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一、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目的与任务

(一)相明各种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地下水的水位、水量、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细菌成分的影响变化。通过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可以了角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之间的关,以利于合理的调整开采水量,或者有计划地对地下水进行人工回灌。(二)相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动态联系。

(三)提供地下水资源评价所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通过长期观测工作后,相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动态规律,得出地下水动态要素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资料,以利于地下水资源计算和提出水资源管理措施等。

二、长期观测站网的建立和组织

根据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具体任务不同,水文地质观测站网一般分为两种:

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观测站网:也叫基本网,积累主要水文地质单元中地下水动态的多年观测资料,以查明区域性地下水动态规律。

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观测站网:是为专门目的或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观测站网,常常是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按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组织观测的。

(一)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点是观测站网的基本单位,应充分利用已有钻孔、水井及泉作为观测点,而且一定要选择水文地质条件有代表性而且井(孔)结构、地层剖面和井深都清楚,无人为干扰,能作长期使用的井(孔)。一般不专门施工坦目的的观测孔。利用泉作观测点要注意泉水协态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及其涌水量观测是否方便等。

(二)观测占的结构与安装

长期观测孔的结构可以分为完整孔与不完整孔。后者的深度最少要达最低水位以下数米。孔径一般不要小于200mm。对第四系含水层的潜水或承压水观测孔,在上部要安装观测套管,含水层部位要安装过滤管,底部要安装沉淀管,孔口要加保护帽。对分层观测的井(孔)要严格进行止水,保证止水的位置正确。分层观测井(孔)可采用同孔并列或同心式观测管设置。基岩观测孔可直接将观测管固定在孔底基岩面上,下部不再下管。观测孔安装时,在下管前要实测井深,为了防止从孔口掉入杂物,应将孔口管高出地面0.5m,并在孔口加盖上锁。另外,还要防管周围严封,并在孔口装置固定的水准点。

泉的观测安装是根据泉出露处的地形和涌水量大小,本着易于量测水温、水量,装置可就简单而固定即可。

(三)观测点网的布设

观测点网的布置应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结合观测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地貌条件,以最少的点控制较大面积为原则,具体布设如下:

1、观测线要通过大型集中供水区,应在区中心布置两排观测点,分别平行与垂直地下水流

向。主要观测线要延伸到区域地下水区域下降漏斗范围之外。如果两个水源地很邻近或水源地的附近有矿区,可以两个漏斗之间的中心线方向布置观测线。

2、在河谷地区,应垂直河流延至分水岭之间布置观测线,线上各观测点应分别控制不同的

地貌和水文地质单元,并在不同单元的交界处适当加密观测点距。

3、在山前冲洪积扇地区,观测线应沿扇轴方向布置,观测孔要分别控制迳流带、溢出带和

垂直交替带。为了解扇间地带的水文地质条件也可通过不同的相邻的冲洪扇方向布置横向辅助观测线。

4、为了查明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要分层设置观测孔。对于不同成因类型的含水层也

要分别设置观测点。

5、为了相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要平行和垂直地表水体的边岸起,采用

5\10\30\50\100\200\500\1000m等等,直至不受地表水体的影响为止。在静水压力传递下,不会超过十公里。

6、在滨海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为了查明海水入侵范围及潮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应

垂直咸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布置观测线。

三、观察内容和要求

(一)水位观测:观测的时间与次数,开始的1-2年内,每月不能少于二次,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根据水位变幅大小可采用3—5天或6—10天观测一次,并且要在同一时间里同步进行观测。到1—2年以后观测次数可适当减少,但每月不能少于一次。在观测地下水位的同时,还应对观测线上的河湖、池沼等地表水体的水位以及降水量等进行观测,或到附近的水文站和气象站搜集上述资料。

(二)水温观测:为研究水温在不同深度的变化要选择典型地段的少量钻孔,对不同深度的各个含水层的水温进行准确的测定。当含水层厚度很大时,可按不同深度段进行观测。通常应将水温计放置在井(孔)水面以下1米处测定水温。当地下水位埋深不大(≤10)时,可用普通水温计。若观测井是由两个以上的水温有显著差别的含水层构成,或地下水位埋深较大(>10米)时,宜采用缓变温度计与热敏电阻测温仪,测温仪放置水中的时间,前者不得少于10——15分钟,后者不能少于3—5分钟。

