地球不符合题意太阳系中除水星和金星外都含有卫星所以图中的卫星不一定是月球不符合题意彗星环绕恒星公转而a围绕行星公转所以图中a不可能是彗星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解析】(2)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表无线电短波通讯质量受到影响 A符合题意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会产生极光现象不是全球各地都能看见极光 B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可能会使地球上各地的降水异常增多也有可能减少 C不符合题意造成我国冬季出现“暖冬” 干旱加剧的不一定是太阳活动 D不符合题意故选A5.(1)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所探测的天体属于()5.(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在内的是()5.(3)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A. 人造天体B. 恒星C. 行星D. 卫星【答案】C【解析】(1)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属于人造地球卫星所探测的天体为地球属于行星故选C【答案】A【解析】(2)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属于人造地球卫星地球及其卫星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故选A【答案】C【解析】(3)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上生命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安全的外部宇宙环境并不影响地球的温度条件故选C6.下列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A. 潮汐能B. 地热能C. 生物能D. 核能【答案】C【解析】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辐射生物能的形成来源于太阳辐射故C选项正确地热能、核能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故B、D不符合题意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故潮汐能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A选项不符合题意7.(1)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7.(2)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A.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C.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D.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①火星和地球上的温度都利于生命起源和发展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8.(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自转和公转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根据表格中自转周期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正确按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正确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其周围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与液态水无关①与题意无关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大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②正确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③正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中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形成辽阔的海洋和江河湖泊④正确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9.2017年2月23日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如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 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 最可能是因为()A. 与TRAPPIST﹣1距离适中B. 天体表面平坦C. 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D. 有肥沃的土壤【答案】A【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起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读图可知A正确B、D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材料未反映出大气状况且大气层太厚不利于生命的存在故B、C、D错误10.(1)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10.(2)根据观测数据推测下次太阳活动低谷期和高峰期分别约为()10.(3)在太阳活动高峰年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①卫星发射成功率较高②极光出现天数增加③南极冰川面积增大④信鸽迷失方向A.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B.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D.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图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11.(2)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轨道和________星轨道之间(填名称)11.(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单选)11.(4)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在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特征与________、金星、火星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同属于________行星在绕日公转运动中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共同具有同向性、近圆性、________性的运动特征11.(5)地球是一个特殊的行星在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宇宙环境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地外文明必须拥有类似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的条件你认为地外文明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2.(1)八大行星中地球是 ________(填字母)其左邻右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12.(2)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_ 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之间12.(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金星, 火星【解析】(1)C为地球其左邻右舍分别是金星和火星【答案】(2)太阳, 火星, 木星【解析】(2)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其中心天体是太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答案】(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轨道安全、互不干扰【解析】(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轨道安全、互不干扰【答案】(4)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13.(1)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 B为________ 地震波通过B界面向下传播的波速变化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D+E________ F+G________13.(3)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 A为莫霍面 B为古登堡面横波和纵波在经过莫霍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在经过古登堡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答案】(2)地幔, 地核【解析】(2)读图分析可知 D+E位于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属于地幔 F+G属于地核 F为外核 G为内核【答案】(3)【解析】(3)图例可以自己设计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用图例正确表示即可14.