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化工原理课件窦梅老师第一章2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第三版最新课件 第一章02

化工原理第三版最新课件 第一章02

(4) 解:先作图如下: 在上游液面1至堰上 某处2(离液面高差h)之间 排柏努利方程,有
p1 p2 u h 0 0 g g 2g
2
p1=p2,所以 2 gh u 2
或 u 2 gh 1
考虑流量系数后 u C 0 2 gh 计算流量需积分,h从0至how
qV
how 0
积分后整理得
Mg p pa exp( h) RT
⑤真空吸料 800kg / m 3 现要将30℃的乙醇输送到高位槽, , 管子 57 3.5mm ,流量0.004m3/s。有人建议 抽真空,使料液吸上。忽略hf 。求:p=?
⑤解:从1-2排柏努利方程
2 pa p u2 z2 g g 2g qV 0.004 u2 2.0m / s 2 2 0.785 0.05 d 4 2 u2 p pa gz 2 2 22 1.013 105 800 800 9.81 12 2

ρ ,ρ i,D,d, qV均相等,则R R’ A. > ;B. = ;C. <

从1-1截面 至2-2截面 排柏努利方程
P1 u P2 u 2 2
2 1 2 2
22 2 P2 P1 ( u1 u2 ) R ( i ) g 2( i ) g
P2 P1
(u u )
2 1 2 2
R与水平放、斜放、垂直放都无关

已知 R1=R2, 则p1 p2 A. > ;B. = ;C. <
④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dp 已知: ( Xdx Ydy Zdz ) p h0 pa , T=常数, dz dh 求: p(h)

化工原理课件第一章

化工原理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流体流动流体分类:本章重点讨论不可压缩牛顿型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有关问题。

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流动时产生内摩擦按状态分为气体液体按流变特性分牛顿型流体非牛顿型流体按压缩性可分为不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按是否可忽略分子间作用力分为理想流体粘性(实际)流体1 流体流动1 流体流动教学内容:流体静力学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管内流体流动现象管内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损失管路计算流量的测定1.1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流体静力学的主要应用液封高度的计算本节主要讨论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1.1 流体静力学主要内容:流体的压力流体的密度与比体积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1.1.1 流体的压力定义与单位垂直作用于流体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压强,俗称压力。

以p表示,单位为Pa。

注意其他压力单位,熟练进行换算。

在连续静止的流体内部,压强为位置的连续函数,任一点的压强与作用面垂直,且在各个方向都有相同的数值。

以绝对真空为基准—绝对压强,是流体的真实压强。

压强的基准以大气压强为基准= 绝对压强—大气压强真空度= 大气压强—绝对压强1.1.1 流体的压力绝对压力、表压及真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1.1 流体的压力绝对零压线大气压线AB真空绝对压强绝对强例1-1某设备进出口的表压分别为-12kPa和157kPa,若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kPa,试求此设备进出口的绝对压力及进出口压力差各为多少?出口绝对压力进出口压力差注意:计算压力差时压力采用相同基准!kPa 3.89123=−kPa 3.2581573.1012=+=p kPa 1693.893.25812=−=−=Δp p p 1.1.1 流体的压力(1) 密度定义和单位: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以ρ表示,单位为kg/m 3。

液体的密度随压力变化不大,常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理想溶液的密度可由下式估算相对密度:液体密度与4℃水的密度之比值。

化工原理第01章课件

化工原理第01章课件

04
化工设备
反应器
要点一
总结词
反应器是化工生产中用于实现化学反应的设备,其种类繁 多,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和工艺要求,有不同的结构 和操作方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反应器是化工生产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设计和操作对化工 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反应器的主要类型包括 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各有其特点和使 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精馏操作
总结词
精馏操作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通过加热和冷凝的方法实现各组分的分 离。
详细描述
精馏操作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领域。通过精 馏操作可以将液体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的馏分,得到高纯度的产品。精馏操作的效率和分
离效果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产率具有重要影响。
化工原理第01章课件
目录
• 化工原理简介 •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 • 化工单元操作 • 化工设备 • 化工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01
化工原理简介
化工原理的定义
01
化工原理是一门研究化学工业中 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原理的学科 ,涉及物质分离、传递、反应工 程等领域。
02
它主要关注工业生产过程中物质 和能量的传递、转化和利用,为 化学工程实践提供基础理论和工 程方法。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任务
学生需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经验,完成一项化工工艺流程设计或设备改造方案设计。
要求
设计方案需符合工艺要求和安全规范,充分考虑经济、环保等因素,并给出详细的计算和分析过程。
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
内容
学生需根据课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或设备改造项目,进行流程设计或设备 改造方案设计。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工艺流程图绘制、设备选型、工艺参数确定 等。