(三)水量测定:测定水量常用容积法和堰测法。对有代表性的观测孔,在丰、枯水期应各做一次抽水试验测定涌水量。平时观测次数应与水位观测同时进行。在补给期应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观测次数。泉及自流井的涌水量观测,一般每月至少三次,在雨季涌水量变化较大时要加密观测。自流井的地下水喷出地表可采用公式计算其涌水量。对民井可用提桶、水车等简便工具测定其出水量。

(四)水质监测:具体做法是采集水样及时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水样可从钻孔、民井、泉来采集,应选有代表性的区域含水层在不同地段和不同深度上。取样点的布置应考虑勘察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变化方向,并能作出由补给区到排泄区的水化学剖面。取样的时间应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发情况及研究目的而定可每朋或每季度采集一次,特别要做好每年的丰枯水期限的水样采集工作。

四、潜水动态预测

(一)潜水季节动态预测

1、区域性潜力水季节动态的预测

1)类推法

在气候、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根据已进行预测研究的某地区动态变化规律,去指导尚未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地工的预测工作。

2)相关法

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并非各自孤立,而是有一定的相互联系的。相关法就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已知变量系列推出与其有联系的未知变量。根据地下水动态均衡的长期观测资料,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地下水动态与某一均衡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且该均衡因素的变化是发生在地下水动态要素变化之前,这样就可以确定两者的相关关系式。

例如,需要根据上一月的潜水水位平均值支确定下一月的水位平均值时,首先要确定上月与下月的潜水水位之间的变化是否存在受相同的均衡因素的影响。从我国北方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看,可将全年分为三个不同的地下水动态变化时间段。其中,第一段为每年6—9月地下水得到大气降水补给的丰水期,潜水水位多属于逐月稳定上升期;第二段由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3月为表层冻结与补给来源枯竭的潜水消耗期,潜水水位逐月稳定下降;第三段是每年3—5月解冻的强烈蒸发期,可能有桃花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动态极不稳定。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前两个时间段受某些因素的稳定作用,潜水水位变化趋势是较稳定的,其相关关系比较明显。利用上月水位能较好地预测下月的水位变化。对于3—5月时间段,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复杂,欲利用相关推测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说明相关关系的准确程度,常用相关系数“r”表示。当r=1时,称完全相关。当r=0时,称无相关;介于两者之间称统计相关。相关系数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正值表示当一个变量值增大时,另一个值也增大,负值则表示一个变量值增大而另一个值则减小。

3)简易推算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已有的地下水动态曲线的变化周期和幅度,去推算和预测未来的地下水动态曲线。所以,必须首先确定地下水动态与其主要的形成因素之间的量变关系,才有可能去推测不同时间段的动态变化数值,以作调节动态的依据。例如,已查明灌区的灌溉定额和灌溉渗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后来由于季节不同,又提出新的灌溉定额,就可根据已知的数量庆系预期测新的灌溉渗入量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关系。又如,已查明地下水开采条年下取水量与降深的关系,即可预测在设计的降深条件下开采量的相应变化值。

3、局部性潜水季节动态的预测

1)按多年的动态观测资料计算河流洪水的影响

按已受洪水影响的地下水观测资料(观测线垂直于河流时),某点的潜水位变化值与河流洪水位或至河流的距离,可分别写出下列关系式:

△h=f(H);△h=f(l)

△h——潜水位的变值(m)

l——离河流的距离(km)

H——河流洪水位(m)

利用这些关系式分别绘制曲线图可以预测该地区岸边潜水动态的变化。

地下水监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9月22日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水监测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 1 - 1.1项目背景...................................................................................................................................... - 1 - 1.2新产品研究.................................................................................................................................. - 2 - 二、系统简介............................................................................................................................................ - 2 - 三、系统功能............................................................................................................................................ - 3 - 四、系统方案............................................................................................................................................ - 4 - 4.1数据流程及组网.......................................................................................................................... - 4 - 4.2系统组成...................................................................................................................................... - 4 - 4.3数据采集...................................................................................................................................... - 5 - 4.4数据传输格式.............................................................................................................................. - 5 - 五、系统软件............................................................................................................................................ - 5 - 5.1软件平台...................................................................................................................................... - 5 - 5.2数据接收软件.............................................................................................................................. - 5 - 5.3数据查询分析软件...................................................................................................................... - 6 - 六、系统特点.......................................................................................................................................... - 10 - 七、产品性能.......................................................................................................................................... - 10 - 7.1一体化智能水位采集装置........................................................................................................ - 10 - 7.1.1产品特点....................................................................................................................... - 11 - 7.1.2技术指标......................................................................................................................... - 12 - 7.2无线手持参数设置仪................................................................................................................ - 12 - 八、工程实例.......................................................................................................................................... - 14 -