(1)指出狮子座流星雨出现的时间并说明原因14.(2)说明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周期约为33年的原因【答案】(1)时间 11月中旬原因每年11月中旬地球运行至地球公转轨道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公转轨道交点附近穿过散布在交点附近的冰物质团大量冰物质碎粒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热发光形成流星雨【解析】(1)由材料可知当该彗星运行至近日点附近时彗核受太阳辐射影响形成巨大彗发和长长的彗尾释放出大量冰物质碎粒形成冰物质团地球每年11月中旬会穿过地球公转轨道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公转轨道交点穿过散布在交点附近的冰物质团大量冰物质碎粒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热发光形成流星雨【答案】(2)狮子座流星雨的母星是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的回归周期约为33年在交点处与地球擦肩而过回归时彗星释放的冰物质颗粒量大且密集被地球捕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形成流星雨大爆发【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狮子座流星雨的母星是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33年且与地球相逆而行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有一个交点当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在交点处与地球擦肩而过回归时彗星释放的冰物质颗粒量大且密集被地球捕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形成流星雨大爆发。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章末复习:2019版——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

高中地理第1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测试湘教版必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3题。
1.M行星是( )A.金星B.火星C.土星D.天王星2.如果M行星上也存在生命,满足的条件应该有( )①距日远近适中②质量和体积适当③有卫星绕转④不停绕日公转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回答4~5题。
4.该地的经度是( )A.东经135°B.东经120°C.东经105°D.东经115°5.该地日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A.6月21日9时B.6月21日18时C.6月22日9时D.6月22日18时下图为“某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5°S B.20°NC.20°S D.23.5°N7.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某国际航班从罗马经18小时的飞行,于北京当地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
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
据此完成第8~9题。
8.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9.飞机从罗马(东一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A.星期一的18:10 B.星期一的12:10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16:10下图为三颗行星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上图所示天体系统的公转中心是( )A.地球B.月球C.太阳D.银河11.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 )A.适宜的温度和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12.图示季节内,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哈尔滨C.上海D.广州在太阳活动活跃期,北极光的可见区域会从北极圈向南扩展。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4·浙江6月学考)2024年6月14日,中国放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放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供应通信,这将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隐私。
“嫦娥四号”将要探测的月球属于( )A.卫星B.行星C.小行星D.矮行星【解析】选A。
“嫦娥四号”是月球探测器,月球是围绕地球(行星)运行的卫星。
(2024·承德高一检测)2024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
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
完成2、3题。
2.流星发亮的缘由是流星体( )A.汲取地面长波辐射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3.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视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2选C,3选A。
第2题,流星会发光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接着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猛烈摩擦,产生出刺眼的光亮。
第3题,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当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依次为木星、火星和土星。
(2024·吴忠高一检测)《流浪地球》讲解并描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找寻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安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
其次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
第三步,地球经验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
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4.假如地球搬家的第一步胜利,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峻影响的是( )A.平安的宇宙环境B.相宜的温度范围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5.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解析】4选B,5选D。
高中(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1检测:第1章_宇宙中的地球1.3.2_word版含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
据此回答1~3题。
1.若图上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则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XOF B.∠TOFC.∠FON D.∠TON2.下列地理事物的数值中,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同的是()①北半球热带与寒带的纬度范围②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③回归线的度数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A.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3.若其他条件不变,而黄赤交角变为24°时,则()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C.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变慢D.回归线度数变大解析:答案: 1.C 2.B 3.D(2016·泰州高一检测)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4~5题。
4.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A.a B.bC.c D.d5.当c地昼最长时()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长夜短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解析:第4题,a地全年昼夜等长,所以为赤道;b地冬至日昼最长,夏至日最短,所以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c地冬至日昼最长且为极昼而且仅一天极昼,夏至日昼最短且为极夜,所以是南极圈;d从秋分到春分为极夜,从春分到秋分为极昼,所以是北极点。