《化工原理第一讲》ppt课件

《化工原理第一讲》ppt课件

•单元操作特点: •1〕.都是物理操作。 •2〕.都是化工消费过程中共有的操作。 •3〕.用于不同化工消费过程的同一单元操作,其原理一 样,所用设备亦通用。
化工单元操作的目的是:
①物料的保送;
②物料物理形状的改动;
③混合物料的分别。
三传实际:动量;热量;质量
一反:化学反响
2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1〕 单位制
结晶器
II
I
P kg/h
96%KNO3
R kg/h 37.5%KNO3
• 4.列算式: • 方框I:总物料:1000=W+P • KNO3组
方分框:1I0I0:0×总0物.2料=W:×S=0+PP+×R 0.96
KNO3组分:S×0.5=P×0.96+R×0.375
W=791.7 kg/h P=208.3 kg/h S=974.8 kg/h R=766.5 kg/h
解:1.绘简图 0.095kg/s
25℃溶液 1.0kg/s
换热器
80℃溶液 1.0kg/s
2.定基准:1s,0℃,液体 3.划范围:以换热器为衡算范围
120℃饱和水 0.095kg/s
120℃饱和水蒸汽 0.095kg/s
25℃溶液 1.0kg/s
换热器
80℃溶液 1.0kg/s
120℃饱和水 0.095kg/s
• 阅历公式的单位换算,也可采用换算因数将规定单位换 算成所要求单位。
• 例0-2:水蒸汽在空气中分散系数为:
1.46104
5
T2
D
P T441
式中:D-分散系数,ft2/h;
P-压强,atm;
T-兰氏温度,oR。
试将式中各符号单位换算成 D:m2/s;P:Pa;T:K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

百科名片化工原理化学工程学及其进展化学工程学,以化学、物理和数学原理为基础,研究物料在工业规模条件下,它所发生物理或化学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状态变化的工业过程及这类工业过程所用装置的设计和操作的一门技术学科。

化学工程学的进展:三阶段:单元操作:20世纪初期。

单元操作的物理化学原理及定量计算方法,奠定了化学工程做为一门独立工程学科的基础。

“三传一反”概念:20世纪60年代多分支:20世纪60年代末。

形成了单元操作、传递过程、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完整体系。

目录英文名称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绪论第1章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第2章传热及传热设备第3章传质原理及应用第4章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第5章固体干燥第6章其他单元附录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化工原理(第三版)(下册)内容简介目录一、上册二、下册英文名称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图书信息图书目录绪论第1章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第2章传热及传热设备第3章传质原理及应用第4章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第5章固体干燥第6章其他单元附录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化工原理(第三版)(下册)内容简介目录一、上册二、下册展开编辑本段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编辑本段0.1 化学工程学科的进展单元操作化工生产是以化学变化或化学处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生产过程。

在化学工业中,对原料进行大规模的加工处理,使其不仅在状态与物理性质上发生变化,而且在化学性质生也发生变化,成为合乎要求的产品,这个过程即叫化工生产过程。

以氯碱生产为例说明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步骤。

可见,虽然电解反应为核心过程,但大量的物理操作占有很大比重。

另外象传热过程,不仅在制碱中,在制糖、制药、化肥中都需要,在传热过程物料的化学性质不变,遵循热量传递规律,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实现,所用设备均为换热器,作用都是提高或降低物料温度,为一普遍采用的操作方式。