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案

咸潮监测预警技术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概述 (2) 2. 技术方案 (3) 2.1系统组成 (3) 2.2方案特点 (3) 2.3产品功能特点介绍 (4) 2.3.1 OTT Ecolog800 温盐深监测记录仪 (4) 2.4 供电模式 (8) 2.5 数据通讯 (9) 2.6 系统安装 (9) 2.7 监控中心软件 (9) 3. 产品主要应用情况 (11)

1. 概述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已从点状扩展到面状污染。除地下水自身受污染外,又成为土地污染的重要媒介。 含水层对污染源的敏感性、纳污的脆弱性及其与土地污染的相关性已引起行业专家的普遍关注。而且,土壤和含水层一旦受到污染,清除、治理、修复十分困难,不仅经济投入很大,技术上也有难度,时间周期也很长。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国内七大地表水系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这对我国本不充裕的水资源来说无疑更让人忧虑。随着人口密度加大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步扩大,地表水体的严重污染也使地下水逐步遭到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的无法使用迫使许多地区大量开发深层地下水,又带来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变地质灾害。据环保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1356亿吨,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趋势,50%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已不适宜饮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日前印发。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205个设市城市及350个问题突出的县级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广泛采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为保障供水安全,有必要对地下水的水文和水质参数进行监测,以便实时掌握地下水的储量变化,水质指标等情况,选择合适优质的地下水源,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合理有效的利用地下水,在近海地区,更可以根据实时监测指标对可能出现的海水倒灌实现预警等目的。

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1.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一技术方案 1.系统组成及概述 1.1系统结构组成 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以下两部分构成:监控子站(地下水子站),水质监控中心平台。 1.2监控子站组成及概述 1.2.1 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采用投入式、免试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仪器通过地下水监测井悬吊于待监测水层中,对地下水体实施现场原位连续自动监测。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地下水监测系统与中心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系统由供电系统,数据采集传输单元、水位水温传感器、水质多参数分析仪、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等组成。 地下水监测系统示意图

地下水监测系统效果图 1.2.2地下水水质监测站配置 1、标准配置 目前国内地下水监测常规因子: 水文监测因子:水温、水位; 水质监测因子:溶解氧、电导率、浊度、PH 监测因子选择原因 水位地下水总量控制 水温地下水的温度场与压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溶解氧溶解氧对饮用水地下原水的除铁、锰的效果有影响 电导率(EC) 地下水的电导率异常与其污染状况密切相关 浊度浊度是地下水透明度的衡量指标 pH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因子 2、可选配置 地下水监测可扩展监测因子: 水质监测因子:总溶解性固体、氨氮、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钙、CODmn、盐度、矿化度、水中油等