第5题,c为南极圈,c地昼最长时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接近近日点,北京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夜,上海距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答案: 4.D 5.C(2016·许昌高一检测)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6时的太阳位置。
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的经度为()A.30°E B.30°WC.60°E D.60°W7.该地的纬度可能为()A.10°N B.10°SC.50°N D.50°S解析:第6题,北京时间16时,当地太阳最高,即当地时间12时,根据二者时差和“东加西减”原则,可以求出当地的经度。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下列有关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1.(2)以下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正确的是()A. 地层是地幔中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B. 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一定比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古老C.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D. 某地层中富含珊瑚化石说明该地为温暖的浅海环境【答案】C【解析】(1)地层是地壳中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一定比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年轻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某地层中富含珊瑚化石不能说明该地为温暖的浅海环境故选C【答案】B【解析】(2)据所学知识含三叶虫、大羽羊齿、珊瑚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地层 ACD错误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中生代地层 B正确故选B2.(1)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2.(2)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原因是()A. 太阳内部圈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光球层【答案】D【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根据黑子出现的位置可知日面即为光球层故选D【答案】B【解析】(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烈故选B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 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 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 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答案】C【解析】A.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故不符合题意B.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F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四部分组成故不符合题意C.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故符合题意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纵波减小横波为0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4.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答案】B【解析】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古生代比太古宙晚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 ACD错误 B正确故选B5.(1)在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相似的是()5.(2)人类对火星探测的原因是()5.(3)下列关于星系之间从属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重力加速度大小B. 公转周期长短C. 昼夜交替周期长短D. 表面温度高低【答案】C【解析】(1)能从表中分析有用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取决于质量的大小两者差别较大 A错误地球的公转周期是1a而火星是1.9a 两者差别较大 B错误地球的昼夜交替周期是23小时56分而火星是24小时37分两者相不大 C正确火星和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两者温度差别较大 D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A错误其他行星也有大气存在 B错误其他行星也有昼夜交替现象 C错误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火星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是和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D正确故选D【答案】D【解析】(3)由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可知总星系是由银河系和河外系组成的故A选项错误与银河系同级的天体系统是河外系故B选项错误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故C选项错误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的一部分故D选项正确故选D6.2016年11月某晚人们观看到了比平常大14% 亮度提高三成左右的“超级月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级月亮的形成与气候的变化有关B. 超级月亮的形成与月球形状变化有关C. 该日恰逢月地距离较近D. 该日恰逢日地距离较近【答案】C【解析】A.超级月亮的形成与气候的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B.超级月亮的形成与月球形状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C.超级月亮的出现是月地距离较近形成的符合题意D.日地距离的远近和目测月球的大小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7.(1)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7.(2)若该地火山爆发时伴随地震地震波的横波不可能穿越的是()7.(3)关于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1)读图判断①地处地面以上海拔12千米至50~55千米高度为平流层②位于地面至地下33千米之间②应是地壳③位于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之间与软流层的深度吻合③为软流层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至5000千米即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故选C【答案】B【解析】(2)地震波通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横波通过古登堡面时速度下降为零即横波不能穿过古登堡面故选B【答案】D【解析】(3)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A错误 D正确岩石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B错误生物圈渗透于岩石圈的上部 C错误故选D8.据新闻报道 2018年12月10日“旅行者2号”探测器已飞离太阳风层成为第二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家估计旅行者2号将会继续传送讯号直至2020年代为止读“旅行者2号a探测器飞行线路和日程示意图” 据图可推测它飞离小行星带的时间约在()A. 1986.1B. 1979.7C. 1981.8D. 1989.8【答案】B【解析】旅行者2号于1977年8月20日从地球上发射升空因此图中离太阳最近的那颗行星为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轨道之外依次为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读图可知 1979年7月9日旅行者2号到达木星附近之后将远离木星轨道因此它飞离小行星带时间约在1979年7月故选B9.(1)图中四颗行星中表示地球的是()9.(2)图中四颗行星()A. PB. QC. RD. S【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10.(1)甲图能反映出的地球圈层有()10.