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3 《文化生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案3 《文化生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与民族精神的作用;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题4.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讲解“爱国”这一概念的涵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从中国所取得成就中分析,理解民族精神的力量,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通过具体事例分析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第一位,应如何践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确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3.让学生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投身入爱国的实际行动中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的特点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爱国家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四.【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五.【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老师:只要精神保持完整,不在高谈阔论,勾心斗角,着书立说,研究学问,治国治民,发明创造,驰骋疆场等等上面消耗,它就能吐出非常强烈的潜伏的火焰,好像一块未经琢磨的钻石保存着所有的光彩。

一有机会,这一点灵性就会突然爆发,有飞越空间的巨翼,有洞烛一切的慧眼:昨天还是一块煤,明天被一道无名的液体浸润过后,立刻成为毫光万道的钻石了---法国巴尔扎克这是法国巴尔扎克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呢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离不开精神的动力,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亦是如此,那么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来说,它的生存和发展所依靠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二.正式授课1.中华民族之魂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的图片分析这些航天成就的时代背景,背后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无论在中国历史上极其悲壮的时候还是在走向崛起的征途上,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等优良民族品格和艰苦奋斗之类的民族精神,始终激励中华儿女克夫妇艰难险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所以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族品格,民族气节,民族精神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取得辉煌成就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和鼓舞从而得出知识点即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或者作用。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精神,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2. 我国主要的民族精神代表人物及其事迹3. 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与意义三、教学重点1. 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表现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内涵及其在当代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主要的民族精神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

第一章: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1.1 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1.2 阐述民族精神的内涵1.3 分析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第二章:我国主要的民族精神代表人物及其事迹2.1 介绍民族精神代表人物2.2 分析民族精神代表人物的事迹第三章: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与意义3.1 阐述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3.2 分析民族精神在当代的意义3.3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第四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4.1 讲解我国的发展历程4.2 分析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4.3 引导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第五章:增强民族凝聚力5.1 讲解民族凝聚力的概念5.2 分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5.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凝聚力建设第六章: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6.1 讲解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的关系6.2 分析民族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6.3 引导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第七章: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1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7.2 分析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7.3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八章: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8.1 讲解国家安全与民族精神的关系8.2 分析民族精神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8.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第九章:民族精神与国际交流9.1 讲解民族精神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9.2 分析我国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9.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第十章: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10.1 讲解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10.2 分析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方法10.3 引导学生践行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六、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方法6.1 分析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6.2 介绍培养民族精神的方法6.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七、民族精神与道德建设7.1 讲解民族精神与道德建设的关系7.2 分析民族精神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7.3 引导学生践行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八、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8.1 讲解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的关系8.2 分析民族精神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8.3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九、民族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9.1 分析民族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9.2 讲解民族精神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9.3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精神,为实现教育目标努力奋斗10.1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0.3 展望未来,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民族精神的定义与内涵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更是在当代社会中,表现为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责任的坚定承担。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教案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

从整体上看,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本课由引言和两框教学内容,即“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三目。

与全书其他各课的风格一致,本课的引言也是一段概括性的论述,主要从民族精神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方面作了简略的说明,以开启全篇。

第一目“中华民族之魂”。

目题下是活动导入,引发学生感受、思考。

接着,承接上一课“中华文化的力量”这一层意思,进一步指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这就从逻辑上点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教材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作为优秀民族文化力量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从凝聚力和向心力、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展开。

这三点内在地包含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但都是从精神动力的意义上讲的。

关于民族精神的力量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后面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加深体验和感悟,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这一目的“专家点评”从民族精神的概念、表现、特点和作用几个方面作了说明,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关联。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关联性提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这一目采取由总到分的方式编排有关教学内容,首先从总的方面对中华民族精神作了概述,然后分别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一点放在第三目加以说明,一是更加突出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从总的方面加以归结。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教师写好教案可以自信地走进课堂,可以使课堂教学安排更科学更合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学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

二、计划学时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通过事例的归纳,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通过对我们现在生活中各种爱国行为的分析,认识到我们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通过对抗战史实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史实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经磨难但始终坚强不屈的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作用。

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五、教学过程。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1)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是中华民族之魂。

(3)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是高中政治必修三的内容。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设计思想1、教育理念: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

”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性情,升华人格,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是初中思品课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也是本课的教育理念。

2、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3、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和体验法,情境教学法等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

教师设疑:你认为“中华民族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民族在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2).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2).docx