总溶解性固体(TDS) 也称地下水总矿化度,是地下水中各种离子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地下 水化学特征的重要指标 氨氮、硝酸盐 地下水受污染的重要指标。 主要来源:污水废水下渗污染、化学肥料的污染、垃圾粪便的污染 氯化物地下水受污染的重要指标。 主要来源:第一、水流过含有氯化物的地层,将其中的氯化物溶入水中。第二、水源受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第三、接近海边的江水或井水受海潮水或海风影响使氯化物含量增高。 氟化物饮用水源水受污染的重要指标 钙地下水硬度的重要来源 CODMn 衡量地下水水质有机物污染状况 盐度、矿化度衡量地下水溶解物质的指标 水中油地下水工厂、加油站污染状况 1.3系统特点 ●太阳能、市电、电池供电多种模式 ●长期、连续、定点在线监测,全自动无人值守工作 ●适合于各种水文地质类型含水层水文、水质监测 ●多通道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并有数据记录、处理、报警功能 ●根据野外环境,具备相应避雷保护、抗干扰功能,提高系统野外适应性 ●野外环境长期专用传感器,高精度、高稳定性 ●传感器多层抗生物污染设计:环境安全防垢部件和防垢涂层;独特的双清洗刷装置 ●标准化接口,模块化设计,安装简易、灵活,可根据需求扩展监测参数 ●采用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技术,对水体进行免试剂原位监测,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一、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目的与任务 (一)相明各种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地下水的水位、水量、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细菌成分的影响变化。通过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可以了角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之间的关,以利于合理的调整开采水量,或者有计划地对地下水进行人工回灌。(二)相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动态联系。 (三)提供地下水资源评价所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通过长期观测工作后,相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动态规律,得出地下水动态要素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资料,以利于地下水资源计算和提出水资源管理措施等。 二、长期观测站网的建立和组织 根据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具体任务不同,水文地质观测站网一般分为两种: 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观测站网:也叫基本网,积累主要水文地质单元中地下水动态的多年观测资料,以查明区域性地下水动态规律。 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观测站网:是为专门目的或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观测站网,常常是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按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组织观测的。 (一)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点是观测站网的基本单位,应充分利用已有钻孔、水井及泉作为观测点,而且一定要选择水文地质条件有代表性而且井(孔)结构、地层剖面和井深都清楚,无人为干扰,能作长期使用的井(孔)。一般不专门施工坦目的的观测孔。利用泉作观测点要注意泉水协态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及其涌水量观测是否方便等。 (二)观测占的结构与安装 长期观测孔的结构可以分为完整孔与不完整孔。后者的深度最少要达最低水位以下数米。孔径一般不要小于200mm。对第四系含水层的潜水或承压水观测孔,在上部要安装观测套管,含水层部位要安装过滤管,底部要安装沉淀管,孔口要加保护帽。对分层观测的井(孔)要严格进行止水,保证止水的位置正确。分层观测井(孔)可采用同孔并列或同心式观测管设置。基岩观测孔可直接将观测管固定在孔底基岩面上,下部不再下管。观测孔安装时,在下管前要实测井深,为了防止从孔口掉入杂物,应将孔口管高出地面0.5m,并在孔口加盖上锁。另外,还要防管周围严封,并在孔口装置固定的水准点。 泉的观测安装是根据泉出露处的地形和涌水量大小,本着易于量测水温、水量,装置可就简单而固定即可。 (三)观测点网的布设 观测点网的布置应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结合观测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地貌条件,以最少的点控制较大面积为原则,具体布设如下: 1、观测线要通过大型集中供水区,应在区中心布置两排观测点,分别平行与垂直地下水流 向。主要观测线要延伸到区域地下水区域下降漏斗范围之外。如果两个水源地很邻近或水源地的附近有矿区,可以两个漏斗之间的中心线方向布置观测线。 2、在河谷地区,应垂直河流延至分水岭之间布置观测线,线上各观测点应分别控制不同的 地貌和水文地质单元,并在不同单元的交界处适当加密观测点距。 3、在山前冲洪积扇地区,观测线应沿扇轴方向布置,观测孔要分别控制迳流带、溢出带和 垂直交替带。为了解扇间地带的水文地质条件也可通过不同的相邻的冲洪扇方向布置横向辅助观测线。 4、为了查明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要分层设置观测孔。对于不同成因类型的含水层也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 吉林省地下水协会 2016年5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4) 第三章、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 (5) 第四章、设立方法 (6) 第五章、监测井建设要求 (8) 第六章、监测井材料质量要求 (13) 第七章、物探测井技术要求 (15) 第八章、抽水试验及样品采集要求 (16) 第九章、辅助设施建设要求 (20) 第十章、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25)

第一章、概论 1、监测井意义 用钻孔法完成的监测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变化情况的专用井。其施工方法和常规水井相似,完井后在井中放置监测仪器,并定时采取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监测井布置在污染源集中区点,在国外已采用水平井大面积测控地下水污染情况。

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分类 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水质监测井。地下水环境监测井通常包含井口保护装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层、滤水管、围填滤料、沉淀管和井底等组成部分。按设立目的可分为简易监测井和标准监测井;按井结构可分为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和丛式监测井等。简易环境监测井 简易监测井是为了进行临时性调查,初步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种类所设立的临时性环 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是为了连续、长期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点位进行水质监测所设立的长期性环境监测井。单管单层监测井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单一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单管多层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巢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中安装多根不同长度井管分别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丛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监测点(场地、区域)附近分别钻多个不同深度的监测