(2)乙图中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最可能发源于()10.(3)乙图中岩浆源地以上部分属于()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1)甲图中有岩石、植被、水和大气因此可反映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四个圈层故选D【答案】B【解析】(2)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选B【答案】D【解析】(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 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1.(2)考察工具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3)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11.(4)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陆地或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陆地或海洋)环境气候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11.(5)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陆地或海洋)环境向________(陆地或海洋)环境的演变【答案】(1)(古)生物化石【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B处三叶虫化石属于古生代两侧A、C恐龙化石属于中生代远处的哺乳类化石属于新生代因此考察的名称应为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答案】(2)该地区岩层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解析】(2)结合题干信息“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由于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海拔高光照强烈要准备防晒霜地质考察需要有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考察过程中需要用到记录用的纸和笔样本放置的样品袋等故地质考察所携带的工具有该地的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样品袋、防晒霜等【答案】(3)沉积, 古生【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有化石所以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最古老的化石就是三叶虫化石属于古生代因此该处岩石最古老的地质年代至少是古生代【答案】(4)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解析】(4)三叶虫生活在温暖的海洋环境中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陆地恐龙繁盛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为恐龙的生存提供了条件【答案】(5)海洋, 陆地【解析】(5)三叶虫生活在远古海洋中因此三叶虫化石的存在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12.(1)火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第________颗行星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________(填“长”或“短”)12.(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 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________(填“高”或“低”)12.(3)根据你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目前)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答案】(1)4, 长【解析】(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火星是第4颗行星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长【答案】(2)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低【解析】(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自转周期和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低【答案】(3)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以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上也没有水我们认为温度、大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而这三个方面火星都不具备故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存【解析】(3)根据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以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上也没有水我们认为温度、大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而这三个方面火星都不具备13.(1)据图说出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纬度分布规律的差异13.(2)说明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低的原因13.(3)列举三个日常生活中直接利用太阳辐射的例子【答案】(1)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有效总辐射量由低纬回高纬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有效总辐射量副热带地区最大由低纬向高纬先增加后减少故很容易概括出纬度分布规律【答案】(2)赤道地区降水丰富云雨天气较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少【解析】(2)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层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赤道地区理论上有效总辐射量大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却不是最高的联系赤道地区降水丰富云雨天气较多的特点很容易推测出原因【答案】(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晾晒衣物【解析】(3)日常生活中利用太阳辐射的例子很多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太阳灶晾晒衣物、太阳能热水器等14.(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圈层A________圈 B________圈 C________ D________14.(2)图中33m处为________界面地震波自上而下穿过该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________14.(3)图中2900km处为________界面该面以下________波消失14.(4)生物圈存在于________圈下部 ________圈全部和________圈上部【答案】(1)大气, 水, 地壳, 外核【解析】(1)由图可知 A、B为地球外部圈层 C、D为地球内部圈层其中A为大气圈、B为水圈地面以下33km处为莫霍界面地面以下2900km处为古登堡界面从地表到莫霍界面之间为地壳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至地心之间为地核其中地核又分外核和内核故C为地壳 D为外核【答案】(2)莫霍, 明显增加【解析】(2)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称为莫霍面以发现者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的名字命名的地震波自上而下穿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答案】(3)古登堡, 横【解析】(3)地震波传播时除了在地球内部深度约33千米处波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此处称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之外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处便被称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消失【答案】(4)大气, 水, 岩石【解析】(4)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高中(湘教版_)地理高一必修1检测:第1章_宇宙中的地球1.2

一、选择题(2016·长春高一检测)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
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1.C 2.A读1996~2009年月黑子平均数监测曲线图,回答3~4题。