化工原理-1-8章全

化工原理-1-8章全

流体输送
单 元 操 作 的 目 的 物料的混合 物料的加热与冷却
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2. 单元操作特点 ① 物理过程。 ② 同一单元操作在不同的化工生产中遵循相同的过 程规律,但在操作条件及设备类型(或结构)方面会有很 大差别。 ③ 对同样的工程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单元操作来实 现。
三、运动的描述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1. 拉格朗日法
描述同一质点在空间不同时刻的状态
例如:位移的描述: s=f(t)
2. 欧拉法
描述空间各点的状态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例如:速度的描述 ux=fx(x,y,z,t) uy=fy(x,y,z,t) uz=fz(x,y,z,t)
四、定态与稳定
1. 定态 指全部过程参数均不随时间而变 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的流动参数只随位置变化而 与时间无关。 非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的流动参数随位置与(或) 时间而变化。
三 、本课程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方法(经验法)
2. 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方法)
合理 数学 求解 简化 描述 分析 物理 数学 含模型参 过程 模型 模型 数的结果 机理 实验 求得模 型参数
四 、联系单元操作的两条主线
传递过程
研究工程问题的方法论
五、 化工过程计算的理论基础 化工过程计算的类型: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计算依据: 物料衡算 能量衡算 速率关系 平衡关系
定态流动
非定态流动
2. 稳定 指过程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当外界扰动移去后, 过程能恢复到原有状态者,该过程是稳定的或具有稳 定性。反之,则是不稳定的。
五、流线与轨线
z 3 u2
△ l2
1. 流线
特点: a. 流线不能相交,因 为空间一点只有一流速; b. 流体质点流动时 不能穿越流线,因为质点 的流速与流线相切。

浙大化工原理第一章-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与流体中的传递现象

浙大化工原理第一章-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与流体中的传递现象

1.2.5 压强的测量
简单测压管 A点的压强 pA pa gR A点的表压 pA pa gR U型测压管
p1 pA gh p2 pa 0 gR
A点的压强 pA pa 0gR gh A点的表压 pA pa 0gR gh 若容器内为气体,<<0,则
pA pa 0gR
pa
流体质点:微观上充分大, 微观上充分大→时间连续 宏观上充分小的分子团。 宏观上充分小→空间连续
流体运动中的物理量都可视为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 这样一来,就能用数学分析方法来研究流体运动。
x, y,z,t T T x, y,z,t u ux, y,z,t
注:该假定对绝大多数流体都适用。但是当流动体系的 特征尺度与分子平均自由程相当时,例如高真空稀 薄气体的流动,连续介质假定受到限制。
p3 p4 0 gz3 z4
1
z1 z2
3
2 4
z3 z4
p4 pB gz4
A
B
【例1.3】
空气
1
z1 z2
3
2 4
z3 z4
A
B
pA pB gz1 z2 z3 z4 0gz1 z2 z3 z4
0 gR1 R2 10001.29.81 0.32 0.5 8034.5Pa
p1 p2
02
a
b
01
【例1.2】
如图所示密闭室内装有测定室内
气压的U型压差计和监测水位高 pa 度的压强表。指示剂为水银的U 型压差计读数 R 为 40mm,压强 表读数 p 为 32.5 kPa 。 试求:水位高度 h。
pa p0
Rh
P
解:po pa R(Hg g )g pa RHg g

