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教育】k12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0) 新人教版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古代两河流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明起源、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璀璨成就。
一、导入1. 观看视频:观看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视频,了解其地理位置、河流、气候等基本情况。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流?这两条河流对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二、地理环境1. 地理位置:古代两河流域位于哪个地区?它包括哪两条河流?2. 地形地势: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形地势如何?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有何影响?3. 气候条件:古代两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如何?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何影响?三、文明起源1. 农业起源:古代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之一,你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农业起源是如何发展的吗?2. 城市建设: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设有何特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是如何形成的?3. 文明成就: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有哪些?它对其他文明的影响如何?四、社会结构1. 政治制度: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它对当地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有何影响?2. 经济制度: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它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何影响?3. 社会阶层: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是如何分层的?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古代两河流域的生活和地位有何不同?五、经济发展1. 农业生产:古代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有何特点?它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何影响?2. 商业贸易:古代两河流域的商业贸易是如何发展的?它对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有何重要意义?3. 工艺制造:古代两河流域的工艺制造业有何特点?它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有何影响?六、总结通过进修《古代两河流域》,我们深入了解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明起源、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到古代文明的璀璨成就,也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七、拓展1. 阅读相关文献:继续深入进修古代两河流域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文明的信息。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学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复习导入出示目标】1、复习古埃及基础知识,导入新课。
2、本课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两河”是指西亚的_______________河与______________河。
2.国家:约从公元前____________年起,逐步产生一线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约公元前________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________世纪,第六代国王____________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_______________制国家。
2统治:汉漠拉比实行___________制度,加强_________________,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1.内容(1)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___________、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__________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_________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______________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3)经济领域: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_____________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______________,是古巴比伦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源远流长。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完善本课知识网络。
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文明性质:①法典:②文字:③_________ 人发明的_______________。
历法:④建筑:⑤数学:⑥汉谟拉比法典【拓展训练当堂检测】1.右图所示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这里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是在【】A.公元前3500年B.公元前24世纪C.公元前18世纪D.公元前16世纪2.如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教案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为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问题的设定、活动的组织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摆脱传统“满堂灌”形式的教学,促进学习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学目标】1.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3.识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理解君权神授。
4.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虽然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人类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出自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作为世界古代史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古代亚非的大河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大河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结构上层层深入,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尽,以点代面,让我们以此为窗口,更加全面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但对世界历史内容比较陌生,可通过时间轴梳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历史的时空体系。
引入文献和图片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材从《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规定严格的社会等级;二是维护发达的奴隶制度;三是对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涉及的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关系做了规定。
1.2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九年级历史上册2

部编版初中历史世界古代史·九年级上册(导学练习案)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
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漠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二、古巴比伦王国三、《汉谟拉比法典》第3课古代印度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本课概述: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知识导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范围: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4.陷入分裂混乱: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5.文明代表:二、古巴比伦王国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知识拓展:空中花园据说,新巴比伦的一个国王为满足王后的思乡之情,在宫中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园内随堂练习:1.(1920九年级上·河南开封·阶段练习)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最能说明的是()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C.古巴比伦的自然经济较活跃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2.(2223九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下列既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奴隶制国家,又是西亚文明典型代表的是()A.阿卡德王国B.苏美尔王国C.古巴比伦王国D.乌尔第三王朝3.(2017·黑龙江·一模)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2.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感受人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学习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学习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课前预习】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政权发展(1)国家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建立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第1页/共4页(2)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二、古巴比伦王国1.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1.价值: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古巴比伦分为拥有自由权的公民、无自由权的公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第2页/共4页《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互学探究】1.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2.设计本课大事年表约公元前3500年国家出现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课堂小结】1.一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2.一位国王:汉谟拉比3.一部法律:《汉谟拉比法典》【巩固练习】第3页/共4页1、两河流域的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2.了解两河流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3.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和宗教制度;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古代两河流域。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人文特征、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政治和宗教制度。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对于古代文明的理解。
