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深层地下水开发及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南京地区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南京地区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南京地区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一、引言建筑基坑工程是指建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暴露于地面以上的深坑。

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就南京地区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监测目的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基坑变形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监测数据为工程的合理施工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三、监测内容1. 基坑变形监测基坑变形监测主要包括基坑土体变形和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全站仪、自动水准仪等仪器设备,记录基坑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2.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是基坑工程监测的重要内容。

通过安装水位计、水压计等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地下水位过高或者过低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3. 地下水位与土体变形的关系监测地下水位与土体变形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和土体变形的数据,可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对于判断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预测地下水位对土体变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四、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基坑工程监测方法包括定点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倾斜仪测量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但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相对繁琐。

2. 自动化监测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监测方法在基坑工程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动化监测方法可以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报警。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监测周期与频次基坑工程的监测周期和频次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监测周期为每天或每周,频次为每次施工或每天定时。

六、监测报告与处理基坑工程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整理成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监测报告中应包括监测数据的详细信息、变形和水位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

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

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一、地下水的调查监测目的地下水的调查监测主要包括对地下水位、水质、水量、水文特征等进行定期监测,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掌握地下水资源的总量、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监测地下水位和水量变化,及时发现地下水的涵养补给情况,为维持地下水动态平衡提供依据;3.监测地下水的水质,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状况,为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4.掌握地下水系统的水文特征,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1.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是地下水调查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连续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年际变化特点及其对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的影响。

具体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点的选取、监测井的建设、监测形式的采取等。

2. 地下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是掌握地下水资源量和动态补给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下水的流量、离地流量等进行监测,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衰减规律、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等。

3. 地下水水质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是地下水调查监测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

4. 地下水水文特征监测地下水的水文特征是指地下水在地下水系统中的流动规律、水位变化特征、地下水补给和排泄规律等,通过对地下水的水文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系统的运移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地下水管网监测地下水管网监测是对地下水系统中的管网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以确保地下水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三、地下水的调查监测技术和方法1.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沉箱法、接触式水位计、无接触式水位计、水铁法等,采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确定监测井的设计方案和经济合理的监测周期。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层组划分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层组划分

及成岩裂隙
砂岩构造裂隙风化
裂隙
四、主要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岩组结构 南京地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潜水、微承压水、Ⅰ承压水,各个水文地质单元不
尽相同。 1、长江漫滩 沿长江两岸分布,含水层以粉砂、细砂为主,一般底部含砾。地下水类型为
潜水~微承压水。图 3、图 4。
图 3 长江漫滩南京河西地段含水层组埋藏分布图
5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岩()组划分
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岩(层)组划分
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戴盛启
一、含水岩(层)组划分原则 1、按含水介质划分 松散层划分成孔隙水一个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南京地区包括第
四系、上第三系雨花台组(N2y)、方山组(N2f)。方山组本为玄武岩喷出沉积, 由于与雨花台组具有层序上的交互关系,储水空间以成岩孔隙为主,故将其划归 此类。地下水存储在松散层孔隙之中,故称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介质称为松 散岩类孔隙含水岩(层)组。
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水文地质单元
大 亚区

分区名称
Ⅱ Ⅱ1
仙-栖地区
溶 Ⅱ2 老山岩溶水区
隙 水 Ⅱ3
汤山-青龙山
Ⅲ1 南京城北-栖霞
Ⅲ2
紫金山南
Ⅲ3 老山裂隙水区
Ⅲ Ⅲ4 裂 Ⅲ5 隙 Ⅲ6
秦淮河西部 溧水裂隙水区 高淳裂隙水区
水 Ⅲ7
六合中部区
Ⅲ8
青龙山南部
面积 (Km2)
45 234 265 179 78 327 900 955 457
1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岩(层)组划分
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含水层组仅划分到Ⅰ承压水。基岩由于构造裂隙的导通作用,对于其中承压水而 言,基本可以称为Ⅰ承压水。 二、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

地下水动态及影响因素

地下水动态及影响因素

地下水动态及影响因素摘要:掌握地下水动态的概念、特性、影响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等各种情况,了解地下水动态的变化,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一、地下水动态的概念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的各种特性(水温、水位、水量、水质、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及其他物理特征等)随时间及地段的变化,它是各种因素(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生物及人为活动)自身及相互间对地下水作用的历史过程。