化工原理(全套课件148p) 课件

化工原理(全套课件148p)  课件

§1、2流体静力学及其应用
▪ 1、流体静止时的性质 : ▪ 质量m , 体积 V 密度 ρ ▪ 压强P =压力P
静止流体所受力---压强(压力)
▪ 1)压强的定义:静止流体单位面积上所受 到的压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压力。
▪ 2)压强的符号:P ▪ 3)压强的单位:1atm =101325Pa
=760mmHg =10.33mH2O= 1.033at ▪ 4)压强大小的表征: ▪ 表压=绝对压强—当地大气压 ▪ 真空度=当地大气压—绝对压强
化工原理
梁燕波
绪论
▪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化工原理》 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选择了由何潮洪、 冯宵编写的教材《化工原理》。该课程是 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整个专业教学 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要 求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中所涉及的问题,掌 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能运用经济观点综 合处理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而有 效地联系工业生产打下基础。
化工原理课程的要求
▪ 化工原理分为: ▪ 理论课和实践课(实验、见习)
1、理论课要求
▪ 1、 上课时间 ▪ 2、所用教材:由冯宵、何潮洪主编 由科学出版
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 原理》上下册。 ▪ 3、教学内容 :上册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输送 机械、热量传递基础、传热过程计算与换热器。 下册 质量传递基础、气体吸收、蒸馏、气— 液传质设备。 ▪ 4、上课要求:课堂做笔记、每次有作业,使用 计算器,每周交作业,每章有测试。
上两式为流体静 力学方程。
补充练习
▪ 我们可以用汞柱和水柱表示压强,也可以 用空气柱表示。
▪ P=ρgh ; 101325=1.29*9.8*h ; h=8015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u12 p1 u 2 p2 gz1 + + + W = gz 2 + + + ∑ hf 2 ρ 2 ρ
4。边界层简介
1904年,普兰特(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凭他 1904年 普兰特(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 丰富的经验和物理直觉,提出了著名的边界层理论。 丰富的经验和物理直觉,提出了著名的边界层理论。 他在海德贝尔格的数学年会上宣读了“ 他在海德贝尔格的数学年会上宣读了“具有很小摩擦 的流体运动” 的流体运动”,证明了绕固体的流动可以分为两个区 一是物体附近很薄的一层(边界层) 域,一是物体附近很薄的一层(边界层),其中摩擦起 着主要的作用;二是该层以外的其余区域,这里摩擦 着主要的作用;二是该层以外的其余区域, 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忽略不计。
2
R
r r+dr
1 2 V = πR vmax 2
1 π R 2 v max 1 V u= = 2 = v max 2 πR 2 A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单位时间流过环隙的质量: ρ dV = ρ vdA = 2 ρ vπ r dr 单位时间流过环隙的动能: dE动= ρ dVv2/2 = ρ v3π r dr
u∞ u∞
主体区或外流区 u∞
u∞
u x=0.99u∞
u u
边界层区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14/31
(2)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u∞
层流边界层
过渡区
湍流边界层
Re x=ρu∞ x/µ
x 层流底层 边界层的发展
流体流过光滑平板时,边界层由层流转变为湍流发生在 Rec=2×105∼3×106
压力逐渐增大
A
S
分离点
D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流线型
第五节
流体流动阻力
19/31
1.5 流体流动阻力 内容: 内容:• 流体流动产生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 一、阻力损失的计算通式 机械能衡算方程
2 u12 p2 u 2 gz1 + + + W = gz2 + + + ∑ hf ρ 2 ρ 2 • hf 分为两类: 分为两类: 直管摩擦损失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11/31
2。流体在圆管内的湍流时速度分布 (1)稳定流动时湍流分布的形状 稳定流动时湍流 (1)稳定流动时湍流分布的形状
其形状与Re的大小有关 Re ↑ ⇒湍流程度加剧⇒顶部越平坦
v max
(2)湍流速度分布方程 (2)湍流速度分布方程 一般在Re≤105时, v = vmax[1-r/R]1/7 通用形式:v = vmax[1-r/R]1/n n在6∼10间变化, Re ↑ ⇒ n ↑ (3)湍流时流量 (3)湍流时流量V、平均速度u 和动能
p1
等径直管 管路输送系统 管件或阀门
局部摩擦损失
• hf 的计算目前主要靠经验式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五节
由机械能衡算得:
流体流动阻力
+ g ( z1 − z 2 ) = ∆p
20/31
hf =
由受力的平衡得:
p1 − p2
ρ
ρ
− gh
πR ∆p = 2πRlτ w + πR lρg sin θ
流体流动阻力
24/31
0.05 0.04
ε λ = φ d
64 λ= Re
0.03 0.02 0.015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d
阻力平方区
水力光滑管 λ = φ (Re )
层 流 区
2
ε
0.02 0.015
过 渡 区
4 68 2
ε λ = φ Re, d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10/31
R
r r+dr
单位时间流过整个截面的动能:
r 1 3 E动= ∫ ρv 1− 2 πrdr = ρπR2vmax = ρπR2u3 0 8 R
R 2 3 max
3
单位时间单位质量流体的动能:
E动 ρπ R 2 u 3 = = u2 m ρπ R 2 u
1 Pa ⋅ s = 10 P = 1000cP
1 P = 100cP
获取方法:属物性之一, 获取方法:属物性之一,
τ N m2 N ⋅ s [µ ] = = Pa ⋅ s = m s = 2 m dv dy m
由实验测定、查有关手册或资料、用经验公式计算。 由实验测定、查有关手册或资料、用经验公式计算。
r2 v = vmax 1 − 2 R
其中: v max
∆p 2 = R 4 µl
若管子倾斜放置: v max
∆Γ 2 = R 4 µl
v max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9/31
(2)流量V、平均速度u 和动能 dV = vdA = 2π rvdr
r dV = 2πrvmax 1 − 2 dr R R r3 V = ∫ 2πvmax r − 2 dr 0 R
层流或滞流 laminar flow
两种流动型态
湍流或紊流 turbulent f∝ Re = 粘性力 µu d µ
m kg m⋅ ⋅ 3 duρ s m [Re] = = = m 0 kg 0 s 0 N ⋅ s m2 µ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1)边界层概念 )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13/31
普兰特边界层理论的主要内容: 普兰特边界层理论的主要内容:
(1)紧贴壁面非常薄的一层,该薄层内速度梯度很大,这一薄层称 边界层 (2)边界层以外的流动区域,称为主体区或外流区。该区域内流 体速度变化很小, 故这一区域的流体流动可近似看成是理想流体 流动。
λ
(
)
0.221 λ = 0.0032 + 0.237 Re 0.500 λ = 0.0056 + 0.32 Re
(Re<105) (3000<Re<3×106)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五节
几个粗糙管内湍流经验公式: 几个粗糙管内湍流经验公式:
流体流动阻力
26/31
科尔布鲁克(Colebrook)式:
1
ε 9.35 = 1.14 − 2 log + d Re λ λ

