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学案 .doc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高中政治 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优化方案】高中政治 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民族性 ② 特 点 : 具 有 深 厚 的 __________ 、鲜明的 时代性 和先进性。 ___________ 长征精神 、延 ③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 __________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安精神、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特点: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 新的时代 ______________ 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 到了一个新水平。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 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 文化建设 极为重要的任务。 族精神是__________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综合素质 的必然要求。 (1)是提高全民族____________ 国际竞争力 的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道路 (3)是坚持__________________ 的需要。
自学知
研学教材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民族文化 的结晶,其形成 民族精神作为 ____________ 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 时代 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_________ 2.近百年来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延安所形成的,延安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比
如艰苦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等。在延安
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 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这一精神的
指引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2)这些革命传统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
【提示】
神财富。
(1)“北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高中政治必修4 同步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4 同步讲义第三单元 第七课 课时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目标 1.结合有关实例,阐释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懂得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案例,分析说明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与作用,描述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

认同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积极主动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想一想:“硬核”“佛系”等网络新词是不是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提示互联网上“锦鲤”“杠精”“硬核”“佛系”“确认过眼神”等新词不断出现,网络新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而不是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2.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议一议: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彻底抛弃原有内容吗?提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依托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对原有内容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不是彻底抛弃。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1)内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想一想:“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什么精神?提示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3)表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初中版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初中版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初中版弘扬民族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内容:1. 民族精神的概念与内涵2. 我国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3. 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精神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民族精神?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二、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

2. 举例说明民族精神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分析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如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等。

2. 讨论:为什么说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民族精神(10分钟)1. 教师提出建议,如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勤奋学习、锻炼身体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民族精神,互相借鉴和学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如何做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人?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精神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的实际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资料,介绍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渊源。

2. 视频或图片素材,展示我国民族精神在历史和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民族精神。

初中政治伟大民族精神教案

初中政治伟大民族精神教案

初中政治伟大民族精神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认识到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1. 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1. 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2. 引导学生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文章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PPT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举例说明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岳飞、杨靖宇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事迹的理解和感受。

四、培养学生的伟大民族精神(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关爱他人、勤奋学习、勇于担当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计划。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是否能够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标解读考向】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必备知识重点突破】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功能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是什么?6.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易错剖析盲点清零】1.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2.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本身。

4.文化具有主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5.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7.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8.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真题探究规律】1.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宁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陶冶和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和传承。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也成为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切实行动。

从“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角度,说明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的理由。

2.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

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聚居的瑶族群众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加之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居所,极易发生火灾。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教案

教案主题: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文章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问:“你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二、讲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2. 教师讲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

3. 教师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如岳飞、林则徐、鲁迅等民族英雄的事迹。

三、小组讨论和分享(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四、案例分析和思考(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案例,如奥运会上的中国代表团、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等。

2.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什么意义?”。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学习目标】:把握(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明确(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导练】: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导练】: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之中,始终是维护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导练】: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导读】:教材P72_74后完成下列问题内容成因作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导思】: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中华民族的先民为什么必须团结才能生存和发展以及团结统一精神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例。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2.关系:3.作用:4.特点:【导思】请列举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或人物事例并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

【达标训练】1.中华民族精神是()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 )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5.勤劳勇敢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2008 年8 月24 日,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程分析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3第七课第二框,。

本框题主要阐述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与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完整的小知识体系,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本框题在这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确立依据:因为这一框题的内容思想教育性较强,因此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作为重点。

(2)难点: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确定为难点。

确立依据:这是因为这个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学生缺乏高度概括的能力,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学习了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有所了解,而对于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的还不是很深,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三、设计思路本课以诱思探究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打造高效课堂。

本课围绕着中华民族精神展开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的设计总体思路是:首先是“创设情境,探索感知”其中,在“情境创设”上,先让学生说出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以加深理解;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先通过课件设影展示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去自学课本,通过自学、探究、计论,得出结论,教师再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明确答案;再通过理论联系学生们所列举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在学生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的解读,以便深入地理解教材的主旨。

最后是“迁移深化,有效训练”,在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手基础上趁热打铁,精心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通过迁移,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得提高,并增强竞争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学习过程】(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深植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内涵(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核心:________________①地位:爱国主义精神贯穿的各个方面。

②爱国主义不是的,而是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与本质上是一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特征(1)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贯穿于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2)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建国)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1949年建国——现在)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地位重要性“三精一魂”: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必须更高地举起,把弘扬和培育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意义①弘扬和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不断增强;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最重要的是发挥“”的作用,即充分发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4、要正确对待的影响,既要注意吸收各国创造的,又要警惕对我国进行、的图谋。

5、要与弘扬相结合。

6、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课堂达标】一、最佳选择题: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③团结统一④勤劳勇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之所以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A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强大精神动力B.中华民族精神比其他民族精神更优越 D.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4.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拜竭南京中山陵,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祭拜黄帝陵、中山陵,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拜竭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南京中山陵。

这说明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中华文化是连接各地中华儿女的共同纽带④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5.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邓小平的这段话A.揭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B.揭示了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东西C.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D.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具体内涵6、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

这段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③7.“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段话①回答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②看到了文化创新对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③指出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④认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浙江精神”。

如“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和“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的“两板精神”。

浙江精神体现了_的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9.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下列属于这一内容的是①雷锋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③大庆精神④抗洪精神⑤西柏坡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0.下列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达的精神一致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下面直接体现民族精神的诗句是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3.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后作业】1、正确处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必须①注意借鉴和吸取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③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A.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B.爱好和平的民族品质 C.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

据此回答15-16题。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体现了A.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B.重视粮食生产是国家的中心工作C.勤劳勇敢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D.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下列名句中还体现上题结论的是A.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

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140多年之后重返祖国,这说明了①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②团结统一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证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④中华各民族没有分治的历史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7.[2012·江苏卷]《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8.(2013广东汕头一模)30.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这一古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A.团结统一精神B.爱好和平精神C.勤劳勇敢精神D.自强不息精神9.(2013广东深圳一调)31.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并周游列国。

请想象一下,孔子在奥巴马连任后去白宫拜访,可能阐述的合理观点是①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②中华民族爱好和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③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世界各国文化只有交流、借鉴、包容,才能走向趋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2013广东惠州三调)30. 新时明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沐现了鲜明的时代持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重要精神动力。

这表明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索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到丰富与发展A. ①④B. ②④C.①③D. ③④11. (2013广东深圳二调)3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①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②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2.(2013广东汕尾一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将新时期广东精神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广东人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而且铸就了广东精神,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