2.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引入新课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
二、学习新课1.教师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同学们观察并描述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2.提问:两河流域的人文特征有哪些?(同学们可以提到:两河流域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人口众多,文字出现非常早等。
)三、深入了解两河流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向同学们讲解两河流域的农业特点。
2.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古代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比较繁荣?(同学们可以提到:两河流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3.教师讲解两河流域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4.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古代两河流域的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
四、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和宗教制度1.教师向同学们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
2.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比较集中?(同学们可以提到:两河流域是一个多民族、多城邦的地区,需要统一的政治制度来维持秩序。
)3.教师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制度,提醒同学们宗教在古代两河流域非常重要。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政治和宗教制度的发展情况。
这不仅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古代两河流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现历史的奥秘。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优课导学案_0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本课为世界历史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这一单元是世界历史古代史的开篇之作,分别介绍古代亚非地区三个区域大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再加上以前所学过的黄河流域的中国,这些文明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为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课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古代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古巴比伦王国发展历程和《汉谟拉比法典》。
所述内容一脉相承,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细;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1、通过地图比较和绘制时间轴,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2、通过分析法典条文,培养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2、认识到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3、认识到两河流域文明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必须珍视。
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难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情境教学,合作探究,体验教学【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组图片,提问学生,然后导入新课;点出学习主题“古代两河流域”,明确学习任务: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文明发展历史、《汉谟拉比法典》。
【讲授新课】一、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两河是指哪两河?两河流域是指哪里?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提醒学生注意提取有效果信息;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图片和视频中可以获取两河流域的具体信息并互相印证,得出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对于两河流域的位置,引导学生根据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位置进行把握,结合今天的两河流域地图,进行比对界定。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课题: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认定目标】:1.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2.通过地图比较和绘制时空框架,培养历史时空观;通过分析法典条文,培养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学习重点: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学习难点: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含义:“两河”,是指的幼发拉底河和;两河流域,又称“”,又称“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的狭长地带。
2.兴起:约从公元前年起。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的小国。
(苏美尔人)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二古巴比伦王国4.统一及强盛: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对外采取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国家,史称。
5.统治措施:①汉谟拉比实行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②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的时期。
6.主要文明成就: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三《汉谟拉比法典》1. 颁布该法典的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统治)。
2. 地位: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 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正文公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1)古巴比伦分为的自由民、的自由民和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雇佣、交换、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5.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源远流长。
6.评价: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学习目标(我需要知道、了解、背诵的内容)
1、掌握两河流域文明兴起、统一的过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
2、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3、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地位。
4、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历史价值。
二、提前预习
1、自主阅读,圈点勾画,清除障碍
2、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范围:“两河”,是指西亚的_______与__________;两河流域,又称“_________”,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兴起:约从_______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2、初步统一:大约在_______,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___________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科学文化成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
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
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_”。
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____,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
计数法中的_________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建国: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
3、强盛:汉谟拉比实行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概况: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多角度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时代的奴隶制文明状况和社会生活达到很高水平。
3、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________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_____________。
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_______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_________源远流长。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体现。
3、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举例。
课前预习完成,课堂上请同学上黑板书写)
三、自主探究
1、古埃及文明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相似点?
2、《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地位?
3、《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4、《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哪些社会状况?
(1)社会阶级关系:
(2)阶级特征:
(3)文明程度:
(4)古巴比伦王国处于文明早期的时代特征:
四、典型例题
1、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在这里增加孕育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半坡文明
D.河姆渡文明
2.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又一次统一在一位帝王手里。
这个时代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不仅因为政治军事,更因为制定了一部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
这位著名的帝王是()
A.图特摩斯三世
B.胡夫
C.隋文帝 D汉谟拉比
3.当你漫步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A.古代中国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4.材料一:
材料二: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1)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部法典?法典铭文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2)根据材料二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传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