阻力平方区
1
λ
= 1.14 − 2 log
ε
d
适用范围:Re=4×103∼108 ,ε/d=5×10-2∼10-6 ,从水力学光滑管至 完全粗糙管的各种情形。
ε 68 • λ = 0.1 + d Re
雷诺数
第五节
流体流动阻力
使用时注意经 验式的适用范 围
25/31
几个光滑管内湍流经验公式: 几个光滑管内湍流经验公式:
柏拉修斯(Blasius)式: 普兰特式: 尼古拉则式: 顾毓珍等公式:
0.3164 (3000<Re<105) λ= Re0.25 1 (Re<3.4×106) = 2.0 log Re λ − 0.8
影响因素:主要有体系、温度、 影响因素:主要有体系、温度、浓度
T ↑, µ L ↓, µ G ↑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非牛顿型流体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4/31
τ
塑性流体 牛顿流体 涨塑性流体
假塑性流体
dv/dy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5/31
二、流体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雷诺实验
流体内部存在内摩擦力或粘滞力
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 N m2
速度梯度
还可以从动量传递角度 加以理解: 加以理解
dv x τ =µ dy
动力粘度 简称粘度
v
----------------牛顿粘性定律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3/31
粘度µ 粘度µ: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一个物理量 单位: 单位:
4 µu R 8 µ 16 f = 2 = = = 2 ρu 2 ρu 2 ρuR Re
64 λ =4f = Re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τw
r =R
第五节
流体流动阻力
23/31
(1)层流时的λ )层流时的λ (2)湍流时的λ )湍流时的λ
ε 主要依靠实验研究, 主要依靠实验研究, λ = f Re, d d u
2 2
∆p
2 p2 1 p1 θ τw τw 2 1 l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2lτ w - gh = ρ ρR
hf
h
4τ w l = ρd
τw
u2 ρ 2
引入阻力系数: f =
第五节
流体流动阻力
21/31
长径比,无因次
l u hf = 4 f d 2
2
l u =λ d 2
摩擦因数
2
动能
l u2 Hf =λ d 2g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4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一、粘度 二、流体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三、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31
1.5 流体流动阻力
一、阻力损失的计算通式 二、流体流动摩擦阻力的计算 三、非圆形管内的流动阻力 四、局部阻力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第四节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2/31
1.4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内容: 内容:• 流体流动产生能量损失的原因 •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状态及影响因素 一、粘度 内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1。牛顿粘性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