第五章 地下水监测

第六节地下水的监测 一、意义 二、监测内容 三、监测工作布置原则 四、监测方法 五、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应用 一、意义 地下水对工程岩土体的强度和变形以及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中,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坑底上鼓溃决、流砂突涌、支护结构移位倾倒、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而导致建筑物破坏。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地下水也是各种不良地质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作用于滑坡上的孔隙水压力、浮托力和动水压力,直接影响滑坡的稳定性;饱水砂土的管涌和液化、岩溶区的地面塌陷等,无不与地下水的作用息息相关。因此要对地下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准确控制,以保证工程顺利、安全施工和正常运行。 地下水的监测是指对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压、水温及流速、流向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随时间或空间变化规律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应根据岩土工程和建筑物稳定性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一、应进行地下水监测的情况 (1)地下水位升降影响岩土稳定性时; (2)地下水位上产生浮力对地下室或构筑物的防潮、防水或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时; (3)施工降水对拟建工程或相邻工程有较大影响时; (4)施工或环境条件改变,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地下水压力变化,对工程设计或施工有较大影响时; (5)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区域性地面沉降; (6)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使沿途发生软化、湿陷、胀缩时; (7)需要进行污染物运移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时。 二、监测内容 地下水的监测应根据工程需要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主要监测内容有: 1、水位监测:查明地下水位(最高、最低水位)、水位变化幅度范围;查明地下水位与地表水体(江、河、湖等)、大气降水的联系; 2、水质监测:查明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成分变化;查明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程度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等级。

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

山东XXX有限公司 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实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化工企业聚集区及其周边地下水水质监测井设立和监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鲁环函〔2019〕312 号)文件精神,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管理,公司为了解本身生产过程中是否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拟开展地下水的监测活动。 在公司生产运行过程中,正常或非正常生产情况下可能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导致该区域内或周边人群在未来承受不可接受的人体健康风险。因此,开展地下水检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公司上下游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与检测,初步识别公司生产过程中是否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5.《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40-2014); 6.《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 0270-2014); 7.《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2014);

8.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环办〔2014〕99号)。 三、监测方案 1.监测点位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等要求,公司监测井设立3眼,在公司厂内,上下游各设立1眼。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见表1及图1。 表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 图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设图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包括常规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常规因子为《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表1地下水质量常规指标项(除放射性指标、微生物指标等)。特征污染因子包括公司内所涉及的二氯甲烷、苯乙烯、丙烯腈。 表2 检测项目信息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与分析系统.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与分析系统 1、概述 地下水资源较地表水资源复杂,因此地下水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引起地下水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不能直接观察,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缓变型的,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准确开发保护地下水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 2、系统解决方案 2.1系统概述 该系统依托中国移动公司GPRS网络,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测中心远程查看地下水的水位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管理软件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远程监测,监测的所有数据进入数据库,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曲线。 2.2系统组成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监测中心、通信网络、水位监测终端、水位计。 2.3系统拓扑图

2.4监测中心 2.4.1中心软件系统概述 该软件是地下水监测系统专用软件,采用B/S结构,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领导者或其它工作人员经授权后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局域网访问服务器,可进行权利范围内的操作。如果需要,该软件可以在INTERNET公网上发布,被授权者在任何地方的计算机上都可以通过INTERNET公网访问和操作该系统。 该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包括两大模块:一个是人机界面、另一个是通讯前置机。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小模块组成。通讯前置机软件主要负责监控中心与现场设备的通信,它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可支持任何厂家生产的GPRS、CDMA、MODEM、RS485等通信产品,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共存一个系统。人机界面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远程操作、人工录入、数据查询、数据报表、数据分析、地图管理等多项内容,可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组合成个性化的监控与管理系统软件。

地下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目录 1 综述 (4) 1.1 实施方案的建设背景 (4) 1.2 项目的建设地点 (4) 1.3 实施方案的建设原则 (4) 1.4 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 (5) 1.5 实施方案的建设标准和依据 (5) 2 实施方案的需求分析 (7) 2.1 实施方案的功能需求 (7) 2.2 实施方案的信息量指标 (8) 2.2.1 系统数据处理量的分析 (8) 2.2.2 系统数据存储量的分析 (8) 2.2.3 系统数据传输量的分析 (9) 2.2.4 系统采集与共享的信息量的分析 (10) 2.2.5 系统存储与备份的信息量的分析 (10) 2.2.6 系统处理与展示的信息量的分析 (10) 2.2.7 系统存储能力的需求总量 (10) 3 实施方案的配置设计 (11) 3.1 实施方案的总体构架 (11) 3.2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12) 3.2.1 地下水资源监测系统的通信组网设计 (12) 3.2.2 地下水资源监测系统数据库的配置设计 (14) 3.2.2.1 数据库的物理与逻辑结构 (15) 3.2.2.2 数据库的建设内容 (18) 3.2.2.3 数据量测算 (19) 3.2.2.4 数据库的技术特性 (19) 3.2.2.5 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配 (19) 3.2.2.6 服务器的要求 (20) 3.3 应用支撑系统的配置设计 (20)