地下水要素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是由于含水系统水量、热量、能量、盐量的收支变得不平衡所致。

当含水层的补给量小于排泄量时,存储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反之,当补给量大于其排泄量时,存储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同样的,能量、热量与盐量的收支不平衡,也会使地下水的水质、水温和水位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生物。

其中气候和水文因素对潜水及浅层承压水动态的影响是主要的,而地质因素则对深层水的影响是主要的。

土壤及生物因素只对潜水动态的影响起辅助作用。

(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表征大气所处物理状态的因素,气候周期性变化明显地反映在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动态形成过程。

在各种气象要素中,降水及蒸发是影响潜水及浅层承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

气候变化使潜水水温产生变化,水温增高减少潜水中溶解气体的数量,加大蒸发,减少水的粘滞性及表面张力,加强径流。

气候因素包括:1、湿度空气的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其表示方法及涵义与地下水的关系。

湿度与地下水的关系是空气中饱和水汽含量随温度增高而增加,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水汽可以凝结形成降水。

2、大气降水降水是指由大气层中水汽凝结并降落到地表或植被表面的一切液态水与固体水,如雨、雪、雹、雾、露、霜,降水形式分为底层降水和高层降水。

底层降水是低空水汽在地面、地表物体和植被的表面上凝结形成的降水,如雾、露、霜等,高层降水是高空水汽遇冷凝结降落在地表的降水,如雨、雪、雹、霰等。

南京汤山水文报告

南京汤山水文报告

绪言汤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北部,在南京市主城区东,因温泉出露历史久远,为全国八大温泉之一,是闻名全国的温泉疗养胜地。

汤山镇经济发展迅速,列为全国重点发展城镇。

本规划所称汤山地区即汤山镇行政辖区,E118°57′20″-E119°5′40″,N32°0′20″-N32°6′10″,面积115平方公里;汤山镇指汤山镇区范围;汤山指在汤山地区中部北东向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山体。

随着汤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迅速发展,对地下水需求量增加,开凿深井抽取地下热水,无序开采使汤山温泉的流量减少,继而泉水断流。

为保护汤山地下水,尤其是地下热水宝贵资源,应尽快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为制定汤山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水文地质方面科学依据。

一、目的、任务(一) 目的依据汤山地区地下水调查研究结果拟定地下热水和地下冷水可开采资源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编制汤山地区地下水利用规划,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任务本项目是南京市江宁区水利局、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共同调查研究编制利用规划,具体任务是:1、在汤山地区所属9个行政村115平方公里范围内补充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见图0-1工作区范围图)。

2、设立地下水监测井3眼,对地下水动态进行观测。

3、建立汤山地下热水数学模型。

4、进行3组地下水抽水试验,获取涌水量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5、取水样10件,作水质分析。

6、编制汤山地区地下水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及1:25000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0地下水资源利用规划图。

二、交通位置汤山地区位于南京市东郊,沪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宁杭公路亦从西向东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汤山镇距南京市中心约25公里(见图0-2汤山地区交通位置图)。

第一章自然经济地理一、地形地貌及经济地理汤山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自北向南有东西向的射乌山—陡山,中部为北东东向的青龙山—黄龙山—孔山—狼山—白露头山,向南是北东东向的汤山。

2015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5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90.0 133.0 632.5 143.5 204.5 151.5 13.0
62.3 108.2 127.5 109.5 653.5 173.0 172.0 103.5 16.5 117.5 14.0 47.6 40.1 88.0 68.0 91.5 111.0 113.0 551.0 141.0 129.0 156.5 14.5 119.0 73.5 73.5 66.5 314.5 109.0 185.5 99.5 12.0 101.0 7.5 5.0
(二)中型水库
根据全市 13 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15 年年初蓄水总量为 1.585 亿 m3,年末 蓄水总量为 1.534 亿 m3,全年减少 3.2%。其中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 别为 0.5527 亿 m3、0.1969 亿 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 36.0% 和 12.8%。南京 市 13 座中型水库 2015 年蓄水状况图详见图 2-1。
(二)用水量
2015 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 40.24 亿 m3,小于全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45 亿 m3。其 中工业用水 10.91 亿 m3(含火电)、农田灌溉用水 14.58 亿 m3、林牧渔业用水 2.541 亿 m3、城镇公共用水 1.985 亿 m3、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及农村)8.556 亿 m3,生态环 境用水 1.672 亿 m3,各类用水量组成见图 3-1。 2015 年南京市各区用水量表详见表 3-1,近五年各类用水量比较见图 3-2。
表 1-3 2015 年南京市各区代表站梅雨量统计表
梅雨量 站 名 梅雨总量 多 年 平均值 253.2 246.6 194.8 227.2 257.7 232.9 与多年平均 比较(%) 46.2 64.2 58.1 0.6 -34.4 -4.5 最大日 降水量 118.0 127.5 125.5 76.5 37.5 63.5 出现 日期 6 月 27 日 6 月 26 日 6 月 27 日 6 月 26 日 6 月 26 日 6 月 27 日 日降水量 超过标准天数 30mm 4 4 3 3 2 2 50mm 2 2 2 1 0 2