3.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风4.未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哪一年()A.2013年B.2015年C.2022年D.2016年解析: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上,它的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由图可知,1996~2009年,月黑子平均数实测值最高值出现在2000年,故2022年最可能出现太阳活动最高峰。
答案: 3.A 4.C读图,回答5~6题。
5.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可能是()A.155 3 300 B.170 3 550C.190 2 900 D.210 2 8006.造成该大洲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低B.海拔高低C.植被好坏D.云量多少解析:第5题,由图例可知,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80~200之间,从图中等值线可判断出其年日照时数介于2 600小时~3 000小时之间。
第6题,由该大洲的海陆轮廓可知,该大洲为非洲,由图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等时数线的分布规律,结合非洲的气候和地形状况可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云量的多少。
答案: 5.C 6.D现在我国一些城市在新建道路的两旁使用了“风光”路灯——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型路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中国最先进的航天发射基地将在海南文昌兴建,2013年落成。
读海南省地图,回答1~2题。
1.海南文昌将成为我国新的航天发射基地,与西昌、酒泉发射基地相比,其不同的区位条件是()
①纬度低②地势高③晴天多④距海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为了保证太空行走时宇航员的生命安全,“飞天”航天服在设计时,需考虑的问题有()
①避免宇宙射线的伤害,不能有通信装置②防止太空垃圾危害宇航员生命安全③宇宙空间中太阳辐射强,温度可达200 ℃,必须有降温系统④人为制造气压,充入氧气,并有除湿装置和二氧化碳吸附装置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第1题,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纬度低,可以节省发射的能源费用,而且距海洋较近,方便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第2题,为了更好地返回太空信息,宇航员及其机身上安装了先进的通信装置;宇宙空间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很难被大气吸收。
答案: 1.D 2.D
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
4.该高中学校最可能位于()
A.北京市B.海南省海口市
C.广东省汕头市D.云南省昆明市
解析:据图该日正午时杆影长度为0,即出现直射现象,又因为是在我国,所以最可能的是选项中的6月22日,该学校在北回归线附近,所以选项中的广东省汕头市最有可能。
答案: 3.B 4.C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5~6题。
5.此时北京时间为()
A.春分日15时20分
B.秋分日8时
C.秋分日3时20分
D.夏至日7时
6.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箭头表示向东)是()
A.20°W→160°E B.0°→180°
C.70°E→180°D.110°W→180°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夜半球与东半球重合,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70°E的地方时为0时,经计算北京时间为3时20分。
故选C项。
第6题,日期的分界线应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和0点所在的经线,即180°经线和70°E经线,故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应为70°E向东至180°即C选项。
答案: 5.C 6.C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日出),据此完成7~8题。
7.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
C.7月1日D.10月1日
8.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
C.13小时D.14小时
解析:第7题,别德马(40°30′S,64°W)是南半球,位于西四区;纬度与北京相当。
别德马与北京时间差大约是12小时,所以当时别德马日出的时间是7点左右,当地为冬季,因此北京是夏季,当时最可能应该是7月1日。
第8题,由于别德马当时日出的时间是7点左右,可以得知其夜长大约为13小时,与北京的昼长相当。
答案:7.C8.C
(2016·福建尤溪模拟)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最短和最长的日影,ML 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纬度为()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10.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D.自南向北
解析:第9题,设该地纬度为x,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α=90°-(x+23°26′),3α=90°-(x -23°26′),由两式可得出x=43°08′。
第10题,由图示地点位于北半球及树影方向可判断出河流是东西
流向。
Q处水文站径流量较为平缓,是由于湖泊调节作用的结果,所以河流流向为由P到Q,即由东向西。
答案:9.C10.B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1~13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1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1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解析:第11题,结合等值线分布可得出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第12题,由经纬网及陆地轮廓等可确定,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四川盆地和大别山区。
第13题,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应从莫霍面开始。
答案:11.C12.D13.C
二、综合题(共48分)
14.下图中图a、图b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图a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b中的EFG为晨昏线。
回答问题。
(2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月____日____时。
(6分)
(3)图b中的EF对应于图a中()(2分)
A.弧AD B.弧AC
C.弧BC D.弧BA
(4)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
(4分)
(5)A点日出为______时,D点日落为______时,B点昼长为______小时,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
(8分)
答案:(1)23.5°N,90°W(2)6232(3)D
(4)B、D、H、G D、B、H、G(5)6212447°
15.某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理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践活动。
如下图所示,在该校操场上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杆高为h,OP为旗杆正午的影子,OM垂直于OP,测得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30°。
(8分)
(1)该小组晚上利用望远镜测得当地北极星的高度角,该角度应为________。
(2分)
(2)M处有一高度为H米的楼房,若在其北面建一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不被M楼遮挡,两楼至少相距多远?________米。
(2分)
(3)若在M楼楼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器吸光板(真空管)合理的倾角为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4分)
解析:第(1)题,所应用到的基本原理是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因此可先依据影长求出正午太阳高度,然后推算出地理纬度。
第(2)题,太阳高度角最小时新建楼房底层全年能见到阳光,那么间距至少要有H×cot30°米。
第(3)题,热水器吸光板(真空管)与正午太阳高度垂直时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此时其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所以求出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即可。
答案:(1)36°34′(2)H×3(3)13°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