3.3.1 监测站点的土建设计 (20) 3.3.2 监测站点的主要硬件产品 (21) 3.3.2.1 投入式水位计 (21) 3.3.2.2 在线5参数水质监测仪 (21) 3.3.2.3 数据采集器RTU (22) 3.3.2.4 通信Modem (23) 3.3.2.5 充放电控制器 (24) 3.3.2.6 蓄电池 (24) 3.3.2.7 地下水位监测点设备拓扑图 (25) 3.3.3 中心站的主要硬件产品 (25) 3.3.3.1 中心站的路由器 (25) 3.3.3.2 中心站数据库服务器 (26) 3.3.3.3 中心站的交换机 (27) 3.3.3.4 中心站服务器机柜 (27) 3.3.4 中心站工作平台软件 (28) 3.3.4.1 中心站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 (28) 3.3.4.2 中心站的服务器数据库软件 (28) 3.3.4.3 中心站的网络杀毒软件 (28) 3.3.4.4 数据接收处理监控软件 (28) 3.3.4.5 软件安全与策略 (29) 3.4 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30) 3.4.1 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 (30) 3.4.2 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系统的技术特征 (31) 3.5 终端系统与接口设计 (35) 3.5.1 系统终端的技术设计 (35) 3.6 计算机网络的配置与要求 (37) 3.6.1 机房建设 (37) 3.6.2 计算机网络配置设计 (40) 4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40) 4.1 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机构 (40)

地下水动态观测技术规范

地下水动态观测技术规范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本标准是根据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1980年版)中的有关章条和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近15年来生产实践的经验制定的煤炭行业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引用标准等效。本标准对地下水观测方法的自动化问题,由于目前煤矿区应用较少,故未作规定,但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观测仪表及自动控制技术。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梦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制定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检查、观测报告编写、审查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冶金工业部(1979)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工业部(1980)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地质矿产部(1982)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1984) 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煤炭工业部(1993年修订) 3 一般要求

3.1 在矿区进入详查阶段即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井、泉、钻孔、生产矿井、地表水等进行观测,勘探阶段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观测工作,勘探结束后应移交给矿山部门继续进行。 3.2 在矿区存在地表水体的情况下,地下水与地表水应统一进行观测,提供完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 3.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应尽可能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分别选择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区有代表性的观测点组成观测网。 3.4 对矿区供水和矿坑充水有意义的含水层、地表水体,以及矿坑突水点等,必须设立观测点,进?卸 て诠鄄狻? 3.5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应包括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气体成分、物理性质等项目。一般每10d应观测一次水位、流量、水温,雨季、矿坑突水期应加密观测。水质成分和气体成分可取季节性和人为影响时期的代表水样分析化验,但每年不得少于2次。并且观测工作应在同一天进行。 3.6 在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同时,应收集有关的气象资料,必要时可建立矿区简易气象站。 3.7 地下水观测准确度,水位应准确至厘米,流量应准确至公升,水温应准确至0.5℃。3.8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设施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观测所使用的工具、仪表应经常检查、校对和维修。 4 地下水的观测 4.1 观测网的布置 4.1.1 矿区地下水动态可划分为气象型、气象—水文型、水文型。长期观测工作应按不同类型的特点,布置观测网。 4.1.2 观测网由观测点、线组成,一般应能覆盖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整个地下水系统。对与矿坑充水和矿区供水有关的含水层、构造带、地表水体等应能进行观测。在地下水系统范围过大的情况下,观测网允许以矿区为主缩小范围,但必须能控制矿坑排水后的降落漏斗。

地下水采样布点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 地下水采样点布设原则 a 地下水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 b 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为主。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隔水底板,承压水监测井中的目的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止水良好。 c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 2 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的具体要求 1)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不应少于7个点/层。评价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层。 2)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5个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100km2 时,每增加20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点/层。 3)三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3个点/层。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点/层。 3 地下水采样点取样深度确定 a)评价级别为一级的Ⅰ类和Ⅲ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定深水质取样,具体要求: 1)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小于20m时,取二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3/4处。 2)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20m时,取三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1/2处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3/4处。 b)评价级别为二级、三级的Ⅰ