项目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2019-2020 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内容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修改与创新1、知识目标(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4) 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5)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2、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第一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教材用 3 个“精神” 来概括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注意: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量;中华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绵延敷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2.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因为它熔炼于辉煌的古教学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过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结论: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点拨:“专家点评”全面介绍了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教材共讲了两点:第一,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第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二框【课标要求】: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理解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能力目标: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既是本课教学重点又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PPT 辅助教学【知识结构】:【教学过程】(师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体现了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生齐答P7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文字显示并贯彻始终)。

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有何意义?作为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新某某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 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时代的课题强基固本青年要做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世纪的青年,我们又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呢?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课时《弘扬民族精神》(显示主课题)。

一.(活动导入: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活动目的:参与、感悟、探究(场景设计):背景为中华世纪坛,请各组展示各自课前探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2、能力目标(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结合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为什么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一节【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包容性的含义及作用新课教学:在第六课中我们学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七课的学习。

今天先来学习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堂探究P71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设问二: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精神?请你举实例说明?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救人的英雄壮举。

2005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和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留存在记忆中最温馨的感动。

(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带伤比赛、等等)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板书)问:鲁迅先生的名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指的是什么?请你举实例说明?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指的是中华民族精神。

例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是中华民族之魂。

(一)、中华民族之魂(板书)学生活动:这里涉及的各种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板书)(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板书)(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板书)(前面的种种精神都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它们根植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又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部分)(过渡)既然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着怎样的作用呢?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板书)学生活动:阅读P-71归纳出教材从哪几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从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三个角度或过去、现在、将来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1)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板书)(2)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板书)(3)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板书)教材用3个“精神”来概括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之,是中华民族之魂。

一个魂字,突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做《第二教材》填空,巩固知识。

学生活动:从这里的知识入手,我们能否感受到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为什么呢?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板书)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因为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结论: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专家点评”全面介绍了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我们的民族精神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板书)学生活动:阅读P72—7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那些内容,请分别举例分析。

(请4位同学,每人讲解其中的一个,课堂进行交流。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板书)教材共讲了两点:第一,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第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课堂探究: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探究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举例: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土尔扈特东归”: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部新的首领渥巴锡,和策伯克多尔济等其他头领举行了反抗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率部3.3万余户,16.9万余人,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重返祖国的东归征程。

1771年8月,历经千难万险的东归先头部队到达伊犁河流域的查林一带,与前来迎接的清军光荣会合。

至此,仅剩1.6万多户6.7万多人的土尔扈特部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万里征途,胜利回归。

1771年9月,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等头领13个在热河木兰围场(今河北承德)受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召见。

乾隆皇帝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封策伯克多尔济为和硕亲王,赐号布延图。

2.爱好和平(板书)为论证爱好和平这一民族精神,教材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说明。

首先,古代:指出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其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举例:历史上,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也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实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派遣维和部队、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派遣军舰执行护航任务等来说明3.勤劳勇敢(板书)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点拨:“专家点评”阐释了勤劳与勇敢内在的统一性。

提醒学生注意相关名言。

4.自强不息(板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的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P74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白强不息的精神吗?◇探究提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结合它们的寓意来说明其蕴涵的自强不息精神。

课堂练习:《第二教材》上相关选择题,区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小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板书)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板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P74“文化名人”介绍了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探究提示:“苟利固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

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学生列举其他相关名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等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板书)虽然这些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注意: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

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屈原的爱国、岳飞的精忠报国都是符合当时时代特点的爱国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但是用今天的观点来分析就有些“愚忠”的成分。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板书)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为什么?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

所有这一切都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分不开,与走社会主义道路分不开。

广大人民群众从自身的切身体会中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拥护祖国统一。

举例:2005年在国内多个大城市出现了“抵制日货”、“示威游行”等情况,原因在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等等,这些言行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的感情所致。

由此导致民间自发组织的反日热潮,但国内一些人盲目冲动地去发泄反日情绪,出现过激言行。

课堂探究:国内一些人盲目冲动地去发泄反日情绪,出现过激言行是否是爱国行为?为什么?探究提示: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如果我们不通过合法途径去宣泄愤怒情绪,做出一些破坏社会秩序、违反国家法律和国际法例事情,那就不但有辱国家形象,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阻碍了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

新时期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应表现出崇尚独立自主、不崇洋的民族气节,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同时有脚踏实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点拔:P75“专家点评”结合邓小平同志的语录,感悟爱国主义的具体性,体会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