基于监测数据的全国地下水质动态变化特征

基于监测数据的全国地下水质动态变化特征

第95卷第5期2 0 2 1年5月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95 No.5May 2 0 21基于监测数据的全国地下水质动态变化特征殷秀兰,李圣品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内容提要:地下水质动态变化及其趋势研判是区域水资源调配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以全国2007〜2017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水质数据为基础,结合典型地区的代表性监测组分超标特征及动态趋势,开展了地下水质动 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监测中以iv类水质点占比最大,其次为n类水质点;I〜m类水质点数量 较少,而且占比以降低为主,IV和V类地下水监测点逐渐增加,其中IV类水质点的比例由40. 50%增加至51.45%; 全国地下水质主要的超标组分为pH、总硬度、总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钾指数、铁、锰、氟化物、“三氮”。

以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代表,分析研究典型地区地下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 因素,结果显示,在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随着地下水位变化明显,在地下水位波动较小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也基本上变化较小。

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制定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防治 地下水污染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水质;污染;典型地区;动态变化地下水作为重要的资源,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的 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18),我国地下水资源量8246. 5亿m3,大约占总 水资源量的1/3。

地下水占据了我国总供水量近20%,饮用水供水量的近70%。

受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形势严峻,尤 其是近十余年来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动态变化明显,地 下水资源问题和地下水环境问题日趋加剧(C h e n Mengxiong et al. , 2002; Liang Yixin et al. , 2007 ;Hu Junchun et al. ,2009;Wu Shunze et al., 2013;Lu Yaoru et al. ,2015;Gao Maosheng et al. ,2016;Ren Kun et al. , 2016;Shi Hong, 2018;Xi Beidou et al.,201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_许劼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_许劼

第7卷 第1期工 程 地 质 学 报V o l.7 N o.1 1999年 3月Journal o f Engineering Geo logy M ar.,1999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许 吉力 王国权 李晓昭(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 210093)摘 要 本文以南京地铁、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为例,初步分析了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这种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阻滞地下水的排泄,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降,诱发玄武湖水与古河道水的贯通。

结果则是地下水污染加剧,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铁 水底交通隧道 古河道 地下水环境1 前 言土地是城市空间存在和扩展的载体,当地上空间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把注意力转向地下空间,而且逐渐认识到了城市地下空间在扩大城市空间容量上的优势和潜力[1]。

城市立体化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地下空间资源的大力开发,地下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地下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则很少有人问津,一方面是由于常见的地下工程(如高层建筑深基坑等)不足以对地下水环境构成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本文以南京地铁、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为例,初步研究地下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2 地下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开发地下空间,不可避免地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一般地讲,地铁、水底交通隧道等大跨度的地下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两类:一为隧道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影响,二为隧道建成后潜在的影响。

地下工程施工中为保证开挖面的稳定,往往需要人工降水。

例如,在地下水较浅的的地区进行深基坑开挖、用盾构法在饱和土体中施工隧道,都需要进行大面积的人工降水。

大面积的人工降水将导致地下水的“漏斗式”下降,使地下水的动力场和化学场发生变化,引起地下水中某些物理化学组分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污染逐步加剧,水质恶化;施工中为提高土体的防渗性能和增强土体的强度所进行的化学注浆,可能引起地下水的化学污染;施工产生的废水(洞内漏水、洗刷水、排水)、废浆以及施工机械漏油等,也将影响到地下水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