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

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03T15:12:28.577Z 来源:《科技中国》2017年2期作者:由树春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出现的就是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烟台市水文局山东烟台 2664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出现的就是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对于地下水动态监测方面的研究力度也逐渐增加,如何做好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为水文动态研究奠定更好的基础。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监测;监测研究 1.地下水动态及监测的目的 地下水指的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对于地下水动态来说,就是指地下水质量、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水流量、水位、开采量、温度以及其他特性。加测地下水动态,对地下水水量和温度等进行监测,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也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正常情况下,地下水动态能够很好的将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及形成地下水的条件全面的展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对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充分了解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行程等多方面的数据知识。除此之外,通过长期对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的一个数据,有助于工作的推进。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过程中,要保证监测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确保数据的精准度,能够更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对水文地质有更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推动水文动态研究工作的进程。 2.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进行较好的地下水监测研究,但是受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监测系统不够完善。 2.1动态水文监测站网不稳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地下水动态研究投入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很多地区都有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分布交广,大部分的监测网站工作人员都是外聘人员。近年来各地地下水动态监测站数量逐年减少,主要的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为民用井,而民用井在进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很难实现专业化,这就导致了监测井极易被在破坏占用,而观测站一旦破坏,监测人员就没有办法继续进行数据监控,只能够重新选择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点,而之前采集到的数据则没有办法持续研究下去,耽误时间不说,可能还会影响到整体的水文动态监测工作的发展;其次,大部分的地下水监测站都选择雇用当地的居民,一是就近方便二是费用相对较低,但是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地下水监测人员队伍不稳定,频换的更换监测人员不利于水文动态数据的监控与研究;当然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城市地区的布井比较少,而每个地区之间的水文地质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根据地方采集到的水文动态数据对城市地下水进行分析研究,也没有办法采集更多更有效的资料,导致地下水监测工作进度缓慢。 2.2地下水监测项目单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大部分还是针对地下水水位进行监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地区同时进行了地下水的水量、温度、水位、水质等多项指标的监测。而目前所谓的水位监测也只能是对浅层地下水监测,相对深一些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建立的也是很少的。除此之外,大部分监测站在进行动态水文分析的时候,只对水质进行简单的监测,并没有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全分析,其中的微量元素、细菌等其他的污染成分没有确定,再加上监测仪器的落后、监测技术水平不足等原因,即使真的出现了突发的水质状况,监测人员也没有办法及时作出补救措施。而且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大多采用传统落后的农用灌溉井,这些灌溉井大部分由于结构的问题导致水位监测仪没有办法正常监测,另外在农忙季节,这些灌溉井会被频繁使用,因此,监测到的水位也只是那阶段的动态水位。 2.3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较为落后 现在的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对水位进行观测,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为测绳,测绳监测水位存在很大的不足就是监测出的结果不精准,而且测绳在监测过程中极易受到磨损,需要经常更换测绳。对于深一些位置的水位监测,当测绳在测试点监测时,测盅可能会出现于水泵缠绕的情况,导致监测工作暂停,在深一点的位置就没有办法判断测绳是否到达了水面位置,没办法进行水位的监测。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地区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采用的还是电话传播为主,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而且在转述的过程中可能会遗漏信息或者是读错数据,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影响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进行。 2.4地下水动态研究经费不足 由于在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过程中经费有限,很多监测工作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一部分工作甚至是因为费用过高而被放弃,从而给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除此之外,水文、地质、环保等部门只顾自己的工作,而没有及时的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缺乏团结协作能力,又导致了水文监测资料的缺失或者重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另外由于研究经费不足,很多设备也不够完善,导致监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与影响。 3.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应对措施分析 3.1合理规划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点,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对于地下水的动态监测站地理位置的选取问题,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的规划,将重点放在水源地、生态环境较弱或者重点保护的水资源管理区,对这些地方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满足设置多个地下水监测点,根据不同位置不同时期的水位变化监测,可以更全面了解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合理开发于利用地下水资源,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目前监测人员素质水平不足是由于经费有限直接找的当地居民进行观测,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就要招聘一些更专业更有责任心的观测人员,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出现观测数据出错的现象,另外对观测员的招聘要求也要提高,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全面推动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的发展。 3.2对地下水进行全方面监测 现有的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过于单一,因此要想提高水文动态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引进新的技术手段,从多个方面进行数据观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监测。 监测目的: 利用地下水位监测来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判断地下水位情况,降水是否合适。如果降水过快,地下水位较深的时候会引起周边地表下沉。 埋设方法: 用钻机成孔至基坑米深度后清孔,成孔后加清水,检验成孔质量,将PVC管分级装好放入孔内,孔口用盖子盖好,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 使用仪器: 选用PVC管和钢尺水位仪。(如图1 所示) 图1 钢尺水位计 观测方法:

地下水位可采用刚才或钢尺水位计,一般采用水位仪,观测前先打开水位仪,在已埋设好的水位管中放入水位计测头,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水位仪迅响起亮起红等,发出响声时,读取测量钢尺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可以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对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观测井,可以采用钢尺直接插入观测井内,记录湿迹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可以计算地下水位高程,钢尺长度需大于地下水位与管顶的距离,并做好清晰记录。 计算方法: 把测量好的数据做好时间、观测员、记录员等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以输入电脑,计算出水位生成报表上报各有关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h水= h孔口一h深 式中:h水—水位高程 h孔口—管口高程 h深—地下水位深度(管口与管内水面之距离) dh水i = h水i一h水i-1 式中:Dh水i = (dh水1 + dh水2 + …+ dh水i) dh水i一本次水位变化 Dh水i一累计水位变化

注意事项: 随着基坑的开挖会影响到周边土质结构的变形和沉降,降水较严重时,应随时观察周边情况,发现有变形或裂缝的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做好相应措施,严重时要停止施工,随时关注基坑内的漏水情况,堵水是否有效。根据现场情况来判断基坑是否安全稳定。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1980年版)中的有关章条和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近15年来生产实践的经验制定的煤炭行业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引用标准等效。本标准对地下水观测方法的自动化问题,由于目前煤矿区应用较少,故未作规定,但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观测仪表及自动控制技术。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梦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制定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检查、观测报告编写、审查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冶金工业部(1979)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工业部(1980)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地质矿产部(1982)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1984) 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煤炭工业部(1993年修订) 3 一般要求 3.1 在矿区进入详查阶段即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井、泉、钻孔、生产矿井、地表水等进行观测,勘探阶段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观测工作,勘探结束后应移交给矿山部门继续进行。 3.2 在矿区存在地表水体的情况下,地下水与地表水应统一进行观测,提供完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 3.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应尽可能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分别选择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区有代表性的观测点组成观测网。 3.4 对矿区供水和矿坑充水有意义的含水层、地表水体,以及矿坑突水点等,必须设立观测点,进行动态长期观测。 3.5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应包括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气体成分、物理性质等项目。一般每10d应观测一次水位、流量、水温,雨季、矿坑突水期应加密观测。水质成分和气体成分可取季节性和人为影响时期的代表水样分析化验,但每年不得少于2次。并且观测工作应在同一天进行。 3.6 在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同时,应收集有关的气象资料,必要时可建立矿区简易气象站。 3.7 地下水观测准确度,水位应准确至厘米,流量应准确至公升,水温应准确至0.5℃。 3.8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设施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观测所使用的工具、仪表应经常检查、校对和维修。 4 地下水的观测 4.1 观测网的布置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点的布设、监测项目及要求、监测和试验资料的整编与分析、地下水水情预报、地下水均衡试验及报告编制等项工作的基 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已经开采地下水或拟开采地下水的广大区域和大中城市区开展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工作。在大、中型工矿基地开展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工作时,也 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l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l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条件 3 总则 3.1 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地下水动态监测则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水井、泉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技 术要求,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试验与综合研究的工作。 3.2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分为对区域和城市区的长期监测及在水文地质工2 程地质勘查中进行的有限期监测两类。本规程针对区域和城市区的长期监测工作而 制定。 3.3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明和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 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4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本任务 3.4.1 在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经不同程度开采利用地下水或拟将开采地下水的广大区域和城市范围内,布设各级监测网点,以浅层地下水(潜水 —微承压水)及作为主要开采段的深层地下水(承压水)为重点,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 监测。 3.4.2 在基本查明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区域性水位下降、水资源衰竭、水质污染与恶化、海(咸)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土地沼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